好書試閱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節錄)

▌永劫回歸

它的意思就跟字面上一樣,「同一件事永遠會再回到起點,一直不斷地重來」。尼采在散步中,突然發現「永遠重複下去」才是比死還要強而有力的「最可怕的虛無主義」,但是,「永遠重複下去」為什麼會是最可怕的呢?
俄國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在小說《死屋手記》(The House of the Dead)中這麼寫著:

「如果想讓罪犯領悟到自己所犯的罪孽,就讓他挖土,來回地移動,再把土埋回去,回復原狀,長時間反覆進行這些工作。這是一種終極的刑罰,最後將會導致精神異常。」

說起來,其實我們不管受到怎樣的痛苦、不管遭遇怎樣的不幸,都還是可以從中找到價值。這是因為,我們認為這些事「只會發生一次」。也就是說,我們認為「這是僅有一次的、無可取代的人生中所發生的不幸」,所以能夠看到其中的「價值」。
那麼,如果這個不幸並不是只發生一次,而是「無限重複」呢?對於永劫回歸的「無限重複」這點,尼采是這麼解釋的:

「你至今所度過的人生,必須要再過一次、甚至是無限次。
而且不會有任何新的東西,所有的痛苦與快樂、所有的思念與嘆息,
你的人生的所有一切都不會有絲毫改變,就這樣再重新來過。
宇宙就像是沙漏一樣,而你不過只是其中的一粒沙子。
而這個沙漏永遠都會不斷重複翻轉,也包括你在內。」

如果宇宙就像尼采所說的,彷彿冰冷的機械,分毫不差地不斷重複的話,無可取代的「唯一性」就不再存在了。這樣也同時代表著,不管是怎樣的不幸(不只是這樣,甚至也包括了幸福與其他所有事物),都沒辦法找到其中的「價值」了。
想想看。假設你「把很重的石頭辛苦運到山頂,到了山頂後又讓這些石頭滾下來,然後又再運到山頂」。
這樣的事,如果做個一次倒還好。不管再怎樣辛苦的勞動,不對,甚至應該說愈辛苦的勞動,就愈能得到成就感,你會覺得:「終於完成了,可以結束了!」
但是,如果做個五億次、五兆次,都還不能結束,要一直「無限」地進行這些工作,這樣如何呢?而且,不管重複幾次,都不會出現任何改變,搬運過程都一樣、絲毫不差。這樣的工作不管怎麼想,都實在看不出有任何意義(價值),也找不到任何目標(理想)。

就只是挖了又埋、挖了又埋──。只是不斷重複一樣的事情,沒有任何的變化。就算挖好了,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之後又會再埋起來,然後又要重複挖。埋起來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之後又會挖開來,然後又再埋起來……

這些行為沒有價值、沒有意義、徒勞無功,是種刑罰。

因此,尼采才會認為──「永劫回歸」比死亡還可怕,是最可怕的虛無主義。

●齊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節錄)

▌存在主義是什麼

好了,所以在「理性主義」之後,接著要開始的就是「存在主義」,但是,「存在主義」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存在」這個單字本身感覺就滿陌生的,不過說得更精確一點,就是「現實存在」。所以「存在主義」其實應該要叫做「現實存在主義」,用更簡單一點方法來講,就會是:

「好好重視『現實存在』的一種思考方式。」

那麼,所謂的現實存在為何──雖然很想要立刻來講這個,不過,現實存在本來有個反義詞,叫做「本質存在」,或許這兩個詞一起說明會比較好。這是因為,其實存在主義發展的背景是這樣的──

「上個時代的哲學都光是在思考『本質存在』,
思考得太過頭了,現在起就不要再思考這個了,
多去著眼剛剛好相反的『現實存在』吧。」

所以,要了解存在主義,就必須明白「本質存在」與「現實存在」的區別,以及各自有著什麼樣的關係。表3-1將「本質存在」與「現實存在」做了比較。首先,請看這張表左邊的「現實存在」。這邊描寫的是「蘋果A、蘋果B等一顆顆蘋果」、「石頭掉落、球掉落等個別掉落的現象」,總之是說,「可以在現實中看到、摸到的個別物體或事件」就是現實存在。如果要再更簡單一點,也可以將文字用「現實存在=現實的事物」的方式來替換。

接下來請看右邊的「本質存在」。這邊描寫的是「一種紅色圓形的水果。產季為八至十一月」、「掉落的方程式」,總之是說,「由個別的物體與事件推導出,具有一般性的、普遍的性質或原理」就是本質存在。「本質存在」這個詞好像有點難懂,但其實可以直接用「本質」這個詞來替換。
好了,從這張表就能了解,看得到、摸得到,存在於現實中的是「現實存在」,與此相反的則是「本質存在」。但是,基本上我們都比較傾向於重視「本質存在」。
例如科學。也就是指「觀察個別的物理現象,並從中找出一般性的、普遍的性質或原理的一種行為」,而這個行為很明顯具有「從現實存在(個別的現象)前往本質存在」這種方向性。也就是說,科學是重視並追求「本質存在」的一種行為。除此之外,還有生物學、化學、數學等等,差不多所有的學問都可以說是「由個別的現象導出本質的一種行為=重視本質存在的一種行為」。
嗯,雖然這樣的說法是很合理啦,不過這件事根本沒那麼複雜吧。學問當然是在追求事物的本質了。話說回來,要是不追求事物的本質,那還叫什麼學問啊?真要說起來的話,其實我們有著「想要掌握事物的本質」這種強烈的渴望,正因為有這樣的渴望,人類幾千年來才會一直不斷地進行學術發展。
但是啊……存在主義的主張卻違背了這份渴望,扯人後腿說:「一味追求本質是不行的。」這是為什麼呢?追求本質的行為怎麼想都很棒啊。存在主義到底想說什麼呢?
他們想說的是:

「追求事物的本質、鑽研學問,確實是人類的很棒的行為。
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得意忘形,如果將這樣的做法套用在自己身上──
即『現實中存在於此時此地的人類(現實存在)』,就是不行的。」

喔!原來如此。既然這麼說,那現在就實際來將追求本質的做法,套用在「人類」身上試試看吧。
有門學問叫做人類學。請想像有一群偉大的學者,鉅細靡遺地研究人類的本質。而這門學問宣稱已經了解「人類的本質」了。而他們所研究出來的人類本質,假設是這樣:

「所謂的人類,是一種哺乳動物,具有語言能力,直立雙足步行。這種動物擁有利己的特性,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毫不在乎地說謊,此外,具有差別待遇的特性,會組成團體欺負群體裡最弱小的那一個,凝聚群體的向心力。生殖方面,除了基因低劣的個體以外,一般會在二十歲前半進行生殖,到了二十歲後半時,會生下一至三個小孩。」

好啦,這樣如何?的確,就某個方面來說,或許可以說是掌握到了本質。但是,如果斷定這就是「人類的本質」,恐怕很少人會同意。正確來講,其實內容就算不是如前所述,不管是怎樣的內容(例如像是極力讚揚人類的、很正面的內容,或是可以符合大部分人類的、很貼切的內容),人們也還是不會同意人類的本質可以用簡單的幾句話描述吧。因為大家可以很簡單地就反駁:「不對啊,也有人不是這樣啊。」
但是仔細想想,如果講的是蘋果的話,我們就不會一直反駁。「所謂的蘋果,是一種紅色圓形的水果。」對於這種描述方式,就不會有人去吐槽:「也有那種不圓的蘋果啊!」
這是為什麼呢?蘋果跟人類到底差在哪呢?
差別在於,人類擁有「自由意志(一種主體的意志,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或者說,我們一般都相信人類擁有自由意志。舉個例子,假設人類學的偉大教授說:「人類都是騙子,人類擁有這種本質。」而且實際上,現在全部的人類也真的都是如此。但是,我們可以對這個本質,發表這樣的違抗宣言:

「不對,我不是這樣!只有我不是這樣!我從現在開始絕對不會再騙人了!」

我們可以像這樣,用自己的意志來做決定,可以徹底改變「人類都是騙子」的本質。

「雖然人家說人類這種動物會欺負別人,但是我就絕對不會欺負人!我一定會保護你!」
「不管世界上的人說你是壞蛋,或是說你的主張不合理、是錯的,我都會站在你這邊!我一定會保護你!」

只要人類可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人類的本質」就無法套用在人類身上。這是因為,無論說「人類的本質是A」或「B」,人們都可以說:「但是我不一樣!我要違抗這個說法!」
這點可謂是蘋果及其他動物所沒有的,是只有人類才有的特質。就算有人說「蘋果就是這樣的一種東西」,將蘋果的性質或特有的功能套用在蘋果上,蘋果也沒辦法「反抗」,但是人類卻可以。也就是說,人類這種生物,擁有一種「可能性」,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不同的選擇。
然而,那些一味追求本質的傢伙,那群光是在書桌前搬弄道理(理性)的面黃肌瘦的學者,根本就不去注意這份「可能性」。人類本來就是一種「絲毫無法論究其本質的一種特殊的現實存在」。結果那些人卻自以為了不起,斷定「人類就是這樣的一種東西」。
存在主義就是想反對這件事,而存在主義的宗旨就是「不能一味地著眼於本質喔」,好了,明白了這點之後,我們再來回顧上個時代的哲學吧。
舉康德的例子。他的哲學內容是關於人類認知的極限,以及人類有辦法想什麼、沒辦法想什麼,很明顯是屬於「重視本質存在」的思考方式。理由在於,他的內容完全不著眼於每個人的差異,而是用「人類只有這種認知能力、只有這種思考能力」的方式,將我們所有人總括起來。
而黑格爾作為上個時代哲學的集大成者,更是嚴重。他的哲學主張「人類具有辯證法的特性,不論是誰,活在世上都是朝著絕對精神(消解所有對立的一種終極精神)的方向前進」,這份主張完全斷定了「人類活著的意義與目的(人類的本質)」。
當然,就像前面所講的那樣,我們其實沒辦法進行這樣的斷言。因為我們擁有意志,足以違抗這些斷言。

「不要隨便決定我人生的意義和目的啦!你以為你是誰啊!我才不會變成什麼絕對精神,也絕對不會管什麼辯證法咧!」

結果,不管是康德還是黑格爾,理性主義的哲學家,全都把人當成量產相機一樣,去調查其中的功能,一直用這樣的態度來分析人類的能力(認知、思考)。因此,他們忘了這件最重要的事:

「每一名人類,都擁有著『可能性』,
可以藉由自己的意志,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人類無法僅僅被還原成『人類就是哪樣哪樣的』
這種『一般化的語句(即本質)』,
人類是一種特別的現實存在。」

理性主義的哲學家發展出了無機的、冰冷的學問。接下來即將出現一個更可怕的怪物,他會針對這方面的缺失,將上個時代大家拼命研究的「理性主義哲學」,輕易地當作垃圾全部丟掉。他就是丹麥的哲學家──齊克果。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