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自介

過了四十,挺討厭自我介紹,尤其身為一位作者。不能只說是哪間學校畢業,在哪裡工作就結束,大半時間得跟他人敘述生命歷程、創作動機,解釋完,還要被人提問婚姻狀況、生活軌跡,回答完之後往往整個懊惱,明明就是私人的事,為啥還要跟別人交代。

自從成為作家、自媒體、半公眾人物後,常在思考,我與公眾視野的分界點到底在哪?每個讀者都可以透過閱讀文章、書籍作品來了解我,用他們個人的觀點來解釋我,分析我,甚至斷章取義的評斷我。而我能做的,只能一再地公開,用寫作、解釋、回覆。有些問題,他講第一句,我就能猜測接下來出對方要問什麼,而我的回答也變得制式、無奈,跟千篇一律。

老實說,我挺討厭這樣的。
但我卻,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這就好像購買商品之前要先閱讀產品說明書,作者也應該有作者說明書,不然讀者怎麼知道你為啥要寫出這些文字呢?我為何要買你的書?借位思考後,也感覺有道理,所以決定在書中序後來個自介,以便接下來閱讀時,讀者能接受幾個事實。

這作者文章有些偏激,是的。
這作者是女權主義,不是的。
你所有的感覺都是真的,但投射在他人身上,不見得是對的。

關於我,作家這條路

謝雪文,一九八一年出生,出生桃園龍潭客庄,父母皆為客家人,祖父母也是,但他們沒逼我也非要找個客家男子處對象。台北實踐大學畢業後進社會工作,做過企劃,做過行銷,最後跑去做資訊業專案管理,從不會寫程式,到後來會抓BUG,灌系統主機,寫系統分析書。當過講師、跑過政府標案,曾在非營利組織工作,常常一時半刻也說不清楚自己在做些什麼。

年輕時有遠大志向,沒想到進入職場沒多久就碰到國際金融風暴,以及台灣人才西進大陸的年代,當時的菜鳥上班族,普遍沒錢,窮,還怕被裁員。本想靠婚姻脫離職場生涯,洗手作羹湯成為新科人妻,沒想到被當時交往多年的男友回絕,這下婚結不成,工作又遇到瓶頸,索性就決定什麼都不想要,只想人生一次放飛自我。

二十九歲寫了辭職信:「世界這麼大,我想看他一眼」,三十歲交給老闆,還鬧了一場人盡皆知的家庭革命;三十一歲提著三十公斤的行李奔赴紐西蘭,脫下高跟鞋跟套裝,到國外打工度假四百天,體驗異國窮遊跟背包壯遊。這場旅行徹底翻轉我井底之蛙的世界,歸國後因為太想分享這段神奇的經歷,於是將心路歷程寫在旅遊論壇跟部落格網站中,於是有了出書、成為作家的契機。之後巡迴演講、上廣播、各種媒體宣傳,慢慢在旅遊圈有了名氣。書一本接著一本出,旅行一趟接著一趟走,上班一天接著一天打卡,也會想談戀愛,結婚、生孩子,沒想到意外還是發生了。

我的同事自殺了,在我簽署他的離職同意書兩天後。

這件事情造成我極大的陰影,宛若萬里無雲的晴空中突然劃過一道閃電,瞬間烏雲壟罩著頭頂,片刻傾盆大雨淋濕全身,我站在原地一動也不動,眼眶染濕了衣襟,眼底盡是愧疚、不捨,跟自責。嘴裡總念叨著:「如果早一點發現,他就不會幹傻事了。」

三十四歲我又寫了辭職信:「世界這麼大,我想再看他一眼」,接下來的旅途,不是找自己,而是找救贖,我需要再一次放飛世界,從浩瀚的宇宙中,再找回那雙愛笑的眼睛。我把這段經歷寫了一本書《自己,才是旅程的終點》,就沒有再回職場,一直過著自由旅人的生活。

關於我,成名的代價,另類地獄

從人生谷底爬起來,需要多大的勇氣?很大,很大,非常大。透過網路寫作,告訴萬千讀者「相信我可以,你也可以。」分享的立意是良善的,卻讓人深深陷入「成名」的代價。

數十年前台灣興起壯遊風潮,順應臉書、部落格、IG等網路社群的發達,也讓我從上班族素人變成一個小有知名度的「網路紅人」,當時不少酸民跟黑粉以針對性謾罵我,有些連祖宗十八代都不放過,夾雜粗俗不堪的文字。當時心想,到底是招誰惹誰,這群鍵盤俠們,你認識我嗎?你了解我嗎?為什麼要緊追不捨的抹黑我?好幾次想把社群關閉,做回生活單純的素人,每天上班下班,假日出國,不再活在網路語言暴力中。

回頭想想,又憤恨這些酸民雜魚憑什麼?

身為專欄媒體,公開具名寫的文章,卻引來一堆匿名髒水往我身上潑。我從未針對誰,憑什麼這些人就可以選擇對號入座,接著把怒氣撒野在作者頭上。憑什麼我就必須要閉嘴、道歉、退出?憑什麼我必須活在這群人的陰影面下?

我告訴自己,我與這些人的最大不同就是:我站在陽光下。真正一篇好文章,好觀點,不需要得到所有人的贊同,而是,懂妳的人會留下,不懂的人,他始終都不會願意懂,為了反對而反對,而我也從這些反對的聲浪中找到寫作的靈感。

老實說,被討厭、追殺、抹黑的日子,情緒會莫名低落。即使身邊的人老是告訴你,不要在意,忽略就好,但你就會覺得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一股氣卡在胸口,過不去。多年後,一定年紀,我才明白,負面能量會隨著時間消散,你記住它,它就像惡靈纏繞,揮之不去,你排解它,忽視它,就消失無蹤影。

關於我,四十,不惑了嗎?

二十歲沒沒無聞,三十歲壯遊成名,四十歲的我,反思來時路,逐漸慢慢理出一些屬於我這年紀的中年生活哲學,既然站在某一個位置,無法避免被人討厭,以及無端的被指指點點,那麼就開始學習怎麼立下界線,讓不喜歡我的人明白一點:「對!我也不喜歡你們。」

歲月跟經歷告訴我:某些人,你是可以不用在乎,某些刺耳的話語,可以跳過,當作沒聽見,某些看不慣的話題,你是可以隱藏,或是封鎖。不過,面對一再挑釁或是沒有禮貌的人,不要再幫對方找藉口,適當反擊,適時封鎖,才能真正趨吉避凶。

我是誰?成長的路上,我們都在尋找自我定位。
你是誰?抽絲剝繭後,你要活出自己的特色。

這本書希望給身陷各種討厭、情緒勒索的人另外一種出口。勇敢地拒絕,非同溫層地的人滾遠一點,如果別人不滾,那就學會瀟灑轉身,關閉閘口,遠遠把他們甩在八千里之外。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