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4.夫妻無常市場客人般,盼莫惡劣訟諍定日人。

對家庭的生活而言,夫妻、父母、兄弟姊妹等,不可能永遠生活在一起,因為無常隨時會到來。「市場客人般」,是比喻「無常」。例如店家白天到市場擺攤,晚上打烊之後,他們也就收攤回去了;來逛市場的人,雖然暫時群聚在市場裡,也是過客匆匆。不論攤販或客人並非恆常停駐在市場裡,「夫妻無常市場客人般」,用此來比喻世間一切都是無常變化的。

所以「盼莫惡劣訟諍定日人」,吵架、紛爭、打架、辱罵等這些應止息,應當和和氣氣地好好過生活。雖說如此,因為無常的變化,和樂的日子其實很難持久,能有多久很難說!所以,大家在短暫相聚的日子裡,要擁有幸福和樂的美滿生活是不大容易的,大家應當彼此珍惜聚會的日子。

為什麼會成為一家人?

父母、兄弟、子女等能夠組成一個家庭,當然是前輩子的業力所決定的。也許是上輩子的善業緣故,大家齊聚一堂,家庭整天和樂融融;但也許是上輩子的冤親債主,大家齊聚一堂,家庭終日吵吵鬧鬧。無論如何,既然成為家庭,這其中一定有業力緣分的存在。在業力牽引的情況之下成為家庭,而家庭分子眾多,各自的想法有異,彼此的行為模式也可能不太一樣;在這種情況之下,身為修行者的心態就要這樣子觀修:無論大家的想法、行為如何,既然聚在一起成為家人,表示上輩子有業力存在;況且,這輩子齊聚一堂的時間並非很久,也不是恆常不變,只有短短數十寒暑的時間,在這幾年的時間裡面,希望不要吵架、紛爭、辱駡等情況;大家能夠互相體諒、包容、尊重,營造和諧的家庭氣氛,珍惜這美好的日子。

●家庭和諧的重要性

佛教徒經常會發願,祈求世界和平、國泰民安。家庭和諧是世界和平的基礎,因為世界各國是由家庭組成的,如果家庭能夠和睦、融洽,那麼由許多家庭所形成的社會就會和睦、融洽;社會和睦、融洽,國家自然就祥和;世界各國祥和,全世界自然就和平、沒有紛爭。所以正如同發願內容ㄧ般,雖然內心的願望是希望世界和平,但要從自己做起,由小範圍擴及到大範圍;而家庭要能夠和睦、融洽,就應該要從自身開始做起。

●如何讓家庭和諧?

就佛教的行者來講,應該要把學佛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其實修行最好的試煉機會,就是在自己的家庭裡面。為什麼呢?因為在家庭裡面,每天要面對複雜的生活,這些磨練其實就是在修行,要讓家庭沒有紛爭是一個重大考驗。要如何消除家庭紛爭呢?例如對家中每一個成員要互敬、互愛;如果發生了紛爭與不愉快的情況,也要以開闊的心胸來包容。如果發現是自己的錯誤時,應該要深切反省,並力求改正;如果是別人的過錯,自己也應該要能夠包容、寛恕,才不會衍生出紛爭。

現在有些人的情況是家庭原本就不和睦,存在許多的紛爭,在學習佛法之後,發現家庭的紛爭並沒有減少,於是認為:「學佛後,家庭的紛爭還是這麼多,並未改善;可見佛法是沒有用處的。」因為並沒有試圖改善與改變自己,而家庭本來就已紛擾不斷,卻把責任推卸到佛法上,其實這樣是不對的。

可是我們回過頭來捫心自問:「如果我學習佛法之後,要如何讓我的家庭幸福美滿、內心寧靜愉快呢?」前面第一個談到的,身、口、意三門的十種惡業,切莫去做;十種善業當努力去做。總之,從身、口、意三門努力的行善去惡下手,一定會帶給自己、家庭及四周的人們幸福快樂。

現在很多學佛的人心中想到的佛法是這樣的面貌:修行的場所是拘限在佛堂,認為只有在寺廟裡、深山裡、精舍中、蘭若裡,才能夠修學佛法。其實不然,在日常生活中或家庭中的學習,這些也是修行,學佛的人要有這樣的體認。

5.財物實為如幻之欺騙,莫為慳結所縛定日人。

「財物實為如幻之欺騙」,錢財、物品及受用等並非恆常存在,也不是真實存在,是幻化無常的,所以稱為「如幻」。雖不是恆常存在,但卻會對我們造成假象。財物本身其實是如幻如夢,但是我們一般人對錢財、物品及受用,卻會產生一股強烈的真實執著。我們從小開始讀書、識字,再進入社會,直到死亡之前,大概花了半輩子的時間去追求財富,可以說是錢財的僕人。甚至,有人用了一輩子的時間及精力去追求財富,結局卻一場空,空手來卻也空手歸,往生時萬般也帶不走。

關於財富受用的部分,密勒日巴曾有一個開示,內容非常的寫實,尊者說:「財初自樂他羨慕,雖有許多不知足;中被吝嗇結束縛,不捨用於善方面,乃著敵魔之根源,自己積累他人用;最後財為送命魔,希求敵財刺痛心,應斷輪迴之誘餌,我不希求魔之財。」頌文的意思是說:我們去追求財富的時候,剛開始是因為我能得到財富後會非常的快樂;另外也因為我假如非常有錢,別人都會羨慕我;為了使他人羨慕之緣故,所以我要得到財富。所以這種人累積財富是要讓自己快樂,並讓別人羨慕;但是人們就算積累了很多的財富,也不會心滿意足的。最初的階段,雖然擁有許多財富卻仍不知足;可是中間的階段就辛苦了,因為想不斷地積蓄財富,所以會被吝嗇的繩子緊緊綁住。已經非常富有了,可是被吝嗇的繩子緊緊的綁住,一毛不拔,捨不得用在行善的方面,如供養三寶、布施,這些都捨不得去做。當被吝嗇的繩子綁住,成為守財奴的時候,財富就會變成招來魔鬼及仇敵的根源,或者招來鬼怪邪祟的傷害干擾。「自己累積他人用」,最後自己離開人世時,一輩子辛苦累積的財富,誰用呢?留給別人用。辛苦賺錢給人花用,自己卻勞累喪失了性命,多不值得呀!

在社會上生活中,當然需要有財富受用,才能維持基本的生活起居;但是人應當少欲知足,切莫花費自己所有的時間、心血去追求財富。錢財夠用就好,多餘的部分,也應盡量拿來供養三寶、布施行善,幫助需要的有情眾生。財富可能會招致仇敵對我傷害,假設被慳吝、小氣的繩索,緊緊地綑綁住,也許自己會被一輩子辛苦勞累不斷所累積的財富,招感禍端而斷送了自己的性命。或者因為財富的緣故,對財物慳吝,而造成家庭紛爭,產生怨恨跟痛苦,成為助長惡業的外緣。因此尊者才會說:「莫為慳結所縛定日人」。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