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過動兒六大基本原則
家有過動兒的家長,在養育過程中最常碰到的難題,就是家裡被搞得天翻地覆。在這種狀況之下,耐心、親情、理性和愛,所有的一切很容易灰飛煙滅。我們認識很多家長,自己生活得非常辛苦,目的就是為了把有狀況的小孩拉拔長大。也因為孩子常常給父母各種難題,父母的婚姻在磨難之下,常常千瘡百孔,甚至以離婚收場。如何在每天的過動砲擊之下,仍可躲過戰火,肯定非常不容易。
因此,養育過動兒的首要原則就是「先照顧好自己」。大人先好好讓自己安頓下來,才可能面對有狀況的孩子。記得先找到身心可以喘息的空間,唯有找到安身立命的方法,才可能回家面對暴衝的孩子。另外,後援非常重要,偶爾能喘氣一兩個小時也是好的,趁著這段時間逛逛街、買買東西,都可能讓心情舒緩下來。
接著要優先處理的,是好好「釐清孩子的問題」。釐清的方法,還是需要到正式的醫療院所,請專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師好好確認問題所在。走過初診流程,才能正式確立孩子的診斷。有了診斷,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有的時候不見得一定就有問題,有些孩子可能是很輕微的,也許稍微注意一下互動方式就好,不見得每一個都需要直接跳到藥物治療階段。
釐清問題之後,我們要知道,孩子就是長了一個特別的樣子,我們要「接納他的特性」,他面對事情有自己獨有的方法,面對這個世界也會有自己獨特的反應,這些反應可能不是大人所想像的或想要的。但是,大人要學會接納他就是這樣的孩子。
了解小孩的特性之後,下一步要「採取行動」。我們都明白,一個家庭能夠運作下去,至少需要一些基本原則。但是這些原則的建立,與孩子溝通後,
可以採用干擾最少、標準最低、可往下運作的方式為佳。配合小孩的特性,先將這些基本原則確立,大人們立場一致,也願意遵守,不多做要求,才能讓所有家庭事務往前走。其實,很多家庭會出現衝突,經常是標準太高所導致。因此將標準降到大人小孩都能接受的程度,很多事情自然迎刃而解。
當小孩可以按照一定的原則往前走時,記得不要吝惜「鼓勵孩子」。不要把鼓勵想得太複雜,口頭上立即的稱讚也是一種鼓勵,讓孩子立刻可以知道他現在所做的事情是大人所稱許的,而不只是一種該盡的義務、該負的責任,或許可以讓家庭氣氛緩和許多。
最後,記得「與小孩和解」,即使小孩犯下各種錯誤,仍需原諒他們,
不要記仇。他們就是一個還在學習的個體,外在的社會、學校對於要求經常更巨大也更無彈性,如果家庭也採取同樣嚴厲的態度,孩子們肯定無所遁逃。多數的小錯誤,如果拉長時間來看,幾乎都是微不足道的。不要糾結於這些小錯誤,讓孩子們有機會練習,才可能會有進步的空間。
家長們面對過動兒總會遇到各種困境,若可以抱持上述原則:先照顧好自己、釐清孩子的問題、接納他的特性、採取行動、鼓勵孩子、與小孩和解,就可以在夾縫中逐漸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與孩子的道路。
家有過動兒的家長,在養育過程中最常碰到的難題,就是家裡被搞得天翻地覆。在這種狀況之下,耐心、親情、理性和愛,所有的一切很容易灰飛煙滅。我們認識很多家長,自己生活得非常辛苦,目的就是為了把有狀況的小孩拉拔長大。也因為孩子常常給父母各種難題,父母的婚姻在磨難之下,常常千瘡百孔,甚至以離婚收場。如何在每天的過動砲擊之下,仍可躲過戰火,肯定非常不容易。
因此,養育過動兒的首要原則就是「先照顧好自己」。大人先好好讓自己安頓下來,才可能面對有狀況的孩子。記得先找到身心可以喘息的空間,唯有找到安身立命的方法,才可能回家面對暴衝的孩子。另外,後援非常重要,偶爾能喘氣一兩個小時也是好的,趁著這段時間逛逛街、買買東西,都可能讓心情舒緩下來。
接著要優先處理的,是好好「釐清孩子的問題」。釐清的方法,還是需要到正式的醫療院所,請專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師好好確認問題所在。走過初診流程,才能正式確立孩子的診斷。有了診斷,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有的時候不見得一定就有問題,有些孩子可能是很輕微的,也許稍微注意一下互動方式就好,不見得每一個都需要直接跳到藥物治療階段。
釐清問題之後,我們要知道,孩子就是長了一個特別的樣子,我們要「接納他的特性」,他面對事情有自己獨有的方法,面對這個世界也會有自己獨特的反應,這些反應可能不是大人所想像的或想要的。但是,大人要學會接納他就是這樣的孩子。
了解小孩的特性之後,下一步要「採取行動」。我們都明白,一個家庭能夠運作下去,至少需要一些基本原則。但是這些原則的建立,與孩子溝通後,
可以採用干擾最少、標準最低、可往下運作的方式為佳。配合小孩的特性,先將這些基本原則確立,大人們立場一致,也願意遵守,不多做要求,才能讓所有家庭事務往前走。其實,很多家庭會出現衝突,經常是標準太高所導致。因此將標準降到大人小孩都能接受的程度,很多事情自然迎刃而解。
當小孩可以按照一定的原則往前走時,記得不要吝惜「鼓勵孩子」。不要把鼓勵想得太複雜,口頭上立即的稱讚也是一種鼓勵,讓孩子立刻可以知道他現在所做的事情是大人所稱許的,而不只是一種該盡的義務、該負的責任,或許可以讓家庭氣氛緩和許多。
最後,記得「與小孩和解」,即使小孩犯下各種錯誤,仍需原諒他們,
不要記仇。他們就是一個還在學習的個體,外在的社會、學校對於要求經常更巨大也更無彈性,如果家庭也採取同樣嚴厲的態度,孩子們肯定無所遁逃。多數的小錯誤,如果拉長時間來看,幾乎都是微不足道的。不要糾結於這些小錯誤,讓孩子們有機會練習,才可能會有進步的空間。
家長們面對過動兒總會遇到各種困境,若可以抱持上述原則:先照顧好自己、釐清孩子的問題、接納他的特性、採取行動、鼓勵孩子、與小孩和解,就可以在夾縫中逐漸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與孩子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