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從前,人們在經過一整天辛勤的收割、狩獵或編織後,會抬起頭仰望天空,嚴肅地自問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我們會想知道生命的意義,以及人生是否還有更重要的事情。我們會問自己是好人、還是壞人,也會想知道為什麼好人總受苦。我們會擔心自己是否做了正確的決定而感到焦慮。
到了現代,在辦公室辛苦工作一整天之後,我們在深夜比較可能透過上網,從Google尋找答案。但有趣的是,我們依然在探問許多相同的問題。
網路搜尋引擎所提供的自動完成功能是一個很好的指標,顯示人們都輸入什麼樣的問題。在Google網頁輸入「我該……怎麼辦?」時,首先出現的是「我該拿這輩子怎麼辦?」其他自動完成的問題還包括:「人生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嗎?」、「我是好人嗎?」、「我的人生有意義嗎?」、「為什麼好人會受苦?」和「我會下地獄嗎?」
這本書都是關於這一類的問題,其中大部分來自Google的自動完成功能,而且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稍有空閒時間反思及自我評估時可能會退一步思忖的問題。
其中有一些問題顯然是哲學問題,與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和康德等所謂的「偉大哲學家」所思考的問題相同。即使有一些問題並非明顯的哲學問題,但最後也證明哲學通常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見解。有時候某一些哲學上的解釋正好可以幫助我們釐清問題,有時候知悉一、兩項哲學的論點或概念能讓我們在為問題尋找答案時獲得一點真正的進展。
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本學習「自我成長」的書籍,一本顯示哲學能幫助我們釐清事物的書籍—內容包括了許多偉大哲學家的思想與洞見。這不是一本直接把答案丟給你、讓你不必再思考那些問題的書,你必須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情緒智商才能找出答案。我希望你讀完這本書之後會更有思考能力,因為這本書的目的是讓你更懂得思考。藉由有益的哲學入門課,這本書能提供你諸多哲學洞見、思想工具和有用的對比,你將可在這本書裡學到這些東西。我也希望你會發現:在處理每個人不時詢問自己的那些嚴肅又重要的問題時,擁有一些哲學方面的經驗是非常有幫助的,讓你絕對不會與日常生活脫鉤。
有些問題我會試著提供答案(但請不要一味接受我的意見,你應該自己拿定主意),有些問題你會發現我也不確定答案是什麼,但大多數的問題我只會給一些我希望你覺得有用的提示。你可以依照適合自己的順序深入探究問題—就像你在Google上搜尋答案那樣。
史蒂芬.羅
寫於牛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