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我不知道我喜歡什麼
錯的做法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只能到處嘗試,對所做的工作也提不起興趣,從未認真嘗試去做一件事。
沒有明確喜歡的工作,也沒有特殊的專長,只能不斷地嘗試,找到什麼就做什麼。可是對所做的事,也從未認真,都只是應付了事,因為從未認真地去做任何事,因此對任何工作都不會有深刻的體會,當然也無法了解其中的好壞,因此一直找不到合適自己的工作,也不可能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合適做什麼。
在一次與年輕人的演講會上,我提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人生會有最大的成就。一個年輕人當場提問,他說他已經出社會三年,歷經九個不同的工作,可是始終沒有找到他真正喜歡的工作,他也不知道他喜歡什麼,請問要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我常遇到這樣的問題──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這樣的人通常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已經歷經了許多工作,卻對每一個工作都提不起興趣,而自己也缺乏非常明確且傲人的專長,因此做什麼不像什麼,始終找不到歸屬。
如果一個人有一項明確的專長,那他一定在這個領域下了很大的工夫去學習,才能培養出專長,才很可能培養出興趣來,所以想要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第一步就是培養出自己的專長。
而要培養出專長,那就要選擇一項領域認真學習,可是我又不知道這是不是我喜歡的事,為什麼要認真學習呢?
這就是為什麼永遠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的原因,因為對任何事都不曾認真過。
要喜歡一件事,一定要徹底了解這件事,才能確定是自己喜歡的事,所以要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就要認真地去做每一件事,認真做了、體會了、了解了,就知道這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如果不是,那就再換一個工作,認真去試、認真去學,經過了幾次「試誤」,自然會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每一個人在投入職場的頭三年,可以多方嘗試,一定要在三年之內找到自己的「真愛」,而其前提就是每一次嘗試,都要全力以赴去體會、去學習,絕對不可以因為不確定自己是否喜歡,就淺嘗即止、輕忽以對。這樣絕對找不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其實只有極少數的人,會有天賦的才能,而大多數人的興趣和專長都是長期學習和培養出來的,當我們因緣際會接觸了某一項工作,我們也努力去學習,往往就會得到好的成果,也會因而獲得認同和肯定,而外界的認同與肯定會促使我們更加努力去學習、去鑽研,日子久了,這就會變成我們的專長,而我們也會跟著培養出對這件事的興趣來!
因此一個人要如何發掘自己的興趣? 就是認真地去做每一件事,去了解每一件事的真正本質,你就能確定自己是否喜歡。而經過多次的「試誤」過程,最終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真愛。
不要再蹉跎時光了,不要再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仔細去理解每一件事,很快會找到自己的真愛。
對的做法
做任何工作,都認真去學、努力去做,一定要能理解這項工作的精髓,就知道是否合適自己,只要多試幾次,一定可以找到自己合適的工作。
工作要徹底理解,才能知道自己喜不喜歡、合不合適,因此找到自己喜歡而合適的工作的方法,就是努去做每個工作,試多了,就會找到合適的。
在嘗試的過程中,一定會發覺自己對什麼性質的工作有興趣、有感覺,也會發覺什麼樣的工作自己做起來比較順手,這就是自己合適的工作。
11 別迷戀外在的光環
錯的觀念
年輕人常以有沒有面子、這件事光不光彩來衡量這件事該不該去做、值不值得做,只為了維持面子,而做了錯誤的選擇。
許多年輕人經常迷戀外在的光環,明明阮囊羞澀,但外表也要打扮得光鮮亮麗;選擇工作,寧願坐辦公室領低薪,也不願去做付出勞力的工作;寧可進大公司做低階的事,也不願進小公司做有前景的工作。這種觀念,會使自己喪失有發展的未來。
一個畢業八個月的小女生,向我請教未來生涯規畫。她的目標是想進一些知名跨國公司在台灣的分公司。
我問她過去八個月在做什麼? 她告訴我她在一家網路公司上班,一畢業就進了這家公司,已經做了八個月,工作也已非常上手,頗得到公司主管的賞識。但因為需要常常加班,她想換一個更好的公司。
她的回答讓我十分意外。因為她正在上班的公司,是一家極具前景的網路新秀,現在規模雖然不大,但未來發展極被看好! 而她在這家公司又頗受重用,為什麼會想離職呢?
我問她,未來換工作,有明確的目標嗎?她說了兩、三家公司,都是知名的國際媒體公司。我再問:為什麼想進這些公司?
她回答:因為都是知名的公司,感覺上是個大公司,應該會較有學習的空間。
我告訴她,這幾家公司在台灣都只是銷售公司,負責販賣總公司的產品,都只有一個規模不大的小業務團隊,進了這些公司並不能學到什麼。
她顯然對我所說的事完全一無所知,對她能做什麼也說不出來。
類似的劇情,其實常在現今的年輕人身上出現,找工作時第一目標都要找知名的公司,常常見諸報章雜誌的公司,最好還要是知名的跨國企業,因為這樣的公司,說得出名字、上得了檯面,拿出的名片也有面子。
每年媒體也會做調查,公布社會新鮮人最想去上班的公司排名,每次我看到這個排名,都啼笑皆非,因為上榜的公司都是最近常上媒體的公司,並不見得是個真正的好公司,也不見得適合社會新鮮人去爭取。
這是應徵工作時的「光環效應」,知名、時尚、當紅的公司,大家就一窩蜂地擠破頭去爭取,完全不去思考這家公司合不合適我。
其實對社會新鮮人來說:找工作,最重要的是工作的內涵,做什麼工作? 有什麼學習成長的空間? 因為每一項工作,都會變成你未來經驗的一部分,因此每一次的工作都要有好的積累,長期下來才能成就自己的工作能力。
因此社會新鮮人在找工作時,最應重視的條件是工作的內涵,要問這樣的工作有沒有前景、值不值得投入。
第二要重視的是:工作有沒有學習的空間? 能學到什麼東西? 因為學校只能得到基礎的知識,工作者的能力通常是在工作中逐漸學會,因此工作中能學到的工作技能,是每一個工作者未來成長的關鍵。
至於公司的知名度、薪水待遇,都不應該是最主要的考量。找工作時,如果受到公司知名度的光環所影響,就算讓我們得到工作機會,但工作的內涵可能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終究是一場空。
對的觀念
真實地面對自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也不要愛面子,去做那些表面看起來光鮮的事。
人貴真實,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千萬不要企求超越自己能力以外的事,穿著適切平實即可,不需名牌打扮,找工作要選擇對自己長遠有發展的事,不要迷戀公司的知名度,好聽的頭銜,短期的收入,這些都會錯失正確的生涯選擇。
錯的做法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只能到處嘗試,對所做的工作也提不起興趣,從未認真嘗試去做一件事。
沒有明確喜歡的工作,也沒有特殊的專長,只能不斷地嘗試,找到什麼就做什麼。可是對所做的事,也從未認真,都只是應付了事,因為從未認真地去做任何事,因此對任何工作都不會有深刻的體會,當然也無法了解其中的好壞,因此一直找不到合適自己的工作,也不可能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合適做什麼。
在一次與年輕人的演講會上,我提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人生會有最大的成就。一個年輕人當場提問,他說他已經出社會三年,歷經九個不同的工作,可是始終沒有找到他真正喜歡的工作,他也不知道他喜歡什麼,請問要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我常遇到這樣的問題──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這樣的人通常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已經歷經了許多工作,卻對每一個工作都提不起興趣,而自己也缺乏非常明確且傲人的專長,因此做什麼不像什麼,始終找不到歸屬。
如果一個人有一項明確的專長,那他一定在這個領域下了很大的工夫去學習,才能培養出專長,才很可能培養出興趣來,所以想要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第一步就是培養出自己的專長。
而要培養出專長,那就要選擇一項領域認真學習,可是我又不知道這是不是我喜歡的事,為什麼要認真學習呢?
這就是為什麼永遠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的原因,因為對任何事都不曾認真過。
要喜歡一件事,一定要徹底了解這件事,才能確定是自己喜歡的事,所以要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就要認真地去做每一件事,認真做了、體會了、了解了,就知道這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如果不是,那就再換一個工作,認真去試、認真去學,經過了幾次「試誤」,自然會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每一個人在投入職場的頭三年,可以多方嘗試,一定要在三年之內找到自己的「真愛」,而其前提就是每一次嘗試,都要全力以赴去體會、去學習,絕對不可以因為不確定自己是否喜歡,就淺嘗即止、輕忽以對。這樣絕對找不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其實只有極少數的人,會有天賦的才能,而大多數人的興趣和專長都是長期學習和培養出來的,當我們因緣際會接觸了某一項工作,我們也努力去學習,往往就會得到好的成果,也會因而獲得認同和肯定,而外界的認同與肯定會促使我們更加努力去學習、去鑽研,日子久了,這就會變成我們的專長,而我們也會跟著培養出對這件事的興趣來!
因此一個人要如何發掘自己的興趣? 就是認真地去做每一件事,去了解每一件事的真正本質,你就能確定自己是否喜歡。而經過多次的「試誤」過程,最終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真愛。
不要再蹉跎時光了,不要再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仔細去理解每一件事,很快會找到自己的真愛。
對的做法
做任何工作,都認真去學、努力去做,一定要能理解這項工作的精髓,就知道是否合適自己,只要多試幾次,一定可以找到自己合適的工作。
工作要徹底理解,才能知道自己喜不喜歡、合不合適,因此找到自己喜歡而合適的工作的方法,就是努去做每個工作,試多了,就會找到合適的。
在嘗試的過程中,一定會發覺自己對什麼性質的工作有興趣、有感覺,也會發覺什麼樣的工作自己做起來比較順手,這就是自己合適的工作。
11 別迷戀外在的光環
錯的觀念
年輕人常以有沒有面子、這件事光不光彩來衡量這件事該不該去做、值不值得做,只為了維持面子,而做了錯誤的選擇。
許多年輕人經常迷戀外在的光環,明明阮囊羞澀,但外表也要打扮得光鮮亮麗;選擇工作,寧願坐辦公室領低薪,也不願去做付出勞力的工作;寧可進大公司做低階的事,也不願進小公司做有前景的工作。這種觀念,會使自己喪失有發展的未來。
一個畢業八個月的小女生,向我請教未來生涯規畫。她的目標是想進一些知名跨國公司在台灣的分公司。
我問她過去八個月在做什麼? 她告訴我她在一家網路公司上班,一畢業就進了這家公司,已經做了八個月,工作也已非常上手,頗得到公司主管的賞識。但因為需要常常加班,她想換一個更好的公司。
她的回答讓我十分意外。因為她正在上班的公司,是一家極具前景的網路新秀,現在規模雖然不大,但未來發展極被看好! 而她在這家公司又頗受重用,為什麼會想離職呢?
我問她,未來換工作,有明確的目標嗎?她說了兩、三家公司,都是知名的國際媒體公司。我再問:為什麼想進這些公司?
她回答:因為都是知名的公司,感覺上是個大公司,應該會較有學習的空間。
我告訴她,這幾家公司在台灣都只是銷售公司,負責販賣總公司的產品,都只有一個規模不大的小業務團隊,進了這些公司並不能學到什麼。
她顯然對我所說的事完全一無所知,對她能做什麼也說不出來。
類似的劇情,其實常在現今的年輕人身上出現,找工作時第一目標都要找知名的公司,常常見諸報章雜誌的公司,最好還要是知名的跨國企業,因為這樣的公司,說得出名字、上得了檯面,拿出的名片也有面子。
每年媒體也會做調查,公布社會新鮮人最想去上班的公司排名,每次我看到這個排名,都啼笑皆非,因為上榜的公司都是最近常上媒體的公司,並不見得是個真正的好公司,也不見得適合社會新鮮人去爭取。
這是應徵工作時的「光環效應」,知名、時尚、當紅的公司,大家就一窩蜂地擠破頭去爭取,完全不去思考這家公司合不合適我。
其實對社會新鮮人來說:找工作,最重要的是工作的內涵,做什麼工作? 有什麼學習成長的空間? 因為每一項工作,都會變成你未來經驗的一部分,因此每一次的工作都要有好的積累,長期下來才能成就自己的工作能力。
因此社會新鮮人在找工作時,最應重視的條件是工作的內涵,要問這樣的工作有沒有前景、值不值得投入。
第二要重視的是:工作有沒有學習的空間? 能學到什麼東西? 因為學校只能得到基礎的知識,工作者的能力通常是在工作中逐漸學會,因此工作中能學到的工作技能,是每一個工作者未來成長的關鍵。
至於公司的知名度、薪水待遇,都不應該是最主要的考量。找工作時,如果受到公司知名度的光環所影響,就算讓我們得到工作機會,但工作的內涵可能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終究是一場空。
對的觀念
真實地面對自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也不要愛面子,去做那些表面看起來光鮮的事。
人貴真實,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千萬不要企求超越自己能力以外的事,穿著適切平實即可,不需名牌打扮,找工作要選擇對自己長遠有發展的事,不要迷戀公司的知名度,好聽的頭銜,短期的收入,這些都會錯失正確的生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