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5 接班有人,升遷就近了!

錯誤的觀念
只要績效好,有成果,我就可以在組織中升遷。
  
大多數的主管都會努力完成組織交付的任務,做出績效,並認為只要做出成果,組織一定會看見,也一定會給予適當的回報,或加薪、或升遷。基本上回報的想法是正確的,因為大多數的組織是公平的,一定會給予主管合理的評價。只不過回報不一定代表升遷,因為升遷不只是因績效好,還要搭配其他條件。

每一次我啟動新創事業之前,思考的總是我要全心全意參與這個事業多久,是半年、還是一年,而想完這個問題之後,我最重要的事,就是替這個新創事業找到一個能負完全責任的人(accountable person),因為有了這個人,這個事業如果做得好,才有了發展的重心,這個能負全責的人才會全力以赴帶領事業向前邁進;而就算這個新創事業不順利,也才會有人能義無反顧地化不可能為可能,為這個新創事業以死以生。
  
這樣一個人才是啟動新創事業的關鍵,有了這個人,新創事業才能開始啟動。這個人,事實上就是新創事業的接班人。
  
身為企業的最高決策者,我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替每一個部門尋找能負完全責任的人,一個當我不在時,能完全接手經營的接班人,他不只能延續現有成果,甚至還要有能力突破現況,開創新局。
  
我為什麼會有接班人思考,因為我從頭開始,就假設「人是過客,而組織將長存」,而每一個過客就是要讓組織培養出長存的能力,有了接班人,就是組織長存的保證,確保組織不會因為人事更迭,而營運逆轉。
  
我通常會為每一個部門,找到能負責的主管,把整個部門的營運交付給他,他可能完全承擔所有的例行營運工作,在觀察一段時間他的實際領導狀況之後,再逐步把整個部門的營運責任交付給他。
  
差異在尚未交付營運責任之前,他完全按照我的指令做事,負責把交辦的工作完成,而交付營運責任之後,他要自己設定目標,並檢討執行的工作成果,修正工作方法,然後為整個部門負完全責任。
  
這時候,他還不是可託付的接班人,接著我還要檢查他的價值觀,人格傾向,是否誠信,有無領導格局,如果都順利通過,最後還要校準他的策略思考能力,是否有足夠的願景,是否有宏觀的觀察,能為組織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當這些條件都具備,接班人培育就接近完成。其實不只企業的最高決策者需要接班人的思考,每一個階層的經理人也需要有接班人的培育準備,因為我們只要努力培育接班人,就代表我們不只滿足於現況,不只能做現在的工作,還會努力學習各種新知識、新能力,隨時為下一個責任更重的職位做準備,我們會擁有勝任更高職位的氣度、胸襟與能力。
  
許多專業經理人會陷在一個職位中,永遠無法提升,其實是因為你只把現有工作做好,做到極致,但因後繼無人,組織擔心你升遷之後,原有的部門無法有效運作,而只能讓你留在原地!而且你每天陷在例行工作中,也無法對未來有更好的規畫,無法讓部門產生不一樣的成果。
  
好的專業經理人一定要努力培養接班人,同時也增強自己的能力,只要接班有人,你升遷的日子就近了!

正確的觀念
只要培養好接班人,主管升遷的腳步就近了。
  
主管要升遷,除了本身的績效要好之外,一定要搭配另一個條件,就是接手的人選也已培養完成,以確保主管升遷之後,原有的單位仍能運作良好,保持好的績效,因此如果沒有好的接班人,不論主管的業績再好,都不會被升遷。
  
因此,主管想升遷,一定要努力培養接班人,盡量把工作分配下去,讓副手能接手,知道該如何去做,有好的接班人,主管的升遷就不遠了。

20 為何團隊一灘死水?

錯的想法
核心團隊穩定是好現象,可以有效留存經營知識,增進工作效率。
  
核心團隊穩定當然是好事,代表公司向心力強,有共識。可是如果核心團隊永遠一成不變,也可能變成災難,如果企業面臨變革,老的核心團隊可能僵化,擁有一樣的經驗,習於一成不變的能力,就可能無法面對創新,而變成一灘死水,永遠無法改變。
  
因此核心團隊也有適時增加新血的必要,一定要從底層提升新的主管,進入核心團隊,以汰舊換新。
  
核心團隊僵化,導致核心能力僵固,是老企業、老團隊可能會面對的問題。

已經有兩年,我的一個曾經非常有戰力的團隊,卻呈現停滯不前的現象,不但業績在原地徘徊,獲利也每下愈況,我嘗試各種刺激措施試圖改變,但是成果一直有限。這個曾經讓我引以為傲的團隊,為何會呈現一灘死水的現象呢?
  
我不得不徹底檢查這個團隊。首先我檢查這個組織中的核心團隊成員。我發覺整個核心團隊都是極成熟的工作者,他們的專業技能十分嫻熟、工作流程完全標準化、默契相當良好、對工作也有一定的團隊共識,理論上這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團隊。
  
我幾乎找不到缺點,但為何會一灘死水呢?
  
有一天我和人資盤點組織的工作年資,忽然發覺這個團隊的平均年資達到五年,我心中閃過一個疑問,莫非團隊老化了嗎?
  
我再檢查每年員工汰換的比率,大約維持在二○%上下,這對一個成熟的組織,也算是健康的數字。
  
可是當我進一步檢查員工汰換的結構時,便立即找到了問題所在。
  
我的團隊一向以核心團隊為運作中樞,而核心團隊約占全部團隊的五○%左右,可是每年員工的替換,幾乎全部落在非核心團隊之中。換句話說,核心團隊極為穩定,而非核心團隊卻大幅流動。
  
這代表什麼意義呢? 核心團隊幾乎沒有新的成員加入、沒有新的基因,當然也沒有新的刺激,自然更不易產生不同的創意與做法,結果當然是一灘死水。
  
我找到了關鍵核心問題──核心團隊成員人才組合的僵固。
  
「核心僵固」原來指的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為外界的環境改變,導致核心能力已非企業競爭的關鍵要素,可是企業仍然死守原有的核心能力不放,導致競爭力不足。
  
要破解「核心僵固」,導入新人才是最重要的手段,而我的團隊的核心成員如鐵板一塊,幾乎沒有新血加入,當然不易產生新的創意,缺乏新的作為。工作成果自然也難有好的表現了。
  
我終於知道我該做什麼事了,我必須首先造成「核心團隊」成員的流動,汰舊換新過度老化的成員,轉換部分核心團隊成員的工作職位,然後再從底層提升有潛力的工作者,並且從外界引進不同基因的工作者。
  
而過去核心團隊與非核心團隊的人才不流動,其實也造就了非核心團隊的劇烈人才替換,因為表現好的非核心團隊發現往上升遷無門,很自然地便另謀高就了。
  
核心團隊成員穩定雖是好事,但長期一成不變,最後也會是組織老化的災難。

對的想法
企業任用新人時,必須注意引進新的傑出人才,一步步把基層的好人才,慢慢地、有計畫地培養,讓他們能逐步進入核心團隊。有計畫地提升好人才進入企業的核心團隊,是必要的做法,而原有的老團隊,不斷地做工作輪替,讓核心團隊成員能面對新的工作,培養新的能力,這也是增加原有核心團隊能力的可行方法,可以考驗核心團隊適應新變動的能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