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CHAPTER 2
要創業,沒經驗: 一切從不會開始

我和先生,兩個完全沒經營過零售業的新手,一腳跨入蘋果代理的領域。就因為沒經驗,所有經營模式完全跳脫過去的思維:店開在最貴地段、最顯眼的街邊,就在國際精品的正對面,笑掉行家大牙;訂定「上架費、上鉤費」制度,獨特手法連韓國同行也跟進;「靠分享創造成交」,反而締造出亮眼業績,讓消費者花了錢還拚命向我們致謝,之後又介紹親朋好友回籠;靠著「可以骨折,不能打折」的堅持,斷絕無限困擾;開幕初期因為資金有限,甚至從不花錢打廣告,靠著創造「多角度話題」強勢進攻媒體,版面從3C橫跨財經、時尚、娛樂、名人等各大版面,省下數千萬行銷費用。

原本我倆最擔心的弱點,最後卻成為出奇制勝、翻轉市場,甚至改變同行遊戲規則的關鍵。2-1 打破觀念:電腦賣場開在香奈兒對面!

我和先生站在當時正在裝修的店門口,共同為這家店取名 STUDIO A,而我拿出新聞工作者的專業,還為它下了一個「時尚科技」的標題,放在新聞稿上,準備向台灣市場宣告︰全台最大蘋果體驗店,即將在信義計畫區開張。

新聞生涯期間,靠著最基本的三招:虛心發問、不怕失敗、越挫越勇的毅力,我從小記者成為七點晚間新聞主播,從製作人爬上電視台執行副總職務,涉獵的範圍從平面橫跨影像、出版、廣播、網路等等。新聞生涯的最後一個職務,是老闆要我擔任電視台「總編輯」一職――新聞從業人員的最高榮譽與終極目標。可是我居然毫不考慮的報告老闆:「真的感謝長官賞識與多年來的照顧,可是,我要去結婚了啊!」

什麼階段專心做什麼事,是我對自己的期許。單身的時候可以不眠不休、徹夜寫稿、經常出差,甚至三過家門而不入,可是一旦結了婚、做了媽媽,我知道自己無法兼顧工作與家庭,而我認為必須照顧家庭、陪伴孩子,才能做好妻子、母親、媳婦、女兒等多種角色。因此我一決定結婚,就請辭了如日中天的新聞工作,成為人妻人母之後,也整整六年沒有上班。一直到先生的韓國好友,同時也是在韓國經營蘋果通路的長輩,鼓勵我們在台灣開創蘋果事業,我才在先生的支持鼓勵之下,重新返回職場。

記得剛認識老公的時候,他經常用「製造業」的角度分析我的工作:一個人,同一個時段,只能在一個地方,領取一份收入,經濟規模小,不能大量複製,太辛苦啦!隔行如隔山,他會這麼認為,實在是因為當時他從事IC設計業,習慣看到設計出來的產品被大量製造使用;可是結婚幾年後,他也觀察到這個產業的毛利越來越差,前景越來越不樂觀。就在此時,先生最好的朋友,已經在韓國經營蘋果通路長達五年之久的長輩 Deasoo Kuo,中文名高大守,建議他跨足零售業,押寶前景看好的「蘋果」品牌,開設等級最高的APR「蘋果體驗店」。

後來高大守回憶起那段過程,跟我說:「Steven是我見過最聰明的企業家,認識這麼多年來,做事從不拖泥帶水或三心二意,所以我分析蘋果事業的優缺點給他之後,他很快就就決定投入,搶下了第一波商機。」

當時蘋果總部派來亞洲區管理韓國和台灣市場的主管是同一人,透過高大守牽線,並且表態直接參與投資與協助,再加上我們提出「在黃金地段,開設台灣最大坪數蘋果體驗店」的承諾,這在當時是沒有任何人願意做的投資,於是三方一拍即合。我和先生,一個過去做媒體,一個做IC 設計,兩個完全沒有通路經驗的人,就此展開了跌跌撞撞的全新人生!逆向操作是基於準確的思考

第一家STUDIO A開在台北信義計畫區的紐約紐約,二○○七年時,沒有人會想在這種地方開一百坪的電腦賣場。當時電腦商家都聚集在光華商場,一層樓好幾家店,每家店都擠在三至五坪大小的空間裡,主要服務項目是幫客人組裝電腦,沒什麼品牌觀念,打的都是價格戰。

蘋果電腦外型搶眼,單價較高,儘管軟體系統操作容易,但是跟台灣人習慣的WINDOWS系統不同,所以當時在台灣市占率極低,大約只占整體PC市場的百分之二吧!而且那時候沒有 iPad、iPhone 等主力商品,就只有電腦和 iPod,再加上我們是最晚進入這塊市場的,既不是工程師也不是電腦高手,跟過去印象中經營電腦事業的人完全不一樣,因此所有同行都覺得我們太可笑了,居然敢把第一家店開在信義計畫區,店租一個月逼近百萬,而且就在國際名牌CHANEL和Gucci正對面。

我是從DOS時代開始學電腦的,如果記憶沒錯,當時開機還要自己先寫個程式,每操作一項指令還要再背其他的程式,非常複雜難懂。當時電腦啓動後還會有轟隆、轟隆的馬達聲,總覺得好像火戰車要來了,非常惱人可怕。二○○七年時WINDOWS是主流,操作已經比以前簡單了,可是對我來說仍然不夠user friendly。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前面提到在周刊工作寫稿,來不及存檔就停電,三萬字的封面故事付諸流水,最後只好全部重來。

接觸蘋果電腦之後,我發現它隨時自動存檔,任何圖像與文字的結合只要用「拖、拉、放」三個步驟就可以解決,操作非常方便,而且處理照片、音樂,甚至自己剪接電影,都比微軟系統容易,再加上蘋果的外型實在太美了,所以我堅信,喜歡蘋果且願意拋棄WINDOWS系統,心甘情願以高單價擁有它的客層,絕對不會是走進光華商場的同一族群。

看好蘋果前景,對產品品質充滿信心,又有夥伴答應投資,甚至派韓國團隊輔佐,再加上亞洲區主管承諾全力協助,先生認為我們失敗的機率低,成功的機會高,於是便跟合作夥伴共同出資一千萬,成立了晶實科技。我和先生站在當時正在裝修的店門口,共同為這家店取名 STUDIO A,而我拿出新聞工作者的專業,還為它下了一個「時尚科技」的標題,放在新聞稿上,準備向台灣市場宣告︰全台最大蘋果體驗店,即將在信義計畫區開張。做事沒有「隨便」的空間

和國際級大公司合作,與過去「愛怎麼做,就怎麼做」是非常不一樣的。記得開店前,從美國總部寄來了兩三本A4大小、字典般厚的「天書」,詳細記載合作細節、開店規範等等。我們是全台灣第一家「APR」(Apple Premium Reseller,優質經銷商),所謂優質經銷商的定義,一定要有超過二十五坪的店面,而且開在精華地段,形象與內部裝潢全部要符合蘋果要求。在那之前,在台灣頂多就是AR(Apple Reseller),也就是一般的經銷商,規定也不嚴格,所以很多人沒什麼印象。但就Premium一字的差別,把開店難度提升到最高點。

舉個例子來說,那個時候光是門口招牌就改了五、六次,包括︰蘋果LOGO的尺寸和正方形外框的大小,以及黑色底要多黑?白蘋果的白要多白?STUDIO A店名的字型跟白蘋果的比例,沒有一絲一毫可以馬虎。我美術能力不佳,實在看不出來有什麼差,不懂為什麼蘋果要如此吹毛求疵,可是完工之後發現,遵照蘋果要求修改後的招牌,不管白天黑夜都極為顯眼,車子開過來能夠看到的距離,或者車子開過去能夠看到的角度,都完美極了,而且字體、比例、色調……不管多久都百看不厭!國際級大公司注重細節,不求短暫快速而急就章,但求長久經營的細節,真的是沒有一丁點「隨便」的空間。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