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樹懶——「懶」與「慢」是低耗能的生存戰略

 

在日本,樹懶被叫做「ナマケモノ」(讀音為namakemono),直譯的意思是「懶惰的傢伙」。

這不是暱稱,而是正式的名字,因為牠看來怠惰又不勤奮,所以才這麼取名。

樹懶幾乎動也不動,一整天都在睡覺;即使動了,動作也是慢吞吞。

覓食的時候,樹懶也是一臉麻煩似的緩緩挪動,慢吞吞地嚼著食物。

真是懶惰的傢伙啊。

 

為什麼神要創造樹懶這種愚鈍的生物呢?

 

說到底,為什麼動作一定要敏捷呢?

敏捷的動作,只會白白浪費能量而已。

例如動作靈活的老鼠,為了確保充足的能量,就得不斷地尋找食物。

反觀樹懶又是如何呢?

牠們幾乎沒有消耗能量,只需要少許食物即可。

樹懶的主食是植物的葉子,葉子的營養很少,若只想藉此獲得養分,就必須大量攝取。草原上的野牛或野馬之所以吃大量的草,就是因為牠們是草食動物,只能靠吃草來確保能量。

然而,樹懶只需少少的能量就能存活,所以也只要吃一點點葉子就好,每次大約吃幾公克,進食的次數也很少,攝取量只有野牛的千分之一左右。

真是相當節省能量的生存方式。

還不只是如此。

我們人類的體溫大約是攝氏三十六度,無論天氣炎熱或寒冷時都很相近,要維持這樣的體溫,也必須消耗能量。但樹懶不一樣,牠們無需刻意維持體溫,所以就不會浪費能量。

 

不過,動物要快速移動,也是為了躲避肉食動物這個天敵,如果跑不快,很可能就會被捕獲。實際上,在樹懶生活的中美與南美,還有美洲獅和美洲豹等猛獸棲息著,樹懶的安危不會有問題嗎?

只要感知到肉食動物的動作,動物們就會四散奔逃,因此肉食動物的目光會對正在活動的物體有所反應,從而追捕逃跑中的動物。

然而,樹懶卻幾乎動也不動。

因此,用目光搜尋著活體動作的肉食動物,根本看不到樹林中靜止的樹懶。

由於樹懶鮮少動彈,身體上甚至長了綠色的苔蘚。這些苔蘚成了絕佳的偽裝,讓牠們更難被發現,真的很厲害。這就是樹懶保護自己的方式。

 

大約在一萬年前,有一種叫做「大地懶」的巨型樹懶統治著地球。這種大樹懶全長六〜八公尺,體重有三噸,因此身形十分巨大,可以說是最強的哺乳類。當然,大地懶一點也不懶,牠們想必充滿活力,而且為了維持巨大的體型,總是攝取很多食物,遇上敵襲也會勇敢迎戰吧!

只是,這種無敵強大的巨型樹懶卻滅絕了,反倒是動作緩慢的樹懶存活下來。

活下來的生物才是演化的勝利者,從這個角度來說,是遲鈍的樹懶贏了。

樹懶緩慢的動作,是牠取得最後勝利的生存戰略。如果樹懶動作敏捷,說不定早就滅絕了。

慢吞吞的樹懶,是很厲害的生物。

 

所以啊,時常在睡覺的樹懶,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

 

***************************************

 

【奇異鳥】——鳥不是「理所當然」要飛,也不是「應該」要飛

 

不會飛的鳥類,用飛行換來了各種各樣的能力。

比方說,企鵝的游泳速度極快,鴕鳥能強而有力地在大地上奔跑。

那麼,奇異鳥呢?

奇異鳥是不會飛的鳥,牠的翅膀幾乎退化,只殘留些許痕跡。

但是,奇異鳥不像企鵝會游泳,也不像鴕鳥能強力奔跑,只會在地面上走來走去。奇異果就是因為外觀酷似這種鳥,才被如此取名;由此可知,奇異鳥的身姿也跟這種水果一樣,都是圓滾滾的。

 

為什麼神要創造奇異鳥這種半吊子的生物呢?

 

據說,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成。原本的小型恐龍演化出了翼翅,最後開始在空中飛翔。根據最近的研究,暴龍可能也身覆羽毛,卻沒有長出翼翅,反而是縮小前肢,只有小型恐龍用前肢演化出了翼翅。

地面上擠滿了像暴龍這樣的巨型恐龍,小型恐龍根本沒有生存的勝算,既然如此,那就生活在高高的樹上吧!如果是樹木的高處,就無須和大型恐龍競爭,也不必擔心遭到獵食。

於是,小型恐龍中出現了生活在樹木高處的種類。為了在樹木間移動,牠們演化出便利的翼翅,最終獲得在空中自由翱翔的能力,進展到最後,鳥類就出現了。

鳥類得到了在空中自由飛翔的翅膀,然而,奇異鳥卻無法飛行。

奇異鳥是不會飛的鳥。

不過,這就奇怪了。

說到底,為什麼鳥一定要飛呢?

 

鳥要飛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對鳥類而言,「飛」這個行為要比人們想像中更耗費能量。

例如,烏鴉在馬路上遇到汽車靠近,也不會立刻飛走,而是蹦跳著避開;公園的鴿子就算被追趕,也不會輕易起飛,而是盡可能跑著逃走。

飛行是十分耗費能量的行動,如果不用飛,鳥類也會盡量避免飛行。

追根究柢說起來,鳥類的翅膀是為了逃離大型恐龍才演化而來的;即使到了現在,翅膀同樣可以保護牠們免於遭受肉食動物的獵捕。

當然,飛行不只是為了逃離敵人,有了翅膀,還可以移動到更遠的地方。

但是,那又怎樣呢?

如果所在的環境安全舒適,無須躲避敵人、也不用到處移動,那就沒有飛行的必要了。

奇異鳥棲息的地方,不存在天敵,也無須到處移動,可以說是安居的樂園。

奇異鳥是紐西蘭的特有種,紐西蘭不鄰接任何大陸,也不存在大型的哺乳類,這裡沒有會獵食奇異鳥的肉食動物,也沒有和牠們搶奪食物的對手。於是,奇異鳥丟掉了不必要的翅膀,放棄多餘的飛行能力。

因為不飛也行,所以不飛,就只是這樣而已。

沒有規定說,是鳥類就一定要有翅膀。

也沒有規定說,是鳥類就一定要飛。

奇異鳥不是變得不會飛,只是不飛而已。

牠不是不會飛的鳥,而是「不飛的鳥」。

 

還不只是如此。

奇異鳥不需要像企鵝到水中覓食,也不必跟鴕鳥一樣強力奔跑。那麼,牠們是如何運用這些多到不行的能量呢?

其實,奇異鳥以產下巨大的蛋聞名。當然,奇異鳥的蛋比不上巨大的鴕鳥蛋,但若是以自身的體型比例來看,牠們產的蛋是全世界鳥類中最大的。母的奇異鳥可以產下約為自己身體兩成大小的巨蛋,真是讓人吃驚。

對所有生物來說,留下子孫、延續生命是最重要的任務,由此看來,奇異鳥做為生物,是把能量都投資到最重要的事情上了。從大型蛋中生出來的大雛鳥,存活機率要比小雛鳥更高。

 

鳥不是「理所當然」要飛,也不是「應該」要飛,這不過是人類自以為是的成見。如果沒有飛的必要,鳥當然可以不飛。

因為,還有比飛行更重要的事。

這就是「不飛的鳥」——奇異鳥的生存方式。

 

所以啊,沒有翅膀的奇異鳥,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

 

***************************************

 

【一切只能讓遺傳基因來決定

 

生物的個性是怎麼誕生的呢?

個性來自遺傳基因,遺傳基因則來自父母。

孩子的睡相往往跟父母相似;明明父母沒有教過,孩子卻出現同樣的舉動;某天突然被告知「去世的爺爺也很喜歡」自己最喜歡的東西,不禁大吃一驚……

原以為是自己獨有的特性,卻發現是繼承自祖先的遺傳基因。

有人為了運動會拚命練習,還是跑最後一名;有人明明沒怎麼練習,卻依舊跑得很快。有人辛苦背誦卻永遠記不住;有人沒怎麼費力就記住了。

這一切都是遺傳基因造就的結果。

我們無法違抗遺傳基因。

糟糕的不是我們,而是祖先遺傳給我們的基因。

反正,全都推給遺傳基因就好。

所以,既然遺傳到跑得慢的基因,就不要反抗了。

既然遺傳到不擅長背誦的基因,那就別勉強了。

全都是遺傳基因的錯。

 

那麼,所有的努力不都沒有意義了嗎?

當然不是這樣。

遺傳基因到底是什麼呢?它就像冰箱裡的內容物。

有人的冰箱裡放著高麗菜,也有人沒放;有人的冰箱裡塞得滿滿的,也有人只放了一點東西。

問題不在冰箱裡的內容物,而是要做什麼料理。

如果要做的是蛋糕或咖哩飯,就算冰箱裡沒有高麗菜也無妨;但要是偏偏想做大阪燒,那就傷腦筋了,因為做大阪燒不能少了高麗菜。不過,這就是想做大阪燒的人的問題了,因為明明就可以做咖哩飯,還有做蛋糕當甜點的啊。

當然,冰箱裡的東西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東西很多,或許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料理需要的食材還是有限,東西太多會讓人難以決定要做什麼料理,也有很多食材會用不到。所以,問題不在於食材的數量。

當冰箱裡只有著固定的東西,就算煩惱似乎也無濟於事,因為再怎麼苦惱、努力,冰箱裡的東西也不會增加。

然而,事情不是這樣的。實際上,沒有人清楚冰箱裡有些什麼;不打開冰箱、試著去做料理,根本不會知道。

當我們照著食譜備料,才可能發現少了什麼食材;開始做料理了,才會注意到材料不夠。不開始動手做,就不會知道有哪些食材,所以,首先要試著做各式各樣的料理。

這就是我們必須在學校裡學習各種知識、累積許多經驗的原因。

我們之所以要學習各種事物,就是為了探究自己的冰箱裡到底有什麼,明白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學校裡的課程,有的我們很喜歡、有的我們很討厭;有的我們很擅長,一下就學會,有的我們不拿手,努力了很久都學不來。即便如此,不去嘗試就不會知道,所謂的學習,就是探究冰箱內容物的過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