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作者序

拼出幸福的藍圖

在「綠色療癒力」出版前(2010年6月)趁著到日本九州的園藝治療交流演講的機會,再次回到九州蒐集本書資料,拜訪初到日本學習景觀的老師,並向他們報告此次參訪的水俣公園及準備撰寫園藝治療專書。老師說:「水俣公園!妳當初在畢業前的實習時,也有參與規劃公園的一部份。」剎時,我領悟過去所學的不同領域,正為成就發展台灣流園藝治療預作準備,回首來時路,年少求學埋下的種籽,茁發成為今日的園藝治療,經歷的個個領域,拼出一幅叫做「園藝治療」的美麗圖畫。所有走過的路,都不曾白費,更引導我進入園藝治療這個幸福領域。

看似順利的求學工作歷程,其實歷經許多挫折與茫然,在步入職場忙碌工作時,我常常在想,人生如何可以感到滿足?努力而認真的工作和生活,真正的意義和價值目標為何?一個遠程的目標,期許自己可以「整合所學與經驗,發揮在人類幸福的事物上」成了我動力的來源。當我在協助個案進行園藝治療時,才驚覺當時心中許下無人知曉的小小心願,原來是今日踏入的園藝治療領域的能量。滿心的感恩,小小的心願得以實現。

最早是非自願下讀了園藝,卻也意外啟蒙我對植物的興趣,在父母的安排遠赴日本求學,原定專攻造園設計的單一目標,後來因造園設計學的需要及興趣,學習禪風意境且線條幽雅的「東洋花藝」,以及色彩豐富可恣意創作的「西洋花藝」,兩種截然不同的花藝風格,卻一樣令我著迷,或許就是性格裡愛探索好奇心的因子使然吧!這個好奇心一直延續到研究所及工作上,不斷地探索新領域,並學習成長。

我總是為自己感到慶幸,因為一路走來,遇到恩師啟蒙未知的領域,在新領域學習成長。在老師們的鼓勵下,陸續取得幾項國家檢定資格,拎著證書以及老師們的期待與祝福回台灣,進入景觀設計的領域。在設計師的工作中,我發現有創意、畫圖漂亮還不夠,得瞭解施工實務、具有溝通及表達的能力是重要的,因為「設計」是一件從無到有的工程,若只有設計師的發想,欠缺現場工務部門的協助,是無法成就好作品的;於是我勤跑工地與師傅們溝通設計,互相學習,我分享自己設計的發想及圖示解說,傾聽師傅們克服施工方法的建議,幾年下來完成了許多大小尺度不同的作品,深刻的體會「分工合作」、「跨界合作」的重要性。這個職場收穫,成了日後在花藝設計商業及教學領域的助力,就這樣我在景觀與花藝設計職場持續探索。

走入香草的香氛世界

十多年前的一趟日本旅程,我在植木市,巧遇一批戶外教學的小朋友,他們圍在一個盆栽攤位旁說著「ラベンダー」(薰衣草)「ロースマリ」(迷迭香),竟開啟了我研究香草(herb)之路,初期僅能透過日文書籍資料的學習,直到我在台灣見到第一株香草植物開始,真正踏入香草體驗歷程;從栽培觀察∼採收入菜入料的研發,我又再次進入一個新領域∼香草五感體驗營∼,要說研究倒不如說我有很多失敗的經驗,所以搭起我與香草的橋樑。

親手打造一座自己心中童話般的香草夢想花園後,真實體驗融入生活中的香草植物。並將這些園藝景觀花藝的經驗、發想、歷程陸續出書分享。

跨足園藝治療領域

談到踏入園藝治療之路,除了工作經驗以外,研究所時選修的「景觀資源評估」課中環境心理學「環境知覺」、「復癒性理論」,成了我在園藝治療領域中充沛養分。以過去學者的理論作為基礎,融入自己過去職場的景觀、花藝、園藝、香草植物實務經驗,再加上國外的參訪及實際協助個案的治療經驗。過去這幾年,針對退休族群、上班族舒壓課程、帶入校園的園藝體驗課程、高齡者的樂齡學習計畫,以及學會在台中慈濟醫院,為病患設計的園藝治療康復活動等,透過實際的參與執行,在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歷程中,慢慢構築出自己心中台灣流園藝治療的藍圖。

園藝治療是棵「幸福感知樹」

園藝治療它不該只是一種「理論」,也不僅是一種「活動」。我認為園藝治療是一件有清晰脈絡的跨界知識,從緣起發展、結合跨界專業領域、整合型教案設計、活動空間與型態、適用對象等,像是葉脈的紋理;葉柄是「全人健康」的動念,而葉的主脈(軸)代表跨界專業理論的基礎,隨著葉片的脈絡不斷的延伸發展出去,循著脈絡邁開步伐,我們將一一尋找到自然及園藝療癒許多的「可能」,也將發現更多的「驚喜」,隨著樹幹枝芽的茂密,我似乎看到人類的「幸福感知樹」。

證嚴上人說:「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像是我們在園藝治療之路上的指引明燈。途中曾經遇到困難、挫折,但更多的是支援與鼓勵,許多人給予園藝治療不同形式的支持與發想,終於慢慢地,在台灣我們看到園藝療法被接納、被需要者用;看到療癒力的啟動,內心著實溫暖與感動。就像是我在寫這本書的歷程,從發想到順利出版,歷經近一年的時間。書企劃之初,我大膽而理想化的提出邀請醫生及專家對談,諸如此類幸運事情不勝枚舉,回顧過去的數年來,似乎有股推力一直協助我們,完成這本理想中的園藝治療專書。期待可以讓讀者深入淺出的認識園藝治療,無論居家自我療癒或是專業人士進行教案操作,一看就可以順利上手。

本書感謝園藝治療界的大愛者菅由美子老師、綠色養生學會榮譽理事長陳建仲醫師、國立政治大學教育權威秦夢群教授給予指導,並予以推薦。以及專家對話單元中,訪問到日本結合復健醫院與養生村的院長西野憲史醫師、長庚醫院嘉義分院復健科主任許宏志醫師、慈濟醫院台中分院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鄭存琪醫師、免疫學學者方世華教授、教育學學者鄧鈞文教授,提供他們專業領域的知識及經驗,並一同討論個別專業領域與園藝治療的可能連結,讓我們可以跨領域一窺深奧的專業知識,為台灣推動園藝治療之路開啟一個新的里程。

感謝許多單位及個案,分享他們的親身經驗與作品,讓我們可以用實例來見證園藝治療的正向療癒力,感恩日本的西野醫院、惠光園、川崎學舍、水俣公園、慈濟醫院台中分院及個案。

感恩泉田榮一郎老師、中島尚子老師、後藤久憲老師、陳國濱老師、李英弘教授,以及在我學習歷程中的每位老師,給予我專業的教導,讓我在園藝、景觀、花藝、香草植物、遊憩規劃、園藝治療路上得以開心又自在的揮灑。

感恩麥浩斯出版社及社長—張淑貞小姐及編輯—鄭錦屏小姐,在書的進行過程一起克服種種困難,並讓我自由發揮理念,集合大家的力量,只為了共同成就一本對人有幫助的正向書。

最後感恩家人一路以來給予我在學習上的支援、情感上的依賴與工作上的支持,成了我研究路上最大的後盾。今天我帶著大家的祝福、支持、教導,以一顆感恩而歡喜的心完成這本「綠色療癒力」。

期待園藝治療在台灣的發展如同大樹一般,將會成長茁壯、生生不息、開枝展葉、向下紮根,讓更多人能體會自然與生命所帶來的幸福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