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序】
專業交易員、《賣出的藝術》作者/亞歷山大.艾爾德博士(Dr. Alexander Elder)

「當你去湖裡釣魚,你不會只是划船到湖中央,然後把釣線拋到水裡。你會去魚棲息的地方——在湖邊或是靠近下沉的樹木。同樣的, 你會在擁擠區域(congestion zones)的邊緣進場交易,這裡的上升趨勢或下降趨勢都已經筋疲力盡,以至於小小的壓力就能反轉趨勢。」
我經常在我的「交易人訓練營」(Traders’ Camps),聽到大衛用南方腔傳遞這些和其他聲明。現在很高興能在他的書中看到它們,就算你沒有參加為期一週的訓練營、並親自跟大衛一起學習,你也能獲得這些知識。
大衛是個安靜的人,每天都在他的交易室內獨處,但他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培養出許多認真的交易人。我和朋友討論市場的時候,經常聽到:「大衛應該會在這裡畫線吧。」他讀圖表的方式已被他的數百位學生使用。
大衛拓展理查.威科夫(Richard Wyckoff)的經典著作(約100年前寫的),建立了市場分析的現代上層結構。價格條的變動高度,伴隨著上漲或下跌的交易量條,就是大衛用來建立市場分析的基本且不可縮減的要素。他用這些模式來判讀所有市場和時間範圍內的群眾行為——接著配置他的訂單。
所有交易都會在價格和交易量圖表上留下無法去除的軌跡。大衛聚焦於它們——而這些圖表會跟他說話。現在在這本書中,他會教你讀懂它們的語言。
大衛對於價格/交易量行為的敏銳專注力,令我想起我在醫學院遇到的一位老師。她很害羞、有一點聾,在大查房(grand round,臨床病例的分析討論會)的期間通常都站在後面。我們知道她觀察力敏銳、而且很熟悉病人的肢體語言,當教授們對一個診斷意見不合時,他們會請教她的意見。一個專注觀察的人,如果是以豐富經驗為基礎、而且沒有其他潛藏動機,就能看得比大多數人還深。
仔細讀這本書,你將能看出「假突破」的巨大重要性——大衛稱之為「彈跳」(走勢向下時)以及「上推」(走勢向上時)。他做出承諾:「一旦你熟悉彈跳和上推的行為,你就能看出一種行動跡象,而且在所有時期都有效。彈跳會替每日交易人的短期操作空間提供動力,或是做為長期資本利得的催化劑。」
我坐在教室後方好幾個小時,聽大衛講課和展示交易範例,後來假突破也成為我的關鍵交易模式之一。現在大衛將引導你仔細讀過數十個圖表、逐條分析,讓你學會判讀它們的訊息、並且預測趨勢反轉。
探討「吸收」的章節,將會教你怎麼估計當前趨勢的強度。趨勢是像「希臘方陣行軍踏過特洛伊平原」一般往前移動(大衛的比喻), 或是前進時被增加的供給量給吸收,成為反轉的前兆?現在,隨著你瀏覽過大衛的圖表,你將會看出它們的價格和交易量模式,揭曉了它們的弱勢或優勢。
讀這本書的時候不要急。如果想完全受益於本書,你必須讓許多訊息慢慢沉澱。請務必將大衛的概念應用於當前的圖表,看著它們在你眼前展開,變得更有意義,然後再回到書中研究另外幾頁。這不是匆忙寫出來的書——是大衛花了好幾年完成的,而且你越認真讀它,受益就越多。
祝你讀得愉快、交易也愉快!

【摘文1】你可以靠「彈跳」和「上推」交易謀生

我在研討會或交易人訓練營演講的時候,會用以下聲明來介紹彈跳和上推:你可以靠彈跳和上推交易來謀生。一旦你適應了彈跳(和上推)的行為,你的眼界將會大開,看到適用於任何時期的行動跡象。彈跳能夠推動短期上漲、讓當沖交易人有操作空間,也能當成長期資本利得的催化劑。
對我而言,彈跳的定義是交易區間或支撐位被洗盤(穿透),但投資人未能跟進,因此導致向上反轉。交易區間的持續時間不必符合指定的數量。我的觀點來自於多年追蹤當日價格變動,例如為期4天的債券數據,代表一張5分鐘圖表上的320條價格條(僅限日間時段);由320條價格條構成的支撐位或交易區間洗盤,突然間看起來像是值得交易的狀況;5分鐘或每月圖表上的彈跳所創造的潛在獲利,算是一種包含潛在趨勢、市場波動、以及點數準備的作用。
最後一則聲明指出了3個關於彈跳的重要觀念。第一,當市場跌破定義清楚的支撐線、但未能跟進時,我將它視為位於「潛在彈跳位置」。換句話說,因為沒有跟進,所以向上反轉或彈跳的機率提高了。這不保證一定會有彈跳。正如我們即將看到的,價格/交易量行為及圍繞彈跳狀況的更廣泛脈絡,能夠協助確定它的機率和重要性。第二,上升趨勢中的彈跳,有較高的成功機率。相反的,假如下降趨勢中的潛在彈跳未能發展下去,賣空者就會得到實用的交易資訊。第三,市場的波動通常會決定彈跳向上反轉的大小。準備的數量,也就是交易區間的大小,也可能決定彈跳所產生的向上變動的大小;「準備」的意思是點數圖上的擁擠程度,可以用來推算價格。
雖然威科夫沒有寫及彈跳本身,但他討論了市場怎麼測試和重新測試支撐位。這些測試讓大型操作者有機會判斷,在明確支撐位周圍有多少需求量。他們策劃的拋售讓價格低於這種支撐位,而這是一個終極測試:假如這種跌破未能以新的賣出產生攻勢,大型操作者就會認出這個供給的空白處並積極買進,因而產生快速的反轉行動。低於支撐位的下跌,通常會受到停損賣出的援助。
韓佛瑞.尼爾在其著作《盤勢判讀與市場戰術》中寫道:「市場是由買賣順序組成的蜂巢。」有人會停損賣出以抵消多頭部位,但另一部分的人可能會在走弱時進場做空,因為他們預期會有更大的下跌。市場如果對於看跌的損益報告或經濟數據產生反應,它的變動通常會觸發這種停損賣出。
當價格跌到支撐位下方,就像是目睹一場拳擊賽。假如一名拳擊手把對手打飛到擂臺外第5排座位,對手就不太可能站回擂臺上、重振精神再接再厲。跌破使天平傾斜,有利於賣家,他們應該會利用他們的優勢。若這件事沒發生,你就可以做多,然後在低於這次跌破的低點停損。這是在危險點買進時風險最小的做法;然而,這不表示我們每次跌破都要自動買進,並希望能夠反轉,畢竟,我們不會蹲在疾馳的火車前面撿零錢。

【摘文2】股市中巨大矛盾:看似又低又便宜的價位,通常還會再跌

當股票、指數或商品漲到之前的壓力線上方,但沒人跟進時,你就要考慮向下反轉的可能性,這種失敗的突破稱為「上推」。它跟彈跳一樣,有各種發生方式,而且之後可能會受到重新測試。
就像彈跳,上推可以在危險點提供風險最小的交易機會,也同樣可以在一次趨勢內提供非常快速的交易回合,或是出現在重要的頂部。我發現上推比彈跳更難交易,其中一個理由或許是散戶願意在新高點買進,但他們不會急著在新低點做空;因此,在彈跳的時候,我們通常能夠更清楚地分辨機構的買進。頂部的機構賣出,可能會被散戶的買進所掩蓋,因而變得模糊——而這正是清算多頭部位並建立空頭的專業交易人所偏好的環境。
因為有可能發生上推,所以我並不急著在突破時買進。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在其著作《傑西.李佛摩股市操盤術》(How to Trade in Stocks)中,表達了相反的看法:

知道這件事而感到驚訝的人應該不少吧:在我的交易方法當中,當我根據自己的紀錄,看見一個上升趨勢正在進展中,那麼只要股票出現正常反應之後漲到新高,我就會立刻成為買家。

在新高點買進,是《投資人商務日報》(Investor’s Business Daily)交易哲學的支柱之一,這招在牛市特別有效。股票經紀人威廉.歐尼爾(William O’Neil)在他的傑出著作《笑傲股市》(Make Money in Stocks)中寫道:

接受股市中巨大矛盾的難處在於,對多數人來說看似又高又有風險的價位,通常還會再漲,而看似又低又便宜的價位,通常還會再跌。

若要相信這個明智的建議,需要花上很長的時間,我的看法與之類似,但我或許會補充說:「面對已經建立的趨勢(無論上升或下降)卻刻意跟大眾唱反調,這種高人氣策略可能會導致災難性的結果。」那麼,我們要怎麼知道壓力線上方的突破將會失敗?趨勢是最重要的考量。正如本章即將展示的,上升趨勢中的上推很難順利進展;但是在下降趨勢中,先前修正高點上方的上推,奏效的機率就比較大,甚至會蓬勃發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