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孔洞裡的聲音

特價27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惡魔之舞〉(摘錄)

謝芳芳擁有兩把超高音木笛,一把黃楊木,一把黑檀木。
木笛收妥在黑帆布袋,掀開內袋,露出半截笛頭。
黑檀木笛頭背後刻著「K.Ü.N.G」字樣,瑞士老品牌出產的機器笛。光線下,笛頭黑得發亮,細密的木頭紋路於光暈中隱約浮現,像穿了盔甲似,明明是木頭,卻漆黑有如金屬質感。
黑檀木笛身二十四公分,寬約二點五公分,口徑較大,音色雄厚。適合編制較龐大、和聲色彩豐富的樂曲。
深黑色的笛頭旁,露出一截赭黃色的笛頭,那是另一把黃楊木,和黑檀木的色澤形成強烈對比,它們幾乎像是兩把截然不同的樂器。
黃楊木超高音由國外製笛師Anton製作,耗時五年,木笛笛身優美柔長,分兩截,中間鑲嵌一金屬環,音色清亮溫潤,靠近金屬環的接口有一道特別深邃的木頭紋路,遠看像疤。
兩把超高音裹在棕色羊毛內,孿生姊妹似並排在一起,彼此作伴。
謝芳芳時常把木笛從帆布袋裡拿出端詳,並不吹奏,僅是觀看。
她想,樂器不出聲時只是物件,彷彿被收藏在博物館光亮的透明壓克力盒之下,如珍寶似被人拱著欣賞,成為歷史,時間總是靜止封印。惟有演奏者拿起樂器演奏的那一刻,無形樂音才終於顯現,時間隨著空氣中震動的分子而展現生命,它穿透聆聽者的耳朵、穿透窗戶凝著露水的紗網、穿透窗前綠意蔓生的仙羽蔓綠絨,飛舞水流似環繞空間。
演奏樂器是意義充盈的瞬間,充滿詩意。
光是凝視與想像,便是一件美好之事,音樂聲響如貓掌踏於心。
指尖細細撫摸著樂器的時候,謝芳芳又想,世上只有兩人能聽出這兩把木笛音色間的細微差異。
一個是她自己,謝芳芳,另一個是樂團前首席李雯慧。
黑檀木超高音製作年代較早,李雯慧也擁有一把。
某次音樂會,在臺北市中山堂的舞臺上,樂團開場第一曲,演奏英國作曲家Colin Touchin所作的〈曼徹斯特歡迎曲〉。
彼時,李雯慧已退出樂團,謝芳芳成為首席,樂團換了新的副首席Ken。尚未習慣指揮的指揮手法,以及樂團各個聲部樂手的吹奏習慣,副首席Ken在樂曲進行至中間段落時,搶快一個小節,連他自己也沒發現,只馬不停蹄地繼續演奏。
眼看聲部皆要潰散,整首樂曲也無重來的可能,轉眼便要成為極其糟糕的開場曲。謝芳芳當機立斷,不顧Ken失誤,至超高音主旋律進來時將黑檀木吹奏得大聲又響亮。
黑檀木聲響劃破空中,利刃似割裂空氣,那是一種情非得已的主權宣示,不管無頭蒼蠅般慌亂將音符演奏的激進吹奏者,不管渾然不知悲劇噩耗降臨而沾沾自喜演奏的愚者,也不管僅是晾在那而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手足無措者,謝芳芳聚精會神,將黑檀木如微型手槍上膛,對頂上開槍擊發。
「轟!」
煙花碎紙於空中凋謝落下一地碎片。
最後,是那把短小精悍的黑檀木救了〈曼徹斯特〉。
內聲部及低音部迅速跟上黑檀木,樂手們有些緊張盯著樂譜、有些趁著空檔向左鄰右舍使眼色,有些仔細聆聽謝芳芳樂音中暗藏的指令,找回了節奏及旋律。
樂曲再度縫合回指揮雙手,又成為一隊訓練有素的精裝部隊。
Ken呆了片刻,立刻發現自己的疏忽,豆大汗珠從額間流下,筆直的襯衫領口坍塌,他聽從謝芳芳的旋律,重新找回節奏,待樂曲結束後穩定情緒,才放心接著演奏下一首。
貴賓席坐著一個女人,身著連身長裙,披針織短背心。
她戴著深色口罩,低調坐在觀眾席,沒有人認出她。
那是李雯慧,她清楚舞臺上發生了什麼事。
對於臺下坐的大部分聽眾而言,高音部和內聲部脫鉤不過幾秒誤差,他們或許根本無法察覺,也不曉得首席危急時刻做了些什麼樣的處理。然而對於李雯慧而言,她早已聽過〈曼徹斯特〉不下二十遍,且與謝芳芳同臺演出十八年,對謝芳芳的吹奏及〈曼徹斯特〉瞭若指掌─她當然明白舞臺上發生的緊急情況。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