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服務基礎中必須有娛樂要素

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簡稱DT或DX)是近年的流行用語。
全球大型企業藉由訂閱(Subscription,顧客定期支付定額費用以獲得商品或服務)和其他新型商業模式達成數位轉型,進而刷新時價總值、提高利潤。而尖端科技企業更以遠超人們想像的氣勢達成數位轉型。許多企業
雖然想跟著改變,卻沒能成功。
成功轉型的企業都有的共通點,是把變革重點放在顧客服務上,也就是重視使用者,而非企業本身。就如瑞典優密歐大學(Umeå University)教授艾瑞克.史托特曼(Erik Stolterman)對數位轉型的定義,是「IT的滲透,讓生活在所有層面上產生更好的變化」,可以說,人們的生活方式正發生變革。
進一步觀察這類科技企業的動向,可發現一個很大的特徵—把娛樂(眾人眼中的樂趣)當成服務基礎。企業要做的,不只是讓使用者單純購買商品或服務,還要想出讓他們感到開心的巧思。像是能與憧憬的網紅直接聯繫的興奮感、爭取排
名的競爭心、追蹤者增加而滿足的認可需求、團購(揪團)成功時的成就感……服務基礎中必定有娛樂要素,帶給人正面的感動體驗。
從快樂出發,自然提升使用者對企業或服務的忠誠度(顧客或消費者對於企業品牌或商品的依戀和信賴),於是增加使用頻率和瀏覽時間。而企業會同時蒐集和累積大量的使用者資料,接著依此改善服務,進而提升使用者的體驗。當上述過程開始循環後,企業就會讓服務日益進步。

比起功能,更重視由誰推薦

現在的消費現場,以「人因」作為決策的主軸。說得更清楚一點,就是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服務時,比起功能或內容,更重視「因為那個人推薦」、「再多一個人就成團了」。
在行銷領域上,常談到現代人的消費模式從實物型轉變成體驗型,前者是以產品為中心,後者則以體驗為主。不過接下來會加速轉化成「人因型消費」,評估標準以人為中心。因為現代人的消費動力是娛樂,他們在享受的同時追求(娛樂上的)自我實現,所以企業能蒐集到可信度高的消費者資訊,並依此提升商品或服務的價值。
像這種藉由追求娛樂來獲得大量使用者資料,讓服務急速成長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這個特徵是數位轉型的進階版,我稱為娛樂轉型(Entertainment Transformation,簡稱EX)。
為了幫助讀者更好理解,接下來我會介紹在這十年來展開服務的新興公司,看他們如何透過娛樂轉型,成為世界最尖端科技企業。

拼多多:團購解任務,5年就打敗阿里巴巴

2020年12月,一則新聞讓全球企業議論紛紛:中國零售電商平臺拼多多的使用者人數,超越中國電商巨人阿里巴巴集團,站上第一名。
創辦五年的拼多多將阿里巴巴趕下寶座,其名號一下子舉世皆知,現在更與天貓和京東並駕齊驅,確立中國三大電商平臺的地位。
(按:拼多多創辦人黃崢在2004年進入谷歌擔任產品經理,隨後參與谷歌中國的初創階段,於2007年離開谷歌並創業。到了2015年成立拼好貨[拼多多的前身],僅用三年就登陸美股。拼多多到2022年推出跨電商平臺Temu,並在同年九月登上美國應用程式商店榜首。極具競爭力的Temu 成為拼多多的重要增長引擎,更讓黃崢成為1980年後出生的第一位中國首富。)
為何拼多多在電商市場中晚起步,卻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如此爆發性成長?
原因在於拼多多巧妙的將團購這個娛樂要素導入市場——只要湊足一定人數,買家就能用便宜的價格購買商品。
中國各大電商平臺每年會舉辦一次超大型活動,像是天貓的光棍節(雙11)或京東的週年慶(6月18日)。雖然活動當天有幾百億人民幣規模的金額在流動,銷售額足以傲視群雄,但背後卻產生了龐大庫存。
各大電商購物中心嚴格規定分店「一天內要出貨,否則就罰錢」。結果,分店為了配合其要求準備好大批商品,以便能隨時出貨,但怎樣都賣不完,必須負擔大量庫存。
拼多多看準這點並提供團購平臺,號召「眾人合買就能省○折」,試圖消除庫存。這是「解決課題型」的商業模式。對價格敏感的中高齡客群馬上就有反應,認為既然能以低價購買某產品,就參加團購。
其實,地方都市的中高齡客群,是大型電商購物中心顧不到的客群。他們越來越熟悉怎麼操作手機、電腦等數位裝置,所以當拼多多提出明確優惠,「只要團購,就能用較低費用買到」,一下子就獲得那個客群的青睞。

社群平臺分享,團購更有吸引力

一般來說,住在大都會區的使用者,若要買東西會選擇去大型購物中心,所以拼多多決定把住在地方都市的中高齡層當成目標客群。結果,僅五年就成長到足以和大型電商購物中心比肩。
事實上,團購的商業模式本身並不新穎。例如,日本曾有酷朋提供這類服務,只是現在全面退出市場。
拼多多之所以能成功,關鍵是藉由社群平臺(SNS)來製造娛樂。微信和其他SNS都具有一種機制,是能分享資訊給朋友或熟人,像是可傳「24小時內揪3個人購買,就省60%」等訊息,以吸引他人跟團購買。此外,拼多多也會將推播通知傳到手機,例如「○○買了這項商品」、「一起買可以省○%」等。
即使是完全沒必要購買的商品,也會因為「朋友現在想買這個」而收到團購邀約,於是跟著參一腳。
實際參加團購到後,能收到朋友傳來的感謝訊息,進一步強化互動,過程中獲得的體驗比單純的購物更令人深刻。
「只要成團,就能低價購買」,這件事越來越像玩遊戲,舉例來說,「湊齊5個以前沒一起買過東西的人」、「湊滿5種不同尺寸的鞋子」等,拼多多每天都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團購「任務」。
參加者可以是朋友,也能是在拼多多上認識的人。累積多次團購經驗之後,會逐漸擴大交友圈。還會產生許多擁有相同興趣的使用者社群,形成龐大的市場。
除此之外,拼多多備有令使用者開心的促銷機制。比如讓朋友參加團購;傳送連結,就可以獲得現金優惠;玩小遊戲,中頭獎就送熱門商品,得二獎或三獎送折價券等。令人開心的巧思和充滿誘因的設計,哪怕使用者正在上班,只要收到團購邀約或優惠通知,便忍不住停下手邊的工作,開始刷一下網頁。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