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小張的短線交易法
雖然巴菲特提倡長期投資,一檔股票可以抱20至30年,但我認為短線交易反而比長期投資更好掌握。因為長期投資需要對公司產業前景、財務狀況、政策方向,甚至總體經濟都要有深度了解;而且必須長期持有,以時間複利來降低成本,提高賺錢績效,看似非常有效率的投資方式,但我發現有幾個問題:
散戶對長線投資掌握度低
第一,台灣的企業公司壽命比美國企業短很多,據報導,一般台灣公司平均壽命約30年,中小企業更只有7年,如果你想長期抱股票,但選錯標的的話,非常有可能抱到下市。有許多曾經的上市櫃公司都已不在股票市場上,例如當初盛極一時的太平洋電纜、東帝士、力霸集團等都已下市。
第二,對一般散戶投資人來說,很難深入分析研究產業,只能透過一些研究報告做初步判斷,對產業的掌握度很低,無法知道產業的反轉及變化。
第三,上市櫃公司公開的財報是否是真的完全正確?在過去數十年裡,發生多起大型企業掏空弊案,如力霸集團、博達科技、樂陞科技。
以上這些問題讓我覺得,長期投資需要大量研究產業,且要深入了解公司,不然持續持有的風險不小。
一般散戶大多是一個人投資,頂多跟朋友或營業員聊聊互換資訊,所取得的資訊是比較公開且落後的。但以上很多問題都可以透過團隊研究方式進行,這樣效率會高出許多,就像專業投資機構會有許多研究員,大多研究員都只鑽研一個產業,這樣才能深入研究,避免投資有重大風險,及尋找新崛起的產業。但這不是我想在這本書跟大家分享的,這本書的主要重點在於散戶投資模式,我想分享的是,散戶也能透過簡易的短線交易,在市場上穩定獲利。
短線累積10次以上獲利,等於抱了長波段
常見的波段投資也是很不錯的交易方式,但掌握度真的不高,能抱整個波段的人真的不多。通常波段報酬至少都有50%,許多個股甚至能達到3至10倍,如2021年的長榮(2618)整個波段達10倍,造就了很多航海王。但因為時間長,上漲過程中因為變數多,無法對公司及產業狀況深入了解,散戶不是中間被洗掉,就是抱到變賠錢,甚至不知到底要不要續抱。
在證劵業多年,我只看過兩種人能抱整個波段,一種是價值投資的專業投資人,非常了解該公司發展及產業方向,所以於公司股價被低估時買進,股價漲到超過該公司應有價值時賣出。另一種人則是忘了自己持有這檔股票,突然有一天發現怎麼漲這麼多,例如2024年的台積電(2330)漲到1000元,很多投資人刷存摺才想起多年前有買進台積電,因為沒經歷過上漲的那段心理掙扎,所以就默默地抱了整個波段。
而在我投資股市的20年經驗裡,短線交易是我認為較適合散戶的,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或建立團隊進行研究。有投資經歷的人應該都知道,要賺取5%的難度遠低於一次賺50%,那麼只要能提高這類交易掌握度,並累計完成10到15次的獲利,就能得到一個波段的報酬率。
什麼是短線交易?
所謂短線交易,是指買賣交易僅間隔數天,通常指買賣在1周至10天(約雙周)完成,最短的有當沖甚至隔日沖,但這不是我投資方法的主軸。
我會選擇短線交易是因為超過10天交易區間,變數就會增加,不知道未來市場會發生什麼事,公司會不會有其他狀況,法人籌碼是否鬆動,產業前景是否改變,財務報表是否不如預期等,都會影響股價。而5到10個交易日技術型態完成時,股價幾乎都能在短線有所表現,一般在5%至10%。
所以我們就能在符合這樣形態上的個股穩穩賺取短線獲利,每日的工作就是依照短線交易的SOP找出符合條件的個股,且在買進時即設好停損點,然後持續重複這樣的交易動作,即可持續累計報酬,5%的獲利累計10到15次,即能完成50%的波段報酬。
確認自己是否適合短線投資
雖然短線交易是比較適合散戶投資人的,但不是每個散戶都適合短線交易,每個人的心理狀態、資金水準、財務狀況、投資觀念、個性、工作及成長環境都不一樣。所以對於短線交易,投資人還是必須評估一下,前文有提到,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非常重要。以下為幾個要點,提供投資朋友參考:
要點1:短線交易需每日看盤
基本上短線交易必須每日看盤,因我們要賺取股價短線的波動價差,所以看盤才能於上漲時抓住賣出獲利,下跌時在適當的時候停損,並且有機會選取符合短線交易型態的個股。
要點2:因交易頻率高,需高度紀律
短線交易因交易頻率高,所以需要高度的紀律,才能做出績效,在賣出股票時,不去思考會不會太早賣,到達停損點時即立刻進行停損。許多投資人的問題都在紀律,總是會擔心少賺、多賠,猶豫到底要不要賣出股票。但只要沒有照原先的操作紀律,後果大多是很慘的。要知道,只要碰到一兩次重傷,要恢復元氣就需要更大量的時間,重新累積資金。
要點3:高度交易頻率務必做好資金分配
資金分配的重要性在所有的投資交易裡都會提到,不管你是進行哪一種類型的交易,都不要重壓所有資金在單一個股。「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在各種投資教學裡也常聽到,即使你對於自己的判斷再怎麼有自信,也不要重壓。只要全部重壓碰到一次重傷,就會產生鉅額虧損,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步回復資金水準,所以謹記避免全部重壓,才能避開重大損失。
建議一套資金的投資組合控制在3到5檔個股,這樣的檔數是較好掌握的。在業界多年,曾看過許多投資人的庫存多到,我都覺得他是不是要組一檔ETF。3到5檔個股,不管你要賣出股票獲利或停損,都能即時掌握,且資金也能較集中在幾檔標的。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一書裡,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就透露,他的投資組合不會太過分散,大多都持有3檔左右,所以即使是專業投資人,投資組合的檔數也不會過多。
資金分配比例原則,建議在一般行情下,可依30%的比例買進一檔個股,最多三檔(即90%),10%為現金,記得一定要留有部分現金,以備不時之需。如行情較差時,建議現金比例可拉高至25%到50%,個股比例則調整為25%至17%,這樣的資金分配,可以提高投資人整體績效的穩定度。當然每個人習慣的分配法可能不太一樣,以上是我個人的做法,提供給各位參考。但要謹記一點,就是不要把全部資金都重壓一檔個股,這就變成賭博了。以下是短線交易的優點:
優點1:能短線快速獲利
短線交易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在短時間內獲利,對於像我這樣一開始資金不多的投資人來說,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累計一定的獲利。但投資還是要有策略與方法,最重要的還是自律,要嚴格執行交易策略,對的策略幫助短線交易累計獲利報酬,速度是非常驚人的,我曾有一個月超過50%的累計報酬,並於當年獲得倍數的獲利績效。
優點2:較能控制風險及停損
短線交易因快進快出,所以持股時間並不長,當走勢不如預期,跌破停損點則出場,因為當個股的趨勢改變,你卻持續持有,反而會造成鉅額虧損。所以短線交易在趨勢不如預期時,及時出場是可控制風險的,也避免資金長期套牢。
優點3:能於短時間了解策略效果
短線交易因數日內即完成一筆買進賣出交易,所以連續幾次的交易即可看出其策略是否有效,如一直未能獲利,則可及時修正其策略;如果是中長期投資,則要花更多時間,才能了解投資方式是否正確。所以短線投資有能及時發現策略效果,與及時修正的優點。
小張的短線交易流程
個股都是漲一波(或跌一波)就休息一下,進入區間整理,而我的交易方法則是找尋這一波一波的交易機會。進入短線交易SOP之前,先跟讀者簡單說明短線交易方式,以便理解我的交易核心概念及所需工具。
小張的短線交易流程大致如下:
1.檢視大盤的趨勢
選股之前,一定要先檢視大盤趨勢,交易市場上常說一句話,「順勢而為,不要逆勢操作」。如果大盤的趨勢是多頭,則大部分個股上漲機率是比較高的;反之,如果大盤處在空頭趨勢,則大多個股也較容易下跌。所以在短線交易時一定要順勢操作,當大盤處於多頭趨勢時,以多頭選股策略;空頭趨勢時,則以空頭選股策略找尋放空個股。
2.利用劵商軟體選出型態完成的個股
當趨勢方向確立後,則可開始選股。後續介紹的技術指標選股,可由軟體先設定好,再從中選擇符合策的技術型態,這樣選股才會快速,不然上市櫃合計共近1900檔個股要一擋一擋去看太慢了。
現在的劵商軟體真的很方便,像我服務的台新證劵軟體「智多星」,可自設想要的選股頁面,不到15分鐘,即可找出符合我策略的個股。這也驗證了古人常說的一句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這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一定要善用工具讓交易更為順利。
3.型態個股選出後檢視其籌碼面
籌碼分析的好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出主力買哪些個股,錢往哪檔個股跑,則那檔個股上漲機率就大增。一般散戶並不需要太過複雜的籌碼分析,我的短線交易僅參考三大法人對於個股的買賣超,尤其是投信交易的部分。外資因交易期間較長,而且現在也有一堆假外資 (懂籌碼分析的讀者會發現,一些外資每日做隔日沖),投信的部分是較為可靠的。
而且投信經過研究團隊研究後,基金經理人才依策略去投資個股,投信交易的習性大多為快速連續買進或連續賣出,這正符合短線交易在籌碼上的需求,所以三大法人最重要的是參考投信買賣。
有讀者問怎麼沒提到自營商,自營商也是短線交易,為什麼不參考他們的買賣超呢?因為自營商因交易頻率非常短,幾乎都是當沖或隔日沖,所以參考價值較低。
4.型態個股選出後檢視其基本面
在選出技術型態跟籌碼符合策略的個股後,最後要檢視的是基本面。檢視基本面的目的不是要進行長期的價值投資,而是盡量避開風險較大的個股。有些個股完全沒獲利,但因股價表現進入了策略選股,但這類個股很容易暴漲暴跌,有時還來不及跑掉就跌停鎖死了。檢視基本面是要避開踩到地雷股,不然踩到一次可能要傷重好幾年。
技術型態+籌碼面法人買進,最後加上基本面較佳的個股,市場一般認同度都較高,股價短線發動的機率就會大增。
5.選出個股後於尾盤買進,並寫下策略紀錄
在完成上述所有步驟後,最後一步則是買進個股,我一般會等到當日最後一盤(13:25)買進,我會以較高的價格買,除非當日投入買進的資金量較大,或選出的個股成交量低於3000張,我才會在13:10過後開始分批買進。為什麼等到快收盤才買進呢?主要是為了確定型態完整,盤中個股有時變化很大,早盤超強的個股,甚至可能攻到快漲停,中盤時常會反轉下殺。其實大盤或個股開高走低的機率還滿高的,所以尾盤買個股的主要原因是要確立技術型態。
雖然巴菲特提倡長期投資,一檔股票可以抱20至30年,但我認為短線交易反而比長期投資更好掌握。因為長期投資需要對公司產業前景、財務狀況、政策方向,甚至總體經濟都要有深度了解;而且必須長期持有,以時間複利來降低成本,提高賺錢績效,看似非常有效率的投資方式,但我發現有幾個問題:
散戶對長線投資掌握度低
第一,台灣的企業公司壽命比美國企業短很多,據報導,一般台灣公司平均壽命約30年,中小企業更只有7年,如果你想長期抱股票,但選錯標的的話,非常有可能抱到下市。有許多曾經的上市櫃公司都已不在股票市場上,例如當初盛極一時的太平洋電纜、東帝士、力霸集團等都已下市。
第二,對一般散戶投資人來說,很難深入分析研究產業,只能透過一些研究報告做初步判斷,對產業的掌握度很低,無法知道產業的反轉及變化。
第三,上市櫃公司公開的財報是否是真的完全正確?在過去數十年裡,發生多起大型企業掏空弊案,如力霸集團、博達科技、樂陞科技。
以上這些問題讓我覺得,長期投資需要大量研究產業,且要深入了解公司,不然持續持有的風險不小。
一般散戶大多是一個人投資,頂多跟朋友或營業員聊聊互換資訊,所取得的資訊是比較公開且落後的。但以上很多問題都可以透過團隊研究方式進行,這樣效率會高出許多,就像專業投資機構會有許多研究員,大多研究員都只鑽研一個產業,這樣才能深入研究,避免投資有重大風險,及尋找新崛起的產業。但這不是我想在這本書跟大家分享的,這本書的主要重點在於散戶投資模式,我想分享的是,散戶也能透過簡易的短線交易,在市場上穩定獲利。
短線累積10次以上獲利,等於抱了長波段
常見的波段投資也是很不錯的交易方式,但掌握度真的不高,能抱整個波段的人真的不多。通常波段報酬至少都有50%,許多個股甚至能達到3至10倍,如2021年的長榮(2618)整個波段達10倍,造就了很多航海王。但因為時間長,上漲過程中因為變數多,無法對公司及產業狀況深入了解,散戶不是中間被洗掉,就是抱到變賠錢,甚至不知到底要不要續抱。
在證劵業多年,我只看過兩種人能抱整個波段,一種是價值投資的專業投資人,非常了解該公司發展及產業方向,所以於公司股價被低估時買進,股價漲到超過該公司應有價值時賣出。另一種人則是忘了自己持有這檔股票,突然有一天發現怎麼漲這麼多,例如2024年的台積電(2330)漲到1000元,很多投資人刷存摺才想起多年前有買進台積電,因為沒經歷過上漲的那段心理掙扎,所以就默默地抱了整個波段。
而在我投資股市的20年經驗裡,短線交易是我認為較適合散戶的,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或建立團隊進行研究。有投資經歷的人應該都知道,要賺取5%的難度遠低於一次賺50%,那麼只要能提高這類交易掌握度,並累計完成10到15次的獲利,就能得到一個波段的報酬率。
什麼是短線交易?
所謂短線交易,是指買賣交易僅間隔數天,通常指買賣在1周至10天(約雙周)完成,最短的有當沖甚至隔日沖,但這不是我投資方法的主軸。
我會選擇短線交易是因為超過10天交易區間,變數就會增加,不知道未來市場會發生什麼事,公司會不會有其他狀況,法人籌碼是否鬆動,產業前景是否改變,財務報表是否不如預期等,都會影響股價。而5到10個交易日技術型態完成時,股價幾乎都能在短線有所表現,一般在5%至10%。
所以我們就能在符合這樣形態上的個股穩穩賺取短線獲利,每日的工作就是依照短線交易的SOP找出符合條件的個股,且在買進時即設好停損點,然後持續重複這樣的交易動作,即可持續累計報酬,5%的獲利累計10到15次,即能完成50%的波段報酬。
確認自己是否適合短線投資
雖然短線交易是比較適合散戶投資人的,但不是每個散戶都適合短線交易,每個人的心理狀態、資金水準、財務狀況、投資觀念、個性、工作及成長環境都不一樣。所以對於短線交易,投資人還是必須評估一下,前文有提到,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非常重要。以下為幾個要點,提供投資朋友參考:
要點1:短線交易需每日看盤
基本上短線交易必須每日看盤,因我們要賺取股價短線的波動價差,所以看盤才能於上漲時抓住賣出獲利,下跌時在適當的時候停損,並且有機會選取符合短線交易型態的個股。
要點2:因交易頻率高,需高度紀律
短線交易因交易頻率高,所以需要高度的紀律,才能做出績效,在賣出股票時,不去思考會不會太早賣,到達停損點時即立刻進行停損。許多投資人的問題都在紀律,總是會擔心少賺、多賠,猶豫到底要不要賣出股票。但只要沒有照原先的操作紀律,後果大多是很慘的。要知道,只要碰到一兩次重傷,要恢復元氣就需要更大量的時間,重新累積資金。
要點3:高度交易頻率務必做好資金分配
資金分配的重要性在所有的投資交易裡都會提到,不管你是進行哪一種類型的交易,都不要重壓所有資金在單一個股。「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在各種投資教學裡也常聽到,即使你對於自己的判斷再怎麼有自信,也不要重壓。只要全部重壓碰到一次重傷,就會產生鉅額虧損,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步回復資金水準,所以謹記避免全部重壓,才能避開重大損失。
建議一套資金的投資組合控制在3到5檔個股,這樣的檔數是較好掌握的。在業界多年,曾看過許多投資人的庫存多到,我都覺得他是不是要組一檔ETF。3到5檔個股,不管你要賣出股票獲利或停損,都能即時掌握,且資金也能較集中在幾檔標的。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一書裡,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就透露,他的投資組合不會太過分散,大多都持有3檔左右,所以即使是專業投資人,投資組合的檔數也不會過多。
資金分配比例原則,建議在一般行情下,可依30%的比例買進一檔個股,最多三檔(即90%),10%為現金,記得一定要留有部分現金,以備不時之需。如行情較差時,建議現金比例可拉高至25%到50%,個股比例則調整為25%至17%,這樣的資金分配,可以提高投資人整體績效的穩定度。當然每個人習慣的分配法可能不太一樣,以上是我個人的做法,提供給各位參考。但要謹記一點,就是不要把全部資金都重壓一檔個股,這就變成賭博了。以下是短線交易的優點:
優點1:能短線快速獲利
短線交易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在短時間內獲利,對於像我這樣一開始資金不多的投資人來說,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累計一定的獲利。但投資還是要有策略與方法,最重要的還是自律,要嚴格執行交易策略,對的策略幫助短線交易累計獲利報酬,速度是非常驚人的,我曾有一個月超過50%的累計報酬,並於當年獲得倍數的獲利績效。
優點2:較能控制風險及停損
短線交易因快進快出,所以持股時間並不長,當走勢不如預期,跌破停損點則出場,因為當個股的趨勢改變,你卻持續持有,反而會造成鉅額虧損。所以短線交易在趨勢不如預期時,及時出場是可控制風險的,也避免資金長期套牢。
優點3:能於短時間了解策略效果
短線交易因數日內即完成一筆買進賣出交易,所以連續幾次的交易即可看出其策略是否有效,如一直未能獲利,則可及時修正其策略;如果是中長期投資,則要花更多時間,才能了解投資方式是否正確。所以短線投資有能及時發現策略效果,與及時修正的優點。
小張的短線交易流程
個股都是漲一波(或跌一波)就休息一下,進入區間整理,而我的交易方法則是找尋這一波一波的交易機會。進入短線交易SOP之前,先跟讀者簡單說明短線交易方式,以便理解我的交易核心概念及所需工具。
小張的短線交易流程大致如下:
1.檢視大盤的趨勢
選股之前,一定要先檢視大盤趨勢,交易市場上常說一句話,「順勢而為,不要逆勢操作」。如果大盤的趨勢是多頭,則大部分個股上漲機率是比較高的;反之,如果大盤處在空頭趨勢,則大多個股也較容易下跌。所以在短線交易時一定要順勢操作,當大盤處於多頭趨勢時,以多頭選股策略;空頭趨勢時,則以空頭選股策略找尋放空個股。
2.利用劵商軟體選出型態完成的個股
當趨勢方向確立後,則可開始選股。後續介紹的技術指標選股,可由軟體先設定好,再從中選擇符合策的技術型態,這樣選股才會快速,不然上市櫃合計共近1900檔個股要一擋一擋去看太慢了。
現在的劵商軟體真的很方便,像我服務的台新證劵軟體「智多星」,可自設想要的選股頁面,不到15分鐘,即可找出符合我策略的個股。這也驗證了古人常說的一句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這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一定要善用工具讓交易更為順利。
3.型態個股選出後檢視其籌碼面
籌碼分析的好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出主力買哪些個股,錢往哪檔個股跑,則那檔個股上漲機率就大增。一般散戶並不需要太過複雜的籌碼分析,我的短線交易僅參考三大法人對於個股的買賣超,尤其是投信交易的部分。外資因交易期間較長,而且現在也有一堆假外資 (懂籌碼分析的讀者會發現,一些外資每日做隔日沖),投信的部分是較為可靠的。
而且投信經過研究團隊研究後,基金經理人才依策略去投資個股,投信交易的習性大多為快速連續買進或連續賣出,這正符合短線交易在籌碼上的需求,所以三大法人最重要的是參考投信買賣。
有讀者問怎麼沒提到自營商,自營商也是短線交易,為什麼不參考他們的買賣超呢?因為自營商因交易頻率非常短,幾乎都是當沖或隔日沖,所以參考價值較低。
4.型態個股選出後檢視其基本面
在選出技術型態跟籌碼符合策略的個股後,最後要檢視的是基本面。檢視基本面的目的不是要進行長期的價值投資,而是盡量避開風險較大的個股。有些個股完全沒獲利,但因股價表現進入了策略選股,但這類個股很容易暴漲暴跌,有時還來不及跑掉就跌停鎖死了。檢視基本面是要避開踩到地雷股,不然踩到一次可能要傷重好幾年。
技術型態+籌碼面法人買進,最後加上基本面較佳的個股,市場一般認同度都較高,股價短線發動的機率就會大增。
5.選出個股後於尾盤買進,並寫下策略紀錄
在完成上述所有步驟後,最後一步則是買進個股,我一般會等到當日最後一盤(13:25)買進,我會以較高的價格買,除非當日投入買進的資金量較大,或選出的個股成交量低於3000張,我才會在13:10過後開始分批買進。為什麼等到快收盤才買進呢?主要是為了確定型態完整,盤中個股有時變化很大,早盤超強的個股,甚至可能攻到快漲停,中盤時常會反轉下殺。其實大盤或個股開高走低的機率還滿高的,所以尾盤買個股的主要原因是要確立技術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