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股市生存法則

特價28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止損
聰明的撤退技術
溫柔態度的力量

戰場上「一寸地都不能讓給敵人」和股市中「股票是要拿一輩子」這二個觀點有共同之處,那就是,如果讓出一寸土地或即使只出售一股股票,都表示「一切都會失敗」。然而,這些原則是對勝利意志的表達,如果固守這些原則將導致巨大的失敗,投資者要根據自己所處的情況採取靈活的應對態度,為了追求平均報酬率,必須能夠長期投資績優股,為了獲得高報酬率,應像巴菲特一樣能承擔風險。
在戰爭史上,有一句令人深思的話「一寸土地都不能被敵人奪走」。和平時期人們喜歡這樣的話,對說這句話的領導者視為勇敢的象徵。然而,一旦爆發戰爭,這種宣示只不過是犧牲士兵生命的無謂掙扎,當然,這並不是認為應該放棄土地結束戰爭。戰爭本身也是效率的競爭,在長期對抗中,那些能夠靈活並高效利用所有資源和正當理由的國家才能取得勝利。因此,在戰爭中也需要具備靈活思維。

德軍的靈活撤退

1940年5月15日早上11點左右,默茲河畔斯托訥村。分布在山坡高地的德軍聽到了令心臟停止跳動的噪音。「是坦克!」在班長的帶領下,反坦克班迅速下山,穿過村莊的建築。已經預先做好準備的德軍,確定了攔截坦克的地點。但即使想要快點就定位,士兵們的手和心卻在發抖,大戰初期,德國坦克因為注重速度,裝甲很薄。相較之下,法國坦克由於笨重且裝甲厚,使得德軍的反坦克武器無法攻破。
這個村子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位於法國和比利時國境地帶的默茲河畔是一塊經歷無數戰爭的土地。普法戰爭(1870~1871年)中,法軍投降的色當就位於默茲河的中心。沿著這條河,有很多地方都記錄著從古羅馬時期、中世紀十字軍戰爭時期到現代,許多戰爭英雄和戰事。雖然默茲河的寬度大部分都是50公尺左右的狹窄河流,但它流淌在低矮的平原地帶,曲流地形面積十分寬廣。想用曲流(型態如同蛇行一樣的河川)來形容也不適合,因為它就像一條糾纏的電線一樣。在戰爭史上,可以從曲流地形雙向俯瞰進行防禦,而且當敵人想要渡河,他們的側面會暴露出來,所以經常成為重要的戰鬥據點。
1940年,德軍使用名為「閃電戰」的新戰術入侵法國。閃電戰的成敗取決於第一天的戰果,雖說首戰勝利者支配戰爭,但此時德軍的計畫不僅只是勝利,而是必須掌握計畫中的據點。裝甲部隊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一口氣突破色當地區,不僅要迅速拿下色當,還要快速壓制周圍其他的法軍據點。在色當正南向16公里處就有這樣的要衝,叫做斯托訥村。村子後面有像圍牆一樣的低矮山丘,下面只有十幾間房屋。但是在那山坡圍牆下方,是南進的必經道路,周圍沒有高地,視野開闊,再加上山坡狹窄,上去的路也只有一條彎曲而陡峭的路,對德軍和法軍來說是必須絕對占領的地點。
法軍當然在此防守,德軍派出一個營,甚至進行肉搏戰,占領了斯托訥村。但是法軍不可能就此退縮,他們派出坦克部隊試圖奪回斯托訥。德軍步兵部隊沒有火力擊敗法軍坦克,他們必須堅守據點和敵軍的坦克攻擊。在這樣的條件下,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殊死抗戰或肉搏防禦,更何況一提到德國士兵,我們就會聯想到像機器人一樣絕對服從的士兵,但是他們並非如此,在村裡的德軍步兵們靈活地藏身到一處可以俯瞰河的山坡後面的斜坡上。好笑的是,法軍坦克沒有與步兵一起出擊,當時法軍疏忽了坦克和步兵之間的合作戰術,坦克掃蕩了村莊,卻沒有看到德軍。只是轟轟烈烈地繞村一圈後再次離開,於是德軍士兵迅速返回,重新占領村莊。德軍擊退晚一步進攻的法國步兵,如果法軍坦克進軍,就撤退後再重新占領。
早上11點,法軍下定決心,加強坦克設備後展開攻擊,但是這次也因為步兵集結得太晚,所以只有坦克獨自上前。這時德軍也準備了12門反坦克砲,向法軍坦克發動猛烈攻擊。第一次攻擊,德軍反坦克砲的砲彈未能穿透法國坦克的裝甲而彈開,法國坦克壓制著機關槍和俘虜的反坦克砲前進,德軍步兵又開始靈活撤退。此時德軍辛德朗中尉指揮的反坦克排發現法軍坦克側面的冷卻器暴露在外。二戰初期的坦克常常因為有這種錯誤設計而暴露致命弱點,德軍瞄準那個地方射擊,坦克就被火焰吞沒了。這個排一口氣擊敗3輛坦克,緊隨其後的坦克,因為看到前方坦克被炸毀後失去信心,馬上撤退,結果再重複一次類似的戰鬥後,德軍最終在斯托訥村戰中獲勝。

靈活撤退和放棄的差異

斯托訥村戰讓我們知道戰爭中靈活撤退的重要性,聽到這句話,可能會有人覺得很驚訝。德軍從村子撤退時,欣德朗少尉沒有撤退,而是勇敢地迎戰坦克。但是如果只是反覆撤退,德軍勢必戰敗,既然如此我們是不是應該說,當其他士兵撤退時,多虧有排勇敢迎戰,德軍才能取得勝利呢?從這個戰鬥中獲得的教訓,應該相反了吧?
恐懼的放棄和靈活的撤退,由於無法區分戰術性撤退,因此就有了這種對立,靈活撤退並不是放棄戰鬥。被嚇退的軍隊找不出打仗的方法,德軍一開始不知道如何帶這場仗走向勝利,好險有法軍失誤,才將戰敗的時間往後推遲。由於德軍反覆進行靈活撤退和前進攻擊,他們才能在現場觀察戰事情況,並比法軍更快找到敵人的弱點。欣德朗能擊毀坦克,不是因為拒絕撤退的決意,而是靈活戰術和強烈的戰鬥意志相結合所獲得的成果。
「寸土必爭」戰術的弊端

在戰爭史上,有一個極為可怕且被濫用的口號,「一寸地都不能讓給敵人」。有戰爭以來,這句如同魔法般的口號,讓受侵略方的國民群起激昂,提供戰爭名分,讓所有戰爭變成國家聖戰的理由。
若要「一寸領土也不讓步」就要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然而,這句話有時被解讀為敵人不得越過我們的領土,這樣的口號對於接壤地區的居民來說是必要的。最好的方法是在國境線上或者超出國境擊退敵人,但是,在戰爭爆發之前,這樣的呼喊雖然為之所需,一旦戰爭爆發,就應該變得現實。在實戰中盲目堅持這一原則將帶來巨大損失,甚至可能導致戰敗。
這句話所帶來的無知和可怕後果非常多且令人不寒而慄。一戰時發生的壕溝屠殺就是執著於「寸土必爭」的結果,尤其是法國將軍們的執著導致了悲劇。德軍是入侵方,英軍是在別人的土地上作戰,因此他們的執著可能稍微小一點。但法軍本來就以攻擊為主,而非防禦的想法備戰,再加上遭到入侵,因此從一開始就難以期待靈活性。拒絕用引敵入侵更有利的方式來作戰,而不斷衝向由機槍和火炮防守的敵陣,最終造成較大損失,因此,法國在西方戰線上承受了最大的人員損失。在持續數年的大屠殺之後,到了1917年,法國陸軍士兵開始發生大規模反抗命令的事件。
英軍和德軍只比法軍好一點點,因為他們也同樣採取「寸土必爭」的戰術。一戰時德軍的必勝策略史里芬計畫(Schlieffen Plan)之所以失敗,也要多虧於德軍左翼勢力守護每寸土地的策略。
史里芬計畫最初的構想是,德軍右翼從比利時繞道至巴黎,左翼如果受到法軍攻擊就撤退。法國非常執著於因普法戰爭戰敗而讓給德國的亞爾薩斯-洛林地區,為了收復這片土地,肯定會採取攻擊策略。德國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故意撤退讓法軍進到地區內,從而將法軍主力與巴黎和德軍右翼儘可能拉開距離。。
但是暫時讓出分寸土地這件事,讓德軍左翼指揮部感到憤怒。因此又反過來向法軍發動攻勢,將法軍推進法國領土內,結果法軍以巴黎為中心,整頓出堅固的同心圓陣線,並在德軍右翼成功攻擊的前一刻阻止了他們。
到了一戰後期才開始使用靈活戰術,也就是縱深防禦戰術。縱深防禦戰術是指如果敵人發動攻勢,防禦方不在一線反擊而是撤退將敵人拉入領地,然後左右夾攻、切斷後路,並殲滅敵人。
多虧於縱深防禦戰術,將軍們才似乎擺脫了「寸土必爭」的強迫症,但事實並非如此。二戰時期,不僅是西方戰線,東方戰線的蘇聯軍和德軍都為了一寸土地僵持不下,也因此犧牲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在太平洋戰線上,日軍的一線防禦戰術和玉碎戰術也是如此。以色列軍隊與阿拉伯聯軍進行的無數戰爭中表現出極大的靈活性,但他們在贖罪日戰爭中拒絕使用縱深防禦戰術,試圖守住每一寸土地,結果在首戰慘敗給阿拉伯聯軍。


需要虧本出售的時間點—巴菲特認賠出售

景氣對股市的影響很大。如果經濟好轉,股價就會大幅上漲,如果經濟惡化,股價就會下跌,即使持有優秀公司的股票,如果股市本身看起來不樂觀,績優股的股價也一定會下跌。在2008年雷曼兄弟危機期間,即使是被低估的優質股票,股價也下跌了約60%,這時無論持有哪種股票,損失都很慘重。
價值投資之父巴菲特建議投資者應該終身持有股票。然而,許多投資者卻因盲目遵循這個建議而蒙受損失,巴菲特說如果一檔股票不值得終身持有,就連十分鐘都不要拿著,但他自己並沒有這麼做,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打破了這個說法,他賣掉了石油股,並在2022年初重新買進。
我們應該要正確理解巴菲特的這句話。股市的下跌幅度因時間而異,但平均每十年會出現一次大幅下跌,每二年則會有較小的下跌,股票新手在熊市到來時,不知道那是大跌還是小跌。這時只要記住一個原則,那就是在下跌後,優質股票會重新找回自己的價值。從這個角度來看,不論優質股票是下跌還是上漲,都不要過多關注,持續堅定累積股票是追求平均報酬率的一種方法。
但是巴菲特是追求超出平均報酬率的投資者,況且他在美國股市打滾八十多年,是一位經歷過無數挑戰、堅持生存下來的老兵。在這期間,許多投資天才在金融危機中消失,但巴菲特卻像唯一倖存者一樣活著。其原因在於他在大危機來臨之前就賣出股票,持有現金的投資策略。

巴菲特預測危機的方法

目前尚不清楚巴菲特是如何預測大危機。但是根據已知的資訊,當股市過熱、所有股票的成交價都很昂貴時,「巴菲特指數」超過100%。即企業們的市價總額大於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時,他認定市場過熱。這裡的巴菲特指數是指市值與GDP比率,通常指數在70~80%之間表示被低估的市場,而超過100%則被視為市場泡沫。
在2000年,當IT概念股形成巨大泡沫時,其他投資者因為投資IT股賺了很多錢,而巴菲特因為沒有IT股票而被嘲笑。然而,巴菲特表示市場過熱,加上IT股票價高而沒有實質業績支撐,因此他沒有買入,不久之後,IT股票價格大幅下跌,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巴菲特相對少受損害,成功在市場中生存下來。
巴菲特在投資中也像一位將領一樣,懂得在市場失利時果斷撤退。在市場即將復甦之際,巴菲特會大量購買優質股票,利用他這段時間累積的現金,大舉購入真正的績優股。這就是所謂在敵軍的猛烈攻擊減弱時,再次展開總攻勢,大舉占領要地的方式,巴菲特透過這種過程多次重複,在數十年間成為世界級的富豪。
最近,巴菲特展現了這樣的行動,尤其是在石油股投資上。2019年,巴菲特投資石油股,然而,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導致油價大幅大跌,石油股股價也急遽下滑,巴菲特在這段時間內全面出脫石油股,處理了損失,確實做出了撤退的舉動。然而,到了2022年,西德州原油價格超過100美元,石油公司開始賺取大筆利潤。巴菲特以高於他原先賣出售價的更高價格購買大量石油股,特別是迅速收購西方石油公司20%的股份,掌握了主導權。
2020年,巴菲特買入日本五大商社的股份。這些公司在全球擁有大量礦產、資源、農地。而且二年後通貨膨脹加劇,這些企業擁有的資產價值大幅上升,股價也上漲。
好的,整理一下巴菲特的生存方法。當別人的注意力在其他地方的時候,他看到更遠的未來,提前投資好企業。回顧他的投資可以發現,他成功預測過度流動性引發的通貨膨脹和油價上漲,因此他重新買入了自己止損的石油股。
股價下跌時,我們通常都會認賠出售。許多情況下,人們看的是股價而不是企業的價值,然而,巴菲特則是根據企業的價值,而不是以股價來做出止損決策。如果一家企業的價值良好且持續穩定,只是股價下跌就認賠出售,非常有可能後悔。我們需要培養像巴菲特一樣能看出企業價值的眼光。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