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內文試閱一】

給願願

 

願願,

膩好。

我愛你。

 

昨晚地震連連,不知道你有沒有睡好?這是居住在台灣的我們總是得面對的,但也跟居住在台灣得面對美食一樣,我們可以準備,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做好準備。

你現在認識的中文字,已經可以滿足日常所需了,所以多藉由閱讀去認識世界做好準備,是很適合你的。

很多時候會覺得很難,那很正常,那個時候通常是還沒做的時候,或者是,剛開始做的時候。

只要做,通常會愈來愈簡單,不會愈做愈難。

不過這也有好處,當大家都因為覺得很難而不去做的時候,你有做就是有做,你就比別人往前一點點,那沒有多了不起,但卻是一個機會。

 

我們的家族是這樣來到台灣的。

據說我們是鄭成功的家將,也就是海賊王的部下。

做的許多事,都是沒有人做過的,也很多人光想就不敢做了。

 

噢,又在地震了,好搖呀,頭都暈了。

就像我們的祖先以前在船上一樣。

 

其實,台灣島是一隻鯨魚,鯨魚在海中游動,難免會因為浪濤,而有些晃動。

這是個喧鬧的世界,人們都渴望平靜,但平靜並不可得,除非在你心裡。

爭奪鯨背上土地的狀況會愈來愈嚴重,但真正需要占有的,不是商業區的,而可以生活著的淨土。

我沒有嚇你的意思,只是我們都有點遍體鱗傷,對事情比對心情在意,無論是自由自在,或者寧靜致遠,都有點緩不濟急,最該用力的事卻力不從心,最該擁抱的人卻因滿手髒汙而忍下衝動了。

後來就一動也不動的,無法動彈。

剛剛有一些成語,你大概都已經有所耳聞,如果不知道可以查google ,我們大人的問題比較是不知道就算了,不想讓別人知道我不知道,結果,別人從來就不想知道我知道什麼,唯一受害的是自己到死都不知道。

不過成語也不要太常用,難免很多像爸爸一樣是誤用,或者,讓人覺得有距離感,以為你是古板的人。哈哈哈。

你問我你是哪裡人,我一下子也答不出來,要是我自己,我當然立刻會挺著胸膛說是台南人,但你,我就不知道了,也許,等到未來,你自己再決定吧。

但台南有歷史,就也意味著,有政權變化,有時代裡的人們為了適應流下的血與汗,還有試著要推回去的嘗試,那些可能會是政治受難者如湯德章先生,可能是因為文學作品而被羅織入獄卻持續創作如我尊敬的葉石濤先生。

台南這個城市,有許多的美食,有許多的小巷,有許多的人物,被歷史洪流沖來沖去,留下來的,我們才有機會享用到,但未必消逝的,就不重要,因為那可能是被某些權力者埋葬,刻意隱藏,而當你去理解,你會比現在的自己好一點,知道多一點世界的模樣。

如果可以,我反而覺得也許我們可以把台南當成一種概念,一種和快速變動有些不同的概念,一種堅持生活的概念,一種會想去探究人情的概念,一種會試著平靜安心度日的概念。

雖然現實中的台南未必每一處都如此,雖然現實中的台南人也可能都有對素和生存的焦慮,但如果台南是一種概念,那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和觀看,並找到適合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

 

於是,你是哪裡人,或許未必有傳統被地域侷限的答案。

反而可能是,你追求成為怎樣的人?

 

你是一個愉快的人,你是一個平靜的人,你是一個珍惜別人的人,你想成為一個被愛又能愛人的人,不伎不求,無所畏懼。

我想那比較是會是我理想中的人的模樣。

 

【內文試閱二】

喝湯篇|愛跟湯一樣,就是水裡來火裡去(節錄)

願願,

膩好。

我愛你。

 

我直到長大才知道,有人是不喝湯的。有次在某個聚會裡,有位朋友問說:「請問有人是湯派的嗎?」我感到十分驚奇,原來有人是吃飯不用喝湯的,跟我同座的妻,也就是你的媽媽,也很驚訝,我那時候感到十分幸運,幸好我結婚的對象是有喝湯習慣的,不然,光是每一餐都要為我一個人再煮一大鍋湯,不是很麻煩嗎?

還有,因為我一個人一定很難一次喝完一鍋湯,於是,有可能我就得一鍋湯喝一個禮拜,每天重複,這光想也是有點覺得不太習慣。

湯熱熱的,可以暖胃,餐後來碗湯,讓人有飽足感。不過也不是喝湯就是好,畢竟,要什麼營養,也可以在餐點中得到,不必一定要靠湯,只是一種習慣,一種依戀而已。

我的媽媽煮飯到我十七歲,在這十七年裡,我被養成了飯後來碗湯作為句號,那是一種最後的儀式感。儘管,我已經有三十年沒有辦法喝到我媽媽煮的湯,但我還是記得媽媽藉由那鍋湯傳來的溫度。

 

而人需要溫度。

喝湯還有個有趣的地方是,你可以幫別人盛湯。

 

我們總是想對別人好,但是幫人夾菜,因為用筷子的關係,在衛生考量上多少有點不方便,尤其在疫情過後。當然也可以使用公筷,但現在好像很少看到有人幫他人夾菜,也許考量到對方需求人人不同,這也是一種自主權的展現吧。

倒是幫人盛湯,好像還是會有這習慣,也許是因為湯鍋大,人若坐在椅上不方便移動時,由靠近湯鍋的人盛湯,似乎較為理所當然。

那麼,問一句「我可以幫你盛湯嗎?」就變得有點像「我可以為你做什麼?」這種沒有要求對方回報的付出,對我來說,一直是種高尚的行為,這種話語,讓人感到安心,也讓人覺得自己是被看見的,自己是被愛的。

我鼓勵你,如果有機會多為別人盛湯,多問一句「要湯多一點,還是料多一點?」那會讓你感到愉快的,就算只有一點點,在這個日益冷酷的時代,都很珍貴。

不過,爸爸自己每次幫人盛湯,都非常緊張,因為很怕一不小心就跌倒失手,把整碗湯倒到人家身上,這點我非常希望你不要遺傳到。

祝福你。 

和爸爸有關的一碗牛肉湯

在安平有一些奇怪的事,比方說晚上八點過後,街上就杳無人煙。

在安平有一些奇怪的事,據說,八十歲以上的長者,吃東西有可能會不用錢。

過去爸爸很愛吃牛肉湯,我們也很鼓勵他吃,我被說服的理由是,因為他說牛肉湯店裡的炒牛肉,其中拌炒的青菜是他世上唯一愛吃的青菜,從鼓勵不吃青菜的爸爸的健康角度,我只能點頭稱是了。所以說,我挑食不是我個人的問題呀而是遺傳,起碼我還很愛吃很多很多炒牛肉以外的青菜。

以前爸爸會騎機車去很遠的地方吃牛肉湯,並點盤他愛的炒牛肉,但隨著時間過去,有些小攤有了名氣沒了品質,台南人最看不慣這種恃寵而驕,就留給觀光客去排隊。爸爸後來發現在離家不遠的地方也有家牛肉湯不錯,之後就在那吃了。因為離家在北部工作,我很晚才知道(為了五斗米折腰,讓我錯過好多好消息呀),甚至,糗的是,我是由台北長大的妻告訴我的。

那時,爸爸已經住院了,我和妻及妹妹趕回來台南照顧,白天妻和妹妹會來醫院替換值夜班的我,好讓我回家洗個澡,瞇個幾小時,晚上繼續到醫院值班。這段往返十四公里的路程,是我從小上學的路線,為了安全,我請會開車的妻擔任司機,負責載送妹妹,有時加上媽媽,妻也因那段時間熟悉了台南的路況。

有回,在車上,我累得沒什麼力氣說話,卻又好想說話好揮去對生死的恐懼,妻似乎意識到,淡淡地跟我說:有間牛肉湯不錯,我驚訝。

「哪一間?」因睡醫院看護床而一身疼痛的我問。

「在安平路上運河邊,快到安平呀。」妻回。

「欸,叫什麼名字?」

妻跟我說出那店名,疲憊的我點頭,但感到陌生。

「好吃嗎?」

「嗯,好吃呀,妹妹說爸爸這陣子都去那家吃呀。」

我再度驚訝,想說等之後父親稍稍清醒,要好好來拷問,怎麼有好料的,都沒報給我知道,真不夠意思。沒想到,父親為了逃避我的拷問,就開始陷入肝昏迷,直到最後的最後,我都沒能和父親再一起去吃牛肉湯。後來,我就很常去,望著運河,喝著湯,彷彿想追回點什麼。

父親回天家後,有幾次和妹妹聊起,才開始有點印象。啊,其實爸爸曾經跟我在電話裡提過呀,就是他說肉質不錯,又不會有過度腥味的,因為晚期爸爸的食欲不佳,對很多以前喜愛的美食都敬謝不敏,甚至常吃的牛肉,都沒拜訪了。嘴裡說著好,心裡想著下次要和爸爸去嚐嚐,但我因為忙而沒回家就忘了。這就是人生嗎? 當你很認真地想面對某件事時,常常是來不及的時候。老是後知後覺的我,常常得面對不知不覺留下的淚水。

我的湯碗有個缺

後來幾次,我去那家牛肉湯,也都是獨身一人。靜夜裡,運河的水並沒有停下,就跟我一樣。父親走後,每三個月陪母親去週五早上的門診,便由我代替負責。於是,我總是在剪接和拍片間,衝上高鐵,在週四晚抵達魂牽夢縈的台南,那時刻,在安平可能只有那牛肉湯還亮著燈,等著我這個總是在父母之前遲歸的遊子。

但遺憾的是,幾次我跳上計程車興匆匆地想衝到牛肉湯,來碗鮮甜的牛肉湯前,來份爸爸愛吃的炒牛肉,想像爸爸和我一起吃,但至今為止從未如願。

「賣完了?」我瞪大眼,看看錶,晚上近十點。

「下一批十一點來。」年輕帥氣的老闆回答我。

「可是我上次也沒吃到耶!」我難過地回答。

「真的假的?」可能是我快哭的臉太幼稚,老闆和老闆娘走過來關心。

「真的呀!」

「我們的牛肉很新鮮,差不多賣到九點多會賣完,下一批大約十一點到,你都沒吃到喔?」老闆很親切地再說一次。

他們一家人,團團圍住我,一個個都是非常抱歉的樣子,好像心疼我貪玩晚歸,桌上晚餐只剩剩菜。瞬間,我好像離家出走的小孩子,孤單地面對一個幸福家庭的愛心。

「那要不要試試牛舌炒高麗菜?」年輕老闆突然想到般地提議。「不隨便推薦的哦!」

「好啊。」我只能說好,心裡酸酸的。想爸爸。

走的時候,好心的老闆,還另外包了碗沒有牛肉的清牛肉湯送我,一副很捨不得的樣子,簡直就像同學的爸爸。提著湯和炒菜,再次跳上一旁等候的計程車,透過玻璃,我眼前是一家人關切的臉;透過玻璃,他們關切地緊盯著我離去,臉上的微笑沒變,跟運河的水一樣,繼續流動著。

  我趕緊轉過頭,怕我臉上的運河被他們看見。

願願啊,我覺得,就算不喝湯也沒關係的。

你可以在餐後問問朋友,要喝湯嗎?

那如果對方說不用,怎麼辦呢?

也許,可以問他要不要吃水果噢?

 

就算都不要,也沒有關係。

我們問了。

 

就像問候朋友好不好一樣,我們也許並無法時時知道朋友的狀況,但多問一句,總是好的。朋友未必當下就可以說出他真正的需求,有時不是因為跟我們的熟悉程度,而是因為他對自己的狀態也未必清楚,但那個提問很好。

像爸爸一整天下來,常常沒有講話的對象,就是自己。

我可能未必知道自己今天好不好,應該說,我根本忘記關心自己好不好,我只想到要把自己做的事做好。但這種「對事不對人」的態度,也不一定就很完善。

 

因為,事情是由人做的,要是人不好,那事情會好嗎?

而我們卻很少關心自己好不好,只關心自己的事好不好。

這說不定有時候也是本末倒置呢。

 

我就有幾次經驗,在一頭忙亂時,遇見朋友,儘管是工作上的場合,但對方有禮地相詢「最近好不好?」我為了回答對方,才問自己好不好,然後,發現自己不夠好,在混亂的情緒中。

那麼,我沒有把自己調整到好的狀態,是不是對那個我要做的事情也不公平呢?

我深深地為朋友的那個提問,感謝著。

 

願願啊,你每天看到爸爸拚命滿頭大汗的運動,有時哀鳴,單調且固定時間的作息,有時看來無趣,其實,就是我想要把自己調整到一個穩定的狀態。

好讓我可以去穩定地面對我的工作,創作我的作品。

我總覺得,雖然我不夠好,但我盡量去接近到我最好的版本,好讓我的作品可以稍稍有機會靠近好的那一邊,那是我可以做的,那是我應該要做的。

而對於他人,我們倒是可以善意地關心,「好不好?」

我覺得很有趣,除了關心對方,同時當你在問別人好不好的時候,也會因為自己的耳朵聽得到自己說出的話,於是,就順道也會想問候自己了。

 

「你好不好?」

這對我來說,很重要。

關心別人,關心自己。

 

這是避免我們在快速競爭的時代中,過分把人給物化的好方法。

當你不關心人,也不關心自己,只講究效率,就是把彼此當成東西在對待。而東西,就是物化,就是問人你算什麼東西啊?

但我們都不是東西啊。哈哈哈。

我的經驗是,當你只想到追求效率,那麼未必就真的會得到效率。

就跟你只想到要有錢,你未必就追得到錢一樣。

 

通常,要追求更高層次的,就會一併滿足低層次。

當你追求比錢大的,你會比較容易達標。

 

我的經驗是,當工作夥伴沉浸在被愛的關係中,通常會比較有好的結果,效率還只是其中成果的一小部分。你會達到比較高的成就。

讓彼此都有機會沉浸在一碗湯中。

愛跟湯一樣,就算水裡來火裡去,但不恐懼,心裡依舊暖暖的。

 

你是怎麼想的呢?我很好奇。

祝福你。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