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只能是傳奇

「張愛玲的文學生涯、輝煌鼎盛的時期只有兩年(一九四三–一九四五),是命中注定,千載一時,『過了這村,沒有那店』。幸與不幸,難說得很。」
抗戰末期,在上海淪陷區,汪精衛偽政權下,擔任《萬象》雜誌主編的柯靈,晚年回憶在這份雜誌上成名的張愛玲時,寫下這些句子。那已經是四十幾年後的事了。
一個人的一生,僅有兩年,發光發熱,卻能焚燒幾十年,蔚為風尚,形成一派「張學」!除了讚歎天才外,你還能說什麼!
淪陷區的上海,是張愛玲的文學溫床,是現代中國文學孕育奇葩的特區,獨一無二。但若沒有張愛玲這朵奇葩,恰逢其時,也可能僅僅是淪陷區而已!
在國民黨支配的大後方,抗戰是主旋律。感時憂國,成作家的職責,甚或包袱。張愛玲哪裡有她發文的餘地!
在共產黨統領的延安,整黨整風,連王實味這樣的人都被打成資產階級作家,張愛玲若在延安,早就喝西北風了!
舉個對照例子吧。
西南聯大出身的鹿橋,一九四四年動手寫《未央歌》,隔年完成,卻遲至十幾年後才出版。
以後見之明來看,這是一本政治不太正確的書。
人家抗戰,打得吃緊,你卻寫了本戰火下,大學校園裡的愛情故事,不是戰火浮生錄,而是戰
火桃花源。這不是討罵挨嗎?
拖至十幾年後出版,不意外。
相較之下,張愛玲算不算「生逢其時」呢?
唯有淪陷區,粉墨登場的汪偽政權名義下的統治區,給了上海文壇詭異的海派空間。張愛玲既不感時,且不憂國的短篇小說,連番登場,在文壇大老勸阻下,張愛玲義無反顧的,堅持發表一系列中短篇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金鎖記〉、〈心經〉、〈琉璃瓦〉、〈紅玫瑰與白玫瑰〉、〈等〉、〈桂花蒸 阿小悲秋〉,幾幾乎張愛玲最佳中短篇小說,全在一九四三、一九四四這兩年傾巢而出!量,驚人;質,嚇人!
這尚不包括她的散文啊!
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散文集,《流言》、《餘韻》也幾乎是這兩年的作品。如果再加上,「張愛玲傳奇」中,感情世界的傳奇婚姻,與胡蘭成的「今生今世」,那我們或許可以說,這短短三年間,淪陷區裡的浮光歲月,大致構成了張愛玲文學地圖八成以上的景致。
儘管後來,第一本把中國現代小說成就帶入西方讀者眼界裡的作者夏志清,在專章討論張愛玲的創作時,劈頭便提到二十世紀一九五○年代出版的長篇《秧歌》,但他也不得不說:「僅以短篇小說而論,張愛玲的成就足以與英美現代女文豪……之流想比,有些地方,恐怕還要高明一籌。」
可見,張愛玲最好的作品,是她的短篇小說,而她的短篇精華,又都在淪陷區上海的那三年之間,精銳盡出。
國家最壞的年代,卻是作家最好的年代。在國共都鄙視的浮華都會上海,卻蹦出了一朵文學奇葩張愛玲。
這不是傳奇,又能怎樣描述呢?



凡人的神性,是蒼涼

張愛玲之所以迷人,在她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怎樣的一個作家!
她只寫自己想寫的題材,不在意別人怎麼看。
她的時代,是風雨飄搖的時代。
沒錯,從右翼的民族主義來看,民族興亡,匹夫有責;從左翼的共產主義來看,帝國主義、封建思想,統統要剷除。
文學的主旋律,因而是「感時憂國」的。題材,因而是大風大浪大主題的。
張愛玲不是不知道。
她很早便在〈自己的文章〉裡,「發現弄文學的人向來是注重人生飛揚的一面,而忽視人生安穩的一面,其實,後者正是前者的底子。」
她最精采的堅持是:「強調人生飛揚的一面,多少有點超人的氣質。超人是生活在一個時代裏的。而人生安穩的一面則有著永恆的意味,雖然這種安穩常是不安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時候就要破壞一次,但仍然是永恆的。它存在於一切時代。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說是婦人性。」
張愛玲是不寫「飛揚」,不寫「超人」的。但她發掘了一種凡人皆有的「神性」。因為不昂揚,不飛揚,她乾脆說屬於女人的特質。
飛揚的作品,「力」的成分高,然而「美」的成分降低了。她說,你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多麼悲哀,可是裡面的態度卻是何等的肯定!
壯烈是力,卻沒有美,少了人性。
悲壯是大紅大綠的配色,強烈的對照。刺激性大於啟發性。
張愛玲最愛的,還是蒼涼。
蒼涼有更深的回味。是蔥綠配桃紅,有參差的對照感。
不懂嗎?
想想司馬遷怎麼寫項羽烏江自刎那一段。
霸王別姬,虞姬舞劍,美人自刎,英雄末路,奈何奈何啊!
有悲壯,更蒼涼。一路寫來,參差錯落,成者固然為王,敗者必然如寇,但人性的起伏,絕不如外表成敗那麼截然。
司馬遷的〈項羽本記〉如詩如歌,正因為他感受到蒼涼之美、無奈之歎。項羽成千古悲劇英雄,乃因他像個人性糾結的人!
張愛玲的小說功力,不在她主題的飛揚,而在她婉轉細膩,挖掘凡人的神性。那些在日常生活裡,小資小愛,「不徹底的人物」,她愛。
她顯然是認定「極端病態與極端覺悟的人究竟不多。時代是這麼沉重,不容那麼容易就大徹大悟。」
多數的「不徹底的人物」,都不是英雄,而是這時代的廣大的負荷者。他們雖然不徹底,但究竟是認真的。
他們沒有悲壯,只有蒼涼。
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則是一種啟示。
斷然向一張舊情人的網羅告別說再見,慧劍斬情絲,是悲壯的完成。
然而,你終其一生,藏著那把劍,不時在心頭淡淡飄浮,一抹幽幽暗暗的關於初戀的執著,那是一股蒼涼。
張愛玲筆下的「不徹底的人物」,都負荷著時代的包袱,但他們沒有選擇大徹大悟,或者,他們僅能小徹小悟,於是在時代的縫隙裡,求生求存,也便是一個又一個的啟示了。
但張愛玲竟然把他們都寫活了!
寫成大時代主旋律裡,變調的一章,動人的一頁。你不能不佩服。
沒有張愛玲,歷史看不到「不徹底的人物」!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