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小孩
找回那個被忘記的我
(節錄)
我的抽屜裡有一張童年的照片,他是我心中的小孩。昨天,我打開抽屜,拿出照片,輕撫他的臉頰。恍惚之間,我們已渡過了時間之河,坐在從南投返回台中的台糖小火車上。他伏在窗邊,望著窗外不住流轉的綠野,轉身對我微笑,清澈的眼眸裡閃現著純真的夢想。
我跟他訴說別後的人生。但他推開我的手,開始在車廂裡奔跑。然後,忽然就跑到窗外的稻田裡,站在那裡看著我,臉上的表情是那麼若有所思或者若有所失。火車急速前行,我們愈離愈遠……,他是否對我即將前往的地方、就要變成的模樣不以為然,甚至感到失望呢?
每當我為要事或瑣事而煩悶時,只要拿出這張照片,靜靜地和童年的我對晤,那麼在他的引領下,我很快就能找到回去的路,回到童年的國度。不只是在重溫舊夢中,恢復單純而清淨的初心,更可以提醒自己,在這濁世裡浮沉的我,是否失去了當年善良真樸的「赤子之心」?
看過一則報導:美國某個鄉村,一位年輕的媽媽在進屋後,發現她的小寶貝安靜地坐著,張大眼睛好奇地看著離他不遠處盤旋於地的一條毒蛇。年輕媽媽嚇出一身冷汗,連忙抱起嬰兒往後退,而那條毒蛇則昂然抬起頭來,作勢欲撲,但隨即又快速溜走。
這讓我想起《老子》裡的一段話:「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欋鳥不搏。」因為嬰兒無知無識,還沒有愛憎、攻防的差別心,他自然質樸、天真無邪地看待毒蛇,毒蛇也就沒有防他傷他之意。上則報導也許只是罕見特例,卻也值得思考:我們在有了見識、為私欲算計、變得世故後,是否失去了某些可貴的東西,而開始害怕毒蛇猛獸,也讓毒蛇猛獸害怕呢?
我曾寫過一個愛情極短篇:一對戀人和某中年婦人閒聊。女戀人說:「如果不是為了小孩,也許我們早就分手了。」中年婦人驚問:「什麼?你們有了小孩!我怎麼不知道?」男戀人笑著解釋:「不是妳想的那種小孩,而是我們心中的小孩。每當我們世故地考慮到各種現實問題,覺得不如就此分手時,我們心中的小孩總是依戀著對方,結果又讓我們笑逐顏開,和好如初。」
希臘神話裡的愛神丘比特經常以嬰兒或小孩的造型出現,因為被愛情之箭射中的人,會變得像小孩般天真、純潔,以「我的小甜甜」、「你的小乖乖」這類小名稱呼對方或自己,將複雜險惡的世界和思慮屏除在外,活在親密、互相依戀而幸福的兩人天地裡,那也是愛情中最讓人懷念的一段時光。
我們小時候曾有過什麼心思,很多都已經「被忘記」。一位老師在對幼稚園的小朋友說完華盛頓小時候砍倒櫻桃樹的故事後,接著問:「各位小朋友,誰知道華盛頓的爸爸為什麼會原諒他?」有個小朋友立刻舉手,搶著回答說:「因為華盛頓的手上還拿著斧頭!」同學聽了都哈哈大笑,老師搖搖頭,嚴肅地說:「不對!不對!爸爸會原諒他,因為華盛頓是個誠實的小孩。」他搔搔頭,不好意思地看了老師一眼,默默坐下來。
這個小孩說的其實也沒錯,如果爸爸不原諒華盛頓,反而罵他甚至打他,華盛頓控制不住,說不定就會拿著手上的斧頭亂揮亂砍,那多危險啊!「因為華盛頓的手上還拿著斧頭」的想法單純、活潑而又直接,但卻不被社會所認可。我們都曾經是這樣的小孩,有過很多單純、活潑而又直接的心思,但卻有人皺眉說這個不對、那個也不對,最後只剩下「因為華盛頓是個誠實的小孩」這個答案,於是我們有了教養,但也失去了活潑的純真。
幸福在何方
難以比較,無法交換的感覺
(節錄)
年前到鄉間走訪多年未見的一位老友,發現他的居處寬雅、環境清幽,夫妻看起來身體都很硬朗,神清氣爽,生活應該很愜意。但我們卻毫無所悉。以前也是寫手的他,已停筆多年,如今沒有臉書,也沒有Line。
他很歡迎我們的到訪,也關心地問起一些老朋友的近況。我當下有感,勸他應該多多和朋友聯絡,多多與人分享他現在的幸福生活。
他淡然地說並不覺得有那個需要,然後反問:「何必讓人知道?」
說的也是。真正的幸福是自得而忘言,何必讓人知道?自己的幸福是自家的事,自己負責,何必他人的鼓掌、認可、指導或允許?誰不想過幸福的生活呢?但你有你的幸福,我有我的幸福,每個人想要的幸福都不相同,幸福其實難以比較、也無法交換。羨慕別人的幸福,想要擁有同樣的幸福,是一種可悲的愚蠢;而張揚自己的幸福,炫耀我比你幸福,則是一種難看的膚淺。
有人羨慕影星伊麗莎白.泰勒的人生,但她說:「我一生愛過七個男人,有過八次婚姻。上帝給了我美貌、聲名、成功和財富,所以沒有給我幸福。」愛情、婚姻、美貌、聲名、成功、財富和上帝,都不能保證能給你幸福,幸福其實是你給你自己的一種感受。
走了很長的人生路後才曉得,幸福不是我要去的某個地方、想追求的某個目標,而是一種心情、一種感受。如果對所經歷的一切,都能產生快樂而有意義的感受,那麼不管我身處何地、做什麼事,都能發現幸福、體驗幸福。很多看似稀鬆平常的事,卻能讓某些人感到無比的幸福。海倫.凱勒說:「我常想,如果每一個人在剛成年時都能突然聾盲幾天,那對他可能會是一種幸福。黑暗會使他更加懂得視力之可貴,寂靜會教育他懂得聲音的甜美。」我們只有在失去後,才知道什麼是幸福;但在還擁有時,卻不懂得珍惜。
找回那個被忘記的我
(節錄)
我的抽屜裡有一張童年的照片,他是我心中的小孩。昨天,我打開抽屜,拿出照片,輕撫他的臉頰。恍惚之間,我們已渡過了時間之河,坐在從南投返回台中的台糖小火車上。他伏在窗邊,望著窗外不住流轉的綠野,轉身對我微笑,清澈的眼眸裡閃現著純真的夢想。
我跟他訴說別後的人生。但他推開我的手,開始在車廂裡奔跑。然後,忽然就跑到窗外的稻田裡,站在那裡看著我,臉上的表情是那麼若有所思或者若有所失。火車急速前行,我們愈離愈遠……,他是否對我即將前往的地方、就要變成的模樣不以為然,甚至感到失望呢?
每當我為要事或瑣事而煩悶時,只要拿出這張照片,靜靜地和童年的我對晤,那麼在他的引領下,我很快就能找到回去的路,回到童年的國度。不只是在重溫舊夢中,恢復單純而清淨的初心,更可以提醒自己,在這濁世裡浮沉的我,是否失去了當年善良真樸的「赤子之心」?
看過一則報導:美國某個鄉村,一位年輕的媽媽在進屋後,發現她的小寶貝安靜地坐著,張大眼睛好奇地看著離他不遠處盤旋於地的一條毒蛇。年輕媽媽嚇出一身冷汗,連忙抱起嬰兒往後退,而那條毒蛇則昂然抬起頭來,作勢欲撲,但隨即又快速溜走。
這讓我想起《老子》裡的一段話:「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欋鳥不搏。」因為嬰兒無知無識,還沒有愛憎、攻防的差別心,他自然質樸、天真無邪地看待毒蛇,毒蛇也就沒有防他傷他之意。上則報導也許只是罕見特例,卻也值得思考:我們在有了見識、為私欲算計、變得世故後,是否失去了某些可貴的東西,而開始害怕毒蛇猛獸,也讓毒蛇猛獸害怕呢?
我曾寫過一個愛情極短篇:一對戀人和某中年婦人閒聊。女戀人說:「如果不是為了小孩,也許我們早就分手了。」中年婦人驚問:「什麼?你們有了小孩!我怎麼不知道?」男戀人笑著解釋:「不是妳想的那種小孩,而是我們心中的小孩。每當我們世故地考慮到各種現實問題,覺得不如就此分手時,我們心中的小孩總是依戀著對方,結果又讓我們笑逐顏開,和好如初。」
希臘神話裡的愛神丘比特經常以嬰兒或小孩的造型出現,因為被愛情之箭射中的人,會變得像小孩般天真、純潔,以「我的小甜甜」、「你的小乖乖」這類小名稱呼對方或自己,將複雜險惡的世界和思慮屏除在外,活在親密、互相依戀而幸福的兩人天地裡,那也是愛情中最讓人懷念的一段時光。
我們小時候曾有過什麼心思,很多都已經「被忘記」。一位老師在對幼稚園的小朋友說完華盛頓小時候砍倒櫻桃樹的故事後,接著問:「各位小朋友,誰知道華盛頓的爸爸為什麼會原諒他?」有個小朋友立刻舉手,搶著回答說:「因為華盛頓的手上還拿著斧頭!」同學聽了都哈哈大笑,老師搖搖頭,嚴肅地說:「不對!不對!爸爸會原諒他,因為華盛頓是個誠實的小孩。」他搔搔頭,不好意思地看了老師一眼,默默坐下來。
這個小孩說的其實也沒錯,如果爸爸不原諒華盛頓,反而罵他甚至打他,華盛頓控制不住,說不定就會拿著手上的斧頭亂揮亂砍,那多危險啊!「因為華盛頓的手上還拿著斧頭」的想法單純、活潑而又直接,但卻不被社會所認可。我們都曾經是這樣的小孩,有過很多單純、活潑而又直接的心思,但卻有人皺眉說這個不對、那個也不對,最後只剩下「因為華盛頓是個誠實的小孩」這個答案,於是我們有了教養,但也失去了活潑的純真。
幸福在何方
難以比較,無法交換的感覺
(節錄)
年前到鄉間走訪多年未見的一位老友,發現他的居處寬雅、環境清幽,夫妻看起來身體都很硬朗,神清氣爽,生活應該很愜意。但我們卻毫無所悉。以前也是寫手的他,已停筆多年,如今沒有臉書,也沒有Line。
他很歡迎我們的到訪,也關心地問起一些老朋友的近況。我當下有感,勸他應該多多和朋友聯絡,多多與人分享他現在的幸福生活。
他淡然地說並不覺得有那個需要,然後反問:「何必讓人知道?」
說的也是。真正的幸福是自得而忘言,何必讓人知道?自己的幸福是自家的事,自己負責,何必他人的鼓掌、認可、指導或允許?誰不想過幸福的生活呢?但你有你的幸福,我有我的幸福,每個人想要的幸福都不相同,幸福其實難以比較、也無法交換。羨慕別人的幸福,想要擁有同樣的幸福,是一種可悲的愚蠢;而張揚自己的幸福,炫耀我比你幸福,則是一種難看的膚淺。
有人羨慕影星伊麗莎白.泰勒的人生,但她說:「我一生愛過七個男人,有過八次婚姻。上帝給了我美貌、聲名、成功和財富,所以沒有給我幸福。」愛情、婚姻、美貌、聲名、成功、財富和上帝,都不能保證能給你幸福,幸福其實是你給你自己的一種感受。
走了很長的人生路後才曉得,幸福不是我要去的某個地方、想追求的某個目標,而是一種心情、一種感受。如果對所經歷的一切,都能產生快樂而有意義的感受,那麼不管我身處何地、做什麼事,都能發現幸福、體驗幸福。很多看似稀鬆平常的事,卻能讓某些人感到無比的幸福。海倫.凱勒說:「我常想,如果每一個人在剛成年時都能突然聾盲幾天,那對他可能會是一種幸福。黑暗會使他更加懂得視力之可貴,寂靜會教育他懂得聲音的甜美。」我們只有在失去後,才知道什麼是幸福;但在還擁有時,卻不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