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七章 靜心的種類

我要我兒子聆聽窗外的雨聲,或是風吹過樹梢的聲音。他用這件事情來取笑我,不過我可以注意到他身上一種巨大的、立即的心情變化。──家長

當你想和孩子一起練習靜心技巧,你是不是覺得你們都應該坐在地上,用一種傳統的姿勢盤著腿,然後完全靜默呢?這是人們對靜心一種常見的看法,身為一個大人,你可能會想:「老天,我該怎樣才能讓孩子這麼做?」

有些大人覺得學習靜心很困難,以致他們認為對孩子而言也是一樣。是的,孩子有許多的能量,當他們四處奔跑、跳躍、大叫時,就好像生命力在爆發一樣,然而我可以跟你保證,他們也可以靜靜地保持不動。這一章藉著探索一系列正念的活動,要擴展你對靜心的認識,並且讓你知道,孩子可以怎樣體驗並且享受靜心。

正念即是活在當下
靜心有一個面向,僅僅在於活在當下。你可以要孩子在這個片刻裡,注意他們現在有什麼感覺、有哪些想法、身體上有什麼感受。聽起來很簡單(事實上也是),所以不管你的孩子幾歲,這都是一個很棒的著手點。

有一個方法叫作「和呼吸同在當下」,它能讓孩子知道該如何完全地注意到這個片刻的呼吸──就在這個片刻成為「正念」的,而不要去想已經過去的、或是尚未來到的片刻。它也意味著不要判斷這個片刻,簡單地注意它就好。就像我已經提過的,當我帶領靜心課程時,我會要孩子和大人都專注在呼吸上,因為每個片刻,呼吸都與你同在,在家裡、在學校、在公園,這樣在一天的任何時刻,孩子都可以靜心。(不要忘記,這對你也有很多的好處──等公車、在超市排隊結帳、塞在車陣裡……)有件事情常常發生在用呼吸開始靜心的人身上,那就是你可能會覺得無聊,或是因為各種思緒而分心。你的腦中升起了一些念頭,在你發現之前,你就已經忘了要注意自己的呼吸了,就這樣,你被這些念頭帶著走。讓我舉個例子:

老師說:「注意呼吸。」
老師說:「跟著呼吸進入你的身體。」
你覺得肩膀有些痠痛。
你想:「哦,我的肩膀好痠……」
你想:「我的肩膀應該要再放鬆一點……」
你想:「嗯,我在電腦前面工作太久了……」
你想:「也許我該調整一下椅子的高度……」
你想:「去預約按摩好了,這樣可能比較有用……」
你想:「約什麼時候好呢……」
你想:「這樣會花多少錢……」
你想:「這個月不知道還有沒有預算……」
你想:「要記得繳帳單……」
老師說:「注意呼吸,把所有的念頭都放掉。」
你想:「啊,這樣不對,我要注意呼吸才行……」

從這個簡短的例子,你就可以知道,你一連串的想法是怎麼把你帶離呼吸的。我教學的時候,在這個點上,我會告訴學生:「知道你的念頭在哪裡,把它們放掉,繼續回到呼吸。」他們通常都會知道我在說什麼。當你教孩子靜心時,也可以這樣說:「現在,注意你的呼吸。」他們就會知道要回到呼吸。

透過練習,最後我們能夠更輕易地將念頭放掉,並且在呼吸上停留更久的時間。這對青少年來說是個很有用的技巧,可以幫助他們面對考試壓力和焦慮。對小一點的孩子,我會運用更多的互動(詳見第93頁)。和孩子進行這個練習也是相當好的,你可以每天規律的練習,或是在一天的任何時候都可以練習。注意呼吸本身就可以成為一個固定的遊戲或練習。最後,孩子可以不依賴你的幫忙而自己進行。這個方法能夠培養孩子長時間的專注力,減少分心的機會。

大人也好,青少年也好,小孩也好,只要能專注在呼吸上,就是好的開始。慢慢地,他們就能夠養成注意並且覺察呼吸的能力。

這個方法是正念靜心練習的一個關鍵。現在在心理學家以及心理健康照護專家領域裡,越來越流行正念靜心,它也是許多佛教修行的重點。正念靜心鼓勵你覺知到你的心志、你的思想、你的呼吸,目的就是要讓你的覺知停留在當下,這麼一來,靜心就能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為了讓你體驗正念靜心的滋味,這裡提供一個小小的練習。

【靜心練習6:活在當下的靜心】
當你讀到「暫停」兩個字,繼續練習同一個步驟兩至三個呼吸。

把注意力帶到你的呼吸。把注意力放在鼻尖,覺察你的呼吸。(暫停)

覺知你的呼吸是怎麼進入與離開你的身體。你有用到嘴巴嗎?或者你只用鼻子呼吸?(暫停)

繼續注意你的呼吸,去覺知你的呼吸有多深,或是有多淺。注意你是不是開始在批判呼吸的深淺。若是的話,放下這些批判,只要看著或感覺你的呼吸。(暫停)繼續注意你的呼吸,去覺知呼吸的速度是快、是慢、還是中等速度?(暫停)

不要試圖改變呼吸,只要感覺它。(暫停)

現在,你可以感覺到呼吸進入胸腔嗎?你有沒有注意到,當你吐氣、吸氣時,胸口微微的起伏?(暫停)

注意你的念頭。呼吸的時候,你覺得焦慮,還是覺得放鬆?(暫停)

注意你的念頭升起了,然後把它放掉,再次回到呼吸。繼續跟著呼氣、吸氣。(暫停)

把注意力帶到身體。你的身體是僵硬的、緊繃的、還是放鬆的?(暫停)

放掉你的思緒,只要繼續看著身體的感受。(暫停)

為了舒服一點,你可以換個姿勢,然後再回到呼吸。

吸氣時,讓氣息流入你身體緊張的部位。吐氣時,在心裡說:「放輕鬆。」每個吸氣、吐氣都這麼做,然後看著。(暫停)

去覺知你的感覺與思緒的升起,然後把它們放掉。只允許氣息進入你的身體,然後讓身體在吐氣的時候放鬆。保持對身體感受的好奇心,然後看著。(暫停)

恭喜!你剛剛做了一次靜心(也許這是你的第一次)。你感覺如何?覺得困難、還是簡單?你的頭腦裡是不是有許多念頭?你覺得焦慮嗎?還是覺得很美妙?你的身體覺得緊繃嗎?有沒有釋放了某些壓力?不管你感覺到了什麼,這是一次靜心的體驗。即使你會覺得「我的腦袋真是太忙了」或是「我覺得不舒服」,這仍然是靜心。佛教徒說,當我們注意到我們腦袋裡頭的喋喋不休,就踏上了靜心的第一步。不要煩惱你的腦袋有多忙碌,相反的,這是你第一次覺知到你的腦袋以及它的嘮叨。如果你能夠經驗一個活動,而沒有日常的思緒浮現,那麼你就「活在當下」了。

上面的靜心,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齡與專注力持續的強度稍作修改(詳見第十章)。無論如何,這個靜心給你一個機會,讓你試試看一種不同面向的靜心,不用盤著腿,坐在椅子上就可以進行了。

日常活動靜心
當我在課堂上提起「一杯茶」靜心或是「淋浴」靜心時,學生常常會覺得訝異。換句話說,這是指在你做一些尋常事情的時候靜心!如果你像我一樣忙碌,你可能會想試試看這種可以套入例行公事中的靜心。

我記得在許多年前聽過一個佛教的演說,演說者鼓勵聽眾們在日常生活中放慢速度,然後在進行日常事務的時候靜心,像是吃飯或是洗碗盤時。那時候,我的生活壓力很大,覺得要放慢到像蝸牛一樣,一定會讓我非常洩氣。然而,我堅持過去了,並且發現,慢下來是一個相當實用的方法。下面是一個例子。

【靜心練習8:一杯茶靜心】
這個方法是為成人所設計,讓你可以簡單地花一點時間,在沖茶或喝茶的時候靜心。利用這幾個片刻去注意聲音,或者是其他的感受,能夠舒緩一下你日常的思維與情緒。

把注意力帶到鼻子。
注意你的呼吸。
吸氣。
吐氣。
吸氣。
吐氣。
現在,往廚房走去,注意你踩在地上的腳步,留意腳步的觸覺與聲音。
把水壺拿到水槽,注意水壺握把溫暖(或冰涼)的感受。
注意手上水壺的重量。
打開水龍頭,聽水流動的聲音。
注意當你裝滿水時,聲音的變化(也要注意水壺的重量變得更重了)。
將水壺插電,把水煮滾,注意它發出的聲音。
當你拿出杯子、湯匙、並且把茶包放到杯子裡,注意你發出的聲音。
感覺你手中的湯匙冷冷的。
打開冰箱的門,聽開門的聲音,感覺冷氣包圍著你。
感覺你手中冰涼的牛奶。
聽水壺裡的水煮沸的聲音,感覺它的熱度。
沖一杯茶,聽它的聲音,並且感覺它的溫度,是暖還是冷。
把這杯茶放到唇邊,並且感覺臉上蒸氣的熱度。
喝茶的時候,感覺、品嚐這杯液體。

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發明新的靜心活動,它將會很有趣。走路的時候、在公園、睡覺前、洗澡時都可以,有許許多多的選擇。如果你可以這麼做,並且找到十至十五分鐘時間靜心,那就太棒了!你或許沒有這麼多時間,那麼就找一個適合你、適合你的生活型態、適合你和孩子個性的靜心。關於可以用來靜心的日常活動,這裡提供一些建議。像是前面已經提過,要孩子在活動的時候注意他們的感官知覺。你也可以參考之前用呼吸靜心的段落(第91頁),以及下面使用五種感官的段落(第128頁),找到關於如何引導孩子的說明與例子。

•刷牙:味覺、觸覺、聽覺。
•梳頭髮:聽覺、觸覺。
•泡澡或淋浴:觸覺、聽覺(包括擰乾毛巾的聲音)。
•吃水果:味覺、聽覺、嗅覺、觸覺(見第135頁靜心練習11)。
•走路:聽覺、觸覺、數腳步、呼吸、顏色、味覺。
•吃晚餐:嗅覺、味覺、聽覺(當孩子吃東西的時候)、食物的能量(太陽、雨、食物到餐桌的旅程)。
•寫功課:呼吸、扎根(腳或脊椎接觸地面)。
•遛狗:呼吸、觸覺(雙腳在地面)、聲音(小狗的喘息聲)、牽繩的拉力。
•幫寵物梳毛或跟寵物玩:觸覺(寵物柔軟的毛皮、溫度)、聽覺(梳毛的聲音、或是貓咪的呼嚕聲)。
•睡覺時間:觸覺、呼吸。

小祕訣:在上述任何一個情況中,使用一分鐘的「即刻」靜心,能夠有效地將這個靜心介紹給孩子。

運用身體感官的靜心
運用身體的感官,也是靜心的一種方法。五種身體感官能夠幫助孩子對於「此時此地」,以及圍繞在他們周圍的世界有所覺察,可以簡單到像是注意他們身體的姿勢。當你讀到這裡時,開始注意你自己的姿勢,看看是不是有點彎腰駝背;或是當你站著、坐著或休息時,注意身體的觸覺。當你對於身體與觸覺變得更加覺察,你可能會決定要放鬆或是改變姿勢,把下意識中緊抓的壓力放掉。

另外一個容易成功運用的感官是聽覺。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帶著覺知來聽,但不要評斷、或是把聲音貼上標籤,只要注意它們就好。我們的世界充滿了許多雜音,不過我們通常不會把注意力放在周圍的聲音上面,這些外在聲音就像圍繞著我們的白噪音(編註:又稱白雜訊,這些訊息與一般惱人的噪音不太相同,它有非常固定的頻率和音調,是一種具有療癒功效的聲音)。如果我們想,也可以有選擇性地注意聲音,像是聽小鳥唱歌,或是聽你走路時的腳步聲。這麼做的時候,我們一下子就把知覺從我們的思緒轉入當下的片刻。

你也可以使用味覺。如果你和孩子在公園或是花園裡,只要你在靜心中融入環境調頻,你們就會開始注意到草地、花朵、小樹叢細緻的味道。

你也可以帶著更多的覺知來使用視覺。身而為人,我們透過眼睛來吸收大部分的資訊,不過我們還可以更加地注意周圍的環境,像是顏色、形狀或花紋。或者,我們也可以給這個世界裡的物品更多的注意力,像是花朵、石頭或照片。靜心就是處於一種放鬆而覺察的狀態,它讓我們可以帶著驚奇與好奇,而不是批判,去觀察這個世界。

我們也可以使用觸覺和味覺。

如果你讓孩子知道怎麼使用感官靜心,那麼他周圍的環境都可以作為一種輔助,能讓孩子避免分心。如果有個突如其來的噪音,你可以把它納入靜心。我發現,孩子在吵雜的環境中還是能放鬆,因為他們在學校學會了把噪音排除在外,反而是我們大人容易因為噪音而分心呢!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