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這是寫作者崛起的時代。
許多人在網路、部落格、社群媒體書寫,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當小編,透過網站、電商來行銷,展現專業,經營自己的事業。
我們也運用文字與照片,在網路上呈現私底下的日常生活。「我們有前所未有的機會將寫作融入日常生活。現在大多數人的手指幾乎整天都離不開鍵盤,二十五年前可不是這麼一回事,」《微寫作》指出,「現在我們寫作不是為了接受某種評鑑,而是為了溝通、娛樂、遊說,或是為了贏得他人的注意。」
然而,這也是寫作者被淹沒的時代。
我們清醒的時候,幾乎都在閱讀,也隨時都能寫作,發表意見。「部落客和他們的讀者顛覆了注意力產業的生態——言論和注意力都被民主化,『大家』都有機會當講者和觀眾。」吳修銘(Tim Wu)在《注意力商人》中這麼評論。
人人都在爭奪大眾的注意力,希望創造自己的注意力經濟。我們身處資訊充斥的世界,有各種出版品、各種類型的文字作品,這不再是一個小池塘,而是流速日益湍急、河道日益寬廣、水流越來越強勁的大河。
與其成為被動的消費者、閱讀者,不如成為主動積極、運用深度思考的寫作者。藉由有組織的輸入與輸出的寫作過程,增加思考厚度,不人云亦云,才能有效抵禦注意力商人的操弄,透過寫作建立更多的正面連結,開拓自己人生的疆域。

精準寫作是什麼?
精準寫作跟一般寫作、文案寫作有什麼差異?我認為精準寫作著重在,對讀者有精準的溝通效果。包括有明確的觀點,清楚的邏輯、文章有結構,內容具體,文字簡潔有力,能夠站在讀者角度,滿足讀者閱讀的需求。
精準寫作可以拆解成兩個角度。首先是「精」,有三個特色,分別是「精簡」、「精巧」與「精深」。精簡是文字要簡潔好讀,讓人好理解,精巧是表達要生動有趣,才能吸引人,精深則要有文章深度,讓讀者有收穫,達到深入人心的目的。
另個角度是「準」。準在於重視讀者需求與感受,前提是要先設定溝通的對象,接著站在讀者角度思考,了解讀者的需求、痛點與期待,再來設定文章如何能滿足、解決讀這問題,進而改變原本認知。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將寫作的「精簡」、「精巧」與「精深」三個特色,徹底執行到位。
在這個前提下,精準寫作首重精確的邏輯表達,論理清楚,挑選重要細節、數據與例子,讓讀者了解、產生認同與共鳴,而非只是美感文字的修飾。

寫文案前的打磨功夫
市面上各種關於寫作的書籍、線上或線下課程,我觀察都是以推銷商品、講求變現吸睛的文案寫作為主。人人都想當注意力商人,學習廣告行銷的寫作套路,希望迅速就能透過文案來行銷變現。
然而,看似精簡的文案,背後卻需要強大的寫作與思考基礎。寫文案之前得做扎實的功課,包括了解產品、市場趨勢,接著再切入消費者定位、產品定位,有了完整想法之後,再來則是如何用簡潔有力、不花俏的文字、標題,迅速攫取讀者注意,進而打動內心痛點,這是一個很精密的打磨過程。
現在大家想學習的文案寫作,卻是形式上輕薄短小的行銷文。如果大家只學習這種文字書寫,就難以顧及內容要有結論與清楚的觀點、能夠引發讀者情緒變化。我認為,這才是一篇深具影響力的文章該有的元素。大家應該先打好寫作基礎,再學習短文案技巧,就不會有所失衡。

簡報思考容易片段化、聽者難以整體思考
再者,是上班族最喜歡學習的簡報技巧。簡報其實跟寫作不同,是以一張張投影片為單位,運用圖片與簡單文字,每張傳達一個訊息,我稱為「簡報思考」。
我在實體的寫作課上,一位數位金融專業的學員告訴我,她可以快速製作簡報,卻不會寫作,即使要將簡報訊息組織成有條有理的文字,也不知該從何著手。這個問題出在只用一頁頁投影片的片段思考,而非整體的結構思考。
簡報思考除了造成片段化的問題,也容易出現聽者無法完整思考的問題。因為每張投影片都是快速傳達重點與結論,聽者很容易看到下一張,就忘了前幾張的重點,甚至會抓不到報告的整體脈絡,當下好像聽懂了,結束後卻無法有效回溯思考。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