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等待「被救贖」嗎?拿回自己的力量吧!
真正的至聖所就在我們裡面。──耶穌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圓覺經》
自古以來,明師們都闡述相同的真理──真正的「至聖所」就在自身裡面。
(一)錯誤的心靈謬見(修行與心靈的錯謬與執著、投射與自欺)
靈修,許多人由於前陣子某個「日與月」的靈修團體搞出了人命事件,因而對靈修貼上更多懷疑、負面的標籤。靈修是指一個人在靈性層次上的素養,亦即在靈性層次上的提升與生命進化(演化)的修練!許多人一提到「靈修」馬上想到「宗教」或傳統宗教修行的刻版印象!雖然許多宗教都有「靈修」這個名稱,但實際上,二十一世紀靈修的含意,有著比以往更寬廣、更兼容並蓄的特性。
靈修──靈性修練是一趟自我完整、回歸自性、開展本自具足的力量,體現生命的完滿圓熟;而真正的修行是超越宗教派別,以無私的「愛」為依歸,是一趟內在朝聖之旅。你的靈修是讓自己更快樂、關係更圓滿、內在更完整?或者修行只是你合理化的藉口與行為?它造成你偏離現實生活,因你壓抑自己、不願看見真相,不能真誠面對自己,而更遭受其苦果!
很多人把修行想像得非常美好,「有些人會顯現為某種理想化的、神祕學式的歇斯底里;凡事都是好的、奇妙的、美的,不過這一切美好的事物,卻和日常生活沒什麼關係,也完全排除了生活的黑暗面、痛苦面,而有的人會開始熱烈狂信,嚴格修練,說是為了求得靈性的證悟。……這樣狂熱追求性靈的救贖,往往遮蓋了內在深層的問題。」
有些人對修行充滿浪漫錯誤的想像,認為只要每天從事某些宗教行為,就可以解決許多問題;或者因為和家人關係不好,所以消極讓自己耽溺在宗教氛圍裡或靈修團體,回到家,依然無法面對緊張的關係。
羅布.普瑞斯(Rob Preece)以「精神逃逸」來形容這樣的情形:「精神逃逸看似『出口』,其實不是。我們都很可能展開其實是在逃避或其實是假出脫的靈修道途,逃逸到靈修理想、靈修之事裡,渴望圓滿清淨,不受世俗汙染,但其實代表始終有著鬱結未解……看起來像是『斷念』,其實反映的是『逃逸』。」看似性靈的覺醒道途,實際上卻成了逃避問題的舒適區與自欺;因此看起來似乎全心全意追求性靈生活,卻只看見自己想看見的一面,對於日常生活該處理或該負的責任,如財務、工作、物質則想盡辦法逃避。
有些人則把自己的決定權交給外力,遇到問題到處求神問卜,不願相信自己有力量可以解決;這種修行觀念與態度依然懸宕該面對的功課,忽略該處理的問題!
當我們到耶路撒冷或其他聖地時,會發現「至聖所」大都設計在宗教建築(如:教堂)最裡面,且須由神職人員,如最高級的祭司或最高級的神父作為管道,經由他們的許可與引領,才能帶你進去「至聖所」。
耶穌說:「真正的至聖所就在我們裡面。」
佛陀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自古以來,明師們都闡述相同的真理──真正的「至聖所」就在自身裡面。如果你逃逸到靈修裡,是無法真正的回到內在的至聖所。回到內在的至聖所,就是成為真正的自己──回歸於內在的「神聖中心」,因為那裡才是所有力量與智慧的泉源。
有一種修行人,認為既然穿上團體的「制服」或已經「持戒」,所以應該說好話、做好事,而不敢說出內心真正的聲音,不敢和別人起衝突,外表看起來極為寧靜祥和,內在卻壓抑許多情緒。而情緒卻是我們認識自己的途徑之一,忽略情緒就等於切斷和自己內在的連結;也有人對修行有錯謬的想法,認為修行人要很有愛,不敢拒絕別人的要求,認為這樣不夠慈悲,對自己/他者的界限無法劃分清楚,導致生活一團忙亂。
有的則對「忍辱」過度解讀,認為一切都是天注定,人是無法改變命運的,消極的宿命觀讓自己變得冷漠,忽略自己真實的感受。
六祖慧能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現實生活才是最紮實的修行,但也有人抱持著對五濁惡世的排斥鄙視,認為修行是「提升」心靈高度,自認高人一等,對他人或其他團體多所批判。
許多人認為修行應該朝向光明面,改正缺失,所以對自己非常嚴苛,不允許自己犯錯,無法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要求自己也要求他人,一味的看到別人的缺失,用急躁的心態修行,想盡快的讓自己、讓他人變得更好,而無法安住於當下;不願面對內在的對立面與陰暗,就無法照見真實衝突的根源,也因為無法接納另一個自己,因此無力整合自己,和自己完全合一。
「寧靜」、「光明」、「和平」只是一張面具,靈修人格的面具底下隱藏著不想見光的「陰影」各種即將爆發的情緒與心結,如憤怒、嫉妒、貪念、掌控,或者是更深的創傷。追求靈性的「完美」,卻讓自己離「完整」更加遙遠;逃避與否認,無法解決問題,也無法讓生命更圓熟。
有的修行者重的是表面、教條式規範,用許多教條綑綁自己的意識;有的靈修團體利用「功德說」(鼓勵信眾捐款,錢愈多功德愈大)、「贖罪說」(說信徒的罪孽是如何如何的深重,因此必須盡力贖罪的意思!)或「恐嚇說」(恐嚇信徒如果沒有實踐行動及親證,下場就會如何如何!或恐嚇教徒背叛師門的下場會墮入十八層獄⋯⋯種種)讓我們完全無法自在,無法自然寬坦的安住在廣大無垠且毫無變動的自性本質上!
在二十世紀末,新時代運動興起,讓許多人的意識開始覺醒,導致許多「怪」現象此起彼落!有的宗教為了使其教徒不受到新時代的影響,紛紛發起捍衛自宗教義的舉動,甚至不讓其閱讀新時代的書籍或相關的訊息等;然而這也不能完全歸咎於這些宗教的不是,因為許多的新時代「信徒」也打著「反對」宗教的旗幟,在外宣傳自己「獨特」的教義!也有許多人在新時代的覺醒過程中,因為某些思想與行為過於前衛,而讓許多不了解箇中內涵的人,聞之卻步!
時代的不同,科技的進步與人類意識的提升,在在說明「靈修」的方式,勢必走向非常不同且多元化的躍進,這才更能符合佛陀所說的「時代法」!每個時代在交替時,因環境、集體意識的不同,會產生一些融合時代的改變現象!此刻也不例外!在一九五○、六○年代,因整個星系的思想即將由「雙魚時代」進入「寶瓶時代」,地球的能量場發生劇烈改變,許多人因此經歷了精神上所謂的「高峰經驗」(即是短暫的開悟經驗)。然而,很多人卻在經歷了「高峰經驗」後,開始在心靈精神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憂鬱與大低潮!當時很多宗教無法得知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於是紛紛以「著了魔」來處理!讓許多正在經歷精神上大轉變的人,產生極大的苦痛,甚至被送入精神病院,當成嚴重的「精神病」來處理,只好在「醫療」的照看下,抑鬱寡歡而終其一生!有些較幸運的人出院了,卻再也不敢提起有關「高峰經驗」的事,免得再被當成「精神病」來處理!
一九七○年代,開始出現一些「靈媒」,如:賽斯、珍.羅伯茲、艾德格.凱西⋯⋯等,他們以卓越的靈通能力,幫助許多人解決在經驗精神上的大轉變時,所遭遇的「靈魂暗夜」的痛苦,也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靈性訊息」,幫助人們更加了解自己及許多「未知領域」的智慧。再加上東方的傳統靈修,如:藏傳佛教、瑜伽⋯⋯等的傳入,讓許多人打開了修行的道路!由於靈性的訊息愈來愈多,因此也開發了許多不同的靈修技巧!加上二十世紀末的靈性大師,如:克里希那.穆提、賽巴巴、巴巴吉、尤迦南達、喇嘛尊者、瑪哈賽、奧修、清海無上師⋯⋯等,更豐富了這個世界的靈修視野!
事實上,若要講起這個世界的靈修歷史,可能要追溯到好幾萬年前呢!所以,根本毋須害怕靈修,反而應該敞開心,了解它具有何等魅力,讓許多人因而著迷;明白它具有何種殊勝,使許多人的生命因而改變!
真正的「靈修」是為了探索內心無止盡的寶藏;多元化而不死板的探索方法,直接體驗「靈啟」,讓我們可更深入的經驗何謂「開悟」、何謂「基督」、何謂「現世解脫」,並全然體現在生活上,而非空談、逃避、自欺、投射卻毫無內在的體驗!能探觸性靈的大樂而非只是淪於表面的「自我感覺良好」!能體會無分別的大愛而非只是個嚴謹、拘謹的修行人!能與浩瀚的本覺境界合一,不再分別所有,執著「自宗教義」而不自知!
以上內容節錄自《覺醒的力量之「SatDharma 真理之路:英雄轉化13個旅程」》◎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401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