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精彩試閱 ① 陳吉仲:三保一金,完善農民福利制度

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日,農民運動的訴求之一,就是爭取農民保險,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當時為了回應農民,自一九八九年起,全面實施農民健康保險。但是,農保其實只有生育、殘障和喪葬死亡三種給付,而且直到二○二三年這三十五年間,給付金額從未隨不斷升高的物價指數做調整,保障農民的範圍相當有限。

為了真正完善的農民保險,農民健康保險就要與時俱進,在前總統蔡英文女士執政時,除了提高農保月投保金額之外,所增加的保費由政府負擔,農民負擔的保費不變,各項給付皆提高。此外,針對新申請參加農保者,應予強制參加農民職災保險,以保障農民遭遇職災的經濟安全。

開辦農民職業災害保險的初衷,就是要完整農民福利。原本的農保設計,並不具有職業災害保險的概念,勞工和公務員皆有職業災害保險,但農民卻沒有真正的農民職災保險。從農者受傷機率很高,好比天氣太熱在田間中暑昏倒,採摘水果從高處摔下來等。我的父親就曾被有腐蝕性的農藥噴到眼睛,必須緊急送往醫院、住院治療,但住院期間並沒有職災保險可以申請理賠。所以,農民經常自嘲「受傷只能糊牛屎」,就是因為農民受傷沒有任何保障,往往只能自掏腰包醫治。

  • 農會擔任最佳應援

為了讓從農受傷的農民和家庭經濟安全獲得保障,我們參考勞工職業災害保險,於二○一八年十一月一日起,試辦農民職業災害保險。首先,第一道要克服的關卡,就是要讓農民健康保險主管機關改隸屬於農業部,才能取得辦理農民職災保險及訂定相關子法之授權依據。經過跨部會不斷的溝通協調,才順利讓事權統一。再者,「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試辦辦法」在二○一八年十月九日訂定發布後,又面臨「誰來執行」的問題。農會是在第一線最了解農民的農業組織,因此我們請農會來受理農民參加職災保險的申請,加上農會本來就有保險相關部門,可說是最適合承辦這項工作的角色。

  • 農民退休儲金,讓農業成為真正的職業

每次一到選舉期間,增加老年農民福利津貼就會變成選舉話題,每位候選人都喊著要加碼照顧農民。老農津貼確實是給農民老年生活的一個保障,隨著物價指數調漲有其必要性,才能反應物價水準,這是社福津貼調整機制的一環。二○二四年,老農津貼調漲到八千一百一十元,對老人家生活所需來說,不無小補。

但是,若把「農民」作為一份職業來看,老農津貼不能直接視為退休金。一位農民務農辛苦了大半輩子,如果退休後只能領八千元的老農津貼,這會讓務農的人看不到未來,也無法吸引更多青農投入農業,畢竟老農津貼是福利的概念,並不是完整的退休制度。根據勞保局二○二二年的統計,勞工退休金平均月領一萬八千元,比起老農津貼的金額,差距確實很大。

因此,在二○二○年總統大選前,前總統蔡英文尋求連任之際,我們提出「農民退休儲金」的規劃,要幫農民健全退休制度,讓農民真正成為一份專業的職業。我們特別是採取「儲金」的方式,而不是「年金」,因此對政府財政負擔壓力不會太大。農民退休儲金是參照「勞工退休金」制度,設立農民退休儲金個人專戶,提供未滿六十五歲、實際從事農業工作的農保被保險人,且未領取相關社會保險老年給付的農民自願參加,並且依照農民提繳比率,在一~一○%的範圍內自行決定,政府對等提繳金額。

農民退休生活由老農津貼加上農民退休儲金,提供雙層保障。若按老農津貼每四年依照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以及農退儲金設算條件,如果農民從四十歲開始提繳農退儲金,六十五歲退休後,老農津貼加上農退儲金可月領兩萬四千元;三十歲就開始提繳的話,更可以月領三萬七千元。也就是說,越早提繳,退休之後就能領越多。

我想要說的是,當一個職業變得專業以後,就不會被當作弱勢。所以,農業要讓更多青農投入,讓專業農增加,農業才能永續。無論是精進農保、開辦農民職災保險、推動農民退休儲金,都是要讓農民成為一個專業的職業。
 

精彩試閱 ②  農業保險,才能避免靠天吃飯

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研究領域就是美國農業保險,相關論文也曾發表於經濟學期刊。經過學術上的模擬驗證,證明農業保險可以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減少農民的損失和影響,因此我認為,這一定要去推動、必須要去推動,才能避免農民看天吃飯,讓農業真正往前走。

「救助」和「保險」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既有長久以來台灣農業政策的作法,由政府補貼農民的損失,後者則是風險管理的概念。唯有從等待救助轉為自主管理經營風險,才能讓農業成為專業經營的產業,也才能達到農業永續。

  • 政策型保單的必要性

過去在智庫幫忙當時正在參選的前總統蔡英文準備政策白皮書的時候,我就已將農業保險寫入白皮書中。二○一六年初的霸王級寒流造成農業很大的損失,當時參選總統的小英就有宣示,未來執政的話,一定要實施農業保險。

前總統蔡英文執政前,國內只開辦了一張梨保險保單,而且是屬於市場型保單,由民間保險公司擔任保險人。但是,市場型保險的保障範圍有限,畢竟私人公司還是有其商業考量,因此勢必還要有政策型保單,才能真正保障農民損失,不會血本無歸,可以得到合理的保險理賠。

由於部分農作物相關數量及價格等的統計數據不完整,導致商業產險公司無承作意願或配合政策需要辦理,因此由政府規劃開發保單,再由政府指定的農民團體(例如農會)來擔任保險人,就是政策型保單的執行方式。

起初,農業發展條例只有寫政府必須開辦農業保險,但沒有完整法規依據。所以,我們從二○一六年起,採取各種方式,先行試辦農業保險,並逐步完整法規。農業部於二○一七年提出「農業保險法」草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後、由總統公布,於二○二一年一月一日正式施行。
 

精彩試閱 ③  拓展外銷新興市場,將石斑魚賣向全世界

以石斑魚來說,台灣二○二一年的石斑魚年產量約一萬七千公噸,主要產區為屏東(四○%)、高雄(二五%)及台南(二五%)等,其中內銷占六成,外銷占四成。   

以往,對國內一般民眾而言,石斑魚並非家庭餐桌上的常見菜,而是在餐廳或宴席上才吃得到的大菜。這是因為處理石斑魚對一般家庭來說並不容易,由於石斑魚的骨頭硬,魚鱗很難刮除,如果沒有經過加工並且處理成魚片的話,國內市場的接受度低,難以拓展銷售管道。因此,中國禁止石斑魚進口對台灣的石斑魚產業來說,可說是一大噩耗。如何在短時間尋求新的外銷市場,同時加大內銷市場力道,才能不讓石斑魚價格崩盤?這是從漁民、漁會到農業部,無不絞盡腦汁要處理的問題。

後來事實證明,石斑魚價格並沒有於一夕之間崩盤。根據農業部漁業署統計,二〇二二年龍虎斑產地池邊價格平均為每公斤二百五十.三元。當年遭中國禁止後,二〇二三年價格沒有受到劇烈影響,仍維持在二百四十九元。此外,石斑魚更成功的拓展了其他的外銷市場,賣向價格更好的高消費市場。二○一九年至二○二一年,台灣石斑魚外銷中國的出口報關價格,每公斤約為六到九美元,二○二三年外銷美國,每公斤約三十一美元,同時還成功開拓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及以色列等新興市場。

二○二二年十一月,台灣石斑魚更成功的進軍日本迴轉壽司連鎖店。高雄市興達港區漁會在農業部見證下,與日本藏壽司簽署台灣冷凍石斑魚切片的採購備忘錄,讓台灣石斑魚成功開拓新的日本通路,而且是符合日本生食等級需求的加工魚片。此外,石斑魚在美國的市場也逐漸打開,二○二二年出口美國的石斑魚翻倍成長,來到七十一公噸,出口值達一百一十九.五萬美元,二○二三年更首次突破百噸,來到一百零八公噸,產值在三百三十六萬美元左右。

在內銷部分,則透過了「班班吃石斑」的計畫,幫中小學生的營養午餐加菜,讓學生有機會認識及品嘗石斑魚這項台灣漁產,不僅可以補充營養,還能發揮食農教育的精神。儘管這項政策不斷被攻擊,是讓學生吃產銷過剩的魚產品,但石斑魚的營養美味是事實,內銷得以擴大也是事實。全聯等連鎖超市通路所販售的石斑魚切片,消費者也給予正面迴響。以前很難可以買到以及吃到的石斑魚,現在超市就可以買得到,在家就能享用石斑魚肉質鮮甜Q彈的美味料理。

在外銷或內銷的雙重拓展之下,成功穩住了石斑魚價格。順利度過難關的兩個關鍵工具,就是「冷鏈」和「加工」,讓經過加工的石斑魚,可以賣到台灣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