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魂記 作者:陳玄佑
唐朝天授三年,清河的張鎰因為任官,舉家搬到衡州居住。他的個性簡樸沉靜,很少有知己好友。他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也很早就過世了,小女兒叫倩娘,長得端莊美麗,無人可比。張鎰的外甥王宙是太原人,從小聰明伶俐,長得英俊瀟灑,張鎰很器重他,常常說:「將來一定要把倩娘嫁給你。」
後來王宙和倩娘都長大了,兩人互相愛慕思念、魂牽夢縈,但是雙方家人都不知道兩人的心事。後來張鎰的賓客幕僚中,有一個將要赴京任官的人來求娶倩娘,張鎰就答應了。倩娘知道這件事後,心中憂憤鬱悶,王宙也深深感到怨恨與憤怒,於是以外調任官為藉口,向張鎰告辭,前往京城,離開這個傷心地。張鎰勸阻無效,於是給了王宙厚重的禮金,為他送行。
王宙強忍著心中的怨恨與悲痛,跟大家告別後就上船離開了。天色漸暗,船隻來到距離山城幾里的地方。到半夜的時候,王宙睡不著覺,突然聽到岸上有人匆匆趕來的聲音,沒多久就來到船邊。一問之下,來的人竟然是倩娘,她光著腳徒步而來。王宙又驚又喜,高興得要瘋了,牽著倩娘的手問她怎麼來了,倩娘哭著說:「你對我如此情深義重,我在睡夢中都能感受的到,如今父親不顧我的感受,要將我嫁給別人,我知道你對我的深倩不變,心想就算是付出生命,我也要報答你,所以從家裡私奔來找你。」王宙喜出望外,開心得不得了,於是把倩娘藏匿在船裡,連夜逃走。他讓船隻加速前進,兼程趕路,幾個月以後到達四川。
過了五年,兩人生下兩個兒子。這段期間王宙與張鎰斷絕音信,倩娘常常思念父母,哭著說:「我過去不能辜負你,拋棄父女的大義跟你私奔,從那時候到現在已經五年了,和父母遠隔天涯。我在這天地之間,怎麼有臉丟下雙親獨活呢?」王宙聽了也很難過,說:「我們回去一趟吧,妳不要傷心了。」於是兩人一起回到衡州。
抵達衡州後,王宙獨自先到張鎰家拜訪,首先對於帶著倩娘私奔的事謝罪道歉。張鎰驚訝地說:「倩娘臥病在閨房裡已經好幾年了,你在胡說什麼?」王宙疑惑地說:「倩娘現在在船上啊。」張鎰嚇了一跳,連忙派家中僕人前去查驗,果然看見倩娘在船上,神情氣色非常和悅舒暢,她問僕人說:「我爸媽現在好嗎?」僕人十分驚異,跑回家向張鎰報告。原本躺在閨房中的倩娘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地起床,梳妝打扮,更換衣服,笑著不說話,出門迎接正要回家的倩娘,兩個人一見到面以後,就突然合為一體,連衣服都重疊在一起。他們家認為這件事太過不可思議、太過邪門,因此一直保守密祕,沒有對外張揚,只有少數的親戚暗中知曉。
過了四十年後,王宙夫妻都去世了,兩個兒子都被推舉為孝廉,當官當到丞尉。
原文:
天授三年,清河張鎰因官家於衡州。性簡靜,寡知友。無子,有女二人,其長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絕倫。鎰外甥太原王宙,幼聰悟,美容範,鎰常器重,每曰:「他時當以倩娘妻之。」
後各長成,宙與倩娘,常私感想於寤寐,家人莫知其狀。後有賓寮之選者求之,鎰許焉。女聞而鬱抑,宙亦深恚恨,託以當調,請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
宙陰恨悲慟,決別上船。日暮,至山郭數里。夜方半,宙不寐,忽聞岸上有一人行聲甚速,須臾至船。問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驚喜發狂,執手問其從來,泣曰:「君厚意如此,寢食相感,今將奪我此志,又知君深倩不易,思將殺身奉報,是以亡命來奔。」宙非意所望,欣躍特甚,遂匿倩娘於船,連夜遁去。倍道兼行,數月至蜀。
凡五年,生兩子。與鎰絕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負,棄大義而來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間阻。覆載之下,胡顏獨存也。」宙哀之曰:「將歸無苦。」遂俱歸衡州。
既至,宙獨身先至鎰家,首謝其事。鎰曰:「倩娘病在閨中數年,何其詭說也?」宙曰:「見在舟中。」鎰大驚,促使人驗之,果見倩娘在船中,顏色怡暢,訊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異之,疾走報鎰。室中女聞,喜而起,餙粧更衣,笑而不語,出與相迎,翕然而合為一體,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祕之,惟親戚間有潛知之者。
後四十年間,夫妻皆喪,二男並孝廉擢第,至丞尉。
關於〈離魂記〉
作者陳玄佑,生卒年均不詳。本篇見於《太平廣記》。元代鄭光祖的雜劇《迷青瑣倩女離魂》,即據此篇改編。明代湯顯祖有名的戲曲《牡丹亭》,唱詞中也用了倩女離魂的典故。
唐朝天授三年,清河的張鎰因為任官,舉家搬到衡州居住。他的個性簡樸沉靜,很少有知己好友。他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也很早就過世了,小女兒叫倩娘,長得端莊美麗,無人可比。張鎰的外甥王宙是太原人,從小聰明伶俐,長得英俊瀟灑,張鎰很器重他,常常說:「將來一定要把倩娘嫁給你。」
後來王宙和倩娘都長大了,兩人互相愛慕思念、魂牽夢縈,但是雙方家人都不知道兩人的心事。後來張鎰的賓客幕僚中,有一個將要赴京任官的人來求娶倩娘,張鎰就答應了。倩娘知道這件事後,心中憂憤鬱悶,王宙也深深感到怨恨與憤怒,於是以外調任官為藉口,向張鎰告辭,前往京城,離開這個傷心地。張鎰勸阻無效,於是給了王宙厚重的禮金,為他送行。
王宙強忍著心中的怨恨與悲痛,跟大家告別後就上船離開了。天色漸暗,船隻來到距離山城幾里的地方。到半夜的時候,王宙睡不著覺,突然聽到岸上有人匆匆趕來的聲音,沒多久就來到船邊。一問之下,來的人竟然是倩娘,她光著腳徒步而來。王宙又驚又喜,高興得要瘋了,牽著倩娘的手問她怎麼來了,倩娘哭著說:「你對我如此情深義重,我在睡夢中都能感受的到,如今父親不顧我的感受,要將我嫁給別人,我知道你對我的深倩不變,心想就算是付出生命,我也要報答你,所以從家裡私奔來找你。」王宙喜出望外,開心得不得了,於是把倩娘藏匿在船裡,連夜逃走。他讓船隻加速前進,兼程趕路,幾個月以後到達四川。
過了五年,兩人生下兩個兒子。這段期間王宙與張鎰斷絕音信,倩娘常常思念父母,哭著說:「我過去不能辜負你,拋棄父女的大義跟你私奔,從那時候到現在已經五年了,和父母遠隔天涯。我在這天地之間,怎麼有臉丟下雙親獨活呢?」王宙聽了也很難過,說:「我們回去一趟吧,妳不要傷心了。」於是兩人一起回到衡州。
抵達衡州後,王宙獨自先到張鎰家拜訪,首先對於帶著倩娘私奔的事謝罪道歉。張鎰驚訝地說:「倩娘臥病在閨房裡已經好幾年了,你在胡說什麼?」王宙疑惑地說:「倩娘現在在船上啊。」張鎰嚇了一跳,連忙派家中僕人前去查驗,果然看見倩娘在船上,神情氣色非常和悅舒暢,她問僕人說:「我爸媽現在好嗎?」僕人十分驚異,跑回家向張鎰報告。原本躺在閨房中的倩娘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地起床,梳妝打扮,更換衣服,笑著不說話,出門迎接正要回家的倩娘,兩個人一見到面以後,就突然合為一體,連衣服都重疊在一起。他們家認為這件事太過不可思議、太過邪門,因此一直保守密祕,沒有對外張揚,只有少數的親戚暗中知曉。
過了四十年後,王宙夫妻都去世了,兩個兒子都被推舉為孝廉,當官當到丞尉。
原文:
天授三年,清河張鎰因官家於衡州。性簡靜,寡知友。無子,有女二人,其長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絕倫。鎰外甥太原王宙,幼聰悟,美容範,鎰常器重,每曰:「他時當以倩娘妻之。」
後各長成,宙與倩娘,常私感想於寤寐,家人莫知其狀。後有賓寮之選者求之,鎰許焉。女聞而鬱抑,宙亦深恚恨,託以當調,請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
宙陰恨悲慟,決別上船。日暮,至山郭數里。夜方半,宙不寐,忽聞岸上有一人行聲甚速,須臾至船。問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驚喜發狂,執手問其從來,泣曰:「君厚意如此,寢食相感,今將奪我此志,又知君深倩不易,思將殺身奉報,是以亡命來奔。」宙非意所望,欣躍特甚,遂匿倩娘於船,連夜遁去。倍道兼行,數月至蜀。
凡五年,生兩子。與鎰絕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負,棄大義而來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間阻。覆載之下,胡顏獨存也。」宙哀之曰:「將歸無苦。」遂俱歸衡州。
既至,宙獨身先至鎰家,首謝其事。鎰曰:「倩娘病在閨中數年,何其詭說也?」宙曰:「見在舟中。」鎰大驚,促使人驗之,果見倩娘在船中,顏色怡暢,訊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異之,疾走報鎰。室中女聞,喜而起,餙粧更衣,笑而不語,出與相迎,翕然而合為一體,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祕之,惟親戚間有潛知之者。
後四十年間,夫妻皆喪,二男並孝廉擢第,至丞尉。
關於〈離魂記〉
作者陳玄佑,生卒年均不詳。本篇見於《太平廣記》。元代鄭光祖的雜劇《迷青瑣倩女離魂》,即據此篇改編。明代湯顯祖有名的戲曲《牡丹亭》,唱詞中也用了倩女離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