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大師失格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第一章、惡魔值得同情嗎?
不道德藝術家能不能創作出好作品?

時間回到一九九四年。當時你可能還不會上網,也還沒有手機,只能聽廣播來消磨時間。此時,你聽到廣播傳來一首新歌,歌手是駕馭流行與節奏藍調的爆紅新人──艾莉亞(Aaliyah)。你聽過她的音樂,但這首歌是她出道專輯中的第三首單曲,你是第一次聽到。當你隨著節奏搖擺享受她的歌聲時開始留意歌詞,她那充滿青春氣息的嗓音自信地將歌詞編織成誘人的旋律,最後,她堅定唱出這首歌的歌名:「年齡不是問題。」(Age ain’t nothing but a number.)
你停頓了一下,心想:等等,她到底幾歲?因為要是答案不對,那年齡可是個大問題。當天晚上你從MTV音樂台得知,艾莉亞年僅十五歲。那首歌是一名二十七歲的知名製作人寫給她的,兩人已經秘密完婚,男方正是當時在樂壇如日中天的勞凱利(R. Kelly.)。
或許你對歌詞已有疑慮,當得知這些資訊後,你的聽歌體驗可能被大大影響。一名有權有勢的男人以性剝削方式誘拐想依靠他一圓星夢的女孩,這在道德上可大有問題。當下次電台放到這首歌時,你可能會乾脆轉台不聽,並表示:「噁!這種東西我根本聽不下去!」
如果你有類似經驗,因為發現某位藝術家做出一些行為,讓你對他的作品有所疑慮,甚至拒絕再接觸作品,那你很可能會同意這點:有時我們無法將作者與作品分開看待。如果你基於道德和美學立場對創作者產生反感,並拒絕接受他的作品,那表示你不僅對創作者做出道德評斷,同時感受作品的方式也改變了。當然,未必每個人都會有這種反應。可能有人也會想:「勞凱利是變態,這些歌詞也有點噁心,但是……我真的好愛這首歌!」那表示你會給予創作者道德譴責,也會譴責這首歌,但對歌曲的美感評價卻不會因此受到影響。你可能會想:這首歌還不錯,只是勞凱利的行為和這首歌推崇的剝削關係不值得被鼓勵。相反地,假使你發自內心對這首歌感到厭惡,再也無法被它打動,而且只想趕快停止播放,那代表著勞凱利與這首歌的道德瑕疵已經影響到這首歌的美感體驗。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勞凱利要為剝削未成年少女受到道德批判,他用來讚頌這種剝削關係的作品也同樣會受到譴責。也就是說藝術家的敗德行為,同時也敗壞你原本喜歡的音樂。
這起案例就像一場完美的風暴,創作者的敗德行徑、歌詞傳達的道德訊息以及這首歌在藝術成就上的作用,這些條件交織在一起形成災難性效果。但事情並非總是如此簡單。我們可以合理推斷,勞凱利的行為讓這首歌同時面臨道德與美學上的批判;然而,像這種眾多條件共同促成一致判斷的情況並不多見。在討論這類作品是否恰當時,有許多有待商榷的爭議內容需要解釋。換句話說,創作者的道德缺陷不必然減損他作品的美學價值,這也讓我們更難回答一個關鍵問題:我們該如何面對不道德創作者的作品?
如果以勞凱利為例,我們可以看見三種不同的批判標準:針對創作者本人的道德批判、針對作品的美學批判,以及針對作品本身的道德批判。前兩者都很令人熟悉,我們常聽到有人批評某人是混帳,或某本小說是陳腔濫調。但是要說一個作品本身有道德問題,究竟是什麼意思?通常,我們會批評某人有道德問題,但不會說某物有道德問題。持刀謀殺是壞事,但問題不在刀身上,它不過是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方。我們可能譴責朋友言而無信或譴責藉機行兇的人(第一種批判標準),但當我們說某幅畫或某部電影很糟糕時,通常指的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評論作品時,我們的價值判斷常帶有鮮明審美喜好。人們會批評空洞的表演、生硬的文字、了無新意的故事或荒腔走板的歌聲(第二種批判標準)。但在這些批判中加入道德瑕疵是否合理?那就會屬於第三種批判標準,也就是給予作品本身道德評價。相較之下,我們不太會說某個事件有道德問題,即便它帶來危及數千人性命的災難性後果。當地震造成數千人傷亡時,我們會認為那是場可怕的悲劇,但不會因此表示地震不道德。天然災害與蓄意謀殺數千人的恐怖分子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雖然藝術品也是由人所創造,但作品本身是無生命體,像繪畫、雕塑或表演則是一種事件。即使我們可以批判藝術品問世後引發負面後果,並要求藝術家對此負起道德責任(例如電影或小說故意煽動暴力),但這和批評作品本身有道德問題仍大不相同。畢竟如果我們不會道德譴責地震這種毀滅性事件,那要說一個作品有道德疑慮似乎也難以成立。
然而,在這之中有一個差異之處:藝術作品有別於沒有特定觀點的板塊構造,本身能為這個世界帶來獨特觀點。藝術品提供各種情境,並祈使觀眾以特定方法回應。試想宗教藝術中受人景仰的聖人像或神聖符號,或作品中的悲劇英雄,例如《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中被讚美、憐憫與畏懼的丹妮莉絲.坦格利安(Daenerys Targaryen)。這些作品會喚起觀眾特定反應,讓我們從中思考這些反應在道德上是否恰當。舉例來說,有時人們對作品中特定角色的反應,與這個角色被呈現的方式會形成反差,例如被塑造成反派的角色實際上卻能引發觀眾共鳴。有時,我們也會發現作品採用的觀點在道德上令人反感,例如推崇厭女情結的歌或美化種族暴力的電影。由於厭女情結和種族歧視在道德上都應受譴責,我們自然能批評具有道德瑕疵卻要求觀眾接受其世界觀的作品。換言之,藝術品受到道德審視是合理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