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左手拿股利、右手賺價差的「抱緊處理」

我的投資方法「抱緊處理」,源自於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價值投資,巴菲特的做法是,深入研究企業的基本面及未來發展性,包括營業產品、產業競爭力,以及有沒有競爭對手難以攻破的「護城河」,若顯示是家值得投資的公司,一旦買進就會長期持有,每年穩定領取股利發放,讓獲利如滾雪球般成長。
巴菲特帶動了「存股」的興起,但不是每一家基本面穩固、業績穩定的公司都適合「定存」,以中鋼(2002)為例,它曾被視為定存股的標的,連續40 年發放現金股利,但從股價表現來看,會發現它屬於景氣循環股,其實並不適合當定存股。
若企業每年的現金股利持續增加,股價勢必也會逐步推升, 因此我著重於企業「獲利成長而發放更多股利,再推動股價上漲」的正向發展循環,採用抱緊處理四個原則,在公司成長初期買進、擴張期加碼、股價上漲至反應其價值時賣出,達成左手拿股利、右手賺價差的雙重獲利目標。
抱:挑到好公司就要一直抱著
價值投資的根源就是基本面分析,研究重點是從公司每季發布的財務報表入手,解析其營運模式,找出持續獲利的祕訣;再從產業成長趨勢,找出公司的護城河,最終辨識出能夠安心擁抱的優質企業。
財務報表包括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及資產負債表,應檢視的項目有:
․ 每股盈餘(Earning Per Share,簡稱EPS):代表公司在這一個季度中是否獲利,不過它只代表當季的獲利總和,還必須拆解其細部項目,才知道公司營運是否穩健。
․ 營業利益:其數值高低代表公司本業到底是否賺錢,等於是公司專注於本業的指標。
․ 自由現金流:公司能否穩定經營,取決於其資金周轉的能力,以因營業活動獲得的現金,扣除未來擴張產能所需的資本支出,餘額即為自由現金流,若為正數,顯示公司未來有能力發放股利、還債、投資,甚至應付黑天鵝事件。
․ 股東權益報酬率(Return On Equity,簡稱ROE):這個數字為公司淨利占股東權益的比例,可以說是公司賺錢效率的指標,通常大於10% 就屬於營運良好,而那些能穩定獲利數年、ROE 維持在20% 以上,更是績優企業。

理:理智配置投資組合,順勢加減碼

管控風險是持續投資獲利的關鍵,具體做法就是建立投資組合,除了能在多頭趨勢中,得到高於市場的平均報酬,更能在黑天鵝來臨時,將損失降到最低。
好的投資組合,我建議應掌握「低風險」及「低相關」這兩個原則:
․ 低風險:選擇獲利佳、成長力強、負債低、現金流充裕、市占率高的企業;
․ 低相關:投資組合中各家企業的產業、族群、市場盡量不同,降低彼此之間的相關程度,避免出現突發事件時引起同樣的跌價效應。
每個投資人都應依據自己的屬性及風險耐受度,來建立專屬的投資組合,對於「進階」的投資人,建議以自己的能力圈出發,先鎖定熟悉的產業,挑選其中的績優公司,並將個股檔數控制在15 檔以內,集中範圍觀察調整,才能獲取最佳報酬。

首選有「護城河」的企業

如果科技類股是一部連續劇,那絕對是充滿反轉又扣人心弦的那種。雖然2023 年經歷了不少震盪,但2024 年隨著AI、電動車、5G 應用等議題發酵,科技產業整體走勢再次回升。進入2025 年,科技股將依然是投資市場中的「明日之星」,這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因為科技本身就代表著「創新」與「成長」, 當民眾的需求持續上升,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即會備受注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路上的電動車越來越多,特斯拉與台積電便成為市場焦點。
想像一下,當家裡的冰箱連上網路,變成一個聰明的生活管家,不僅能自動檢查牛奶快喝完了,立刻下單補貨,還能根據你的生活習慣及天氣預測提醒:「明天有冷氣團襲來,適合煮個火鍋暖暖身子!」支撐在這些創新生活的背後,就是科技的快速發展,當市場充滿無限可能,就會帶來更龐大的投資機會。因此,2025 年的科技股,會像是一片尚待開墾的沃土,且依舊是長線投資的核心,只要選對耕作的方向,必定能獲得豐收。

最多人買的前5 檔全是高息型,差異怎麼看?

台股ETF 在這些年的演進之下,已逐步成為更適合長期投資的標的,加上臺灣的投資人偏好領利息,高股息ETF 就像會不停生蛋的母雞,過一段時間就穩定配息,更是讓存股族欲罷不能。
在台股ETF 市場中,達到千億規模的共18 檔,其中高股息型有6 檔,包括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高股息(0056)、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及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受益人數最多的前5檔也全都是高息型,2024 年高股息ETF 就超過20 檔,可見其熱門程度。
2024 年高股息ETF 受益於台股表現亮眼,以及存股風潮持續發酵,不僅為投資人帶來穩定的現金流,還能享受到市場上漲的資本利得,因此持續吸引新資金流入。在眾多高息型ETF 商品中要如何選擇,老牛認為最基本是必須了解各檔的DNA,也就是選股邏輯。

讀者最想問老牛——

Q3:某檔股票即將實施庫藏股,跟著大戶買準沒錯?

老牛曾在第三本書《股海老牛最新抱緊名單,贏過大盤20%》中,分享過庫藏股的由來。所謂庫藏股,是指企業從股市中買回自家股票,這麼做的多半是為了轉讓股票給員工、股權轉換,或是維護股東權益等用途。由於庫藏股其實就像是企業的私房錢,當宣布執行庫藏股,代表公司勇於宣示三件事情:
1. 公司手頭資金充裕。
2. 看好公司未來發展。
3. 現在股價是被低估。
京城銀(2809)分別在2020 年3 月及2022 年7 月時,都有執行庫藏股買回,2020 年執行完成後,股價即從25.25 元攀升至39.6 元,2022 年買回庫藏股後,股價也小幅從31.9 元拉升至36.8 元,確實達到止跌作用。所以老牛認為,庫藏股的確能夠在短期間內有效激勵股價,是一個重要的短期止跌訊號。
以過去經驗來看,由庫藏股產生的止跌效果,大多反映在「相對底部」,從中長期來看,能發揮多大的止跌效果,關鍵還是在於公司能否提升獲利,成為股價的強力支撐,因此庫藏股並非萬靈丹。

Q8:怎麼知道地雷股的警訊?

地雷股就像投資路上的「陷阱」,表面看起來美味,咬下去才發現裡面暗藏毒藥。要避免踩到雷,就需要像地雷探測員一樣,帶著工具、保持警覺,從蛛絲馬跡中發現問題,以下是識別地雷股的三大警訊:
1. 財務數據不正常:一家公司財務健康與否,是判斷地雷股的第一步。如果營收持續下降,或是獲利由正轉負,就可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內,即使這時公司喊著未來營運展望佳的甜美大餅,都不能輕易相信,務必謹慎查證。
2. 現金週轉不靈:現金流是公司運作的生命線,當現金流出現問題時,就像蛋糕裡的奶油發酸,是高危險信號,可以從發不出來員工薪資、開立的支票跳票等事件察覺端倪。

Q13:存股不要選景氣循環股,真的嗎?哪些類股是景氣循環股?

景氣循環股的獲利表現,依賴經濟景氣的好壞,就像草莓季來臨時,草莓蛋糕能賣到缺貨,一旦過了季節就無人問津。這些公司在景氣高峰時業績亮眼,股價跟著大漲;但景氣下行時,需求大幅減少,獲利迅速縮水,股價也可能隨之跌得慘不忍睹。
最典型的景氣循環股便是鋼鐵族群,因為需求多來自基礎建設、汽車製造等大型項目,與全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當全球經濟向好時,鋼鐵需求旺盛,價格便上漲;但當經濟衰退時,需求疲弱,價格下跌,鋼鐵公司的獲利自然也大幅波動。以中鋼(2002)為例,在全球鋼價高漲時,中鋼營收大幅提升,一度被稱為「鋼鐵人」,但當經濟陷入衰退,鋼價下滑,公司獲利也會迅速萎縮,被投資人戲稱成廢鐵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