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帶人高手

特價32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指令越清楚,他完成度越高

上下級之間有一種痛,叫做「互相折磨的痛」。主管指派任務時,覺得自己已經說得夠清楚了,部屬卻總是做出不盡人意的成果,只好要求他一遍遍修正;部屬也不好過,覺得自己做的就是主管要的,卻反覆被退回重做,只能暗自埋怨對方不珍惜他的勞動成果。這樣的折磨來上幾回合,早晚兩敗俱傷。主管會覺得這個部屬能力有問題,而部屬則認為是主管陰晴不定,始終不曉得對方的標準在哪裡。
一個任務要能被順利完成,在交派過程,必須具備精確性。交派任務時,說明得越清楚,部屬理解得越到位,任務達成的可能性就越高。在現實中,交付工作這件事可能常常被三言兩語帶過,你總是選擇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部屬的執行面向上。這種本末倒置的結果是,前面節省的時間,會在後續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加倍奉還」。
回顧一下你平時怎麼交派部屬任務。以下場景,是否讓你感到熟悉。
「小李,你把上一季度各門市的銷售資料彙整好,下班前交給我,明天我開會要用。」
聽到這個指令的小李,會出現幾種內心戲:
.「明天要開的是什麼會?這個資料做什麼用的?我只要匯總資料,還是也要分析方案?要從什麼角度分析?」
.「主管要的資料應該就是上個季度我做過交給他的那種,這回用同樣的方法做一份給他就行了。」
.「這次怎麼要得這麼趕?有些門市的資料不好取得,該怎麼辦?」
面對這些不同的內心戲,小李有可能會向你提問確認,或對事情抱著既定的認知,領了任務就回去做。如果是後者,這三種內心戲就依次對應了這種交代方式,會為部屬帶來的三個問題:
.不知道這個任務的目的是什麼。
.不知道自己的做法對不對。
.遇到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辦。

有效指派工作的三步驟
如果管理者不能有效下達工作指令,選擇依賴部屬的認知和主動性,那麼部屬在後續執行過程中就會隱患重重。管理者可以遵循以下三個步驟:澄清任務背景與目的、確認關鍵做法以及雙方達成一致,把工作內容說明清楚。
步驟一:澄清任務背景與目的。明確的告訴部屬要做什麼,以及為什麼這麼做。有時,你以為部屬知道你要的是什麼,但其實自己也沒想清楚。以下三個問題,可以協助你釐清自己指派任務背後的目的是什麼。
.我需要透過該任務,解決什麼問題?
「近兩個月的銷售總額均有下滑,我要透過銷售資料,判斷是偶發還是持續性的問題。」
.為什麼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這決定了我在明天的會議上,要向主管申請何種支持,以即時止損。」
.我想要的結果是什麼?
「我希望資料能充分證實問題在哪,並判斷主管可能就資料追問的問題,提前做好準備。」
步驟二:確認關鍵做法。清楚解釋任務目的,任務就成功了一半。而為了促成任務進一步成功,你得告訴他你希望他怎麼做。
部屬根據對任務目的的理解,會開始在腦中勾勒具體的執行步驟。這時,有經驗的部屬可能已經心中有數,但也可能因為該任務具有挑戰性,出現不知從何下手的情況。
無論是哪種情況,你都需要具體表達你的期待,讓有想法的部屬印證設想,沒頭緒的部屬得到明確的方向。
根據任務屬性的不同,你可以選擇按照時間型、步驟型、結構型、組合型,這四種方式講解執行方法。
.時間型:多用於溝通型任務,以時間線進行說明。例如:「請你今天下午和人力資源部確認好新人上班時間,明天上午十點前通知行政部門,做好新人入職準備。」
.步驟型:用於按一定順序開展的任務。例如:「你先收集近一年的市場資料,再把公司今年的資料統計好,對比市場和社內資料,整理出結論。」
.結構型:用於含有不同子元素的任務。例如:「請務必在下週三前完成展覽的籌備工作,確保布展、客戶邀約、禮品採購、樣品準備等工作都到位。」
.組合型:指將時間、步驟、結構組合說明的任務,多用於較複雜的情況。
步驟三:雙方達成一致。交派任務不是單向的說給部屬聽,你表達得更清楚,部屬難免會因為理解能力、對背景的了解不足等因素,誤解部分資訊。所以,交付工作是雙向溝通,有來(你介紹任務背景、目的和做法)就有往(員工確認你說資訊),只有這樣才能即時發現須澄清的問題,最終確保雙方達成一致。

三種方式,達成共識
以下有三種方法能幫助你和部屬達成共識。
方法一:請部屬提問。這是溝通時必須使用的方法,介紹完任務背景、目的和做法後,可以請部屬提問。你可能會說:「我問了啊,他說『都明白』、『沒問題』,結果交回來的一堆問題。」那你是怎麼問的呢?
如果你是以「聽懂了吧?」、「沒什麼問題吧?」這種封閉式問題提問,部屬就只能回答是或否。而這種提問帶有「你不會有什麼問題」的期待,員工往往不會回答「否」,更傾向於回答「明白了,沒問題」。
想讓部屬提出問題,你得先問對問題。只要把封閉式提問轉換為開放式提問,效果就會大幅改變。
.「針對我剛才說的內容,說說看你不理解的地方吧。」
.「你覺得執行上哪些部分比較困難?」
這樣問就可以打開部屬的話匣子,你不只能夠聽到需要進一步澄清的問題,還有機會聽到部屬需要哪方面的支援,從而儘早為其提供資源。
方法二:請部屬複述。你也許會碰到這種情況:用正確方式提問了,部屬也確實回應沒有問題。如果是對任務熟練、能幹的人,或對事情背景來龍去脈很了解者,也許他真的沒有問題。不過,但凡不具備以上熟練度或經驗者,都建議你再次確認他的理解程度。請他複述,就是一個非常簡單且有效的方法。
.「我剛說明了這麼多,你能談談自己對這些內容的理解嗎?」
.「對於接下來該怎麼做,你有什麼打算?」
如此一來,你能很快發現,在他的理解和你的期待間是否有出入、哪裡有出入,更即時的進行校準、澄清。
方法三:製做樣本。現代職場中,知識型工作多見,意味著執行這些任務的工作者會依照個人對任務的理解,調用知識、能力、經驗來完成任務,這些任務通常沒有標準的唯一答案。
因此,即便你的任務交代得再清楚,部屬的理解再到位,也不可能保證結果沒有一分一毫的差別。為了即時糾正偏誤,而不是部屬回去費了很多時間精力把成品帶回給你,才發現存在大的偏差,可以先請對方花一點時間做樣本或架構,經你確認方向沒有問題後,再沿著這個脈絡繼續執行。
.「根據我剛才說明,你先列一個行動計畫跟我核對一下。」
.「你先完成一個架構,沒問題的話再開始分析。」
還記得前面交代給小李的資料匯總任務嗎?接下來,我們試著用三個發派任務的關鍵步驟,來模擬交代任務的過程。
首先,澄清任務背景與目的:「小李,你幫我彙整從上季度開始至今的各門市銷售資料。我發現近兩個月的銷售總額都有下滑,我需要透過銷售資料來分辨這種下滑的情況,是偶然發生還是持續性的。明天我正好和王總有會議,打算跟他彙報這個情況,如果形勢不樂觀,我會向他爭取資源支持。希望你的資料能夠盡可能的證實問題是什麼,預估王總可能會就資料追問的問題,並提前在數據上做好準備。」
接著,確認關鍵做法:「資料要呈現的內容,包含所有門市銷售總額與店銷售額、與前一期和去年同期的資料比較,以及門市對異常資料的解釋。時間緊迫,待會我會跟各門市店長打好招呼,請他們把不完整的門市資料補充完整,方便你調取資料。」
最後,雙方達成一致:「針對我剛才說的內容,你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嗎?覺得有什麼困難需要協助?如果沒有,說說你的下一步打算。可以結合你的理解,先做出個資料架構,下午兩點前我有時間,我們先核對一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