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節錄自<院霸的仇人>)

也許是因為精神疾病所致的情感淡漠,孫艷玲見到自己親生父母時並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她沒有開心,也沒有憤怒,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反倒是親生父母把她接回家之後,一心想著要好好彌補一下這個受了苦的孩子。正好他們也都退休了,就經常帶她去見以前的熟人,甚至帶她去旅遊,想著散散心會對她的病情有好處。估計他們內心還有隱約的期待,期待她某一天會奇蹟般地痊癒。
但畢竟是兩個上了歲數的老人,真的沒法照顧這個得精神疾病的女兒。
精神疾病分為「文瘋子」「武瘋子」和「花瘋子」,孫艷玲就是典型的「花瘋子」,見到男的就愛脫衣服,好多次鄰居跑來說孫艷玲又脫光了在哪兒哪兒哪兒溜達,老兩口就趕緊去給領回家來。後來他們沒辦法,只好把女兒關在家裡,孫艷玲就天天脫光了站在窗前。最後他們實在沒轍了,只能把她送回醫院。
我們科病房維修的時候,有工人來幹活,孫艷玲就每天把自己脫光了走到那些工人面前去。一米六多的孫艷玲只有四十幾公斤,非常瘦,肋骨可以清楚地數出來,幾乎沒有胸。我眼尖地看到她肚臍下面有一個凹陷,正好奇是什麼,一旁的趙醫生就告訴我:「那是結紮的印記。」
趙醫生四十多歲,曾在一家國營礦企醫院的精神科工作了二十多年,後來,到我們科做了外聘醫生。她告訴我當年在他們醫院裡,如果家屬送女精神疾病患者來,他們問的第一句就是——「結紮沒有?」
「為什麼?住院和結紮有什麼關係啊?」我完全想不到這兩件事有啥關係。趙醫生解釋說:「像孫艷玲這樣的患者,見人就脫衣服,如果不結紮,只要跑出去,回來肯定就會懷孕,哪個家屬受得了啊?所以都直接結紮了,省事。」我聽到這個,心裡非常難受。但對於這些患者艱難的處境,我又想不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我想起小時候經常聽我媽念叨,附近某個「女瘋子」又生了個小孩,「她也知道餵孩子吃奶呢……」後來小孩長大了一點,我還看見過她從垃圾桶裡翻爛蘋果嚼碎了餵孩子。附近有人看不過去,會送一些吃的給她們母女,再然後,不知道什麼時候,孩子就不見了,估計是被誰偷走了。那些年偷孩子的人很多,至於誰是孩子爸爸,沒有人知道。能看到的僅是,不久後,遊蕩的「女瘋子」肚子又大了……。
我又憤怒,又不意外。我不能去追問孫艷玲是回到父母身邊被結紮的,還是在婆家就被結紮了,因為像她這樣有親生父母願意接手照顧,又有單位報銷全部醫療費的「女瘋子」,已經算非常「幸運」了。
當時孫艷玲一脫光了跑到工人面前,看護就從身後拿一床毯子把她包住。最後工人幹活的時候,看護乾脆就一直坐在她的屋裡守著;要去忙的時候,就用約束帶把她綁在床上,忙完了再回來給她鬆開。這是她在這個空間裡能得到的力所能及的保護。

-
孫艷玲算是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但她的「瘋」一點都不讓人討厭。
她從來不記仇,即便是對自己的「仇人」院霸,她也很善良。當初院霸兒子結婚沒有邀請院霸參加,孫艷玲趁機嘲笑院霸,院霸心裡記恨,接了一飯盒開水潑向孫艷玲,她脖子和臉都被燙出了水泡。主任要把院霸攆走,孫艷玲立刻去找主任求情:「主任,我已經原諒她了,別讓她走了。」她從來沒有提過自己曾經的丈夫和兒子,他們也一次都沒來看過她,仿佛根本不存在似的。
平時放風的時候,只要一有機會,孫艷玲就會跑到男患者堆裡去。過年科室舉辦聯歡會,她要換七八個地方,一會兒挨著這個男患者坐,一會兒挨著那個男患者坐,並且早早就給她喜歡的幾個男患者分別準備好了禮物。經常幫忙打飯的,她也會趁打飯的時候往人家手裡塞些吃的。
後來我才知道,當時孫艷玲媽媽帶她去辦公證的時候,公證員是個男的,孫艷玲上去就問人家:「想不想看我脫衣服?」公證員一下子警覺起來,問她怎回事,她說自己是精神疾病,正在住院,是她媽騙她來的。因為涉及精神疾病患者,公證問題一下變得複雜,孫艷玲媽媽想辦的事沒辦成,一氣之下才大半年沒來看她。
孫艷玲的媽媽非常確信地說她們家裡沒有家族史,其餘五個女兒也每個人都各自組了家庭,擁有幸福的生活,並且都很孝順。所以孫艷玲應該沒有基因上的問題,生病主要和她的成長經歷有關——在沒有選擇的時候被送給了別人,被寵溺之後又經歷了從天上掉到地上的落差,每天擔驚受怕,不知道明天在哪兒……會不會都給她帶來了很多創傷?
世上最無奈的事情,就是好像明明什麼都沒有做錯,卻承受了根本承受不了的重創。
很多人在生病之初都會不停地問同一個問題:為什麼是我?但精神病人可能是連這個都問不出來的一群人——家庭的一片塵落在了身上,人生就此改變,這種情況在精神病人當中很常見。很多時候,他們是在替一個家庭、一段歷史,或者某種環境「生病」。之前我有位老師曾說,善良的人才會得精神疾病,「因為不忍心怪別人,所以只能怪自己」。
好在孫艷玲自己看起來一點也不痛苦:不高興了,可以把媽媽新買的衣服拿去堵下水道;媽媽不來看自己,也一點都不抱怨;沒有吃的就管別人要唄,有了就分享給所有人;有個「仇人」每天吵吵架,被燙傷了立刻就原諒對方;老公也好,孩子也好,就跟沒有存在過一樣,不會煩惱,也不會想念……。
孫艷玲有一個魔性的口頭禪,喜歡在一句話前面加——「這一天天的!」主任找她談話,她每次都說:「這一天天的,知道了」弄得主任覺得反而是自己小題大做似的。聽得多了,後來我們也經常在辦公室坐著坐著就會說:「這一天天的。」自己都覺得好笑。她活在自己的邏輯裡,但只要這個邏輯能維持她的世界「正常」運轉,「這一天天的」,就足夠了。
善良的人不再傷心——關於孫艷玲,這是我最欣慰的地方。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