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 進展 Making Moves
二○一九年,大坂直美排名世界第一,獲得數千萬美元獎金和代言費。她解釋,儘管高居世界第一,她仍認為自己在網球方面並沒有比其他選手強。「到了一定程度,天賦不再有用,從那時起,你必須比別人更想贏。」她對《誘惑》(Allure)雜誌說:「我想,這是我從小就注意到的重點,所以我一直很幸運。我的意思是,我的成長歷程和周圍環境迫使我這樣想。
「父母不是最富有的人,那我該怎麼辦呢?」她繼續說道:「我也不是最聰明的,但你知道嗎? 我一輩子都在打網球。所以,我想像不出自己(還能)做什麼,要不成為頂尖好手,要不窮到無家可歸。」
二○一四年夏天,她所謂的「窮到無家可歸」差點成真。
***
環負責安排女兒的賽程,對於所有可以參加的賽事,她都密切關注有哪些選手報名。花旗銀行公開賽(Citi Open)是WTA巡迴賽最低級別的賽事,二○一四年的比賽訂於七月下旬在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舉行,環為直美報名,讓她進入資格賽候補名單。環打的如意算盤是—只要退賽的選手夠多,直美就能第三度進入WTA巡迴賽的資格賽(之前在魁北克[Quebec]和東京舉辦的WTA巡迴賽中,她都在資格賽首輪即失利)。
環也為女兒們報名大型賽事,當做長期備選方案,但這類比賽的晉級率世界聞名地低,環不過是「冒險一試」。但突然間,直美開始在比賽中過關斬將。西部銀行精英賽(The Bank of the West Classic)在加州帕羅奧圖(Palo Alto)的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舉行,年復一年吸引眾多世界頂尖選手前來參賽。世界排名第一的小威廉絲和另外八位排名前二十的選手都共襄盛舉,大威廉絲也已報名。
在最初的參賽名單中,最後一位進入資格賽的選手是排名第一百九十四位的薩吉亞•維克里(Sachia Vickery),此後,參賽選手開始迅速退出。環已經為家人在華盛頓訂好旅館,但隨著直美的戰績愈來愈好,愈來愈有希望參加史丹佛賽事,她決定讓直美改去加州。環為父女三人預訂機票和一個兩張床的旅館房間。排名第四百零六位的直美和第五百四十二位的麻里將進入資格賽,從開啟網球生涯到那時為止,這是她們最重要的一次比賽,而且姊妹倆只能擠在一張床上,因為家中經濟狀況正面臨最危急的時刻。
「如果她按照原定計畫參加華盛頓特區的花旗公開賽,我不知道結果會如何。」多年後,環憶起那個永遠改變直美職業生涯的重要決定,在回憶錄中寫下這幾句話:「我不知道那個岔路口會通往哪裡。」
***
大坂直美在史丹佛會內賽抽到籤王,遭遇最強勁的對手—世界排名第十九位的澳洲選手珊曼莎•斯托瑟(Samantha Stosur),她曾在兩年多前,也就是二○一一年的美國網球公開賽決賽中擊敗小威廉絲,可以說一鳴驚人。
斯托瑟是三十歲老將,發球威力強勁,正手重炮是她的金字招牌。但斯托瑟對直美一無所知,而且從未見過她。斯托瑟告訴我,在這場比賽前,她對直美的感覺僅限於多年來征戰巡迴賽的一些刻板印象。「雖然偶有例外,但你還是會知道捷克人的反手拍打得很好、澳洲人的發球很強,而美國人的正手拍通常不錯。」斯托瑟說:「所以,你心裡大概會有個底。我記得在名單上看到一位日本籍選手,但我沒有看過資格賽,不知道她是誰。」「我想:好吧,日本人,那麼她一定是小個子,典型的日本球員。」斯托瑟笑著說:「不料一上場,我看見她,心裡就想:『呃,和我想的不一樣。』」
直美一頭捲髮緊緊地盤成髮髻,身高足有一百八十公分。她的兩邊手腕戴著珠串,塗著粉色指甲油,搭配粉色短褲、粉色遮陽帽和粉色領子的黑運動衫。
她們走上球場,熱身運動開始,斯托瑟隨即發現自己要與一位「發球炸彈」型選手交鋒,對方的擊球威力與她不相上下,甚至更勝一籌。
直美球拍發出的威力引來陣陣驚呼。第一盤一開始,直美第一次發球,場邊的螢幕顯示時速一百九十三公里,她在女子網壇強力擊球手當中絕對名列前茅。接下來,直美大膽地在斯托瑟伸出的正手拍前打出第二記愛司球,時速高達一百八十一公里。
儘管兩人年齡相差十四歲,排名相差三百八十七位,而且直美從未與實力接近斯托瑟水準的選手對戰,但這場比賽還是打得難分難解。「你熱身時發現對手身材高大,恐怕是個威脅,努力想要理出一個頭緒並調整好心態,但她不讓你有太多機會鑽研球路。」斯托瑟回憶:「她的發球很猛,總是試圖打出攻擊性強的球,並隨時準備以正手拍回擊。你可以看出她是優秀的選手,只是當時還很青澀。」
斯托瑟拔得頭籌,以六比四拿下第一盤。第二盤進入決勝局時,斯托瑟以七比六取得賽末點。但直美力挽狂瀾,隨後又贏得兩分,將比分追平,迫使比賽進入第三盤。
西蒙•雷亞(Simon Rea)當時擔任斯托瑟的教練,這是他第一次率領選手參加公開賽,他說這場賽事出乎意料地激烈,他不知道自己的球員如何才能掌控局面。「我只記得站在那裡看著比賽,腦子翻來覆去地想,卻看不出對手哪裡有弱點,也找不到明顯的漏洞。」雷亞對我形容直美在那場比賽的表現:「事實上,不管是左右兩側還是發球,都有一堆殺傷力很強的砲彈朝你襲來。」
有時候,直美似乎會受到現場影響,只想躲開有生以來最多觀眾的時刻,換邊往返休息區時,她都會用毛巾蓋著頭。但直美似乎也有準備得異常充分的時候,例如:當斯托瑟後退一步,希望在時間和空間上都能更從容應付直美強勁的發球時,直美便會巧妙地打出角度更小的側旋發球,讓球循著彎曲的球路從對手身邊掠過。
「我一直在想,唔,小珊的水準最終會占上風。」雷亞說:「小珊在這裡有過輝煌戰績,一定會設法打贏這場比賽,但她還是失敗了。我們看到直美面對壓力時無所畏懼,自始至終都以積極態度做為後盾,並搭配巧妙而威猛的擊球技術。」
斯托瑟第三盤以五比三暫時領先,但直美接著連下四局,終場以四比六、七比六(七)、七比五戲劇性地贏得了比賽。
斯托瑟還記得,自己茫然地走到史丹佛運動場附近的跑道上,獨自面對這場令她震驚不已的失利。「輸給這位不知名的選手,讓我非常沮喪,士氣有點低落。」斯托瑟告訴我:「我當時真的這樣想—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然後,很明顯,歷史多少證明了這不是一次非常糟糕的失利。」
就在斯托瑟苦苦思索到底是怎麼回事時,有些人看了這場沒有轉播的比賽的最終比分,並注意到一個新的名字,而這個名字剛剛爆了今年最大的冷門。
「大坂直美是誰?」英國網球作家漢娜•威爾克斯(Hannah Wilks)在推特上寫道:「我應該知道嗎? 這很重要嗎?」
***
WTA公關經理凱文•費舍爾(Kevin Fischer)在史丹佛賽場詢問眾家媒體記者,看看他們有沒有興趣與大坂直美舉行賽後記者會。他半開玩笑地問一屋子記者:「你們的日語好不好?」這個問題很實際,因為大多數代表日本參加巡迴賽的球員很少說英語,往往導致採訪流於表面,球員無法暢所欲言,記者也不清楚他們的想法,而且雙方都會覺得很不自在。
費舍爾無法像女同事那樣直接進更衣室找女選手訪問。他看見倫納德和麻里坐在場外,便問他們直美能不能參加英語記者會。他們給予肯定的答覆,費舍爾便帶著直美走進採訪廳。大多數賽事的一貫做法是將記者會和媒體工作間區分開來,而史丹佛則將兩者併入同一個空間。因此,坐在位子上用筆記型電腦趕稿的記者,只要稍微抬頭望向另一邊,就會看到一個身穿白色寬鬆運動衫的十六歲女孩坐在台上,準備第一次向全球媒體正式介紹自己。
「有問題要問直美嗎?」費舍爾問全場。
「 在妳的職業生涯中, 妳如何評價這次勝利?」《今日美國》(USA Today) 的道格•羅布森(Doug Robson)問道。
「嗯,我是要對著這個東西說話嗎?」直美朝著麥克風問道。
「這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二好的勝利,或許吧?」直美開口說:「最好的則是我第一次打敗姊姊,我當時心想:『哇哈哈,終於把妳打得落花流水。』」直美停頓一下,然後補充說明:「嗯,對。」表示很滿意自己的回答。
「這麼說,打贏家人要比,呃,打贏巡迴賽更重要?」羅布森追問。直美突然提及的姊妹相爭不僅讓他感到意外,還把他給逗樂了。
「你知道,唔,我每天都會想:『我終於打敗妳了』。」直美證實:「所以,是的。」
羅布森又問了幾個關於比賽和強力發球的問題,接著針對直美明顯的美國口音發問,說她聽起來「就像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直美解釋,她三歲就搬到美國,現在住在羅德岱堡,哈洛德•所羅門曾經在那裡教過她「幾個月」。
「在妳的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是否還有其他人對妳的影響更大?」羅布森問道。
「不算有,沒—呃,我爸可以算一個。」直美回答。
另一位記者接著告訴直美,她在這個新環境看起來很自在。「妳似乎沒有被這樣的場合震撼到。」他開口問道:「那是因為妳相信自己能贏得這種規模的比賽嗎?」
「是的。」直美回答:「我認為比賽時沒有人會覺得自己不行,或是認為自己不配來到這裡。我覺得我確實有資格來到這裡,就這樣。」
「妳在網球方面的目標是什麼?」《網球內幕》(Inside Tennis)雜誌的比爾•西蒙斯(Bill Simons)問道:「妳希望達到什麼目標?」
「用一句老生常談來回答,那就是成為世界第一,盡可能拿下大滿貫冠軍。」直美回答,聽起來對這個想法有一絲厭煩。
「妳覺得自己做得到嗎?」西蒙斯問道。
「欸?」直美突然帶著誇張的怒氣回答,引來哄堂大笑。「這個問題挺傷人的。」
「還要多久?」西蒙斯繼續犀利提問。
「嗯,嗯嗯……」直美猶豫了一下,說:「我覺得被問倒了,還要多久? 我盡快,這樣可以嗎?」
「太好了。」西蒙斯笑著回答。
直美隨後回答,她的家人為了網球而移居美國,在那之前他們定居大阪。
「妳的名字和家鄉發音相同,純屬巧合嗎?」西蒙斯問道。
「不,每個在大阪出生的人都姓大坂。」她一本正經地回答,幾位記者被她逗笑,其他人則開始緊張起來,不曉得她說的是真還是假。「不,我只是在開玩笑。對不起。」直美的話打破緊張氣氛,也引來如釋重負的響亮笑聲,大家終於聽懂她在開玩笑。「沒錯,這只是巧合。」
「這是妳第一次在會內賽中獲勝,妳認為妳能將這股氣勢延續下去嗎?」羅布森問道。
「可以。」直美立即回答。「就這樣。」她補充一句,引來全場更多訝異的笑聲。
「妳認為自己更適合做網球選手還是記者會主持人?」西蒙斯問道:「我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妳主持得非常好。」
「哦,是嗎? 謝謝你。」直美的口氣明顯訝異。「我不太會說話,所以有點緊張。」
賽後記者會很少引起評論,直美卻獲得好評,她離開後不久,滿屋記者就在社群媒體上對她讚不絕口。羅布森在推特上寫道:「很頑皮,充滿自信。」網球頻道助理馬特•道威爾(Matt Dowell)在推特上寫道:「非常歇斯底里。」《運動畫報》(Sports Illustrated)的蔻特妮•阮(Courtney Nguyen)在推特上寫道:「大坂直美在她的生涯首次記者會上大放異彩。」當時我正在華盛頓報導同期舉行的比賽,收到阮發來的電子郵件,裡面是記者會的音檔,標題寫著「你一定要聽聽這個」。
***
記者會接近尾聲時,直美最後一次挖苦姊姊:「我顯然比她強。」之後,羅布森問她從小到大最崇拜誰。
「小威廉絲。」直美立刻回答。
「為什麼?」羅布森問道。
「嗯,因為她無所不能?」直美回答:「我只是喜歡她陷入低潮後還可以重新振作並贏得比賽的氣勢,你永遠不會知道她什麼時候又站起來。我在休息室看到她時,心裡想:『哦,天哪!』」
直美第一次見到小威廉絲是在史丹佛的球員休息室。「我離得遠遠的。」直美談起當時情景,第一次對媒體露出羞澀的模樣。
「妳害怕嗎?」西蒙斯問道。
「應該沒有吧?」直美的回答沒什麼說服力。
直美隔天接受《運動畫報》採訪時表示,她把小威廉絲當做偶像來崇拜,她怕有人會將這件事告訴小威廉絲。
「那真的超恐怖的。」直美說:「我不知道和一個『哦,天哪』等級的人比賽會是什麼感覺。」
但過了幾個鐘頭,兩人真的見面了。WTA公關經理費舍爾前一天目睹直美在採訪廳大放異彩,於是隔天就帶著她參加貴賓見面會,並接受主持人安德魯•克拉斯尼採訪。小威廉絲身為賽事頭號種子和明星選手,也出席了這場活動,費舍爾決定介紹兩人認識。
「她說一直想認識塞雷娜,但很害羞,至少那時是這樣,所以她永遠不會主動提出來,我是這麼覺得的。」費舍爾告訴我:「現在回想起來,讓她們碰面純屬臨時起意,但整個過程很有趣。塞雷娜心情很好,她在史丹佛公開賽通常都這樣,因為比賽很輕鬆。」
兩人簡短地聊了幾句,小威廉絲問直美住在哪裡,接著兩人打趣地說,她們都住在南佛羅里達,那是個「很棒的社區」。三十二歲的小威廉絲和十六歲的直美還一起自拍,由小威廉絲按下快門。
「直美可能想朝我扔飛鏢,因為這確實不是她會採取的方式。」費舍爾說。不過,儘管直美尷尬地縮著脖子,還是對這次會面欣喜若狂。二○二二年,當賽事主辦方轉發兩人當年的自拍照時,直美回覆:「哈哈,我記得當時心裡想著:這是我這輩子最美好的一天(哭泣表情符號)。」
★ 20 從球場到撲天蓋地的議論 From Ashe to Wildfire
在頒獎儀式上,小威廉絲從美國網協主席卡翠娜•亞當斯手中接過閃亮的亞軍銀盤,將它高高地舉過頭頂,向四面八方轉了一圈。亞瑟•艾許球場歡聲雷動,她雖然緊抿著嘴,臉上的微笑依然清晰可見。
然而,回到大門緊閉的室內後,小威廉絲立刻清楚地表達了內心感受,對她來說,這塊銀盤不過是比賽失利的證據,於是她將它扔進更衣室的垃圾桶。她洗澡時,更衣室的服務員從垃圾桶裡找回銀盤,好好地擺在小威廉絲更衣室附近的長椅上。
小威廉絲回來時,赫然發現討厭的銀盤「滿血復活」,因而非常生氣。為了避免大家再次誤解她的意思,小威廉絲對更衣室裡的每個人發表嚴正聲明,凸顯她對這個失利證據有多麼不屑:「我、比、賽、不、是、為、了、得、第、二、名。」小威廉絲說著,再次扔掉銀盤。
***
另外一邊的大坂直美和冠軍獎盃被賽事總監大衛•布魯爾直接送到場外的ESPN 轉播台,接受榮獲大滿貫冠軍的首次採訪。直美抵達前,ESPN 主播克里斯•麥肯德里(Chris McKendry)已經主持了一場關於比賽爭議的小組討論,他首先肯定直美的勝利,以防她在這場風波中產生自我懷疑。「直美,這是妳辛苦得來的勝利。」麥
肯德里對直美喊話—通常很少有人會認為有必要對獲獎球員做出這樣的保證。
當被問及如何應對與偶像對決的龐大壓力時,直美將它形容為一種責任。「我只是覺得,如果被緊張的情緒左右,有點不尊重觀眾和被我打敗的對手。」她說。
直美也沒有被好奇心影響,她不知道網子對面發生了什麼事。雖然全球數百萬電視觀眾都清楚聽到了小威廉絲和主審的激烈對話,但直美表示她什麼都沒聽到。「其實,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當時我只想著要盡量集中注意力。」直美緊張地咯咯笑著說:「唔,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打進大滿貫(決賽),我不想把自己搞得壓力太大,所以我沒有仔細去看。」接下來,直美被問到小威廉絲與拉莫斯數度發生爭執的細節,她依然保持一貫的態度。「我真的不知道當時到底是怎麼回事。」她重申。
參與小組討論的克里斯•艾芙特讚許地回應:「這就叫做專注,把小眼罩戴上,縮小視線範圍,我認為這對妳贏得整個公開賽幫助很大。」直美點頭表示同意。
麥肯德里從開場便試圖讓悶悶不樂的直美振作起來,結束時也不例外。「妳在這次公開賽也很開心。我們都看到,今天熱身時妳偶爾會露出笑容。」麥肯德里說:「離開之前,妳可以再送我們最後一個笑容嗎?」直美先是面帶微笑,接著親切地咯咯笑了幾聲,害羞地朝旁邊一歪。「希望你們今天也過得愉快。」麥肯德里說完,轉向身後廣場上撐傘的人群。「各位,她是直美! 本屆冠軍!」直美轉過去,朝他們微微點頭,人群頓時歡呼起來。「妳絕對是網壇新秀,也是傑出的選手。」麥肯德里繼續說道:「我們期待看到妳更多更多精彩的表現。恭喜妳,直美。」
***
小威廉絲開始找心理醫生諮商,但仍然感到焦躁不安。她終於意識到,她還想再和一個人談談那件事,於是她找到對方的電話號碼,開始寫簡訊。她曾要求拉莫斯道歉,但隨著時間過去,她現在認為或許自己也欠了某個人一個道歉:
嘿,直美! 我是小威廉絲,正如我在球場上說的,我為妳感到無比驕傲,也真的覺得很抱歉。我當時以為,我為自己出頭是對的,但我沒想到媒體會把我們放在對立的立場上,我很想重新再來一次。我現在、過去和將來都會為妳感到高興,並且支持妳。我絕對不希望看到另一位女性失去光芒,特別是另一位黑人女運動員。我迫不及待想看到妳未來的表現,相信我,我會一直以忠實球迷的身分關注妳!祝妳今天和將來都能成功,再說一次,我為妳感到驕傲。謹獻上我所有的愛,妳的球迷小威廉絲。
幾個月後,小威廉絲在《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雜誌分享這段對話,她寫道,當手機螢幕出現直美的回覆,她看了隨即淚崩。「人們會把憤怒誤解為力量,因為他們無法區分二者。」直美寫道:「沒有人像妳這樣為自己挺身而出,妳需要在這方面繼續勇往直前。」
很多人認為小威廉絲害直美的巔峰時刻蒙上陰影,直美應該怨恨她。但直美對小威廉絲的愛是絕對的,她已然赦免她。
***
雖然對小威廉絲的感情從未動搖,但直美依然受到那次事件的嚴重影響。二○二一年,她透露自己一直在與憂鬱症搏鬥,並將原因追溯到三年前在紐約發生的創傷。「事實上,自從二○一八年美國網球公開賽以來,我就長期飽受憂鬱症折磨。」直美寫道:「這個情況對我來說真的很棘手。」
★ 28 戴在她嘴上的名字 The Names on Her Lips
「來自日本,二○一八年美網冠軍大坂直美。」球場播音員安迪•泰勒(Andy Taylor)高聲喊道,大坂背著大包包和球拍袋,身上繫著腰包,頭上戴著Beats 耳機,走上球場。直美的名字隨著電音節拍在電子螢幕上閃爍,但她臉上戴著的黑色口罩用粗體大寫字母寫著另一個名字:布倫娜•泰勒(Breonna Taylor)。
對亞瑟•艾許球場的眾人來說,布倫娜•泰勒這個名字很陌生,但對那些在二○二○年夏天關注「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人來說卻耳熟能詳。泰勒是二十六歲黑人女性,同年三月在肯塔基州(Kentucky)路易斯維爾市(Louisville)遇害。當天員警執行「不敲門」搜查令(以假藉口取得),半夜以撞錘破門而入。泰勒的男友肯尼斯• 沃克(Kenneth Walker)擔心有人硬闖,於是開了一槍,擊中一位員警的大腿。多名員警立刻開槍還擊,朝公寓隨意掃射,泰勒身中五槍死亡。
ESPN 記者湯姆•里納爾迪對直美進行賽前採訪時,沒有提及她口罩上的名字,而是問了兩個不痛不癢的問題,大概是事先準備好的。第一個問題是自從上次決賽退賽後,她這幾天是怎麼過的;第二個問題是此次參加美國網球公開賽的情況。
瑪麗•卡里略為美國網球公開賽進行全球轉播,她充分了解到口罩的意義和直美的訴求。卡里略與球評嬋達• 魯賓一起在亞瑟•艾許球場內,一開始便對觀眾解釋布倫娜•泰勒是什麼人。「大坂直美已經成為『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狂熱分子。」卡里略簡單總結泰勒的死因後說:「嬋達,對於她還沒開始揮拍,剛上場就發表聲明,妳覺得驚訝嗎?」
「並不驚訝,因為自喬治•佛洛伊德遇害後,我們看到的大坂直美始終如此。」魯賓回答:「她一直在勇於發聲,一直在表達立場。謀殺案發生後,她在抗議活動期間前往明尼亞波利斯,只是想要了解和感受當時的情況……她真的勇敢站出來並發表主張。當你還在努力完善球技並參加最高級別賽事時,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我受夠害羞了』,她如此宣稱。」卡里略引用直美的話對觀眾說:「這是一個幾年來始終非常(害羞)的女人……她有時看起來不善社交。但是,天啊! 情況變了,大坂直美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力量。」
威廉絲姊妹崛起之前,魯賓曾是一九九○年代中期美國黑人女子網球選手的佼佼者。她後來告訴我,看到直美戴著口罩走上球場的那一刻,她覺得「太不可思議」。「對我來說,身為有色人種、黑人、黑人女性、黑人網球選手……當我看到這一幕,心裡只有一個感想:實在太了不起了。」魯賓說:「基本上要做到這種程度,還要說出這種話:『比賽歸比賽,不管怎樣,我一定要這麼做。』需要勇氣和堅定的決心。」
魯賓非常清楚,正在打巡迴賽的球員和教練都會極力避免風險和分心,這讓她更加欣賞直美的選擇。「我們踏上球場時,往往認為一切都得按照既定模式來走。」魯賓說:「但她想到這件事,覺得很重要,並認為無論比賽對她來說多麼重要,都要把它放在第一位。在我看來,這是莫大的尊重。」
直美三盤獲勝,賽後戴上口罩接受ESPN 記者蕾娜•史塔布絲採訪。史塔布絲首先詢問她的傷勢和發球情況,接著便談到她臉上的名字。「我注意到妳的口罩,上面寫著布倫娜•泰勒。」史塔布絲開口說道:「我們知道這週以來,妳一直在為這件事努力,這是妳為我們帶來的社會議題。接下來還會看到更多名字嗎? 還是妳每晚都會戴著這個口罩出場?」
「不是每晚都戴這個。」直美回答:「其實我有七個口罩,很遺憾,七個還不夠呈現所有的名字。我希望能打進決賽,讓你們看到所有口罩。」
史塔布絲後來告訴我,直美所說的話讓她「瞬間大受震撼」。她說:「我正在發表評論時忽然跳出第六感,我有時候會這樣。當時我心想:『天哪! 她一定會贏得這屆比賽。』真的,她站上風口浪尖,冒險做出這些事,最後必定會實現七場勝利。但這也讓她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現在她不僅是網球選手,也將成為其他領域的焦點,並得對這些事負責。她從來就不是會主動站出來的那種人,所以這兩週是她生命中的大日子。」
魯賓在直播間看著直美大聲說出自己的目標,同樣驚嘆連連,她深知要在大滿貫賽場打完七場比賽有多麼困難。「了解這一切後,她仍堅定地站出來,實在了不起。」魯賓對我說:「在我看來,這也是所有比賽中最不可思議的勝利。」對於直美的自信絲毫不顯得驕傲自大,魯賓也表示欽佩。「她不是在吹噓,沒有那種感覺。」她說:「她就是這樣,這正是大坂平日的作風……她只是很平靜地講述:『我已經準備好了,為每場比賽都做好準備,這對我來說深具意義。希望我能成功,但即使我沒有做到,這件事依然重要。』這是一種巧妙又簡潔的方式,可以呼籲大家關注這個嚴肅的議題,以及我們必須持續解決的問題。」
直美在當晚的賽後記者會上闡述,她的目標是「提高大眾對事件的意識」。「我很清楚,全世界都在看網球比賽,但也許還有人不知道布倫娜•泰勒的遭遇。」直美在賽後記者會上說。
她的努力終於奏效。一位日本觀眾說,她看見直美戴著口罩走進球場,便上網搜索「布倫娜•泰勒」,以為這是什麼新銳時裝設計師的名字。當她讀到泰勒的遭遇,不由得大為震驚。
***
直美轟轟烈烈地完成目標,全球開始談論這個議題。她打進決賽時,日本電視台播放影片,向觀眾解釋塔米爾•萊斯等人的身分及遭遇。住在日本的黑人作家貝伊•麥克尼爾告訴我,看到週日早晨的節目深入報導受害者的故事,他非常訝異。「他們花了很多時間,逐一介紹這些被殺害的成人和小孩,並講述種族歧視事件,我從來沒看過這種節目內容。」他說:「聽都沒聽過,所以說,她帶來重大改變,你知道嗎? 那天早上,日本人的早餐菜色是『黑人的命也是命』,他們從來沒吃過,是一頓奇怪的早餐。沒錯,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永遠不會忘記那個早晨。那天早上我說:『哦,哇! 也許日本有機會發揮最真實的潛能。』……我確實認為有這樣的機會,因為有大坂直美這樣的人,他們利用自己的名氣和聲譽來推動人人平等。這就是她的行動帶來的影響,我多麼以她為榮,真的很感動,也很感激她的慷慨,真的很美好。」
***
除了印在口罩上的名字引起廣泛討論,這個世界也開始前所未有地議論著口罩後面的女人。由於她已經奪冠,關於她的話題都是正面的。如果大坂直美表明立場並戴上口罩後,不幸在辛辛那提對戰梅騰斯時失利,或者在美國網球公開賽的任何一輪失利,無疑會受到右翼媒體和運動媒體守舊派的無休止批評,要她「專心打好網球」,並說她之所以會輸就是因為分心搞抗議行動。如果瑪爾塔•科斯蒂尤克在第三輪把握機會逆轉局面,或者珍妮佛•布雷迪贏了那一戰,或者阿扎倫卡延續開賽的潰敵氣勢,直美就會聽到無數人批評,說她的失敗不僅僅是輸球,也包括沒有專注於眼前的任務,沒能待在自己的賽道上。
直美如果要讓這些聲音全部消失,唯一的選擇就是贏得美國網球公開賽。所以,她做到了。
二○一九年,大坂直美排名世界第一,獲得數千萬美元獎金和代言費。她解釋,儘管高居世界第一,她仍認為自己在網球方面並沒有比其他選手強。「到了一定程度,天賦不再有用,從那時起,你必須比別人更想贏。」她對《誘惑》(Allure)雜誌說:「我想,這是我從小就注意到的重點,所以我一直很幸運。我的意思是,我的成長歷程和周圍環境迫使我這樣想。
「父母不是最富有的人,那我該怎麼辦呢?」她繼續說道:「我也不是最聰明的,但你知道嗎? 我一輩子都在打網球。所以,我想像不出自己(還能)做什麼,要不成為頂尖好手,要不窮到無家可歸。」
二○一四年夏天,她所謂的「窮到無家可歸」差點成真。
***
環負責安排女兒的賽程,對於所有可以參加的賽事,她都密切關注有哪些選手報名。花旗銀行公開賽(Citi Open)是WTA巡迴賽最低級別的賽事,二○一四年的比賽訂於七月下旬在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舉行,環為直美報名,讓她進入資格賽候補名單。環打的如意算盤是—只要退賽的選手夠多,直美就能第三度進入WTA巡迴賽的資格賽(之前在魁北克[Quebec]和東京舉辦的WTA巡迴賽中,她都在資格賽首輪即失利)。
環也為女兒們報名大型賽事,當做長期備選方案,但這類比賽的晉級率世界聞名地低,環不過是「冒險一試」。但突然間,直美開始在比賽中過關斬將。西部銀行精英賽(The Bank of the West Classic)在加州帕羅奧圖(Palo Alto)的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舉行,年復一年吸引眾多世界頂尖選手前來參賽。世界排名第一的小威廉絲和另外八位排名前二十的選手都共襄盛舉,大威廉絲也已報名。
在最初的參賽名單中,最後一位進入資格賽的選手是排名第一百九十四位的薩吉亞•維克里(Sachia Vickery),此後,參賽選手開始迅速退出。環已經為家人在華盛頓訂好旅館,但隨著直美的戰績愈來愈好,愈來愈有希望參加史丹佛賽事,她決定讓直美改去加州。環為父女三人預訂機票和一個兩張床的旅館房間。排名第四百零六位的直美和第五百四十二位的麻里將進入資格賽,從開啟網球生涯到那時為止,這是她們最重要的一次比賽,而且姊妹倆只能擠在一張床上,因為家中經濟狀況正面臨最危急的時刻。
「如果她按照原定計畫參加華盛頓特區的花旗公開賽,我不知道結果會如何。」多年後,環憶起那個永遠改變直美職業生涯的重要決定,在回憶錄中寫下這幾句話:「我不知道那個岔路口會通往哪裡。」
***
大坂直美在史丹佛會內賽抽到籤王,遭遇最強勁的對手—世界排名第十九位的澳洲選手珊曼莎•斯托瑟(Samantha Stosur),她曾在兩年多前,也就是二○一一年的美國網球公開賽決賽中擊敗小威廉絲,可以說一鳴驚人。
斯托瑟是三十歲老將,發球威力強勁,正手重炮是她的金字招牌。但斯托瑟對直美一無所知,而且從未見過她。斯托瑟告訴我,在這場比賽前,她對直美的感覺僅限於多年來征戰巡迴賽的一些刻板印象。「雖然偶有例外,但你還是會知道捷克人的反手拍打得很好、澳洲人的發球很強,而美國人的正手拍通常不錯。」斯托瑟說:「所以,你心裡大概會有個底。我記得在名單上看到一位日本籍選手,但我沒有看過資格賽,不知道她是誰。」「我想:好吧,日本人,那麼她一定是小個子,典型的日本球員。」斯托瑟笑著說:「不料一上場,我看見她,心裡就想:『呃,和我想的不一樣。』」
直美一頭捲髮緊緊地盤成髮髻,身高足有一百八十公分。她的兩邊手腕戴著珠串,塗著粉色指甲油,搭配粉色短褲、粉色遮陽帽和粉色領子的黑運動衫。
她們走上球場,熱身運動開始,斯托瑟隨即發現自己要與一位「發球炸彈」型選手交鋒,對方的擊球威力與她不相上下,甚至更勝一籌。
直美球拍發出的威力引來陣陣驚呼。第一盤一開始,直美第一次發球,場邊的螢幕顯示時速一百九十三公里,她在女子網壇強力擊球手當中絕對名列前茅。接下來,直美大膽地在斯托瑟伸出的正手拍前打出第二記愛司球,時速高達一百八十一公里。
儘管兩人年齡相差十四歲,排名相差三百八十七位,而且直美從未與實力接近斯托瑟水準的選手對戰,但這場比賽還是打得難分難解。「你熱身時發現對手身材高大,恐怕是個威脅,努力想要理出一個頭緒並調整好心態,但她不讓你有太多機會鑽研球路。」斯托瑟回憶:「她的發球很猛,總是試圖打出攻擊性強的球,並隨時準備以正手拍回擊。你可以看出她是優秀的選手,只是當時還很青澀。」
斯托瑟拔得頭籌,以六比四拿下第一盤。第二盤進入決勝局時,斯托瑟以七比六取得賽末點。但直美力挽狂瀾,隨後又贏得兩分,將比分追平,迫使比賽進入第三盤。
西蒙•雷亞(Simon Rea)當時擔任斯托瑟的教練,這是他第一次率領選手參加公開賽,他說這場賽事出乎意料地激烈,他不知道自己的球員如何才能掌控局面。「我只記得站在那裡看著比賽,腦子翻來覆去地想,卻看不出對手哪裡有弱點,也找不到明顯的漏洞。」雷亞對我形容直美在那場比賽的表現:「事實上,不管是左右兩側還是發球,都有一堆殺傷力很強的砲彈朝你襲來。」
有時候,直美似乎會受到現場影響,只想躲開有生以來最多觀眾的時刻,換邊往返休息區時,她都會用毛巾蓋著頭。但直美似乎也有準備得異常充分的時候,例如:當斯托瑟後退一步,希望在時間和空間上都能更從容應付直美強勁的發球時,直美便會巧妙地打出角度更小的側旋發球,讓球循著彎曲的球路從對手身邊掠過。
「我一直在想,唔,小珊的水準最終會占上風。」雷亞說:「小珊在這裡有過輝煌戰績,一定會設法打贏這場比賽,但她還是失敗了。我們看到直美面對壓力時無所畏懼,自始至終都以積極態度做為後盾,並搭配巧妙而威猛的擊球技術。」
斯托瑟第三盤以五比三暫時領先,但直美接著連下四局,終場以四比六、七比六(七)、七比五戲劇性地贏得了比賽。
斯托瑟還記得,自己茫然地走到史丹佛運動場附近的跑道上,獨自面對這場令她震驚不已的失利。「輸給這位不知名的選手,讓我非常沮喪,士氣有點低落。」斯托瑟告訴我:「我當時真的這樣想—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然後,很明顯,歷史多少證明了這不是一次非常糟糕的失利。」
就在斯托瑟苦苦思索到底是怎麼回事時,有些人看了這場沒有轉播的比賽的最終比分,並注意到一個新的名字,而這個名字剛剛爆了今年最大的冷門。
「大坂直美是誰?」英國網球作家漢娜•威爾克斯(Hannah Wilks)在推特上寫道:「我應該知道嗎? 這很重要嗎?」
***
WTA公關經理凱文•費舍爾(Kevin Fischer)在史丹佛賽場詢問眾家媒體記者,看看他們有沒有興趣與大坂直美舉行賽後記者會。他半開玩笑地問一屋子記者:「你們的日語好不好?」這個問題很實際,因為大多數代表日本參加巡迴賽的球員很少說英語,往往導致採訪流於表面,球員無法暢所欲言,記者也不清楚他們的想法,而且雙方都會覺得很不自在。
費舍爾無法像女同事那樣直接進更衣室找女選手訪問。他看見倫納德和麻里坐在場外,便問他們直美能不能參加英語記者會。他們給予肯定的答覆,費舍爾便帶著直美走進採訪廳。大多數賽事的一貫做法是將記者會和媒體工作間區分開來,而史丹佛則將兩者併入同一個空間。因此,坐在位子上用筆記型電腦趕稿的記者,只要稍微抬頭望向另一邊,就會看到一個身穿白色寬鬆運動衫的十六歲女孩坐在台上,準備第一次向全球媒體正式介紹自己。
「有問題要問直美嗎?」費舍爾問全場。
「 在妳的職業生涯中, 妳如何評價這次勝利?」《今日美國》(USA Today) 的道格•羅布森(Doug Robson)問道。
「嗯,我是要對著這個東西說話嗎?」直美朝著麥克風問道。
「這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二好的勝利,或許吧?」直美開口說:「最好的則是我第一次打敗姊姊,我當時心想:『哇哈哈,終於把妳打得落花流水。』」直美停頓一下,然後補充說明:「嗯,對。」表示很滿意自己的回答。
「這麼說,打贏家人要比,呃,打贏巡迴賽更重要?」羅布森追問。直美突然提及的姊妹相爭不僅讓他感到意外,還把他給逗樂了。
「你知道,唔,我每天都會想:『我終於打敗妳了』。」直美證實:「所以,是的。」
羅布森又問了幾個關於比賽和強力發球的問題,接著針對直美明顯的美國口音發問,說她聽起來「就像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直美解釋,她三歲就搬到美國,現在住在羅德岱堡,哈洛德•所羅門曾經在那裡教過她「幾個月」。
「在妳的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是否還有其他人對妳的影響更大?」羅布森問道。
「不算有,沒—呃,我爸可以算一個。」直美回答。
另一位記者接著告訴直美,她在這個新環境看起來很自在。「妳似乎沒有被這樣的場合震撼到。」他開口問道:「那是因為妳相信自己能贏得這種規模的比賽嗎?」
「是的。」直美回答:「我認為比賽時沒有人會覺得自己不行,或是認為自己不配來到這裡。我覺得我確實有資格來到這裡,就這樣。」
「妳在網球方面的目標是什麼?」《網球內幕》(Inside Tennis)雜誌的比爾•西蒙斯(Bill Simons)問道:「妳希望達到什麼目標?」
「用一句老生常談來回答,那就是成為世界第一,盡可能拿下大滿貫冠軍。」直美回答,聽起來對這個想法有一絲厭煩。
「妳覺得自己做得到嗎?」西蒙斯問道。
「欸?」直美突然帶著誇張的怒氣回答,引來哄堂大笑。「這個問題挺傷人的。」
「還要多久?」西蒙斯繼續犀利提問。
「嗯,嗯嗯……」直美猶豫了一下,說:「我覺得被問倒了,還要多久? 我盡快,這樣可以嗎?」
「太好了。」西蒙斯笑著回答。
直美隨後回答,她的家人為了網球而移居美國,在那之前他們定居大阪。
「妳的名字和家鄉發音相同,純屬巧合嗎?」西蒙斯問道。
「不,每個在大阪出生的人都姓大坂。」她一本正經地回答,幾位記者被她逗笑,其他人則開始緊張起來,不曉得她說的是真還是假。「不,我只是在開玩笑。對不起。」直美的話打破緊張氣氛,也引來如釋重負的響亮笑聲,大家終於聽懂她在開玩笑。「沒錯,這只是巧合。」
「這是妳第一次在會內賽中獲勝,妳認為妳能將這股氣勢延續下去嗎?」羅布森問道。
「可以。」直美立即回答。「就這樣。」她補充一句,引來全場更多訝異的笑聲。
「妳認為自己更適合做網球選手還是記者會主持人?」西蒙斯問道:「我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妳主持得非常好。」
「哦,是嗎? 謝謝你。」直美的口氣明顯訝異。「我不太會說話,所以有點緊張。」
賽後記者會很少引起評論,直美卻獲得好評,她離開後不久,滿屋記者就在社群媒體上對她讚不絕口。羅布森在推特上寫道:「很頑皮,充滿自信。」網球頻道助理馬特•道威爾(Matt Dowell)在推特上寫道:「非常歇斯底里。」《運動畫報》(Sports Illustrated)的蔻特妮•阮(Courtney Nguyen)在推特上寫道:「大坂直美在她的生涯首次記者會上大放異彩。」當時我正在華盛頓報導同期舉行的比賽,收到阮發來的電子郵件,裡面是記者會的音檔,標題寫著「你一定要聽聽這個」。
***
記者會接近尾聲時,直美最後一次挖苦姊姊:「我顯然比她強。」之後,羅布森問她從小到大最崇拜誰。
「小威廉絲。」直美立刻回答。
「為什麼?」羅布森問道。
「嗯,因為她無所不能?」直美回答:「我只是喜歡她陷入低潮後還可以重新振作並贏得比賽的氣勢,你永遠不會知道她什麼時候又站起來。我在休息室看到她時,心裡想:『哦,天哪!』」
直美第一次見到小威廉絲是在史丹佛的球員休息室。「我離得遠遠的。」直美談起當時情景,第一次對媒體露出羞澀的模樣。
「妳害怕嗎?」西蒙斯問道。
「應該沒有吧?」直美的回答沒什麼說服力。
直美隔天接受《運動畫報》採訪時表示,她把小威廉絲當做偶像來崇拜,她怕有人會將這件事告訴小威廉絲。
「那真的超恐怖的。」直美說:「我不知道和一個『哦,天哪』等級的人比賽會是什麼感覺。」
但過了幾個鐘頭,兩人真的見面了。WTA公關經理費舍爾前一天目睹直美在採訪廳大放異彩,於是隔天就帶著她參加貴賓見面會,並接受主持人安德魯•克拉斯尼採訪。小威廉絲身為賽事頭號種子和明星選手,也出席了這場活動,費舍爾決定介紹兩人認識。
「她說一直想認識塞雷娜,但很害羞,至少那時是這樣,所以她永遠不會主動提出來,我是這麼覺得的。」費舍爾告訴我:「現在回想起來,讓她們碰面純屬臨時起意,但整個過程很有趣。塞雷娜心情很好,她在史丹佛公開賽通常都這樣,因為比賽很輕鬆。」
兩人簡短地聊了幾句,小威廉絲問直美住在哪裡,接著兩人打趣地說,她們都住在南佛羅里達,那是個「很棒的社區」。三十二歲的小威廉絲和十六歲的直美還一起自拍,由小威廉絲按下快門。
「直美可能想朝我扔飛鏢,因為這確實不是她會採取的方式。」費舍爾說。不過,儘管直美尷尬地縮著脖子,還是對這次會面欣喜若狂。二○二二年,當賽事主辦方轉發兩人當年的自拍照時,直美回覆:「哈哈,我記得當時心裡想著:這是我這輩子最美好的一天(哭泣表情符號)。」
★ 20 從球場到撲天蓋地的議論 From Ashe to Wildfire
在頒獎儀式上,小威廉絲從美國網協主席卡翠娜•亞當斯手中接過閃亮的亞軍銀盤,將它高高地舉過頭頂,向四面八方轉了一圈。亞瑟•艾許球場歡聲雷動,她雖然緊抿著嘴,臉上的微笑依然清晰可見。
然而,回到大門緊閉的室內後,小威廉絲立刻清楚地表達了內心感受,對她來說,這塊銀盤不過是比賽失利的證據,於是她將它扔進更衣室的垃圾桶。她洗澡時,更衣室的服務員從垃圾桶裡找回銀盤,好好地擺在小威廉絲更衣室附近的長椅上。
小威廉絲回來時,赫然發現討厭的銀盤「滿血復活」,因而非常生氣。為了避免大家再次誤解她的意思,小威廉絲對更衣室裡的每個人發表嚴正聲明,凸顯她對這個失利證據有多麼不屑:「我、比、賽、不、是、為、了、得、第、二、名。」小威廉絲說著,再次扔掉銀盤。
***
另外一邊的大坂直美和冠軍獎盃被賽事總監大衛•布魯爾直接送到場外的ESPN 轉播台,接受榮獲大滿貫冠軍的首次採訪。直美抵達前,ESPN 主播克里斯•麥肯德里(Chris McKendry)已經主持了一場關於比賽爭議的小組討論,他首先肯定直美的勝利,以防她在這場風波中產生自我懷疑。「直美,這是妳辛苦得來的勝利。」麥
肯德里對直美喊話—通常很少有人會認為有必要對獲獎球員做出這樣的保證。
當被問及如何應對與偶像對決的龐大壓力時,直美將它形容為一種責任。「我只是覺得,如果被緊張的情緒左右,有點不尊重觀眾和被我打敗的對手。」她說。
直美也沒有被好奇心影響,她不知道網子對面發生了什麼事。雖然全球數百萬電視觀眾都清楚聽到了小威廉絲和主審的激烈對話,但直美表示她什麼都沒聽到。「其實,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當時我只想著要盡量集中注意力。」直美緊張地咯咯笑著說:「唔,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打進大滿貫(決賽),我不想把自己搞得壓力太大,所以我沒有仔細去看。」接下來,直美被問到小威廉絲與拉莫斯數度發生爭執的細節,她依然保持一貫的態度。「我真的不知道當時到底是怎麼回事。」她重申。
參與小組討論的克里斯•艾芙特讚許地回應:「這就叫做專注,把小眼罩戴上,縮小視線範圍,我認為這對妳贏得整個公開賽幫助很大。」直美點頭表示同意。
麥肯德里從開場便試圖讓悶悶不樂的直美振作起來,結束時也不例外。「妳在這次公開賽也很開心。我們都看到,今天熱身時妳偶爾會露出笑容。」麥肯德里說:「離開之前,妳可以再送我們最後一個笑容嗎?」直美先是面帶微笑,接著親切地咯咯笑了幾聲,害羞地朝旁邊一歪。「希望你們今天也過得愉快。」麥肯德里說完,轉向身後廣場上撐傘的人群。「各位,她是直美! 本屆冠軍!」直美轉過去,朝他們微微點頭,人群頓時歡呼起來。「妳絕對是網壇新秀,也是傑出的選手。」麥肯德里繼續說道:「我們期待看到妳更多更多精彩的表現。恭喜妳,直美。」
***
小威廉絲開始找心理醫生諮商,但仍然感到焦躁不安。她終於意識到,她還想再和一個人談談那件事,於是她找到對方的電話號碼,開始寫簡訊。她曾要求拉莫斯道歉,但隨著時間過去,她現在認為或許自己也欠了某個人一個道歉:
嘿,直美! 我是小威廉絲,正如我在球場上說的,我為妳感到無比驕傲,也真的覺得很抱歉。我當時以為,我為自己出頭是對的,但我沒想到媒體會把我們放在對立的立場上,我很想重新再來一次。我現在、過去和將來都會為妳感到高興,並且支持妳。我絕對不希望看到另一位女性失去光芒,特別是另一位黑人女運動員。我迫不及待想看到妳未來的表現,相信我,我會一直以忠實球迷的身分關注妳!祝妳今天和將來都能成功,再說一次,我為妳感到驕傲。謹獻上我所有的愛,妳的球迷小威廉絲。
幾個月後,小威廉絲在《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雜誌分享這段對話,她寫道,當手機螢幕出現直美的回覆,她看了隨即淚崩。「人們會把憤怒誤解為力量,因為他們無法區分二者。」直美寫道:「沒有人像妳這樣為自己挺身而出,妳需要在這方面繼續勇往直前。」
很多人認為小威廉絲害直美的巔峰時刻蒙上陰影,直美應該怨恨她。但直美對小威廉絲的愛是絕對的,她已然赦免她。
***
雖然對小威廉絲的感情從未動搖,但直美依然受到那次事件的嚴重影響。二○二一年,她透露自己一直在與憂鬱症搏鬥,並將原因追溯到三年前在紐約發生的創傷。「事實上,自從二○一八年美國網球公開賽以來,我就長期飽受憂鬱症折磨。」直美寫道:「這個情況對我來說真的很棘手。」
★ 28 戴在她嘴上的名字 The Names on Her Lips
「來自日本,二○一八年美網冠軍大坂直美。」球場播音員安迪•泰勒(Andy Taylor)高聲喊道,大坂背著大包包和球拍袋,身上繫著腰包,頭上戴著Beats 耳機,走上球場。直美的名字隨著電音節拍在電子螢幕上閃爍,但她臉上戴著的黑色口罩用粗體大寫字母寫著另一個名字:布倫娜•泰勒(Breonna Taylor)。
對亞瑟•艾許球場的眾人來說,布倫娜•泰勒這個名字很陌生,但對那些在二○二○年夏天關注「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人來說卻耳熟能詳。泰勒是二十六歲黑人女性,同年三月在肯塔基州(Kentucky)路易斯維爾市(Louisville)遇害。當天員警執行「不敲門」搜查令(以假藉口取得),半夜以撞錘破門而入。泰勒的男友肯尼斯• 沃克(Kenneth Walker)擔心有人硬闖,於是開了一槍,擊中一位員警的大腿。多名員警立刻開槍還擊,朝公寓隨意掃射,泰勒身中五槍死亡。
ESPN 記者湯姆•里納爾迪對直美進行賽前採訪時,沒有提及她口罩上的名字,而是問了兩個不痛不癢的問題,大概是事先準備好的。第一個問題是自從上次決賽退賽後,她這幾天是怎麼過的;第二個問題是此次參加美國網球公開賽的情況。
瑪麗•卡里略為美國網球公開賽進行全球轉播,她充分了解到口罩的意義和直美的訴求。卡里略與球評嬋達• 魯賓一起在亞瑟•艾許球場內,一開始便對觀眾解釋布倫娜•泰勒是什麼人。「大坂直美已經成為『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狂熱分子。」卡里略簡單總結泰勒的死因後說:「嬋達,對於她還沒開始揮拍,剛上場就發表聲明,妳覺得驚訝嗎?」
「並不驚訝,因為自喬治•佛洛伊德遇害後,我們看到的大坂直美始終如此。」魯賓回答:「她一直在勇於發聲,一直在表達立場。謀殺案發生後,她在抗議活動期間前往明尼亞波利斯,只是想要了解和感受當時的情況……她真的勇敢站出來並發表主張。當你還在努力完善球技並參加最高級別賽事時,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我受夠害羞了』,她如此宣稱。」卡里略引用直美的話對觀眾說:「這是一個幾年來始終非常(害羞)的女人……她有時看起來不善社交。但是,天啊! 情況變了,大坂直美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力量。」
威廉絲姊妹崛起之前,魯賓曾是一九九○年代中期美國黑人女子網球選手的佼佼者。她後來告訴我,看到直美戴著口罩走上球場的那一刻,她覺得「太不可思議」。「對我來說,身為有色人種、黑人、黑人女性、黑人網球選手……當我看到這一幕,心裡只有一個感想:實在太了不起了。」魯賓說:「基本上要做到這種程度,還要說出這種話:『比賽歸比賽,不管怎樣,我一定要這麼做。』需要勇氣和堅定的決心。」
魯賓非常清楚,正在打巡迴賽的球員和教練都會極力避免風險和分心,這讓她更加欣賞直美的選擇。「我們踏上球場時,往往認為一切都得按照既定模式來走。」魯賓說:「但她想到這件事,覺得很重要,並認為無論比賽對她來說多麼重要,都要把它放在第一位。在我看來,這是莫大的尊重。」
直美三盤獲勝,賽後戴上口罩接受ESPN 記者蕾娜•史塔布絲採訪。史塔布絲首先詢問她的傷勢和發球情況,接著便談到她臉上的名字。「我注意到妳的口罩,上面寫著布倫娜•泰勒。」史塔布絲開口說道:「我們知道這週以來,妳一直在為這件事努力,這是妳為我們帶來的社會議題。接下來還會看到更多名字嗎? 還是妳每晚都會戴著這個口罩出場?」
「不是每晚都戴這個。」直美回答:「其實我有七個口罩,很遺憾,七個還不夠呈現所有的名字。我希望能打進決賽,讓你們看到所有口罩。」
史塔布絲後來告訴我,直美所說的話讓她「瞬間大受震撼」。她說:「我正在發表評論時忽然跳出第六感,我有時候會這樣。當時我心想:『天哪! 她一定會贏得這屆比賽。』真的,她站上風口浪尖,冒險做出這些事,最後必定會實現七場勝利。但這也讓她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現在她不僅是網球選手,也將成為其他領域的焦點,並得對這些事負責。她從來就不是會主動站出來的那種人,所以這兩週是她生命中的大日子。」
魯賓在直播間看著直美大聲說出自己的目標,同樣驚嘆連連,她深知要在大滿貫賽場打完七場比賽有多麼困難。「了解這一切後,她仍堅定地站出來,實在了不起。」魯賓對我說:「在我看來,這也是所有比賽中最不可思議的勝利。」對於直美的自信絲毫不顯得驕傲自大,魯賓也表示欽佩。「她不是在吹噓,沒有那種感覺。」她說:「她就是這樣,這正是大坂平日的作風……她只是很平靜地講述:『我已經準備好了,為每場比賽都做好準備,這對我來說深具意義。希望我能成功,但即使我沒有做到,這件事依然重要。』這是一種巧妙又簡潔的方式,可以呼籲大家關注這個嚴肅的議題,以及我們必須持續解決的問題。」
直美在當晚的賽後記者會上闡述,她的目標是「提高大眾對事件的意識」。「我很清楚,全世界都在看網球比賽,但也許還有人不知道布倫娜•泰勒的遭遇。」直美在賽後記者會上說。
她的努力終於奏效。一位日本觀眾說,她看見直美戴著口罩走進球場,便上網搜索「布倫娜•泰勒」,以為這是什麼新銳時裝設計師的名字。當她讀到泰勒的遭遇,不由得大為震驚。
***
直美轟轟烈烈地完成目標,全球開始談論這個議題。她打進決賽時,日本電視台播放影片,向觀眾解釋塔米爾•萊斯等人的身分及遭遇。住在日本的黑人作家貝伊•麥克尼爾告訴我,看到週日早晨的節目深入報導受害者的故事,他非常訝異。「他們花了很多時間,逐一介紹這些被殺害的成人和小孩,並講述種族歧視事件,我從來沒看過這種節目內容。」他說:「聽都沒聽過,所以說,她帶來重大改變,你知道嗎? 那天早上,日本人的早餐菜色是『黑人的命也是命』,他們從來沒吃過,是一頓奇怪的早餐。沒錯,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永遠不會忘記那個早晨。那天早上我說:『哦,哇! 也許日本有機會發揮最真實的潛能。』……我確實認為有這樣的機會,因為有大坂直美這樣的人,他們利用自己的名氣和聲譽來推動人人平等。這就是她的行動帶來的影響,我多麼以她為榮,真的很感動,也很感激她的慷慨,真的很美好。」
***
除了印在口罩上的名字引起廣泛討論,這個世界也開始前所未有地議論著口罩後面的女人。由於她已經奪冠,關於她的話題都是正面的。如果大坂直美表明立場並戴上口罩後,不幸在辛辛那提對戰梅騰斯時失利,或者在美國網球公開賽的任何一輪失利,無疑會受到右翼媒體和運動媒體守舊派的無休止批評,要她「專心打好網球」,並說她之所以會輸就是因為分心搞抗議行動。如果瑪爾塔•科斯蒂尤克在第三輪把握機會逆轉局面,或者珍妮佛•布雷迪贏了那一戰,或者阿扎倫卡延續開賽的潰敵氣勢,直美就會聽到無數人批評,說她的失敗不僅僅是輸球,也包括沒有專注於眼前的任務,沒能待在自己的賽道上。
直美如果要讓這些聲音全部消失,唯一的選擇就是贏得美國網球公開賽。所以,她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