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導讀
氣球使情緒視覺化,親子攜手翻轉情緒教育
文|詹宇先生(本書作者)
「爸爸心情不好,小心不要掃到颱風尾!」這句話在我童年時常常從媽媽口中聽到。每當爸爸情緒不佳時,家裡的氛圍似乎就會變得壓抑、緊張,彷彿一個隨時會爆發的風暴。而我,在那樣的時刻,總會悄悄躲避,希望不要成為這場風暴的目標。
小時候,我以為爸爸的情緒很不穩定,無法理解為什麼他會如此憤怒。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漸漸明白,並不是爸爸天生的脾氣不好,而是因為他想要用壓抑的方式保護我們,不願意讓我們受到他情緒的波及。他選擇壓抑自己,將情緒深藏在內心深處,卻也因此有段時間,我與爸爸的關係陷入了冰點。
我們看父母的方式,學會如何處理情緒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句話,都影響著我們。在父母的童年時期,「有情緒」似乎被認為是一種不乖、不聽話的表現。那是一個強調服從與忍耐的年代,表達情緒是一種不被接受的行為。而這樣的觀念透過代代相傳,滲透進我們的家庭關係中。
成為父母後,我們也自然而然的以同樣的方式面對孩子。當孩子的情緒出現時,我們可能不自覺的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去應對:壓抑、控制,甚至是忽略。而這些方式,正是我們曾經在父母身上看到、學到的。
但我逐漸意識到,這樣的方式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壓抑的情緒不僅影響了自己,也讓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這是我們家的故事,幫助孩子釐清情緒
有一天,在童童和媽媽的一次爭吵中,我看見了媽媽壓抑許久的情緒終於爆發。我也看見童童的委屈與不解,她不知道為什麼媽媽突然這麼生氣。而我,站在一旁,思索著用最簡單、最能被理解的方式,幫助童童明白這些情緒背後的原因。
「為什麼我們會壓抑自己的情緒?那些被壓抑的情緒去了哪裡?」我不斷的思索這些問題。情緒,就像一個不斷充氣的氣球,遲早會有爆炸的那一刻。我開始想著,如何教會童童釋放心中情緒氣球的方法,在不傷害自己或身邊親人的前提下,學會適當表達與宣洩。
情緒看不見、摸不到,想要給孩子情緒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透過我們的家庭故事、一顆小小的氣球,可以讓情緒視覺化,讓孩子更清楚理解壓抑的情緒,以及它是如何爆炸的。期許這個故事,可以讓更多家長了解情緒教育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翻轉過去世代處理情緒方式,培養我們的孩子成為高情商的人,未來都能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人際關係。
氣球使情緒視覺化,親子攜手翻轉情緒教育
文|詹宇先生(本書作者)
「爸爸心情不好,小心不要掃到颱風尾!」這句話在我童年時常常從媽媽口中聽到。每當爸爸情緒不佳時,家裡的氛圍似乎就會變得壓抑、緊張,彷彿一個隨時會爆發的風暴。而我,在那樣的時刻,總會悄悄躲避,希望不要成為這場風暴的目標。
小時候,我以為爸爸的情緒很不穩定,無法理解為什麼他會如此憤怒。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漸漸明白,並不是爸爸天生的脾氣不好,而是因為他想要用壓抑的方式保護我們,不願意讓我們受到他情緒的波及。他選擇壓抑自己,將情緒深藏在內心深處,卻也因此有段時間,我與爸爸的關係陷入了冰點。
我們看父母的方式,學會如何處理情緒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句話,都影響著我們。在父母的童年時期,「有情緒」似乎被認為是一種不乖、不聽話的表現。那是一個強調服從與忍耐的年代,表達情緒是一種不被接受的行為。而這樣的觀念透過代代相傳,滲透進我們的家庭關係中。
成為父母後,我們也自然而然的以同樣的方式面對孩子。當孩子的情緒出現時,我們可能不自覺的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去應對:壓抑、控制,甚至是忽略。而這些方式,正是我們曾經在父母身上看到、學到的。
但我逐漸意識到,這樣的方式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壓抑的情緒不僅影響了自己,也讓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這是我們家的故事,幫助孩子釐清情緒
有一天,在童童和媽媽的一次爭吵中,我看見了媽媽壓抑許久的情緒終於爆發。我也看見童童的委屈與不解,她不知道為什麼媽媽突然這麼生氣。而我,站在一旁,思索著用最簡單、最能被理解的方式,幫助童童明白這些情緒背後的原因。
「為什麼我們會壓抑自己的情緒?那些被壓抑的情緒去了哪裡?」我不斷的思索這些問題。情緒,就像一個不斷充氣的氣球,遲早會有爆炸的那一刻。我開始想著,如何教會童童釋放心中情緒氣球的方法,在不傷害自己或身邊親人的前提下,學會適當表達與宣洩。
情緒看不見、摸不到,想要給孩子情緒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透過我們的家庭故事、一顆小小的氣球,可以讓情緒視覺化,讓孩子更清楚理解壓抑的情緒,以及它是如何爆炸的。期許這個故事,可以讓更多家長了解情緒教育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翻轉過去世代處理情緒方式,培養我們的孩子成為高情商的人,未來都能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