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數學的極簡之道
所有的學習不外乎就是三個步驟:輸入→消化→輸出。
輸入的方式可以是聽課、閱讀書籍,接著在大腦中思考消化,最後的輸出可能是考試、報告或是作品集…等等
以準備數學考試(段考或學測)來說:
第一步驟的輸入,重點就在上課要聽「懂」,一定要有一個原則:「 不要把問題帶回家 」,以及「 現在多問老師是為了以後少問老師 」這個信念。
以前在學校教書的時候,我都會在黑板上面掛上六個大字:「上課好好發問」!對!你沒看錯,不是「上課好好聽講」,而是不懂就要問!有問就代表有在思考,有在思考就是有認真聽講。
我在下課前的最後一句話,一定就是「有問題留下來問老師,不要客氣」, 所以我通常是最後一個離開教室,順便關燈、關冷氣的人,不過我覺得大家都歸心似箭,一聽到下課,就急忙往外衝,除了趕車的同學,其實留下來五分鐘,把今天上課內容消化一下,不是很了解的,馬上釐清,真的會很有幫助!
第二步驟的消化,通常場景是在家自己練習的時候,此時作法是把老師上課講的範例,「蓋住」答案,自己重新思考,重新算一次,這邊最多同學犯的錯誤是用「看」數學,而不是算數學,要親自想一遍,才會知道自己卡在哪裡,然後卡住的地方做記號,下次要去問老師或跟同學討論
根據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一天後會遺忘所學的66%,所以最好在上課後的兩天內,而且說真的,過了兩天,你可能連我長相都模糊了,更何況是數學算式呢!
最後的輸出,就是開始大量「刻意」練習,這邊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就是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圈一點點,很確定自己會的就不用去做(通常就是課本習題等級的題目),難度抓在這類型題目再高一點就好,比如掃過題目之後發現:「咦!這題沒做(見)過唷,感覺有點難度」, 然後就要提筆稍微算一下,如果幾個步驟後若發現:啊哈!原來就是這樣,那就不用再做下去了,因為通常就是剩下幾個計算步驟就能解出答案,時間要節省下來去做更多變化題型
第二個就是熟練,重點則是在「每天」練習,不用刻意要一天幾題,但是呢,今天心情好就多算一點,心情不好被老師罵、跟閨蜜吵架,那就算少一點沒關係,但是就是「每天」練習,才能保持數學的手感,在考試有限的時間下這是奪得高分的關鍵
所以回到今天的標題-學習數學的極簡之道,我簡化成三個字:「懂會熟」!
上課聽「懂」,回家自己「會」算,進而「熟」練各種題型,若是你最近剛好考完段考卻成績不理想,也很適合利用這三個步驟檢討唷!
‧‧‧ ‧‧‧ ‧‧‧
把模擬考當學測,把學測當模擬考
以前在學校教書的時候,因為模擬考的考試時間是跟學測一樣的,比如數學就考100分鐘,所以會跨兩節課,第一節若是國文老師監考,中間打鐘休息時,他要慢五分鐘走,而我要早五分鐘去接班,常常一進教室的場景是:只剩不到五個同學還在寫,其他都睡死了,不小心關門太大聲,還被翻白眼。
事後問他們怎麼那麼早就放棄了,得到的答案通常是:
「我還沒讀完呀,認真寫幹嘛」
「你不是說模擬考很難,我只把我會的幾題寫完,其他真的想不到呀!」
很明顯,他們真的把模擬考當「模擬考」,但是我今天要講的是,你要把面對模擬考的態度當成是「學測」,雖然模擬考真的有難度,可是你可以模擬真的學測當下的心情、考試策略...等等
人對未知的事物都會產生恐懼,所以常把考試當天不順利的事情都當作是運氣不好,但是如果能把當天流程演練多次,就能減少突發狀況的發生唷!
模擬考那天,從一起床你就可以開始模擬:早餐吃什麼?是巷口常吃的那間早餐店嗎?如果沒開呢,要換哪一間?文具、證件都準備好在筆袋了嗎?立可帶還有嗎?是否有備用筆?
接著出門搭什麼交通工具?如果塞車呢?(學測當天是很有可能塞車的唷!)
到考場後,要看那些書?有先準備好嗎?(你該不會想跟同學一路聊天到進考場吧?)
開始考試之後,進入答題流程的模擬:
是要寫一題畫卡一題,還是全部寫完再畫卡,你可以各試一次,然後找出你最順的方式
以數學科來說,我建議的作答順序是單選→選填→混合題→多選,多選擺最後是因為時間來不及還可以猜。而新型學測開始有的新題型-混合題,要預留多少時間寫非選擇題?你是不是可以用模擬考試驗看看,搞不好,你有更順暢的流程。
其他還有時間的分配、走出考場之後如何快速恢復心情準備下一科等等,你都要把模擬考當成真的學測,都「模擬」看看,至少會考四次模擬考,要趕快試出你最順的模式,這就是我要講的,把「模擬考」當成「學測」。
而等到真正學測那天,你反而要把心情放鬆,當成其中一次「模擬考」看待,也因為考試流程你早已演練多次,當天只是依照劇本再跑一次而已,如此就能降低失常的機率。
以上內容節錄自《學測數學滿級分攻略》陳建名◎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1006.pdf
所有的學習不外乎就是三個步驟:輸入→消化→輸出。
輸入的方式可以是聽課、閱讀書籍,接著在大腦中思考消化,最後的輸出可能是考試、報告或是作品集…等等
以準備數學考試(段考或學測)來說:
第一步驟的輸入,重點就在上課要聽「懂」,一定要有一個原則:「 不要把問題帶回家 」,以及「 現在多問老師是為了以後少問老師 」這個信念。
以前在學校教書的時候,我都會在黑板上面掛上六個大字:「上課好好發問」!對!你沒看錯,不是「上課好好聽講」,而是不懂就要問!有問就代表有在思考,有在思考就是有認真聽講。
我在下課前的最後一句話,一定就是「有問題留下來問老師,不要客氣」, 所以我通常是最後一個離開教室,順便關燈、關冷氣的人,不過我覺得大家都歸心似箭,一聽到下課,就急忙往外衝,除了趕車的同學,其實留下來五分鐘,把今天上課內容消化一下,不是很了解的,馬上釐清,真的會很有幫助!
第二步驟的消化,通常場景是在家自己練習的時候,此時作法是把老師上課講的範例,「蓋住」答案,自己重新思考,重新算一次,這邊最多同學犯的錯誤是用「看」數學,而不是算數學,要親自想一遍,才會知道自己卡在哪裡,然後卡住的地方做記號,下次要去問老師或跟同學討論
根據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一天後會遺忘所學的66%,所以最好在上課後的兩天內,而且說真的,過了兩天,你可能連我長相都模糊了,更何況是數學算式呢!
最後的輸出,就是開始大量「刻意」練習,這邊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就是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圈一點點,很確定自己會的就不用去做(通常就是課本習題等級的題目),難度抓在這類型題目再高一點就好,比如掃過題目之後發現:「咦!這題沒做(見)過唷,感覺有點難度」, 然後就要提筆稍微算一下,如果幾個步驟後若發現:啊哈!原來就是這樣,那就不用再做下去了,因為通常就是剩下幾個計算步驟就能解出答案,時間要節省下來去做更多變化題型
第二個就是熟練,重點則是在「每天」練習,不用刻意要一天幾題,但是呢,今天心情好就多算一點,心情不好被老師罵、跟閨蜜吵架,那就算少一點沒關係,但是就是「每天」練習,才能保持數學的手感,在考試有限的時間下這是奪得高分的關鍵
所以回到今天的標題-學習數學的極簡之道,我簡化成三個字:「懂會熟」!
上課聽「懂」,回家自己「會」算,進而「熟」練各種題型,若是你最近剛好考完段考卻成績不理想,也很適合利用這三個步驟檢討唷!
‧‧‧ ‧‧‧ ‧‧‧
把模擬考當學測,把學測當模擬考
以前在學校教書的時候,因為模擬考的考試時間是跟學測一樣的,比如數學就考100分鐘,所以會跨兩節課,第一節若是國文老師監考,中間打鐘休息時,他要慢五分鐘走,而我要早五分鐘去接班,常常一進教室的場景是:只剩不到五個同學還在寫,其他都睡死了,不小心關門太大聲,還被翻白眼。
事後問他們怎麼那麼早就放棄了,得到的答案通常是:
「我還沒讀完呀,認真寫幹嘛」
「你不是說模擬考很難,我只把我會的幾題寫完,其他真的想不到呀!」
很明顯,他們真的把模擬考當「模擬考」,但是我今天要講的是,你要把面對模擬考的態度當成是「學測」,雖然模擬考真的有難度,可是你可以模擬真的學測當下的心情、考試策略...等等
人對未知的事物都會產生恐懼,所以常把考試當天不順利的事情都當作是運氣不好,但是如果能把當天流程演練多次,就能減少突發狀況的發生唷!
模擬考那天,從一起床你就可以開始模擬:早餐吃什麼?是巷口常吃的那間早餐店嗎?如果沒開呢,要換哪一間?文具、證件都準備好在筆袋了嗎?立可帶還有嗎?是否有備用筆?
接著出門搭什麼交通工具?如果塞車呢?(學測當天是很有可能塞車的唷!)
到考場後,要看那些書?有先準備好嗎?(你該不會想跟同學一路聊天到進考場吧?)
開始考試之後,進入答題流程的模擬:
是要寫一題畫卡一題,還是全部寫完再畫卡,你可以各試一次,然後找出你最順的方式
以數學科來說,我建議的作答順序是單選→選填→混合題→多選,多選擺最後是因為時間來不及還可以猜。而新型學測開始有的新題型-混合題,要預留多少時間寫非選擇題?你是不是可以用模擬考試驗看看,搞不好,你有更順暢的流程。
其他還有時間的分配、走出考場之後如何快速恢復心情準備下一科等等,你都要把模擬考當成真的學測,都「模擬」看看,至少會考四次模擬考,要趕快試出你最順的模式,這就是我要講的,把「模擬考」當成「學測」。
而等到真正學測那天,你反而要把心情放鬆,當成其中一次「模擬考」看待,也因為考試流程你早已演練多次,當天只是依照劇本再跑一次而已,如此就能降低失常的機率。
以上內容節錄自《學測數學滿級分攻略》陳建名◎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100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