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二章 四種歸屬感,三種孤獨法(節錄)
在1990年代初期,演化生物學家羅伯特.鄧巴(Robert Dunbar)宣稱人類最多只能與一百五十人維持穩定的關係。這就是所謂的「鄧巴數字」。這個理論是基於鄧巴對各種一百至兩百人規模的社群所做的觀察,這些社群的來源很多樣,包括狩獵採集社會、十一世紀的英格蘭村莊、軍事單位、線上社群網路、公司、政府部門,甚至是聖誕卡名單。根據鄧巴的說法,我們有五位至愛、十位親密朋友,在一百五十個有意義的聯絡人當中有三十五到五十位朋友。這一百五十人是你在街上或餐館遇到時會停下來打招呼的人。此外,我們還有五百個社交上的泛泛之交,和一千五百個認識並知道名字的人。鄧巴數字不僅解釋了這些關係的數量,也解釋了我們能維持的關係類型。
在鄧巴所描述的每個層面上體驗到歸屬感,對我們十分重要。我們無法有一百五十個親密伴侶,也無法有一百五十個親密朋友。我們需要有不同的歸屬感體驗,才能擁有良好的身心健康,如以下例子所示。

●哈娜的歸屬感故事
哈娜在2021年從新南威爾斯州的一區搬到雪梨,她一直夢想著能在雪梨讀大學。哈娜暫時租了一間校園附近的單身公寓;她的父母表示,在第二個學期之前,他們會幫她付房租,屆時她便有足夠的信心和一些同學一起搬出去住。然而,第一個學期結束時,哈娜並沒有結交朋友並搬出去住,雪梨反而陷入了封鎖狀態,而且長達三個月。
哈娜感到非常孤獨。校園關閉了,她獨自在單身公寓裡學習,成績開始受到影響。一個漫長的一天結束後,她打電話給母親,說她的成績快要不及格了,她想要放棄學業。
哈娜的母親為她感到擔憂不已。她提醒哈娜,她一直都渴望在雪梨讀書。母親敦促她留到年底。哈娜同意留到年底,並以看電視劇、刷社群媒體、喝酒來麻痺自己的孤獨感。
封鎖結束後,哈娜的母親建議她加入校園健身房。哈娜雖然覺得沒有什麼動力,還是勉強參加了一次運動課程。第一次上課時,她感覺精力提升了。第二次上課時,她第一次有了正面和充滿希望的感覺。在第三堂課上,她認出了一個第一學期在某堂課和她同班的女孩,她叫薇奧萊特。運動課程結束後,哈娜懷著緊張的心情,決定問薇奧萊特是否想要一起去喝杯咖啡。薇奧萊特熱情地答應了,於是她們有了一次盡興又有趣的對話。原來,哈娜和薇奧萊特正在攻讀同一個學位。經過了幾次的運動課程與咖啡聊天後,薇奧萊特邀請哈娜加入了她與一些校友組成的學習小組。哈娜感覺好多了,那是好幾個月以來都沒有過的感覺。
如今,將近一年後,哈娜的大學生活多采多姿。她與攻讀同樣學位的幾位同學建立了堅固的友誼,並與薇奧萊特和另一個朋友搬到了海灘附近的一間公寓。哈娜甚至在朋友們帶她去看現場樂團表演後,重新開始彈吉他了。哈娜在社會團體裡的歸屬感,改變了她生活中的所有結果,也轉化了她的心理和身體健康。

如哈娜的故事所示,我們以四種關鍵方式體驗歸屬感:
1.對自我和大自然的自然歸屬:當我們在自己的陪伴中感受到一份單獨與自在時,當我們在自己的環境中感受到「所在感」(sense of place),以及當我們與大自然和動物交流時,會體驗到這種歸屬感要素。
2.透過親密和密切關係,與他人一同產生歸屬感:我們與親密伴侶、個別家庭成員和密友,一起體驗這種歸屬感要素。
3.歸屬於社會團體:我們在親密的社交連結中體驗到這種歸屬感,例如,我們固定社交的朋友群,以及運動或工作團隊。
4.歸屬於世界:當我們在社群中進行日常接觸時,體驗到的是這種歸屬感。我們可能會與社交時認識的人、家庭朋友、地方企業或線上社群互動。

●創造你的歸屬圈
我們對四種歸屬要素的體驗,給了我們一個歸屬圈。
你可以根據你在這個圓圈裡每個區塊的滿足程度來填寫,例如,如果你很愛你的朋友,並常常和他們見面,那麼你就會將「朋友」這一區塊完全填滿,但如果你希望你的友誼更豐富,或是希望更常見到你的朋友,那麼或許你可以將該這區塊填滿50%或60%。來到「伴侶」這一區塊時,如果你對自己的親密伴侶感到滿意,或是沒有伴侶卻很快樂,那麼你可以將該區塊完全填滿。如果你在一段感情關係中覺得不快樂,或是正在尋找愛情,那麼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將該區塊部分填滿。完成這項活動,可以顯示出我們需要關注哪些方面,以便改善對歸屬感的體驗。在理想的情況下,圓餅的所有區塊都會被填滿,但我們的歸屬感會根據生活中發生的種種事情而起伏不定,這是正常現象。
歸屬圈也顯示,我們對親密伴侶的需要僅占據歸屬需求的八分之一。我們通常(無意識且不切實際地!)期望戀人來填滿整個歸屬圈,而不是將我們的歸屬來源多樣化。當我們擁有多樣的歸屬來源時,便不會將壓力放在一、兩個人身上,期待他們讓我們感覺獲得滋養。

●三種孤獨法
如同我已經定義出四種不同類型的歸屬(自然、親密、社會和集體),研究人員也定義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孤獨:親密孤獨、關係孤獨和集體孤獨。親密孤獨是對親密伴侶感到渴望。這解釋了為什麼有人擁有一個支持他的家庭、一個美好的朋友網絡和一份很棒的工作,但仍然感到「孤獨」。他們並不是大體上覺得孤獨,而是因為與親密伴侶有特定類型的連結而感到孤獨。了解不同類型的孤獨十分重要,因為這能幫助我們理解(並避免對)我們的感受妄下評斷。
第二種孤獨是關係孤獨,或渴望高品質的友誼。這些是支持我們整個人生的友誼。哈佛醫學院的「護士健康研究」顯示了友誼的重要性,尤其在我們老年時期。研究顯示,堅固的友誼在女性的一生都能發揮保護效果。該研究發現,「年長女性高功能的強大預測因素,是擁有親密的朋友和親戚,以及有一個知心朋友。」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缺乏親密朋友或知心朋友所帶來的影響,相當於大量吸菸或肥胖對健康的影響。若我們以這些角度來看待,不禁讓我認為,培養友誼這件事應該由醫師開處方!
第三種孤獨是集體孤獨:我們感受到建立更廣泛社交網絡的動力。這與我們在社會團體中感受到的歸屬感互有關聯, 等同於社會和集體歸屬的體驗。我在生第一個孩子時,體驗到了親密人際連結的超載(與我們的寶寶、我丈夫和我母親)。表面上,我擁有了所需的一切情感支持。然而,在那個時候我也感受到一種奇怪的孤獨感,現在我能夠理解,那是一種關係和集體孤獨的混合。我想念之前與朋友的聯繫方式,也想念與世上人群共享那份集體歸屬感,因為當時我花更多的時間待在家裡。
這就是為什麼改變和過渡期會讓人感到孤獨的原因(也是為何我們傾向於避免改變的原因),因為我們的連結就這樣被打斷了。不同類型的歸屬,以及不同類型的孤獨,也解釋了為何我們與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連結模式。我最常聽見的問題,是人們在工作和家庭之間的過渡階段掙扎,亦即當我們從社會和集體歸屬,轉向親密的一對一歸屬時。我們若能從不同歸屬形式的角度來理解,就能明白這種調整的意義。這需要我們的不同部分,就像我們在開車時換檔一樣。在接下來的章節中,你會看到歸屬感與人際連結的層面,比我們意識到的還要更多。

第四章 與你連結是什麼感覺?(節錄)
與你見面、交談和相愛是什麼感覺?與你一起工作又是什麼感覺?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從而了解他人如何看待我們),就是所謂的「外在自我覺察」。要達到準確的外在自我覺察很難,因為幾乎不可能清楚知道他人對我們有何真實感受。我們的至親好友是否能給我們切合實際的觀點?即便他們可以,是否也只是基於他們當天的心情?社群媒體上的點讚和追蹤,能提供關於我們是什麼樣的人的洞見嗎?或者僅是反映了我們所投射的形象?假如有人不喜歡我們,他們會讓我們知道嗎?
為了協助處理所有人可能產生的複雜狀況,「艾莉迪連結類型」模型解釋了我們在關係和團隊中,與人連結時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攜帶的情感能量。你的連結類型會確認你需要什麼樣的連結環境,才能體驗到歸屬感並避免孤獨。我們的連結環境與以下因素有關:
.我們想要與他人的身體距離有多近,例如他們是在同一個房間裡,還是同一棟建築裡。
.我們每天希望進行的對話次數。
.我們喜歡在這些對話中討論的話題,是天氣這類不涉及個人的話題,還是人生目標這類的深度個人話題。
.我們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向一個人敞開心扉或信任一個人。
.當我們感到脆弱時的反應如何。
.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我們在小組中是否會主動發起討論。
.我們在小組環境中,什麼時候覺得受到最大支持。
.我們在溝通時,使用什麼類型的手勢會覺得自在,以及我們在溝通時有多麼生動活潑。
了解我們需要從環境獲得什麼,能讓我們做出人生決定,並規畫有利於發揮我們最佳特質的活動。一旦我們了解自己最佳的連結環境,就找到了自己的連結類型。
「艾莉迪連結類型」模型提供的洞見,指出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情境來與他人連結,以及我們在建立歸屬感和關係方面的偏好。這個模型揭示了我們的溝通和領導方式,提供一種共通的語言來解釋我們的偏好。確定我們偏好的連結環境,能協助我們在與他人的情感能量比較之後,對自己的情感能量做出結論,並理解人們何以對我們做出某種反應。它使我們能夠解讀並領導團隊(如果我們有這個願望),因此在這方面,這個模型是一個同理心工具。我的願景是讓人們使用這個模型,來理解工作團隊、運動團隊、教室、家庭和人我關係。
本書的模型圖表之中,有一個屬於你的連結類型。與他人一起討論連結類型,以及這對他們的關係和職業生涯代表什麼意義,一直是我在這世界上最喜歡做的事之一。你可以看到這個模型包含了四個象限,還有兩條軸線,能以兩種方式來測量我們的社交環境:
1.垂直軸上的人際連結頻率:你需要和想要多少人際連結,亦即能為你帶來舒適和滿足感的連結分量。
2.水平軸上的人際連結強度:你需要和想要的連結和契合類型,亦即能為你帶來喜悅並讓你感到生氣蓬勃的連結。
接著,這些測量結果會綜合起來,以確定個人在不同社交情境中的理想角色,例如在關係和團隊中,以及做為領導者的角色。
我要你想像,你擁有的每一個連結,就像是你站在桌上足球機前,將兩手放在兩根操縱桿上。你所移動的兩根操縱桿是:
.頻率:你談話的頻率、速度,以及你為了茁壯成長所需要的連結量。
.強度:你偏好的話題、手勢的性質、向他人敞開心扉所需的時間、你自我表露的性質、你吸收他人情感時的傾向,以及你處理所有這些情感訊息的方式。
我們的頻率代表我們對連結的渴望,當這種飢渴得到滿足,我們便覺得舒服。我們的強度則代表理想狀態下,為我們帶來快樂和輕鬆心情的連結類型與溫度。這兩根操縱桿刻畫出我們要在世界上體驗歸屬感所需的社交環境。
在「艾莉迪連結類型」模型中,總共有十七種連結類型,每一種類型都與一些其他特定類型兼容。在這個模型中,你會在四個象限中看見四種主要類型(光、水、綠、土),以及五個「邊界類型」(Boundary Type):黎明、珊瑚、花園和山岳,模型中央是變形者。你可以免費進行這項評估來找出你的連結類型(請掃描第23頁的QR碼即可造訪網頁)。
模型右側的類型,都被視為連結方式上具有高強度的類型,這表示他們尋求動態與外向表達的環境,因此,我以自然界中同樣具有動態和外向表達的部分來為它們命名,例如火花、陽光和海洋等。這些類型是有起有落的,具有明顯的循環,就像曙光乍現和星星在夜晚出現一樣。火花就像蠟燭一樣,會閃耀並綻放美麗,然後漸漸消失,直到被一個令其滿足的連結「重新點燃」為止。
相反地,模型左側的類型是低強度的。這表示他們尋求更穩定、可預測和內向處理的環境。舉例來說,花園、樹木和土類型都是充滿生命力的,但它們在地表下茁壯成長。對肉眼而言,它們的連結是隱藏的,但是可預測的。
接下來的章節將探討頻率和強度這兩個核心概念,以幫助你了解自己連結類型的基礎。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