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什麼是「禪」
是成為「主人公」,活在當下的啟示

重要的不是學習知識,而是身體力行
「禪宗」是印度佛教加上中國思想而誕生。佛教是源自印度的釋迦牟尼佛,由弟子傳承他的教誨。到了第二十八代的達摩(菩提達摩祖師),他將佛法從印度帶到中國宣揚教義,因此誕生反映融合印度與中國思想特質的「禪宗」。禪宗在中國唐宋時期盛極一時,幾乎可說是一國的宗教。在日本則主要是在鎌倉時代發揚光大。
禪宗的獨特思想稱為「禪」。最大的特點是「禪即行動」。也就是著重「身體力行」。作為一門學問,禪修並不是只靠腦袋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透過身體,由自己實際體會、感悟。
禪宗相信任何人都具備「佛性」,擁有可以成佛的潛質。所謂的佛性是純淨無瑕的「本來面目」。透過反覆嚴格的修行,去除煩惱、成見、執念,最後就能找到自己的佛性。

P29
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才是生存的教誨
因此,禪修比起經典(文字或語言),更重視將意識集中於身體感受。禪宗修行的核心是坐禪,而坐禪的基本原則是「調身、調息、調心」。透過端正姿勢(調身)、讓呼吸自然平穩(調息)、讓身體五種感官更加敏銳(調心),如此一來,就能釐清原本在腦中的煩雜思緒,使內心平靜下來(調心)。
此外,禪宗也強調不執著於過去或未來,而是專注於「此時此刻」以及「自己應做之事」。不被他人無可奈何的想法、過去的行為,或是「如果變成這樣該怎麼辦」的擔憂所左右,而是認為只要誠心誠意地盡力於現實中、此時此刻自己應做的事情即可。
「主人公」是禪宗思想精華的禪語之一,指的是保有自主性,同時不被任何事物束縛的自由狀態。對於承受各種壓力的現代人來說,禪宗中蘊藏著許多提示,幫助我們不迷失自我,以「主人公」的姿態積極面對人生。即使在日常生活中難以進行完整的禪修,只要在意識到的時候坐禪,或是看看禪語,內心應該也會有所改變。

P30
為什麼禪宗在現代備受關注?
為了活出最精彩的人所需的思維

歷史名將與劍豪也為之傾倒

鎌倉時代在日本廣為流傳的禪宗,即使到了現代,依然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推崇,尤其是身處激烈競爭環境下的企業經營者、領導者、政治家、知識分子等。禪宗原本就是在世局動盪之際,更容易為人所接受。鎌倉時代戰亂不斷,為了爭奪領地,連父子兄弟也爾虞我詐,甚至反目成仇,已經不知道該相信什麼的不安,心中充滿一覺醒來是否還能活著的恐懼。在這樣的時刻,「活在當下,盡情活著,坦然面對死亡」的禪宗思想便深深吸引了投身戰場的武士。
鎌倉幕府的北條時賴創建建長寺,並師從蘭溪道隆;其子北條時宗則皈依鎌倉圓覺寺的開山祖師無學祖元;開創室町幕府的足利尊氏師從京都天龍寺的開山祖師夢窗疎石;武田信玄與山梨惠林寺的住持快川紹喜交好;劍豪柳生宗矩則與京都大德寺和宗鏡寺的澤庵宗彭來往密切;宮本武藏更是在熊本雲巌禪寺的靈巖洞中寫下劍術的《五輪書》。
另一方面,現代社會充斥著裁員、經營方針變更等瞬息萬變的狀況,資訊操作也相當頻繁。在這個難以分辨該相信什麼、該相信誰的時代,或許與戰國時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人們在提倡堅定自我的禪宗之中,尋求心靈的寄託。

此外,禪宗的基本修行方法——坐禪也備受矚目,以商業領域為中心,正掀起一股正念冥想的熱潮。隨著科學的發展,現代人已能夠測量腦波和荷爾蒙,坐禪的有效性也開始得到醫學上的認可。
然而,「為了⋯⋯」這種追求效益的想法,原本禪宗並不存在。預先追求成果,就如同執著於成果一樣。對於「該相信什麼」的疑問,禪宗認為,除了相信自己並活下去之外別無他法。只有一次的人生,要堅定內心,透過身體力行的「行」,造就一個能夠將所有精力傾注於「當下」應做之事的自己。而「修行」就是修煉這個「行」。如此一來,即使不是追求開悟的禪僧,任何人都能提升自我,獲得成果。禪宗是一種透過身體力行來度過精彩人生的實踐性哲學。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