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講 隱藏在客訴中的訊息(節錄)
常見的錯誤應對
透過前文的說明,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為了平息顧客的怒氣而做出過度的應對是錯的。
此外,在第一線人員和企業之間,還存在許多「面對顧客的投訴,只要這麼做就行了」的錯誤觀念。也許大家都是出於好意,卻反而做出激怒顧客的舉動。
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幾個常見的錯誤應對方式。
錯誤應對1 用冷靜的態度面對顧客的咆哮
一般的客訴應對會教你「就算顧客大聲咆哮,自己也要冷靜應對」。可是,當你照著做之後,卻發現對方的怒氣不減反增……應該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吧?
這也難怪了,因為你愈是冷靜應對,只會讓顧客覺得:「我都已經告訴你問題有多嚴重了,你還聽不懂嗎?」
事實上,面對顧客的咆哮,雖然你的內心必須保持冷靜,但表現出來的態度千萬不能冷靜。
錯誤應對2 試圖解釋,傳達正確訊息
如果顧客是因為誤會而生氣,應對的人通常會覺得「又不是我們的錯」,於是忍不住拚命想要跟對方傳達正確的訊息。但是,這種作法在客訴的初期應對階段,其實並不恰當。
人在生氣的時候,不論你說再多的道理,在他聽來都會覺得「說那麼多都是藉口」、「你根本沒有考慮我的感受」,只會讓他的怒氣愈燒愈旺而已。
另一種意外棘手的顧客類型,是乍看之下冷靜,「以道理攻擊的人」。這類顧客通常對自己的論點都相當有自信,而且很想讓對方認同自己。對這種激動地想得到認同的人傳達正確的論點,等於是在指責他:「你說錯了。」
面對這種人,千萬不能提到「不過」、「可是」、「所以」這類否定他的說法,或是強迫他屈服的用詞,因為這類用詞會讓他覺得自尊心受傷,反而讓情況變得更棘手。
錯誤應對3 不停道歉
面對客訴,第一時間一定要做的事情,當然就是道歉。即便是顧客的誤會或是故意刁難,若是沒有馬上道歉,事情就會沒完沒了。
雖然這麼說,但是也不建議一直道歉到顧客氣消為止。一方面是這麼做會耗費太多時間,另一方面是因為就算對方不再抱怨,也不表示他心中的怒氣會跟著消失。
若是無法平息對方的怒氣,說不定他過一陣子之後又會再來投訴,或是再也不上門光顧,讓你從此失去一位重要的顧客。
另外,不停道歉卻沒有提出任何辦法,有時候也會讓顧客覺得「沒有誠意」而更加火大。甚至有些顧客會認為「你道歉的話,就表示我是對的」,說不定還會藉機提高要求。(未完)
第3講 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靠「超共感術」成功化解客訴(節錄)
用「超共感術」化解客訴
透過前文,我們已經知道舊有的應對方法無法順利化解客訴的原因。那麼,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 我想這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吧。
接下來,終於要進入重點了。能夠控制顧客的怒氣,順利化解客訴的方法,就是我透過處理客訴三十年的經驗所設計出來的「超共感術」。
由我擔任客訴顧問的眾多企業已經實際採用這套超共感術,其效果也得到了證實。
無論是電話客服部門,還是第一線接待顧客的人員,大家都對這套方法給予肯定:「原本抱怨的顧客,後來都成了回頭客」、「原本顧客氣到發飆,最後開心離去」、「顧客不但最後不再生氣,甚至還反過來表達感謝」。
「超共感術」並不是要你對投訴的顧客「展現充分的同理心」。相反的,這套方法最大的特徵,反而是「不必對顧客展現同理心」。展現同理心的作法雖然可以有效化解客訴,但如果對每個顧客都要這麼做,對應對者來說負擔太大了。更重要的是,這麼做會耗費太多時間。
因此,超共感術跟一般常聽到的應對方法不同,你不需要傾聽對方說話。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
「讓正在氣頭上的顧客說出『是的』(YES)。」
就是這麼簡單而已。如果用我老家北海道的說法,也有人把這套方法稱為「『是的』說話術」。無論你怎麼稱呼它,這套由我自行開發且經過實踐的獨創方法,將能使大聲咆哮、咄咄逼人及年長的顧客,最後轉怒為笑。
也許你會懷疑:「真的只要這麼做,就能化解客訴嗎?」別懷疑,真的就是如此簡單到讓人掃興的地步。
至於什麼情況要用什麼方法,才能讓顧客說出「是的」,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會一一介紹。由於方法很簡單,要記住的東西很少,任何人都做得到。
超共感術不僅能化解當下的客訴,還能讓你進一步贏得顧客的信賴,因此有很高的機率可以將原本憤怒的顧客轉變成忠實顧客。
也就是說,超共感術不僅能控制顧客的怒氣,甚至還能讓他們轉怒為笑。
為什麼只要讓顧客說出「是的」,事情就解決了?
首先,我們先來聊聊為什麼只要讓顧客說出「是的」,就能平息對方的怒氣。
要平息顧客的怒氣,必須先讓他的情緒冷靜下來。此外,另一個重點是,必須將顧客正處於否定狀態的大腦,變成願意聽別人說話並接受,也就是引導他變成「肯定狀態的大腦」。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需要高難度的技巧才辦得到,但事實上,要引導否定狀態的大腦變成肯定狀態,一點也不難。
只要透過一些小事情,不斷讓對方說出「是的」、「就是啊!」等肯定的說法,他的大腦和內心就會開始產生變化。這是因為,人在聽到自己說的話之後,就會產生改變。
在教練學和諮商心理學上,經常會運用到一種稱為「自泌」(autocrine)的大腦作用,這是指人在聽到自己說的話之後,大腦就會自動接收並開始思考。
研究證實,把自己決定的事情說出來,大腦就會遵照這個決定去行動。
顧客在抱怨的時候,大腦處於「不斷挑毛病」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聽到自己說「是的」,大腦便會自動開始思考。
「是的」是一種肯定的語言,因此,當正在挑毛病的「否定的大腦」,突然間聽到自己說「是」,就會停止否定並開始思考:「咦? 原來可以說『是的』!」
我將這種轉變稱之為「使大腦從否定逆轉成肯定」。
超共感術就是運用這種心理作用的方法。面對大腦因為憤怒而處於「否定」狀態,不斷挑毛病的顧客,就算你一開始就提出解決方案,他也聽不進去。
因此,你要先拋出一些容易讓對方表示認同的說法,引導對方點頭說出「是的」或是「就是啊」。當他說出這些話,怒氣便會在瞬間平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憤怒和困境「被理解了」。
藉由這種方式讓顧客說出「是的」,等到他的大腦從「否定狀態」逆轉成「肯定狀態」之後,你就可以進入正題,針對顧客抱怨的問題來提出解決方案。
換句話說,超共感術的目的是,促使顧客從將你視為敵對關係,轉變成將你視為跟自己站在同一邊的關係。
這有助於後續的應對進行得更順利,不但能平息顧客的怒氣,最後還能成功化解客訴並得到對方的感謝。
超共感術實際應用案例
雖然只要讓顧客說出「是的」,就能順利化解客訴,但是,面對什麼樣的投訴時該怎麼說,才能讓顧客說出「是的」或「就是啊」,相信大家一定摸不著頭緒。
所以,我們用幾個實際發生的案例來當作教材,一起來看看超共感術的應用方法。
接下來的內容會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大家也可以一起想想該怎麼做。
案例7 幼兒園家長惱羞成怒的投訴
幼兒園裡,有個孩子在過了放學時間之後,還沒有家長來接。
負責在傍晚來接孩子的是他的母親,但是她的工作似乎非常忙碌,經常過了時間都還沒來接孩子,甚至連一通「我會晚點到」的電話也沒有,讓園方不知道該怎麼辦,非常困擾。如果可以事先告知她大概幾點會來接,園方就能幫孩子準備晚餐……
事件發生當天,這位母親一樣過了放學時間還沒有來接孩子,也沒有
打任何一通電話。
孩子因為又累又難過,開始鬧起脾氣。
保育員心疼孩子應該是肚子餓了,便拿了一片米餅給他吃。正當孩子吃米餅吃到一半時,母親終於來了。
這時,母親看到孩子手上拿著米餅,突然開始發飆。
「你現在給他吃點心,等一下他不就吃不下晚餐了嗎?你到底在想什麼?這樣還算是保育員嗎?」
保育員突然被指著鼻子罵個不停,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回應,沒辦法為
自己辯解……
遇到這種情況,大家覺得第一時間要怎麼做,才能讓對方說出「是的」,順利平息對方的怒氣呢?
你的選擇
1總之先道歉,等對方氣消了再說。
2一邊回應,一邊等對方的情緒冷靜下來。
3雖然很害怕,不過還是要解釋:「他只吃了一片米餅而已……」
4指責對方沒有遵守接孩子的時間:「因為您太晚來接,○○餓到鬧脾
氣,我們只好拿米餅給他吃!」
5大聲且清楚地回應:「您果然很擔心○○的晚餐。」
如果你選擇「1」,只會因為害怕而不停道歉,當然不可能讓對方說出任何肯定的話。
非但如此,對方還會把跟照顧孩子無關的,自己平常的勞累和積壓的情緒,一股腦兒地全部發洩在你身上,讓你感受到滿滿的壓力。
這麼一來,對方別說是氣消了,反而會對幼兒園留下不愉快的印象。
「2」的作法也許能平息對方的怒氣,但是會花太多時間。本來對方就已經
太晚來接孩子了,這樣不僅會耽誤到孩子吃飯的時間,也會剝奪你的個人時間。
「3」的解釋只會更激怒對方,更別說要讓對方說出「是的」。這麼說應該會被罵得更嚴重,例如:「才一片而已?孩子的胃口那麼小,吃了一片米餅,當然就吃不下飯了!」
那麼,如果跟「4」一樣指責對方的不是呢? 很遺憾的,當對方正在氣頭上,大腦處於「否定」狀態的時候,就算你說的是對的,對方也不會接受,可能還會惱羞成怒地說:「就算我遲到,也才晚了二十分鐘而已,反正你們也沒有要趕著下班!」
正確的處理方式應該是「5」。也許大家會很意外,不過,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認同對方的憤怒(當然,就算不是真心的也沒關係)。聽到你這麼說,對方應該會回應:「是的,就是因為擔心,我才會這麼說!」雖然他在語氣上還是憤怒,但你已經成功讓對方同意你的說法了。
到了這個地步,你就算是成功了。對方已經打開心房,開始能夠聽得進你的說法。這時候,才是說出正確理由的最佳時機。
「我們也跟您一樣很擔心。有時候,孩子餓過頭,打亂了生理時鐘,反而會吃不下,所以我們才會避開甜食,先拿一片米餅給他吃。」
聽到這裡,這位母親的態度瞬間軟化,開始解釋道:「我知道餓過頭對身體
不好,所以我平常就會準備一些常備菜,方便一回到家就能馬上讓他吃飯。」
於是,園方順著這位母親的話說:「您對○○真的很用心,任何事情都會替他著想。下次如果您跟我們說會晚點來接,我們一定會特別注意不要給他吃零食,改讓他吃一些花椰菜之類的蔬菜。」
經過這次的事件之後,再也沒發生這位母親要晚來接孩子卻沒有事先告知的情況了。
事實上,這位母親的想法是,與其在百忙中抽空打電話通知自己會晚點到,不如盡快完成工作,早一點去接孩子。
但她不知道的是,只要打通電話先告知,園方就會幫忙讓孩子先吃點東西充飢。如果早知道可以這樣,她就會先打電話了。
沒有事先聯絡而遲到,當然不對,但是對方也不是故意要這麼做的。若是用嚴厲的態度要求對方「要晚到請先打電話告知」,很可能會引起對方的怒氣:「我也很忙好不好!」最後演變成爭吵。
所以,正確的作法應該是理解對方擔心孩子的心情,用同理的方式讓對方說出「是的」,等到對方氣消了之後,再提出你的解釋。
而且,在這個案例中,園方在解釋的同時,也一併提出了「對方希望的作法」,所以毫不費力地就讓對方接受「遲到要事先告知」的要求。
常見的錯誤應對
透過前文的說明,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為了平息顧客的怒氣而做出過度的應對是錯的。
此外,在第一線人員和企業之間,還存在許多「面對顧客的投訴,只要這麼做就行了」的錯誤觀念。也許大家都是出於好意,卻反而做出激怒顧客的舉動。
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幾個常見的錯誤應對方式。
錯誤應對1 用冷靜的態度面對顧客的咆哮
一般的客訴應對會教你「就算顧客大聲咆哮,自己也要冷靜應對」。可是,當你照著做之後,卻發現對方的怒氣不減反增……應該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吧?
這也難怪了,因為你愈是冷靜應對,只會讓顧客覺得:「我都已經告訴你問題有多嚴重了,你還聽不懂嗎?」
事實上,面對顧客的咆哮,雖然你的內心必須保持冷靜,但表現出來的態度千萬不能冷靜。
錯誤應對2 試圖解釋,傳達正確訊息
如果顧客是因為誤會而生氣,應對的人通常會覺得「又不是我們的錯」,於是忍不住拚命想要跟對方傳達正確的訊息。但是,這種作法在客訴的初期應對階段,其實並不恰當。
人在生氣的時候,不論你說再多的道理,在他聽來都會覺得「說那麼多都是藉口」、「你根本沒有考慮我的感受」,只會讓他的怒氣愈燒愈旺而已。
另一種意外棘手的顧客類型,是乍看之下冷靜,「以道理攻擊的人」。這類顧客通常對自己的論點都相當有自信,而且很想讓對方認同自己。對這種激動地想得到認同的人傳達正確的論點,等於是在指責他:「你說錯了。」
面對這種人,千萬不能提到「不過」、「可是」、「所以」這類否定他的說法,或是強迫他屈服的用詞,因為這類用詞會讓他覺得自尊心受傷,反而讓情況變得更棘手。
錯誤應對3 不停道歉
面對客訴,第一時間一定要做的事情,當然就是道歉。即便是顧客的誤會或是故意刁難,若是沒有馬上道歉,事情就會沒完沒了。
雖然這麼說,但是也不建議一直道歉到顧客氣消為止。一方面是這麼做會耗費太多時間,另一方面是因為就算對方不再抱怨,也不表示他心中的怒氣會跟著消失。
若是無法平息對方的怒氣,說不定他過一陣子之後又會再來投訴,或是再也不上門光顧,讓你從此失去一位重要的顧客。
另外,不停道歉卻沒有提出任何辦法,有時候也會讓顧客覺得「沒有誠意」而更加火大。甚至有些顧客會認為「你道歉的話,就表示我是對的」,說不定還會藉機提高要求。(未完)
第3講 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靠「超共感術」成功化解客訴(節錄)
用「超共感術」化解客訴
透過前文,我們已經知道舊有的應對方法無法順利化解客訴的原因。那麼,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 我想這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吧。
接下來,終於要進入重點了。能夠控制顧客的怒氣,順利化解客訴的方法,就是我透過處理客訴三十年的經驗所設計出來的「超共感術」。
由我擔任客訴顧問的眾多企業已經實際採用這套超共感術,其效果也得到了證實。
無論是電話客服部門,還是第一線接待顧客的人員,大家都對這套方法給予肯定:「原本抱怨的顧客,後來都成了回頭客」、「原本顧客氣到發飆,最後開心離去」、「顧客不但最後不再生氣,甚至還反過來表達感謝」。
「超共感術」並不是要你對投訴的顧客「展現充分的同理心」。相反的,這套方法最大的特徵,反而是「不必對顧客展現同理心」。展現同理心的作法雖然可以有效化解客訴,但如果對每個顧客都要這麼做,對應對者來說負擔太大了。更重要的是,這麼做會耗費太多時間。
因此,超共感術跟一般常聽到的應對方法不同,你不需要傾聽對方說話。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
「讓正在氣頭上的顧客說出『是的』(YES)。」
就是這麼簡單而已。如果用我老家北海道的說法,也有人把這套方法稱為「『是的』說話術」。無論你怎麼稱呼它,這套由我自行開發且經過實踐的獨創方法,將能使大聲咆哮、咄咄逼人及年長的顧客,最後轉怒為笑。
也許你會懷疑:「真的只要這麼做,就能化解客訴嗎?」別懷疑,真的就是如此簡單到讓人掃興的地步。
至於什麼情況要用什麼方法,才能讓顧客說出「是的」,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會一一介紹。由於方法很簡單,要記住的東西很少,任何人都做得到。
超共感術不僅能化解當下的客訴,還能讓你進一步贏得顧客的信賴,因此有很高的機率可以將原本憤怒的顧客轉變成忠實顧客。
也就是說,超共感術不僅能控制顧客的怒氣,甚至還能讓他們轉怒為笑。
為什麼只要讓顧客說出「是的」,事情就解決了?
首先,我們先來聊聊為什麼只要讓顧客說出「是的」,就能平息對方的怒氣。
要平息顧客的怒氣,必須先讓他的情緒冷靜下來。此外,另一個重點是,必須將顧客正處於否定狀態的大腦,變成願意聽別人說話並接受,也就是引導他變成「肯定狀態的大腦」。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需要高難度的技巧才辦得到,但事實上,要引導否定狀態的大腦變成肯定狀態,一點也不難。
只要透過一些小事情,不斷讓對方說出「是的」、「就是啊!」等肯定的說法,他的大腦和內心就會開始產生變化。這是因為,人在聽到自己說的話之後,就會產生改變。
在教練學和諮商心理學上,經常會運用到一種稱為「自泌」(autocrine)的大腦作用,這是指人在聽到自己說的話之後,大腦就會自動接收並開始思考。
研究證實,把自己決定的事情說出來,大腦就會遵照這個決定去行動。
顧客在抱怨的時候,大腦處於「不斷挑毛病」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聽到自己說「是的」,大腦便會自動開始思考。
「是的」是一種肯定的語言,因此,當正在挑毛病的「否定的大腦」,突然間聽到自己說「是」,就會停止否定並開始思考:「咦? 原來可以說『是的』!」
我將這種轉變稱之為「使大腦從否定逆轉成肯定」。
超共感術就是運用這種心理作用的方法。面對大腦因為憤怒而處於「否定」狀態,不斷挑毛病的顧客,就算你一開始就提出解決方案,他也聽不進去。
因此,你要先拋出一些容易讓對方表示認同的說法,引導對方點頭說出「是的」或是「就是啊」。當他說出這些話,怒氣便會在瞬間平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憤怒和困境「被理解了」。
藉由這種方式讓顧客說出「是的」,等到他的大腦從「否定狀態」逆轉成「肯定狀態」之後,你就可以進入正題,針對顧客抱怨的問題來提出解決方案。
換句話說,超共感術的目的是,促使顧客從將你視為敵對關係,轉變成將你視為跟自己站在同一邊的關係。
這有助於後續的應對進行得更順利,不但能平息顧客的怒氣,最後還能成功化解客訴並得到對方的感謝。
超共感術實際應用案例
雖然只要讓顧客說出「是的」,就能順利化解客訴,但是,面對什麼樣的投訴時該怎麼說,才能讓顧客說出「是的」或「就是啊」,相信大家一定摸不著頭緒。
所以,我們用幾個實際發生的案例來當作教材,一起來看看超共感術的應用方法。
接下來的內容會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大家也可以一起想想該怎麼做。
案例7 幼兒園家長惱羞成怒的投訴
幼兒園裡,有個孩子在過了放學時間之後,還沒有家長來接。
負責在傍晚來接孩子的是他的母親,但是她的工作似乎非常忙碌,經常過了時間都還沒來接孩子,甚至連一通「我會晚點到」的電話也沒有,讓園方不知道該怎麼辦,非常困擾。如果可以事先告知她大概幾點會來接,園方就能幫孩子準備晚餐……
事件發生當天,這位母親一樣過了放學時間還沒有來接孩子,也沒有
打任何一通電話。
孩子因為又累又難過,開始鬧起脾氣。
保育員心疼孩子應該是肚子餓了,便拿了一片米餅給他吃。正當孩子吃米餅吃到一半時,母親終於來了。
這時,母親看到孩子手上拿著米餅,突然開始發飆。
「你現在給他吃點心,等一下他不就吃不下晚餐了嗎?你到底在想什麼?這樣還算是保育員嗎?」
保育員突然被指著鼻子罵個不停,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回應,沒辦法為
自己辯解……
遇到這種情況,大家覺得第一時間要怎麼做,才能讓對方說出「是的」,順利平息對方的怒氣呢?
你的選擇
1總之先道歉,等對方氣消了再說。
2一邊回應,一邊等對方的情緒冷靜下來。
3雖然很害怕,不過還是要解釋:「他只吃了一片米餅而已……」
4指責對方沒有遵守接孩子的時間:「因為您太晚來接,○○餓到鬧脾
氣,我們只好拿米餅給他吃!」
5大聲且清楚地回應:「您果然很擔心○○的晚餐。」
如果你選擇「1」,只會因為害怕而不停道歉,當然不可能讓對方說出任何肯定的話。
非但如此,對方還會把跟照顧孩子無關的,自己平常的勞累和積壓的情緒,一股腦兒地全部發洩在你身上,讓你感受到滿滿的壓力。
這麼一來,對方別說是氣消了,反而會對幼兒園留下不愉快的印象。
「2」的作法也許能平息對方的怒氣,但是會花太多時間。本來對方就已經
太晚來接孩子了,這樣不僅會耽誤到孩子吃飯的時間,也會剝奪你的個人時間。
「3」的解釋只會更激怒對方,更別說要讓對方說出「是的」。這麼說應該會被罵得更嚴重,例如:「才一片而已?孩子的胃口那麼小,吃了一片米餅,當然就吃不下飯了!」
那麼,如果跟「4」一樣指責對方的不是呢? 很遺憾的,當對方正在氣頭上,大腦處於「否定」狀態的時候,就算你說的是對的,對方也不會接受,可能還會惱羞成怒地說:「就算我遲到,也才晚了二十分鐘而已,反正你們也沒有要趕著下班!」
正確的處理方式應該是「5」。也許大家會很意外,不過,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認同對方的憤怒(當然,就算不是真心的也沒關係)。聽到你這麼說,對方應該會回應:「是的,就是因為擔心,我才會這麼說!」雖然他在語氣上還是憤怒,但你已經成功讓對方同意你的說法了。
到了這個地步,你就算是成功了。對方已經打開心房,開始能夠聽得進你的說法。這時候,才是說出正確理由的最佳時機。
「我們也跟您一樣很擔心。有時候,孩子餓過頭,打亂了生理時鐘,反而會吃不下,所以我們才會避開甜食,先拿一片米餅給他吃。」
聽到這裡,這位母親的態度瞬間軟化,開始解釋道:「我知道餓過頭對身體
不好,所以我平常就會準備一些常備菜,方便一回到家就能馬上讓他吃飯。」
於是,園方順著這位母親的話說:「您對○○真的很用心,任何事情都會替他著想。下次如果您跟我們說會晚點來接,我們一定會特別注意不要給他吃零食,改讓他吃一些花椰菜之類的蔬菜。」
經過這次的事件之後,再也沒發生這位母親要晚來接孩子卻沒有事先告知的情況了。
事實上,這位母親的想法是,與其在百忙中抽空打電話通知自己會晚點到,不如盡快完成工作,早一點去接孩子。
但她不知道的是,只要打通電話先告知,園方就會幫忙讓孩子先吃點東西充飢。如果早知道可以這樣,她就會先打電話了。
沒有事先聯絡而遲到,當然不對,但是對方也不是故意要這麼做的。若是用嚴厲的態度要求對方「要晚到請先打電話告知」,很可能會引起對方的怒氣:「我也很忙好不好!」最後演變成爭吵。
所以,正確的作法應該是理解對方擔心孩子的心情,用同理的方式讓對方說出「是的」,等到對方氣消了之後,再提出你的解釋。
而且,在這個案例中,園方在解釋的同時,也一併提出了「對方希望的作法」,所以毫不費力地就讓對方接受「遲到要事先告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