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摘文一】
PART I 彌哲的故事
我自幼在蒙大拿州時就能看見異象,並從超自然現象中獲得指引。一九七三年搬到加州後,我開始跟隨印度著名靈性導師穆克塔南達學習打坐。在他的影響下,我的通靈能力迅速擴展,這段經驗改變了我的生命軌跡,定義了我的志業,就是透過看前世和其他變革性的工作來從事心靈治療。
一九七七年,我在人類之家接受培訓,這是一個由瑪莎.莫斯曼(Marsha Mossman)創立的小型玄學教會。在那裡,我的天賦得到進一步的啟發,並開始專注於為個案看前世以及帶領工作坊課程,也在歐洲和亞洲各國從事類似的靈性工作。我屬於清晰感知型,擁有敏銳的感知能力,能透過自身的體驗來感應個案的狀況,並且能夠讀取周圍的能量場,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光環或氣場,這使我能夠提供與前世、今生相關的訊息,涵蓋人際關係、健康等各個方面。
我特別擅長幫助人們從高我(Higher Self)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確定生命的目標,理解自身與業力的關聯,從而做出更有智慧的生命選擇。作為老師,開啟學生靈性智慧的第一步,是鑑別他們第三眼的開啟程度,並找出可能阻礙他們靈性成長的因素。通常,這些阻礙來自前世業力的記憶和痛苦經歷,而這些都完整地記錄在阿卡西紀錄中,這是靈魂的永久檔案。只有當我們將這些記憶喚醒並納入當下的意識中,療癒的過程才能真正開始,為日後靈智能力進一步的發展鋪路。
針對不同的人,第三眼的作用方式各不相同。因此,了解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本質至關重要。以下列出五種不同性質的第三眼及其相對應的作用:
1.清晰視覺型:能洞悉憑藉視覺無法感知的事物。
2.清晰聽覺型:能清楚聽到來自他人身心所傳遞的訊息。
3.清晰感知型:能從自身清晰感受到他人的情感。
4.清晰認知型:能清楚知道一個以前未知的思想,如今呈現為真理。
5.清晰嗅覺型:能清晰聞到沒有物理來源的氣味。
註:這些直覺源於身體的中心點,而非第三眼。它可以是單一型,也可以是複合型。
我的目標是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與弱點,充分發揮優勢並降低缺點的影響。一旦掌握這些心靈工具,他們不但能幫助他人,還能增強自信,充分發揮個人潛能。
多年前,我曾在人類之家的祭壇前向宇宙祈禱:「讓我成為使者,走遍天下,傳達每個人天性本自具足的訊息。」如今,當卡琳以愛、慷慨、無私的奉獻來撰寫這本書時,我深知自己的祈願終於得到了回應。

如何解讀
在為個案提供服務時,我通常採取所謂「跟著能量走」的方法。我會向個案提出一連串看似毫不相關的問題,試圖從中找出他們能量場中被卡住或阻塞的部分。一旦找到這些阻塞點,就能順利指出我認為是導致個案無法走出困境的突破口,或是無法釋放自己的原因。
如果能量場的阻塞來自尚待解決的前世問題,我就會運用第三眼來讀取「靈魂的永久紀錄」,也就是所謂的阿卡西紀錄。這些紀錄有時能揭示個案問題的根源,有可能是童年某個事件或某個特定因素造成的創傷。一般來說,只要能精準指出某個特定的人事物,就足以釋放經年累月被阻塞的能量,從而啟動療癒的過程。
有時,我需要「啟動某些能量」來引導個案「擁有」某種情緒,比如憤怒或羞恥。換句話說,我會要求他們沉浸在這些情緒中,表達他們在其中最想要達到的改變,這便是他們的「底線」。這種方式能讓個案全心投入,幫助他們面對並接受當前的情況,進而處理與釋放這些情緒。整個過程能為我們期待的身心自由打開一條通路。

「看前世」意味著什麼?
想像一下,有一天你偶遇一位久未謀面的朋友。在他尚未開口之前,你就能「感覺」到他正在承受某種壓力或帶著某些情緒。如果你屬於高敏感族群,這種直覺還能告訴你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應該進一步詢問他的狀況。又或者,看到朋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光芒,你同樣能感受到他正經歷著美好的事情。這些都表明你在「讀取他們的能量訊息」。這種感知力也同樣適用於電話溝通,一聽到對方的聲音,就能立即意識到他當時有著什麼樣的情緒。
如果你心懷幫助別人離苦得樂的信念,並且勤奮地練習這種感知力,就能擴展這方面的意識。隨著練習愈深入,你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就會愈來愈多,最終能像我一樣讀取更深層次的訊息。你可能會意識到前世的存在,或所謂的「中陰身」,甚至是超越一般意識的其他維度。如果你能將這個過程想像成一種深層的冥想狀態(西塔波),就會開始體會我在看前世時的感覺。
雖然每次在為個案看前世時都是回應他們尋求解脫的需求,但我非常清楚這其實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經驗。我很慶幸能從事這項工作,因為自己也從中獲益,甚至常發現自己同樣對某些問題有著與個案相同的疑惑,這讓我的旅程更具意義。

【摘文二】
PART II 個案的阿卡西之旅
本書囊括了二十八篇透過解讀個案阿卡西紀錄而取得的故事。這些都是我們靈魂的永久紀錄,能幫助我們從中逐一探討累世的經歷,藉此了解現今生命中發生的各種事件。除非我們能夠理解生生世世積累在心識流中各種強烈感受的意義,並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加以應用,否則那些未被弭平的感受,就會緊緊抓住我們不放。只有透過個人的理解、學習與成長,才能獲知這些經歷存在的意義,並為我們提供增長智慧的機會。
所有懸而未決的問題,最關鍵的要素都會在生活中持續著。我們需要先理解問題之所在,才能解決它。看前世就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誠如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所說:「過去永遠不會消逝,甚至從未過去。」
在彌哲女士為個案看前世一段時間之後,會有個案接受採訪的紀錄。採訪的重點在於:在體驗了看前世一段時間之後,這個經驗對個案的生活帶來了怎麼樣的影響。緊接在訪談之後的,是與故事主人翁如何療癒人生課題有關的名人金句或詩篇,目的在於提供讀者進一步反思的空間,以激發更深刻的見解。
最後,彌哲女士在每章結尾都附上解決問題的「工具」,為讀者提供簡單實用且有效的方法,以便將她所教導的玄學原理與概念付諸實行。我們一旦開始理解這些原理原則,就可以運用適當的工具把學到的概念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你會發現很多工具其實都適用於不同情境,這些工具能幫助你在生活中得到想要的改變,你會變得更欣賞自己、愛護自己、接受自己。我相信你會更快樂、更成功。一個更快樂的你,必定能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美好的祝福!
為了保護個人隱私,書中所有案例的個人訊息和敏感細節都已更改。為了提高可讀性,我們也在文字上做了相應的修改。
究竟是什麼樣的恐懼阻礙了我們去實現人生的目標?這些前世故事揭示了我們今日困境的根源,也為我們共同面對的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觀點和思維方式。在這二十八篇被選出來與讀者分享的案例中,有些關注於家庭成員和伴侶的關係;有些探討工作、職業,以及生命更深層次想要完成的目標;還有針對財務問題,包括住房、居住地以及未來計畫的決策等等。無論你是否已婚、單身、有沒有孩子,是治療師還是公司的執行長,都能找到適合你參考的內容。
讓我們在玄學以及阿卡西紀錄的領域中繼續深入探討,以便能理解它們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摘文三】
Chapter 7 頭痛不止
海倫是冥想導師,也是按摩師。她來找彌哲,是因為她從小就有頭痛的毛病。以下是她們第一次的談話內容。
海:我從三歲起就頭疼得厲害。
彌:小時候,妳如果生氣會怎樣?
海:我不應該生氣。
彌:妳是否害怕生氣會導致不好的事情發生?
海:不會吧!好像不是這樣的。
彌:妳的母親在家時會生氣嗎?父親呢?妳的父親生氣時會怎樣?他會不會又吼又叫?扔東西?他會打東西還是會打人?
海:父親會對某些事情生氣,但不會對某個人生氣。他生氣時,母親就會對他說:「別生這麼大的氣啊!」
彌:父親生氣時,妳會怕他嗎?
海:我不但不怕爸爸生氣,反而能體會到他內心的不安全感。但媽媽生氣會讓我感到害怕。她會責難我,不再關注我,甚至看都不看我一眼。她採取冷處理的方式,看到我就像看到空氣一樣,完全隱藏了對我的關愛。
彌:妳會害怕她的冷漠嗎?
海:當然。這種瞬間變臉不愛我的冷漠模式,已經伴隨了我一生,我可以感覺到這種冷漠在身上竄流,從頭頂到腿腳。身體的感受和被她否定的冷漠態度有關。
彌:我看到妳的後腦勺有一個紅色的拳頭。我感覺到妳因為害怕他人的憤怒,甚至連自己的情緒都不敢表達。在妳的家庭中,似乎一直充斥著「小心說話」的氣氛。妳母親的怒火是冰冷的,當她生氣時,會切斷對妳的關愛。妳父親的怒火則來得猛烈而無情,他會在氣頭上說些讓人難以承受的話。可能因為他不常對妳發火,所以妳錯以為自己並不怕他。實際上,妳已經將自己的憤怒和恐懼都壓抑了起來。
當妳想對某件事說「不」的時候,內心是什麼感覺?
海:即便在今日,要我開口說聲「不」依舊是件非常困難的事。但是,孩提時期的我並沒有這個問題。
彌:多年來,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尤其是妳沒能說出口的「不」,已經滯留在妳的脖子和後腦勺。我有幾個建議給妳,可以幫助妳開始釋放這些情緒。
我觀察到妳把所有的壓力都累積在身體裡,這也是妳頭痛的原因。光靠理性思維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妳需要一些練習來釋放壓抑的情緒。先從身體層次去感受它,然後才能慢慢去改變。以下是一個每天五分鐘的練習,建議持續兩週。
每天找一個不被打擾的空間,站著,深呼吸,然後大聲說:「不!不!我什麼都不想聽!不!我沒時間做這件事!不!我現在不做了!」用妳的真實情感去表達,讓自己感覺到這些「不」是真正出自內心的。一邊說,一邊感受自己身體的反應。開始時,可以從三分鐘做起,然後逐漸延長到五分鐘。如果兩週後還想繼續,可以延長到三週。妳有太多沒說出口的「不」或「我不要」,那些積壓在內心的負能量不斷被堆積,現在所有的能量全都卡在脖子和頭部。這個練習將幫助你釋放積壓已久的負能量。
此外,另一個有效的方式是寫信。盡情抒發所有的感受,不去在意字跡是否工整或措辭是否太過尖銳。寫完之後,將信燒掉,這樣你可以在安全的情境下釋放情感。如果是寫給母親的信,可以表達她的冷漠對妳造成的傷害和痛苦。這些信不是為了給他人看,而是幫助妳釋放內心壓抑的負面情緒。這些信跟別人毫無關係,寫完就燒掉,不需要寄出去。
最後,我看到妳和母親之間有一個代代相傳的模式。母親冷漠的行為其實是她在心煩意亂時用來保護自己的方式,是她的防禦機制。這樣的模式從妳的外婆傳到妳的母親,延續了好幾代。這也往往源於因果律。如果妳能在她離世前打破這個模式,整個家族都能因此得到療癒。我曾聽佛教徒說過:「當你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時,前後十代都將獲得解脫。」這種代代相傳的痛苦其實是可以被終結的,其他家人都以為「沒人能幫我,日子只能這樣過下去,除此別無他法。」而妳是第一個有機會改變這一切的人,妳已經打開了破解魔咒的大門,勇敢地承認了自己需要幫助,這是突破的第一步,對妳自己和妳的後代來說都是好消息。
讓我們深入探索妳和母親之間的因果模式,這也許能帶來更多的理解和療癒。以下是彌哲對海倫前世的敘述:
在斯堪地那維亞王子的宮殿裡,我看到許多僕人。妳的母親是王子的私生女,地位十分特殊。幸運的是,王子並沒有將她遺棄在冰天雪地中,而是帶入宮中撫養。然而,她既不是皇室成員,也不是僕人,這讓她的身分變得非常尷尬。僕人們在廚房用餐,皇室家族則在華麗的餐廳享用盛宴。而她該在哪裡用餐?這個問題成為家族內長期爭論的焦點。妳的母親有時會被邀請與皇室成員一同用餐,但有時基於某些原因,她會被告知:「妳今天和僕人們一起吃吧!」這樣的安排常讓她困惑不已。
妳以保姆的身分進入這個皇室家庭,隨著孩子們的成長,皇室決定送妳去學校學習,這是一個極為罕見的決定,進一步模糊了妳的身分。妳受過教育,不再完全是僕人,但也無法被視為皇室成員。最終,妳與那位私生女,也就是妳今生的母親,成了親密的朋友。餐廳與廚房之間有一個小小的角落,這裡偶爾會被用來享用早餐。後來,妳們幾乎每天都在這個小餐室裡共進早餐。妳們面臨著另一個困境:是否應該讓僕人來侍候妳們?
當妳的母親十八、九歲時,家族開始討論她的婚姻問題。她的地位模糊,既無法向貴族提親,也不能嫁給僕人。經過長時間的商討,最終他們決定將她嫁給一位極為富有的男子。多年來,這位男子在金錢上支援皇室,並且在皇室有重要決策時提供意見。這位富商雖然沒有皇室血統,但因財力雄厚,時常被邀請參加皇室活動。對他來說,娶一位有皇室血統的女子是件有利的事情。對妳的母親來說,這段婚姻也讓她滿意,既提升了她的地位,也解決了長期困擾她的「該與誰共餐」的問題。
婚後,妳的母親意識到妳們的地位有著巨大的差距,讓她感到內疚。她環顧四周,發現自己沒有真正的朋友,而妳是她唯一的依靠,也是她內心深處真正需要的朋友。然而,隨著她身分的改變,她開始穿著華麗的衣服,前往羅馬參加各種宗教慶典。在宮中的晚宴上,她偶爾會看到妳,卻只能轉身離去。每當她這樣做,妳都感到受傷,而她心裡也很痛苦,因為她真的想向妳打個招呼。然而,貴婦與僕人交談是不合身分的,她只能勉力維持自己新身分的得體與尊嚴。如果她對妳流露出關懷,便會破壞她的新地位,彷彿宣告她並不屬於皇室。因此,她只能壓抑自己的感情,表現得冷漠疏離,以符合社會對她的新期望。
彌哲和海倫接著討論前世給今生帶來的影響,以下是她們的談話內容:
彌:妳們選擇再度相遇,是因為都渴望解決這個懸而未決的課題。她希望透過好好與妳相處,來彌補前世的錯誤。但妳曾說自己一出生便不被祝福,這或許反映了她內心的極度矛盾與掙扎。妳能感受到這份矛盾嗎?她渴望妳成為她的女兒,這樣就能好好愛妳。對她來說,這是一種退讓,因為她前世的尊貴地位其實極其脆弱,稍有不慎,便可能危及她的身分。
這也是為什麼每當負面情緒升起時,她便將妳排斥在外。而當她重新想起自己對妳的愛意時,又會試圖彌補過去的冷漠。母親依然對前世那種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有所執著。
海:是的,她正是如此。
彌:雖然她內心存有優越感,卻無法達到她心目中的那種高度。我並不認為妳有與她相同的心態,因為妳並不追求這種優越感。在前世,她的母親未婚生下她,這讓她自出生起便感到羞愧,而這種羞愧感伴隨她來到今生。她渴望被以平等和尊重的態度對待,而身為私生女的羞辱感,至今仍然困擾著她。她竭盡全力維護平和的表象,因為她深知,一旦出現波瀾,便會帶來更大的災難。
這正是妳父母關係中的一大特徵。每當父親心煩意亂時,母親的責任便是盡快撫平他的情緒。即便父親做錯了事,母親也選擇不去追究,因為她認為貴族應該具備這樣的容忍與行為舉止。
妳今生會和她在一起,正是因為她對妳心懷愧疚,渴望與妳達成和解。有時,她能夠做到,但有時她也無法達成自己心中的期待。妳能真誠地告訴她,妳愛她嗎?如果妳能以前面建議的方式,真心地表達對她的愛,並發自內心去原諒她,這對她來說將會非常重要,也能讓妳們的關係得到更深層的療癒。
海:我可以對我婆婆這樣說,但無法對我媽媽說同樣的話。
彌:除非妳能真心誠意地說,否則不要勉強去嘗試。

海倫的轉變
幾個月過後,海倫分享了一些她的體會:
很高興能夠認識彌哲,讓我感覺自己成為這個社群的一部分。每次提到這件事,我都不禁感動。大家心連心,營造出一股奇妙的能量,彷彿能用它改變世界。這段經歷對我幫助極大,讓我確認過去的痛苦是真實存在的。我曾經懷疑自己持續的頭痛是否只是想像,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否瘋了。然而,透過看前世,我了解到頭痛的源頭,這使我不再質疑自己。
與彌哲的相遇讓我感受到被接納、被理解。前世的故事證實了我並非異常,我的感受是真實的。同時,這也改善了我與母親的關係。我們的互動開始好轉,她多年來那種自帶優越感的態度以及對我的冷漠,原來深植於她的性格。這種新的認知讓我對她的現狀多了同理心,並理解她為何在情感上隱藏自己。
母親今年九十三歲,頭腦依然敏銳。作為她唯一的親人,我負責照顧她的生活起居,每天陪她聊天。過去,我對這份責任有複雜的情感,但這次療癒幫助我集中精力,積極面對。我們現在會一起討論她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我也更願意支持她做的決定,以及她未來的需求。
雖然前世我曾依賴過她,但今生我不希望她過度依賴我。儘管她年事已高,我認為讓她自主安排生活仍是重要的。在看前世之前,我無法想像自己能對母親說出「我愛妳」這樣的話。小時候,我總覺得自己出生後不久就被調換了身分,是被抱錯的嬰兒。這種感覺一直持續到青春期,但我是在家裡出生的,所以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記憶中,我和母親的互動很少,幾乎沒有交集,對這個家也沒有歸屬感。
要對母親表達愛意,我需要先肯定自己的價值,並真實感受到被愛。如今,我們的關係愈來愈親密,我能發自內心地對她說「我愛妳」。能夠主動、積極、巧妙地調整與她的關係,感覺非常自在。我已經勇敢地與她討論過多次內心的負面情緒,這讓我得以化解長久以來的心結。
彌哲建議我用網球拍拍打床墊,或用腳踢紙箱來釋放憤怒,這些方法對發洩憤怒的情緒很有用。我學會象徵性地將內心的衝動能量轉變為中性,於是能集中精神解決當下的問題,這是一個積極有效的過程。
看前世讓我回到了過去的生命,重新體驗那時的情感,並釋放壓抑的憤怒。我現在明白了前世與今生的關聯,並勇於面對過去的痛苦經歷。一旦了解憤怒的源頭,就能提供療癒的契機。
雖然頭痛尚未完全消失,但有很多時段我能感受到頭痛的緩解。現在我正努力擺脫那些舊有的思維模式,比如陷入負面思維或「自我實現預言」。這樣做只會加重我的不適。透過反覆聆聽看前世的錄音,我逐漸獲得了更深刻、更廣闊的人生洞見。
因為想了解前世而結識彌哲,沒想到她是如此特殊又好相處的人。她在講述我的故事時充滿慈悲,讓我感到無比舒心。與她在一起,我能敞開心扉,放下恐懼與障礙,並建立起深厚的信任。

〔工具〕優越與自卑
優越感與自卑感可說是一體兩面。當其中一面存在時,往往能發現另一面就在不遠處若隱若現,只是有時不那麼容易察覺。無論是優越感還是自卑感,都是分離狀態的產物。如果我們只專注於其中一方,就會因孤立而感到痛苦。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融合這兩者,做到既不自傲也不自卑。如果感到自卑,可以對優越感說:「我想向你學習,看看你是如何那麼有自信。」反之,感覺到優越時,也可以對自己說:「哇,我怎麼又覺得自己那麼渺小呢?」只要能夠意識到自己有這些感受,哪怕只是私下承認,便能開始重新連結兩者。如果你感到優越,不妨試著分享或傳授別人一些技能:「讓我示範一下這是怎麼操作的吧,好嗎?」一旦你能察覺到這些感受,便可以開始練習平衡它們。
如果這些情緒強烈到讓你不知所措,最好的方式是坦然接受內心的感受,告訴自己:「是的,這也是我。」這樣做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並處理自己的情感,透過清晰地表達和承認自己的一些特質來促進自我認知與接納。舉例來說,成長過程中,你可能有一個比你聰明很多的兄弟姊妹,這讓你一直感到痛苦。解決這種困境的關鍵在於面對並接受這個事實,從而在更深的層次上接納自己。事實上,別人可能比你更聰明、更漂亮或更富有,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比你優越;他們只是在某些方面表現突出,而這樣的人永遠都會存在。接受自己才是給自己最珍貴的禮物,與自己和解,擁抱自身的獨特性。
正如大海中的每一滴水之間沒有優劣之分,人也是如此。我們只是各有不同,而這種差異正是生活的多樣性,能夠豐富我們的生命,啟迪我們的思想。差異是快樂的源泉,為我們提供了更有趣、更充滿激情的人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