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漢帝國的擴張
●鳥盡弓藏
從洛陽遷都長安那天,漢高祖劉邦將楚王韓信貶為淮陰侯,並且命他前來長安居住,美其名賜以豪宅巨苑,實則就近看管。
軍權再一次遭到剝奪的韓信,心裡非常不痛快,他氣憤地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他捫心自問,絕無對不起漢高祖的地方,唯一作錯的,就是建立太大的功勳,漢朝的天下,倒有三分之二是他打下來的,所謂功高震主,莫此為甚。
某一次,漢高祖曾在韓信入朝之時,當面詢問道:「你覺得朕能帶多少兵?」
韓信不疑有他,脫口而出道:「最多十萬吧!」
「那你能帶多少呢?」
「多多益善!」
漢高祖臉色微變,隨即笑道:「既然淮陰侯認為自己帶兵多多益善,為什麼卻屈居在朕之下呢?」
韓信一聽這話,知是漢高祖有意試他,覺得自己失言,連忙說道:「微臣只能帶兵,陛下卻懂得帶將,所以微臣才會聽憑陛下驅使,況且……陛下天縱英明,微臣萬不能及,又豈是我等卑微之人所能度量?」
漢高祖聽完,笑了笑,點點頭,沒說話。
從此,長安城內,告發淮陰侯韓信有叛變意圖的流言,從來沒有一天斷絕過。
後來漢高祖因為匈奴南侵,決定征討,寧可御駕親征,也不願意重用韓信,險些命喪平城,多虧陳平計謀,才使他脫險,但他依然故我,對於韓信完全不敢信任。
在天子腳下遭到軟禁,約莫五年光景,韓信這等猛將,也有厭倦的一天,他再也受不了長安城裡的閒言閒語,決定要有所作為。據說他曾經與舊友陳豨密談,後來陳豨發動叛變,自稱代王,佔領了趙、代等地,劉邦親率大軍北伐,與周勃、郭蒙、張春等人,合力攻滅了陳豨。
這場變亂為時不長,卻有人密告皇后呂雉,說韓信與這次變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呂后轉念一想,覺得此次皇帝出征之前,曾經徵召韓信共同出征,韓信卻稱病不到,的確形跡可疑,再加上韓信的存在,對於皇室權威,的確是一項威脅,因此,她與丞相蕭何商量,共同討論出一個辦法。
她宣稱,皇帝已將叛逆陳豨消滅,派了使節回到京城通報,各級官員,都需前往未央宮的金殿祝賀。
韓信認為自己既然先前已經稱病,這時也可以不必上朝,想不到丞相蕭何竟親自登門拜訪,勸他道:「就算生病,你也應該去一趟。」
當初韓信就是靠著蕭何推薦,才能從此平步青雲,因此覺得蕭何的建議,必定是為了他著想,不應違背,沒想到他完全料錯了!此時的蕭何,已不再是他的盟友,當他進入金殿,預先埋伏的武士一下子湧出來,將韓信五花大綁。
韓信只感到悲哀,他悠悠嘆道:「當初我擁兵數十萬之際,為什麼不能料到這一天?如今卻被一介女子所欺騙,真是活該!」
為了免除麻煩,呂后下令就地將韓信處決,同時,屠滅了韓信包括父族、母族、妻族在內的三族,永絕後患。一代名將,竟然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
當年推薦韓信為將的,是蕭何,如今把韓信推進死亡陷阱的,也是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指的就是韓信一生的功業。
公元前一九六年,漢高祖十一年,皇帝的凱旋之師,從代地歸來,漢高祖聽說韓信已被殺死,心中感到十分高興,然而回想起韓信過去的功勳,卻也不由得感到惋惜。
不過他的惋惜似乎並沒有持續很久,如願消滅了韓信,漢高祖開始將矛頭指向其他的功臣。彭越是第一個目標。
這時候彭越已經受封為梁王,當初打天下時,彭越的功勞雖不像韓信那般卓越,倒也發揮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力,若非他在後方牽制,也許漢高祖早就被項羽給消滅了。
漢高祖指責彭越的理由是:攻伐陳豨時,梁王竟敢不奉旨意,前往協助作戰僅僅派了一名部將及少數部隊去邯鄲會師。
彭越十分害怕,打算親自前去長安,當面向皇帝請罪,表明心跡。他的一名部將扈輒勸說道:「大王請三思啊!如今皇帝派人來指責,大王跑去晉見,這不是落入皇帝的圈套嗎?」
「你是說……皇帝想害我?」
「就算皇帝本人無意,只怕他身邊之人有心!」扈輒說道:「依微臣看,大王不如……反了吧!」
「這不行,這不行啊!」
當時韓信遭到處決的消息還沒有傳進彭越耳中,假使他知曉此事,或許會另作打算吧!
後來,梁國的太僕犯了罪,彭越要殺他,這名太僕便逃出封國,來到長安,向皇帝舉發彭越與扈輒密謀之事。
漢高祖二話不說,立即趁勢將彭越逮捕,褫奪爵位,貶為平民,流放到蜀郡青衣(今四川省雅安縣)。
彭越蒙受不白之冤,內心悲憤交集,車隊押解著他,緩緩西行,朝著那蠻荒的不毛之地前進,半路之上,遇見了呂后的車隊,彭越求見,並且對著呂后痛哭流涕道:「皇后啊!我從多久以前,就與皇帝以兄弟相稱,打天下的時候,我出的力,不比任何人少!像我這樣,怎麼可能密謀叛變?一定是有人誣告啊!」
呂后溫言相勸道:「彭老將軍是清白的,大家都知道,皇帝也許只是生你的氣,才跟你鬧著玩。你就隨我來吧,我替你當面向皇帝求情去。」
彭越感激莫名,聲淚俱下道:「我也不求能夠恢復官爵,只要能夠把我放回故鄉,讓我終老,我就心滿意足啦!」
呂后滿口答應,並且安撫地說道:「彭將軍不用擔心,這件事,就交給我來辦吧!」
彭越滿心以為呂后真的願意幫助他,便跟著呂后前去洛陽。
想不到呂后見了漢高祖,竟然對他說道:「彭越這號人物,千萬不可小覷!如果陛下只是把他放逐到蜀地,將來恐怕禍患無窮。我現在把他給騙回來了,讓陛下發落吧!」
漢高祖點頭稱是,問道:「那你覺得該如何處置?」
「比照淮陰侯辦理!」
呂后的意思,就是誣以謀反。這個辦法,向來是誅殺功臣最好的藉口。
於是,她找了一位彭越的舍人,再度舉發彭越謀反的事實,罪證確鑿之下,還在等待奇蹟出現的彭越,就這麼被判屠三族之刑,下場與韓信相同。
淮南王英布,聽說韓信被殺,已經憂心忡忡,又聽見彭越的死訊,更是心驚膽顫。呂后派人把處死之後的彭越剁成肉醬,分送各地,讓各路諸侯能有所警惕,英布看著那血淋淋的肉醬,內心恐懼萬分,喃喃說著:「連彭越也成了這副模樣,將來我會如何?」
他對朝廷的恐懼達於極點,為了避免遭到偷襲,他密令將士,屯駐封國邊境,嚴加警戒。
後來,英布懷疑自己的一名愛姬與中大夫賁赫有姦情,打算逮捕賁赫,賁赫聞訊,連忙逃走,逃往長安城告發英布,說他圖謀不軌,已有謀反的跡象。
漢高祖詢問丞相蕭何的意見,蕭何答道:「淮南王與淮陰侯、梁王不同,他胸無大志,應當不至謀反。依微臣看,定是有奸人構陷,仇家誣害!最好先把賁赫關起來,再派人前往調查清楚。」
漢高祖照做,英布的懷疑之心卻越來越盛,當他知道賁赫在漢高祖前面做出對自己不利的證詞之時,心已經涼了半截,漢高祖派來的使者調查結果發現,英布雖無明確叛變意圖,調兵遣將,防備中央,卻是事實。
一不做,二不休,英布乾脆真的叛變,他殺掉了賁赫全家,發動軍隊,豎起叛旗。
消息傳來,漢高祖立即釋放賁赫,親自率領軍隊,攻打英布。兩軍臨陣之際,劉邦至陣前高聲喝問:「英布,朕待你不薄,你為何叛變?」
英布的回答很簡單:「我不過想做皇帝而已!」
他根本不想辯解。
兩軍交戰了幾個回合,英布大敗,帶了幾百名親信逃往長沙。長沙王吳臣之父吳芮是英布的妻舅,與英布的感情向來不錯,英布以為他的兒子也會幫助他,可是,吳臣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不願意蹚渾水,派人與英布相約,一同逃往南越(今兩廣地區)。英布信以為真,轉往南越,途經番陽(今江西省鄱陽縣)時,被當地人所殺。
漢初分封了八個異姓王,除了長沙王之外,其他的七個王,全都沒有好下場。這是漢高祖為了保全自己劉姓天下的做法。最初,朝中大臣曾經為了國家體制問題,有過一番爭論,分封諸侯或者採行郡縣,各執一辭,漢高祖以折衷的辦法,平息了這場爭議,也就是所謂的「郡國並行制」,一方面採行中央統轄各地郡縣,另一方面也分封諸侯王,作為中央政府的屏障。如今,異姓王被漢高祖一一翦除,空下來的爵位,就由漢高祖的兒子們來繼承。
他滿心認為,分封劉氏為王,必能使他劉家天下永存於世間,同時,為了保障自己的後代,他還頒布了一道命令:「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不只異姓王,連其他的開國功臣,也在他的懷疑之列。蕭何、樊噲都曾經遭到漢高祖的逮捕,只是因為處理得當,才沒有釀成殺身之禍。張良受封為留侯,自從漢朝建立以後,便每天躲在自己府中,說自己身體虛弱,必須修行神仙丹藥之術,方可延年益壽,國家大事,不聞不問,明哲保身。
從今以後,只有姓劉的後代可以稱王,朝中大臣,對朝廷也都忠心耿耿,這樣,應該可以讓他的天下,長存於世間了吧!消滅英布之後的漢高祖,生了病,而且病情越來越嚴重,交代了後事,便在公元前一九五年,撒手西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