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成長
〔成長,是一段受傷的旅程。過程很痛,很辛苦。但你一定要記得時時感謝自己的堅持,因為到頭來你會明白,自己的時間沒白費、青春這條路既沒耽誤,也沒走偏。〕
二十年前和賢州唸同一所小學,印象中的他,戴著細框眼鏡有著厚重的鏡片,書包沉沉地塞滿各科參考書和課本。賢州成績好,時常出現在公布欄英雄榜中,尤其他的數學特別好,月考前的模擬考試屢拿滿分,僅偶爾幾次未滿分但依舊名列前茅;他集結所有好學生元素於一身,羨煞了不少同學。
其實,我和賢州不同班也不同年級,不過幾次老師安排的節慶團康活動中被分配在同組,久而久之成為有話聊的朋友。有次,我問他成績好的祕訣是什麼?他不假思索地說「學校認真上課、補習班專心學習、回家耐心複習」。
當時我天真追問,在學校已經夠認真上課了,到補習班還要專心學習,學到的不都大同小異嗎?他笑我笨,說我會問這個問題,就知道在學校沒有認真上課。「在我們學校許多老師是簡單帶過教課書上的內 容,沒深入解說同學也沒發問,學習不夠靈敏的人可想而知學習程度只 有略懂;既然似懂非懂又如何融會貫通、學以致用考出好成績?﹂當時 我真心認為他說教的功力,與學校班導相較下絲毫不遜色。
某次月考結束,我拿到數學、英文、社會考卷,將上頭成績加總竟與他一張數學考卷分數相近。那次我問他,每每考試眾科目沒有一科在 九十分以下,既然有那麼好的成績,回到家中會有任何禮物嗎?他說有 禮物,只不過他的四驅車已堆滿玩具箱、軌道也搭兩座了,那些禮物他 坐著玩、趴著玩,越玩越孤單、越玩越唏噓。
賢州畢業後認真精神沒改,求學這條道路上走得順遂,如願考進目標的高中及大學,接著當兵、進入職場;早熟的他讓自己更加成熟。
通常上班族要休長假旅行得看同事老闆臉色,擔憂存款歸零害怕與職場脫節格格不入,一想起績效驗收就把出發的勇氣收拾得乾淨利落。上述種種擔憂在他眼裡連空氣都不如,他慶幸自己求學時期撐過那段「為你好」的日子;平均一年出國兩回的他,學會找到生活自主權。※※※
身為職業級背包客,賢州去過二十三個國家;以他的旅行經驗覺得只要肯節儉花費,在國外一個月天天玩差不多五萬,如果以「花錢」的立場探討,在臺灣過日子一個月也差不多五萬,畢竟臺灣物價沒多低; 對他而言不管在哪個國家,睜開眼就是花錢。至於職場脫節對他來說,兩三個月沒上班不足以推翻過去的專業,既然如此不如趁年輕體力好的時候,到世界各地留下足跡,探討這世界有多大、有多少有趣的文化。
其中,賢州特別鍾愛印度,他興致勃勃說:「我們的認可是點頭,但他們是一顆頭左右搖擺。」他直言雖然印度和其他國家相較下沒那麼好玩,環境又髒亂,人潮更是擁擠不堪,大批乘客攀附車體搭乘是正常現象,不過他能深深感受到極大的「純真」。他說印度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不論你走到哪,看到得都是笑臉迎人的印度人,但是這個笑容卻感 受不到一絲虛偽。雖然偶爾見到大街上人與人互動是以吵架代替溝通,有時還會激烈到打起來,但打完後,又若無其事並肩揚長而去。
而最令我欽佩的是,賢州不會說印度話,而我們又知道印度人的英文口音重,導致經常雞同鴨講。他說他想吃玉米餅買到小麥餅,口感滋味差得遠;吃喝拉撒睡都得比手畫腳,住間連門都沒有的旅社他仍樂此不疲,他跟我說:「哪怕客死他鄉,也是種情懷。」光這番勇氣無敵論詞,就值得我花時間好好向他討教一番了。
其實,賢州會如此瀟灑遨遊四方,不是沒有原因。
從小他的父母忙爭執、忙計較任何事件是非對錯,就是不忙關注他留心於他。父母離異後他隨忙碌的父親共同生活,大人煩惱源自睜開眼起每分秒都要花錢,他的煩惱源自睜開眼每分秒沒人陪;大人不懂關心孩子,每逢他發牢騷希望得到陪伴,父親就塞錢要他自己想辦法。
賢州說從小他父親給的教育是獎勵機制:上學全勤加零用錢花、月考高分買遊戲機給他、期末考表現優異送整組海賊王公仔、成績前五名能換最新款手機。父親給得出所有獎勵卻給不出絲毫快樂,倘若這些都是愛,那麼確實愛到滿溢,多到足以令他獨自玩這輩子。實際上,父親壓根不知賢州為了考高分在補習班耗去多少精力,返家後做考古題到凌晨兩點,為全勤六點起床也不曾喊過一聲苦,為前五名推辭數不清的同學邀約……,賢州把自己撐到學涯最巔峰,只盼父親多看一眼、多關心一點,哪怕只是陪他吃頓飯、問候一句「課業累不累?」但事與願違,久而久之,他便明白大人世界不像他所想簡單。
賢州自認活到這階段懂的已經夠多了,所以別再教他如何愛人,因為他從沒見過愛,說那些對他來講簡直杯水車薪起不了作用。在他心裡「覺得如果沒有對未來別抱持希望,就不會屢次三番失望透心」他嘿嘿地笑、面帶戲謔意味這麼說。
他不喜歡婚姻,人人因相愛而一起,卻因相識而分離。
他不喜歡討好,把自己分內事做好不就得了?成天阿諛諂媚多沒個性。
他不喜歡許願,未來都不曉得該如何走,更不知未來去向何必期盼。
他不喜歡規劃,計劃好的事隨時可能崩盤,耗苦心只是徒勞白做工。
他不喜歡社交,和不熟識的人恭維,令他連汗毛都溢出唾棄汗水。
他喜歡當背包客,到異鄉打工換宿換伙食,毋須考量面子。
他喜歡當流浪者,在漂泊時候他感到真自由。
他喜歡一個人,因為可以什麼話都不必說,只需專注於自己。
賢州討厭的多喜歡的少。他把自己想得堅強、過得堅強,只為了不想再留在沒人把他放在心上的家中。雖然歷經孤獨的成長過程、受過失落視而不見,在歲月冷落後,他親手撿回了自己。
※※※
二〇二〇年全球旅遊被迫停止,想當然賢州也不例外,正當他苦無去所時,友人邀他一同參觀中途之家認養毛小孩。他心想既然休假無處可去,喜愛動物的他去趟中途之家陪伴毛小孩當紓壓,也無妨。
實地造訪一趟中途之家後,賢州似乎找到另一種寄放愛的方式。從小就愛狗的他開始時時關注哪些流浪動物機構缺乏資源,無意間得知「張媽媽流浪動物之家」因收容許多流浪狗,正苦惱空間和翻修維護問題,於是,他二話不說投身「毛小孩不孤單」活動。
他揮汗如雨替流浪狗拆舊屋建新屋,雙腳滿是狗糞在木屋鐵網間爬上爬下進出數次,手上戴的白色麻手套都磨破,仍樂此不疲。愛雖不能當飯吃,可是沒愛卻會給人頹喪感,如今賢州落下每一滴的汗,都有愛的成分。賢州重建思維中愛的方式,只有他自己懂。原來,從前他得不到的關愛,都能轉換成他貢獻社會的責任;原來,他自癒後能讓風將孤獨吹散;原來,先天不足的愛與快樂,在自己有能力且還有絲毫憧憬時,能一點一滴回饋到自己重視的任何角落。
Mr. Hsu Say
世上沒有那麼多道門上鎖,勇於爭取就能看見不同的美,
哪怕缺陷也別有一番風情。
有些事不適合就毋需勉強,越是用力往鐵壁銅牆裡鑽,
結果可能越糟糕。
如果心裡壓抑不住想自由的衝動,就暫且自由也挺好的。
先滿足心裡那部分的任性,才能和自己平衡,
正軌也才會逐漸回到你身上;
脫韁野馬過度自由,那麼自律將是最大的解脫。
仔細想想,有的人在出世時,就被父母植入一條無形的公式至體內,但這條公式卻是缺少符號或函數的成長過程;對某些父母來說成長過程不需要道理,更不用講求邏輯。也許,當父母的心並非人人懂,不過一昧追求齊頭式的平等教育、要孩子超前準備未來戰鬥力,不見得適合每個孩子;有些孩子接收過來吸收進去的全是極高壓資訊,那些「為你好」的教育模式,少了童年最珍貴的快樂天真。
誰不期盼被重視、誰不渴望被理解被深愛,孩子稚嫩心裡想的更是如此。
人生好壞各半都是滋味,父母生育辛勞是不改事實,有時適度放過自己,卸下內心癥結點會快活得多。過去的往事歷歷在目,那是歷史無法抹滅,但新的人生故事,卻能親手創建。
人們都曉得有時旅行圖的不是享受,而是獲得暫時逃避現況的自處,如此一來才能以清爽姿態重返正規的生活。適度與熟悉環境斷捨、在旅途中遇見逆境都是各別樂趣,眾人既定的自由,無非是不被框架拘泥,論言語、論行動、論心靈都是如此。
人生道路難免給挫折打得坑坑疤疤,有時轉換步調稍微修改理念並非壞事;別停在舒適圈要有嘗試的勇氣、面對失敗要有毅然決然站起的勇氣、別讓自己受惡意委屈要有吭聲的勇氣、感覺機會就在眼前就要有伸手爭取的勇氣,最重要的,要有敢夢敢衝敢執行的勇氣。
當你對這世界感到失望的時候,不如嘗試讓自己變得溫暖些。生命的時間有限,要是沒在熱頭上著手規劃心頭想做的事,或許某天動也不能動時只剩後悔相伴了。回憶起賢州過去受到的冷落寂寞,希望已逐漸由他體內褪去,塵封在當時的心境。一個人成長路上會被無數黑暗面糾纏,只能盡可能讓明亮滲入其中逼退黑暗,當你走到另一端終究會明白,原來黑暗的盡頭是光明的起頭,深信你能尋到自己明亮的源頭。或許你該時時感謝自己的堅持,因為到頭來你會明白,自己的時間沒白費、青春這條路沒耽誤沒走偏。
07∕度假
〔人生的傷口,只是讓你看清誰是顛簸、誰是碎石,之後遠離那些人就好。生活中的所有高低起伏都是短暫的,就當是度假班機,撐過亂流依然可以抵達心之所向。〕
我的朋友群來自各行各業,一個拉一個進入這個朋友圈,從三個變五個,五個變八個。有的朋友在金融業務中心付出大把青春,成天飽受不通情理的顧客上門批判指教;有的朋友則在旅遊業替每對剛結為連理的新人安排難忘蜜月之旅、替三五好友結隊出遊安排行程;有些時候是替假借出差名義,實際飛到另個國度,陪伴另個家庭、另個情人。莉莉就在某間非連鎖規模的旅行社上班,時常聽她為工作發愁。
某天上班時段莉莉來電問我當晚是否有空吃頓便飯,聽電話中她罕見反覆喊我名字,頻繁又客套的讓我以為自己在跟陌生人通話。基於是好友邀約又需要專注上班、無法長時間通話下,就爽快答應當晚的飯局。
題外話,我還在品牌企劃上班時,被工作量養成加班習慣,這對人群恐懼症患者來說,加班真是一大福音。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下班時段的捷運內,通常擠得像水泄不通的跨年晚會散場人潮,節節車廂擠得令人焦慮難以喘息,乘客間明明彼此陌生,卻像兩塊不同顏色黏土沾黏在一塊毫無距離可言。能做的唯有戴牢耳機,沈溺音樂中緊盯手機螢幕,心中不斷覆誦著「就快到站了。」才能撐過那不宜久留的密閉煉獄。
下車後依循莉莉發送的地址找到預定的餐廳,入內後由服務生帶領穿梭餐廳內經過開放式廚房,蒜炒義大利麵的香氣撲鼻而來,撫平稍早在車廂內的飢餓與坐立難安的情緒。早在座位上等候的莉莉見我就要走來,不顧別桌客人揮舞雙手扯高音量迎接。她的座位旁還坐著一位陌生的臉孔:他是莉莉公司同事小豆,他的臉上帶著羞澀無措,一副眼睛瞪得大大地不知該往哪注視。當我入座之後才曉得,原來那晚並非莉莉邀約的飯局,是身旁的小豆。
※※※
那天午餐後莉莉一如既往地替客戶訂購機票、安排出國行程處理遊客零碎瑣事,而同樣在公司內的小豆發訊息給她一串網址,內文備註寫道:「我喜歡這篇專欄的觀點。」莉莉打開網址後,映入眼竟是我早期在姊妹淘網站專欄。
莉莉趁身旁同事不在座位上隨即伸長脖子、向隔著五個座位的小豆使眼色揮手,要他到自己座位旁,小豆走到她座位旁蹲下後莉莉小小聲地說:「寫專欄的是我朋友。」小豆聽聞後瞪大雙眼驚訝喊:「妳認識他?」莉莉做出手勢要小豆小聲點別大驚小怪惹人注意。後來莉莉為了證明她真認識寫專欄的那位作者,當下打了通電話邀我當晚見面吃個便飯,通話時唸到我的名字時還刻意加重語氣,該舉動正是講給小豆聽,怪不得電話這頭的我聽莉莉說話方式,聽得有些無法適應。
拜莉莉敘事功力所賜我笑得合不攏嘴,莉莉表情和肢體展現格外生動,彷彿我就坐在他們的辦公室目睹整件事來龍去脈。
那晚我們聊了許多話題,包括小豆為何喜歡看網路專欄、他私心看好的網路作者有哪些、作者寫了哪些議題會戳中他心。同時,分享他的感情經歷,談著他遇過什麼奇怪難搞的客戶使他們成天忙得水深火熱。面臨挫折的抨擊時,我們各自都以哪些方式才讓心頭舒坦些。回想起那天整晚話題,離不開職場甘苦談,想必小豆肯定很在意他的工作吧!
離開餐廳前小豆特別問:「通常你是多久交一次專欄?」我思考一下回他:「看生活是否賞臉,賜我靈感。」夜裡路燈不太亮,他的笑臉卻像在豔陽下閃耀。
我們的交集隨著相處時間堆疊日漸熟絡,我懂他擅長與人交朋友推心置腹,愛熱鬧、愛偶爾下班後與朋友喝上幾杯;他明白我偏好離群索居不易融進人群,偶爾小酌這件事在我們之間成為逢節慶生才碰得上的事,畢竟幾杯黃湯下肚連呼吸都能同步,彼此將生活上累積許久的不悅一吐為快,聊得盡興也知道我們誰都沒變。二○一八年,我出版首本原創小說《不會吧,是我腦洞嗎?》。書名取得很怪,卻反而怪得引起朋友圈注意,順勢替我取個「腦洞城旭遠」外號。那時有場簽書分享會,礙於出版後焦慮使然沒逐一邀親友與會僅以臉書發文資訊,內文大致是「若大家有空不妨到場聽聽分享會,熱鬧一下也好。」
簽書會那天情義重的朋友們都到場,當中看見小豆捧著一大疊小說站在簽名桌前,他為每本書簽名處夾上署名紙條,他笑笑:「我要送客戶,可以請腦洞城旭遠替我每本都署名嗎?」見到每張熟面孔伴隨簽名過程,先前的焦慮擔憂全化為泡影。小豆曾問我第二本書何時問世,我回他:「八字沒一撇的事,能寫就寫能不能發就看天隨緣。」他笑我老派說我看太淡,說沒靈感可以找他逛逛展覽、看看電影,隨時奉陪。
※※※
通常收到莉莉來電,總有個輕快問候做開場白,但是,二〇二〇年二月某個深夜躺在床上正準備就寢時莉莉來電,她問我最後一次和小豆聯繫有何異狀?那回她不但沒輕快語氣,拋出的話句句嚴肅沈重。
小豆是她最好的朋友,無論上班日或休假日,莉莉第一通訊息總是發給小豆。他們工作與生活作息幾乎相同,通常小豆收到後會秒讀莉莉訊息。不過在情人節當天音信杳然,莉莉怎麼傳訊息就是沒回應,撥打小豆手機直接轉進語音信箱表示他關機與外失聯。她心急如焚以各種管道試圖聯繫小豆,就是聯繫不上,甚至連臉書帳號都顯示不出他的帳號,如同人間蒸發。
隔天莉莉收到前公司高層消息,小豆遺體在某座高山民宿中尋獲,警方表示死因是燒炭。
我聽聞之後,瞬間好像被一隻無形手,硬生生將鮮紅色的心扯到另一個漆黑空間,不但碎得徹底還屍骨全無。但為了要和莉莉將事件梳理清楚,只能不斷按壓自己胸口,試圖讓自己情緒平復穩定,大口深呼吸卻被無法定下思緒。花了好幾分鐘總算平撫呼吸心跳,回過神眼淚早浸溼整件睡衣。小豆和家人處得相當好,朋友間對他只有讚美毫無抱怨。他樂觀開朗從不急談感情,生活最重視的只有工作,他視工作如命。
後來聽小豆的前同事們說,原來當初許多同事皆意識到公司運作面出狀況、資金調度不當,多方考量下紛紛提出辭呈,唯獨小豆留下一股傻勁把自身存款大筆大筆替公司代墊。而基於長年和公司合作關係培養出信任,代墊全沒留下十足証據。那些前同事們都看眼裡,也曾勸他要公私分明,別那麼傻相信所有人都不會占自己便宜。
前同事們揣測,或許壓垮他心中最後一根稻草的,疑似是公司針對某幾條大筆款項翻臉不認帳。小豆眼看生活大小開支就要繳不出來,過去為公司一肩扛下的代墊鉅款竟遭公司拒絕撥款,直說他沒依沒據口說無憑,還竭盡所能處處刁難小豆,讓他在職場上毫無立足之地顏面盡失。
〔成長,是一段受傷的旅程。過程很痛,很辛苦。但你一定要記得時時感謝自己的堅持,因為到頭來你會明白,自己的時間沒白費、青春這條路既沒耽誤,也沒走偏。〕
二十年前和賢州唸同一所小學,印象中的他,戴著細框眼鏡有著厚重的鏡片,書包沉沉地塞滿各科參考書和課本。賢州成績好,時常出現在公布欄英雄榜中,尤其他的數學特別好,月考前的模擬考試屢拿滿分,僅偶爾幾次未滿分但依舊名列前茅;他集結所有好學生元素於一身,羨煞了不少同學。
其實,我和賢州不同班也不同年級,不過幾次老師安排的節慶團康活動中被分配在同組,久而久之成為有話聊的朋友。有次,我問他成績好的祕訣是什麼?他不假思索地說「學校認真上課、補習班專心學習、回家耐心複習」。
當時我天真追問,在學校已經夠認真上課了,到補習班還要專心學習,學到的不都大同小異嗎?他笑我笨,說我會問這個問題,就知道在學校沒有認真上課。「在我們學校許多老師是簡單帶過教課書上的內 容,沒深入解說同學也沒發問,學習不夠靈敏的人可想而知學習程度只 有略懂;既然似懂非懂又如何融會貫通、學以致用考出好成績?﹂當時 我真心認為他說教的功力,與學校班導相較下絲毫不遜色。
某次月考結束,我拿到數學、英文、社會考卷,將上頭成績加總竟與他一張數學考卷分數相近。那次我問他,每每考試眾科目沒有一科在 九十分以下,既然有那麼好的成績,回到家中會有任何禮物嗎?他說有 禮物,只不過他的四驅車已堆滿玩具箱、軌道也搭兩座了,那些禮物他 坐著玩、趴著玩,越玩越孤單、越玩越唏噓。
賢州畢業後認真精神沒改,求學這條道路上走得順遂,如願考進目標的高中及大學,接著當兵、進入職場;早熟的他讓自己更加成熟。
通常上班族要休長假旅行得看同事老闆臉色,擔憂存款歸零害怕與職場脫節格格不入,一想起績效驗收就把出發的勇氣收拾得乾淨利落。上述種種擔憂在他眼裡連空氣都不如,他慶幸自己求學時期撐過那段「為你好」的日子;平均一年出國兩回的他,學會找到生活自主權。※※※
身為職業級背包客,賢州去過二十三個國家;以他的旅行經驗覺得只要肯節儉花費,在國外一個月天天玩差不多五萬,如果以「花錢」的立場探討,在臺灣過日子一個月也差不多五萬,畢竟臺灣物價沒多低; 對他而言不管在哪個國家,睜開眼就是花錢。至於職場脫節對他來說,兩三個月沒上班不足以推翻過去的專業,既然如此不如趁年輕體力好的時候,到世界各地留下足跡,探討這世界有多大、有多少有趣的文化。
其中,賢州特別鍾愛印度,他興致勃勃說:「我們的認可是點頭,但他們是一顆頭左右搖擺。」他直言雖然印度和其他國家相較下沒那麼好玩,環境又髒亂,人潮更是擁擠不堪,大批乘客攀附車體搭乘是正常現象,不過他能深深感受到極大的「純真」。他說印度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不論你走到哪,看到得都是笑臉迎人的印度人,但是這個笑容卻感 受不到一絲虛偽。雖然偶爾見到大街上人與人互動是以吵架代替溝通,有時還會激烈到打起來,但打完後,又若無其事並肩揚長而去。
而最令我欽佩的是,賢州不會說印度話,而我們又知道印度人的英文口音重,導致經常雞同鴨講。他說他想吃玉米餅買到小麥餅,口感滋味差得遠;吃喝拉撒睡都得比手畫腳,住間連門都沒有的旅社他仍樂此不疲,他跟我說:「哪怕客死他鄉,也是種情懷。」光這番勇氣無敵論詞,就值得我花時間好好向他討教一番了。
其實,賢州會如此瀟灑遨遊四方,不是沒有原因。
從小他的父母忙爭執、忙計較任何事件是非對錯,就是不忙關注他留心於他。父母離異後他隨忙碌的父親共同生活,大人煩惱源自睜開眼起每分秒都要花錢,他的煩惱源自睜開眼每分秒沒人陪;大人不懂關心孩子,每逢他發牢騷希望得到陪伴,父親就塞錢要他自己想辦法。
賢州說從小他父親給的教育是獎勵機制:上學全勤加零用錢花、月考高分買遊戲機給他、期末考表現優異送整組海賊王公仔、成績前五名能換最新款手機。父親給得出所有獎勵卻給不出絲毫快樂,倘若這些都是愛,那麼確實愛到滿溢,多到足以令他獨自玩這輩子。實際上,父親壓根不知賢州為了考高分在補習班耗去多少精力,返家後做考古題到凌晨兩點,為全勤六點起床也不曾喊過一聲苦,為前五名推辭數不清的同學邀約……,賢州把自己撐到學涯最巔峰,只盼父親多看一眼、多關心一點,哪怕只是陪他吃頓飯、問候一句「課業累不累?」但事與願違,久而久之,他便明白大人世界不像他所想簡單。
賢州自認活到這階段懂的已經夠多了,所以別再教他如何愛人,因為他從沒見過愛,說那些對他來講簡直杯水車薪起不了作用。在他心裡「覺得如果沒有對未來別抱持希望,就不會屢次三番失望透心」他嘿嘿地笑、面帶戲謔意味這麼說。
他不喜歡婚姻,人人因相愛而一起,卻因相識而分離。
他不喜歡討好,把自己分內事做好不就得了?成天阿諛諂媚多沒個性。
他不喜歡許願,未來都不曉得該如何走,更不知未來去向何必期盼。
他不喜歡規劃,計劃好的事隨時可能崩盤,耗苦心只是徒勞白做工。
他不喜歡社交,和不熟識的人恭維,令他連汗毛都溢出唾棄汗水。
他喜歡當背包客,到異鄉打工換宿換伙食,毋須考量面子。
他喜歡當流浪者,在漂泊時候他感到真自由。
他喜歡一個人,因為可以什麼話都不必說,只需專注於自己。
賢州討厭的多喜歡的少。他把自己想得堅強、過得堅強,只為了不想再留在沒人把他放在心上的家中。雖然歷經孤獨的成長過程、受過失落視而不見,在歲月冷落後,他親手撿回了自己。
※※※
二〇二〇年全球旅遊被迫停止,想當然賢州也不例外,正當他苦無去所時,友人邀他一同參觀中途之家認養毛小孩。他心想既然休假無處可去,喜愛動物的他去趟中途之家陪伴毛小孩當紓壓,也無妨。
實地造訪一趟中途之家後,賢州似乎找到另一種寄放愛的方式。從小就愛狗的他開始時時關注哪些流浪動物機構缺乏資源,無意間得知「張媽媽流浪動物之家」因收容許多流浪狗,正苦惱空間和翻修維護問題,於是,他二話不說投身「毛小孩不孤單」活動。
他揮汗如雨替流浪狗拆舊屋建新屋,雙腳滿是狗糞在木屋鐵網間爬上爬下進出數次,手上戴的白色麻手套都磨破,仍樂此不疲。愛雖不能當飯吃,可是沒愛卻會給人頹喪感,如今賢州落下每一滴的汗,都有愛的成分。賢州重建思維中愛的方式,只有他自己懂。原來,從前他得不到的關愛,都能轉換成他貢獻社會的責任;原來,他自癒後能讓風將孤獨吹散;原來,先天不足的愛與快樂,在自己有能力且還有絲毫憧憬時,能一點一滴回饋到自己重視的任何角落。
Mr. Hsu Say
世上沒有那麼多道門上鎖,勇於爭取就能看見不同的美,
哪怕缺陷也別有一番風情。
有些事不適合就毋需勉強,越是用力往鐵壁銅牆裡鑽,
結果可能越糟糕。
如果心裡壓抑不住想自由的衝動,就暫且自由也挺好的。
先滿足心裡那部分的任性,才能和自己平衡,
正軌也才會逐漸回到你身上;
脫韁野馬過度自由,那麼自律將是最大的解脫。
仔細想想,有的人在出世時,就被父母植入一條無形的公式至體內,但這條公式卻是缺少符號或函數的成長過程;對某些父母來說成長過程不需要道理,更不用講求邏輯。也許,當父母的心並非人人懂,不過一昧追求齊頭式的平等教育、要孩子超前準備未來戰鬥力,不見得適合每個孩子;有些孩子接收過來吸收進去的全是極高壓資訊,那些「為你好」的教育模式,少了童年最珍貴的快樂天真。
誰不期盼被重視、誰不渴望被理解被深愛,孩子稚嫩心裡想的更是如此。
人生好壞各半都是滋味,父母生育辛勞是不改事實,有時適度放過自己,卸下內心癥結點會快活得多。過去的往事歷歷在目,那是歷史無法抹滅,但新的人生故事,卻能親手創建。
人們都曉得有時旅行圖的不是享受,而是獲得暫時逃避現況的自處,如此一來才能以清爽姿態重返正規的生活。適度與熟悉環境斷捨、在旅途中遇見逆境都是各別樂趣,眾人既定的自由,無非是不被框架拘泥,論言語、論行動、論心靈都是如此。
人生道路難免給挫折打得坑坑疤疤,有時轉換步調稍微修改理念並非壞事;別停在舒適圈要有嘗試的勇氣、面對失敗要有毅然決然站起的勇氣、別讓自己受惡意委屈要有吭聲的勇氣、感覺機會就在眼前就要有伸手爭取的勇氣,最重要的,要有敢夢敢衝敢執行的勇氣。
當你對這世界感到失望的時候,不如嘗試讓自己變得溫暖些。生命的時間有限,要是沒在熱頭上著手規劃心頭想做的事,或許某天動也不能動時只剩後悔相伴了。回憶起賢州過去受到的冷落寂寞,希望已逐漸由他體內褪去,塵封在當時的心境。一個人成長路上會被無數黑暗面糾纏,只能盡可能讓明亮滲入其中逼退黑暗,當你走到另一端終究會明白,原來黑暗的盡頭是光明的起頭,深信你能尋到自己明亮的源頭。或許你該時時感謝自己的堅持,因為到頭來你會明白,自己的時間沒白費、青春這條路沒耽誤沒走偏。
07∕度假
〔人生的傷口,只是讓你看清誰是顛簸、誰是碎石,之後遠離那些人就好。生活中的所有高低起伏都是短暫的,就當是度假班機,撐過亂流依然可以抵達心之所向。〕
我的朋友群來自各行各業,一個拉一個進入這個朋友圈,從三個變五個,五個變八個。有的朋友在金融業務中心付出大把青春,成天飽受不通情理的顧客上門批判指教;有的朋友則在旅遊業替每對剛結為連理的新人安排難忘蜜月之旅、替三五好友結隊出遊安排行程;有些時候是替假借出差名義,實際飛到另個國度,陪伴另個家庭、另個情人。莉莉就在某間非連鎖規模的旅行社上班,時常聽她為工作發愁。
某天上班時段莉莉來電問我當晚是否有空吃頓便飯,聽電話中她罕見反覆喊我名字,頻繁又客套的讓我以為自己在跟陌生人通話。基於是好友邀約又需要專注上班、無法長時間通話下,就爽快答應當晚的飯局。
題外話,我還在品牌企劃上班時,被工作量養成加班習慣,這對人群恐懼症患者來說,加班真是一大福音。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下班時段的捷運內,通常擠得像水泄不通的跨年晚會散場人潮,節節車廂擠得令人焦慮難以喘息,乘客間明明彼此陌生,卻像兩塊不同顏色黏土沾黏在一塊毫無距離可言。能做的唯有戴牢耳機,沈溺音樂中緊盯手機螢幕,心中不斷覆誦著「就快到站了。」才能撐過那不宜久留的密閉煉獄。
下車後依循莉莉發送的地址找到預定的餐廳,入內後由服務生帶領穿梭餐廳內經過開放式廚房,蒜炒義大利麵的香氣撲鼻而來,撫平稍早在車廂內的飢餓與坐立難安的情緒。早在座位上等候的莉莉見我就要走來,不顧別桌客人揮舞雙手扯高音量迎接。她的座位旁還坐著一位陌生的臉孔:他是莉莉公司同事小豆,他的臉上帶著羞澀無措,一副眼睛瞪得大大地不知該往哪注視。當我入座之後才曉得,原來那晚並非莉莉邀約的飯局,是身旁的小豆。
※※※
那天午餐後莉莉一如既往地替客戶訂購機票、安排出國行程處理遊客零碎瑣事,而同樣在公司內的小豆發訊息給她一串網址,內文備註寫道:「我喜歡這篇專欄的觀點。」莉莉打開網址後,映入眼竟是我早期在姊妹淘網站專欄。
莉莉趁身旁同事不在座位上隨即伸長脖子、向隔著五個座位的小豆使眼色揮手,要他到自己座位旁,小豆走到她座位旁蹲下後莉莉小小聲地說:「寫專欄的是我朋友。」小豆聽聞後瞪大雙眼驚訝喊:「妳認識他?」莉莉做出手勢要小豆小聲點別大驚小怪惹人注意。後來莉莉為了證明她真認識寫專欄的那位作者,當下打了通電話邀我當晚見面吃個便飯,通話時唸到我的名字時還刻意加重語氣,該舉動正是講給小豆聽,怪不得電話這頭的我聽莉莉說話方式,聽得有些無法適應。
拜莉莉敘事功力所賜我笑得合不攏嘴,莉莉表情和肢體展現格外生動,彷彿我就坐在他們的辦公室目睹整件事來龍去脈。
那晚我們聊了許多話題,包括小豆為何喜歡看網路專欄、他私心看好的網路作者有哪些、作者寫了哪些議題會戳中他心。同時,分享他的感情經歷,談著他遇過什麼奇怪難搞的客戶使他們成天忙得水深火熱。面臨挫折的抨擊時,我們各自都以哪些方式才讓心頭舒坦些。回想起那天整晚話題,離不開職場甘苦談,想必小豆肯定很在意他的工作吧!
離開餐廳前小豆特別問:「通常你是多久交一次專欄?」我思考一下回他:「看生活是否賞臉,賜我靈感。」夜裡路燈不太亮,他的笑臉卻像在豔陽下閃耀。
我們的交集隨著相處時間堆疊日漸熟絡,我懂他擅長與人交朋友推心置腹,愛熱鬧、愛偶爾下班後與朋友喝上幾杯;他明白我偏好離群索居不易融進人群,偶爾小酌這件事在我們之間成為逢節慶生才碰得上的事,畢竟幾杯黃湯下肚連呼吸都能同步,彼此將生活上累積許久的不悅一吐為快,聊得盡興也知道我們誰都沒變。二○一八年,我出版首本原創小說《不會吧,是我腦洞嗎?》。書名取得很怪,卻反而怪得引起朋友圈注意,順勢替我取個「腦洞城旭遠」外號。那時有場簽書分享會,礙於出版後焦慮使然沒逐一邀親友與會僅以臉書發文資訊,內文大致是「若大家有空不妨到場聽聽分享會,熱鬧一下也好。」
簽書會那天情義重的朋友們都到場,當中看見小豆捧著一大疊小說站在簽名桌前,他為每本書簽名處夾上署名紙條,他笑笑:「我要送客戶,可以請腦洞城旭遠替我每本都署名嗎?」見到每張熟面孔伴隨簽名過程,先前的焦慮擔憂全化為泡影。小豆曾問我第二本書何時問世,我回他:「八字沒一撇的事,能寫就寫能不能發就看天隨緣。」他笑我老派說我看太淡,說沒靈感可以找他逛逛展覽、看看電影,隨時奉陪。
※※※
通常收到莉莉來電,總有個輕快問候做開場白,但是,二〇二〇年二月某個深夜躺在床上正準備就寢時莉莉來電,她問我最後一次和小豆聯繫有何異狀?那回她不但沒輕快語氣,拋出的話句句嚴肅沈重。
小豆是她最好的朋友,無論上班日或休假日,莉莉第一通訊息總是發給小豆。他們工作與生活作息幾乎相同,通常小豆收到後會秒讀莉莉訊息。不過在情人節當天音信杳然,莉莉怎麼傳訊息就是沒回應,撥打小豆手機直接轉進語音信箱表示他關機與外失聯。她心急如焚以各種管道試圖聯繫小豆,就是聯繫不上,甚至連臉書帳號都顯示不出他的帳號,如同人間蒸發。
隔天莉莉收到前公司高層消息,小豆遺體在某座高山民宿中尋獲,警方表示死因是燒炭。
我聽聞之後,瞬間好像被一隻無形手,硬生生將鮮紅色的心扯到另一個漆黑空間,不但碎得徹底還屍骨全無。但為了要和莉莉將事件梳理清楚,只能不斷按壓自己胸口,試圖讓自己情緒平復穩定,大口深呼吸卻被無法定下思緒。花了好幾分鐘總算平撫呼吸心跳,回過神眼淚早浸溼整件睡衣。小豆和家人處得相當好,朋友間對他只有讚美毫無抱怨。他樂觀開朗從不急談感情,生活最重視的只有工作,他視工作如命。
後來聽小豆的前同事們說,原來當初許多同事皆意識到公司運作面出狀況、資金調度不當,多方考量下紛紛提出辭呈,唯獨小豆留下一股傻勁把自身存款大筆大筆替公司代墊。而基於長年和公司合作關係培養出信任,代墊全沒留下十足証據。那些前同事們都看眼裡,也曾勸他要公私分明,別那麼傻相信所有人都不會占自己便宜。
前同事們揣測,或許壓垮他心中最後一根稻草的,疑似是公司針對某幾條大筆款項翻臉不認帳。小豆眼看生活大小開支就要繳不出來,過去為公司一肩扛下的代墊鉅款竟遭公司拒絕撥款,直說他沒依沒據口說無憑,還竭盡所能處處刁難小豆,讓他在職場上毫無立足之地顏面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