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前言:居服員的一天與服務內容

通常,我的一天是這樣開始的。
先確認班表時間無誤,提早十五到二十分鐘騎車出門,如果案家在工業區或大醫院等主要幹道附近,則提早半小時,因為幾乎每天都會在這附近遇到車禍。
居服員若以一天跑四到五班的情況計算,大約需騎車來回七、八趟。若接的班更多,則轉班(從A案家到B案家的轉班費用名稱)次數越高,我們在路途中遇到的情況也越多。
我從剛開始看到車禍會怕,到現在已經可以很淡定的說:「年輕人不要命啊。腳斷了,辛苦的不只是你自己還有你爸媽啊!」以及「爺爺你騎車不打方向燈就算了,至少轉彎前看一下前後左右,受傷後苦的可是你自己,復健的痛可是連年輕人都得咬牙忍耐才撐得過去啊!」
我很有資格這麼說,因為實在遇到太多因車禍導致生活起居陷入困境,不得不請居服員來協助的各類案家。
跟他們比較熟之後,身障個案們第一句說總是:「騎車要小心啊。不然就會像我一樣,沒辦法工作只能領身障救助……」
親身服務他們的居服員,當然知道此話當真不假。

平安抵達案家附近後,則是一定要將機車停在不會被拖吊的地方。
看到這裡,相信你一定會覺得我在說廢話吧。不停白線難道要停紅線嗎?笑屬。
各位同學(在人生這條長路上,我相信我們都是同班同學,才會生在同一年代),您有所不知啊!
居服員有時為了不要遲到,能提前打卡(尤其是下雨天,那個路況和車況之塞啊,真是一想到就嘆氣,再加上穿脫雨衣的時間(轉班幾趟就得穿脫幾次),有時真的趕不及,就會迫不得已的將車子停在黃線等之類的地方。
心中抱持著今天應該不會那麼衰(一定會這麼衰──事主本人就是我)的僥倖想法,停了就打卡上班了。接著,下班後就等著叫計程車去拖吊場吧。切勿以身試法。
所以,下雨天提早三十分鐘出門,繞一下,找停車位,絕對是必須的時間。如果真的不幸遲到,那就遲到吧。好好和個案道歉,也和督導回報,畢竟,騎車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啊!您說您家門口前院有空位可停是嗎?
那我在此厚顏的代表居服員們,大大的感謝您。找停車位絕對是居服員除了穿脫雨衣之外,第三辛苦的事情了。
同學您問第一和第二是什麼?
請繼續看下去。
停好機車,提早打卡,無論爺爺奶奶有沒有留門(某些輕微失智的個案會先將門打開,留個小縫),我都會敲敲門,然後在門外說我是某某居服員,爺爺奶奶早啊(午安或晚安都行,但通常我只說早安,這樣就能讓下午服務的爺爺奶奶或家屬有機會吐槽我,這是很棒的互動,知道嘛!但不能太常用就是了)。
接下來,便是進場進行服務。

進入個案家,通常第一句我會問爺爺奶奶:「吃飽了嗎?」
「吃飽了。」若失智程度不嚴重,爺爺奶奶通常以此標準回答。
然後,我繼續問:「中午吃了什麼?」
此時,各位同學或許會覺得怎麼都問這種老套的問題。
其實啊,這種老套的問題,正是居服員用來評估爺爺奶奶們今天的身心狀況如何的標準之一。
記不記得中午或早上吃了什麼,有哪些菜,有沒有湯?飯後吃藥或水果了嗎?這些回答都能反映出短期記憶力的功能如何。
輕微失智的個案通常都能回答得很好,至少有八成。
個性比較好強,學習力的個案,知道我每次來都會問這些問題後,都會試著去記住今天吃了什麼,回答得越來越流利,我很捧場地拍拍手後,爺爺奶奶們露出洋洋得意的表情,非常可愛。同時這也是很好的腦部訓練。
倘若每次都能回答八成左右的爺爺奶奶,今天卻只有五成,甚至連說都不想說,接下來發脾氣罵你問那麼多做啥。我就會看一下藥盒,確認一下個案有沒有吃藥,忘記吃的話改看一下時間,距離下次吃藥時間太近就會裝作不知道,然後請督導告知家屬提醒爺爺奶奶吃藥,反之則會裝一杯溫水,提醒吃藥,然後不著痕跡的換話題。
再度重申,居服員來服務不是來打擊個案的自信心的。
只要是人,總有狀態不好的時候。
別說罹患失智症的爺爺奶奶,一般人也會提不起勁,不想說話,只想休息。這時我就會安靜下來,默默地做該做的事情,或是牽著爺爺奶奶繼續散步。
然後,觀察並等待。
安靜也很好。
人與人相處並非一昧的炒氣氛。
爺爺奶奶想聊,自然就會開口了。

若是有長達一週的時間爺爺奶奶的話變少了,或短期記憶力明顯減退,我便會回報給督導,再由督導回報給家屬。或許爺爺奶奶有心事,需要家人的關心,也有可能失智的情況變嚴重,需就醫讓醫生重新評估並調整用藥。
  在一般人的眼中,這樣做或許有些雞婆,但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的前輩同事就曾遇過服務的爺爺原本很愛聊天,看到同事去他家也都很開心。從某天開始,突然什麼話都不說了,每次進場服務都擺一張臭臉。
告知家屬後,家屬當然也察覺了,於是一起觀察爺爺,以便協助他。後來才得知爺爺被詐騙,不敢說,又擔心又害怕又覺得丟臉,被發現後一直說詐騙他的人很可憐,家屬聽到後當場怒吼:「我他媽才是最可憐的人。」
總之,我們也只能勸家屬多陪陪老人家或是安排參加社交活動,社區志工、日照中心都很好。
被騙,有部分原因是太寂寞了。和家人以及社會連結不深,所以無法在平日聽到周圍親友的新知和社會動態,遇到事情時也沒有習慣及時詢問(也是有太習慣自己決定所有事情,個性偏執,從未與他人討論事情的人)之故。
拓展長輩的社交範圍,能增加他們的歸屬感和社會參與度,發生事情也有值得信賴的朋友可以商量,晚餐時間也有新話題,而非一直膠著在孩子的婚姻、孫子的教養、自身的過去和不可逆的身體衰老。

只有一種狀況我會主動再問些什麼,那就是個案看起來明顯的恍惚、頭重腳輕,或者頭低低的抬不起來,開始流口水。
因為這很有可能是感冒、發燒、急性中風、喉嚨卡痰、疫情期間的話就會再增加一個確診的可能。
此時,經過爺爺奶奶的同意後,我先將個案的異狀回報督導,拿出個案家的體溫計、血壓計,測量爺爺奶奶的生命跡象,再回報督導,看是否有需要打電話給家屬先將個案送醫就診。

接下來,我將介紹幾項居服員最常從事的服務項目。


「BA07協助沐浴及洗頭」

如果今天進場服務的爺爺奶奶有好幾個項目,其中有協助沐浴和洗頭,經個案同意,通常我都會先帶他們去洗澡,因為此項目是最難拿捏時間的項目。
不僅僅是每個人的洗澡習慣不一樣,就算服務這位個案已經一年多了,每次洗澡的步驟都相同,他也是有可能忽然在今天洗澡時跟你說:「你沒洗乾淨。」
你說,這怎麼可能?我每次洗澡的步驟都一樣啊。
是啊!一般人的確如此。
但失智者則非──正因為頭腦和身體出狀況了,才需要居服員進場照顧。
失智症影響爺爺奶奶們的短期記憶力,使他們忘記一分鐘前你才剛幫他洗完頭,於是叫你再洗一次,有的個案還會生氣的說你怎麼沒有幫我洗頭髮就直接洗身體。
遇到這種情況,我會看爺爺奶奶的個性,比較直的個案,我會二話不說直接洗第二次,還要請他親自用手多抓幾下,詢問抓得滿意了嗎?滿意了才開始沖水。若個性比較溫和的個案,則會先說剛剛已經洗過囉,除非個案堅持,當然就是再洗第二次,沒問題的,個案的需求被滿足到比較重要。
目前我還沒遇過要求洗第三次的,若同學您有經驗,非常歡迎您跟我分享。

若今天進場服務的爺爺奶奶失智狀況比較嚴重,則有可能一邊洗澡一邊排泄,那麼就得等排泄結束後才能繼續洗澡,否則沖洗身體的水會讓接排泄物的便盆滿出來,很難倒入馬桶,不好操作,同時也會干擾到正在排泄的爺爺奶奶。
爺爺奶奶可能會很不好意思地跟你說拍謝啦,真的很抱歉之類的話。此時我一率回答:「上出來很棒啊!這表示排泄正常。很好啊!」如果爺爺奶奶還是一臉歉疚,我便會加碼說:「上出來我就放心了。慢慢上,別顧慮我嘿。」
有人可能在遇到長輩在洗澡時上大號會感到困惑甚至生氣。其實大家可以試著同理一下。假設你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包著尿布,一直忍受著內褲溼溼的感覺(女性應該很有同感,這感覺和月經來時很像),好不容易洗澡的時候有人幫你脫下來了,溼溼的感覺不見了,是不是下意識地覺得現在可以安心上大號了,不用擔心上完後內褲不僅溼溼的還會臭臭的很不舒服,這是很自然的反應。
用手抓大便抹在牆上的情況,同樣也是如此。
長輩感覺到有東西在屁股溼溼黏黏的很不舒服,對已經失智的他們來說,最快且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丟掉。他們的腦袋已經忘記還有更好的方式,就是叫人來幫忙處理或是自行去上廁所,並非故意惡作劇(有的好像真的是故意那就請好好觀察吧),增加照顧難度。
接著,考慮一下要不要開電暖爐,或給個案披個大浴巾之類的,免得暫停沖熱水的爺爺奶奶覺得冷。
如果是輕度失智的爺爺奶奶,我就會在他身體安全的情況下退出浴室,請他上好廁所再叫我進去,給他能安心蹲廁所的隱私。
若是失智中度的個案,則待在浴室內,視個案身心情況考慮要不要背過身子,給予隱私。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