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動定禪可以直接在日常生活中修
融入行住坐臥的日常生活中,連上廁所、刷牙、洗澡、吃飯、睡覺前、做家事時、都可以心唸四句或三句而修。
此很類似於南傳佛教「內觀禪修」很重視四種姿勢(行、立、坐、臥),身體的彎曲、伸直及微細動作等之覺知及觀照。
如「止觀修習法要」指出「歷緣對境修」的六境是行、住、坐、臥、作作(在工作中修)、言語(言語後馬上心唸)。
要嚴密地念住-孫倫禪師:要精進地持續不斷的心唸。
請參閱「佛法三百問」第26問、31問、38問
五、動定禪可以直接在工作及職業中修
(1)在上班工作時,只要不必很專心在使用「意」根時,在意根或工作空檔中均可以修。
任何職業(除違犯人間法律、殺、盜、淫、酒、妄語及八大色情行業等),均可在職場中的工作空檔或「意」空檔中,修行心唸四句法或三句法。
(2)取之有道,用之有道(用之於社會)
營商或營利事業得利過程必需符合不殺(不坑人利益)、不盜(定價過高或不合理、榨盜消費者利益)、不妄(產品真實耐用、不誇大不實宣傳,不欺騙消費者)、不淫不酒(不作淫酒的行業)。
得利後,會用之社會,大行布施,行慈善事業。
於行業中求名求利,須以四無量心出發,並布施于社會。
最正當的佛行事業有慈善、文化、教育、環保、醫療、弱勢扶持等業。
(3)將職業溶入八正道:
八正道為正語、正業、正命(戒);正定、正念(定);正見、正思惟(慧);正精進(通於戒定慧)。
其中正語(不打妄語)、正業(身口意三業正)、正命(正當的職業如上所述的佛行事業)等尤為重要。
(4)以四無量心待人接物:
1.四無量心即慈心、悲心、喜心、捨心。
慈是予樂、悲是拔苦、喜是隨喜、捨是平等。
2.以靜定及動定生起色界四禪定。
在色界四禪定後會生起四無量心,即初禪生起悲,二禪生起喜,三禪生起慈,四禪生起捨。
(5)在職場兼修行戒定慧
除平日修行戒、靜定及慧外,尤其在職場中可以持續修行動定,才能自利利人,進而覺自及覺他。
(6)以四攝及六和敬對待同事及人。
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六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請參閱「佛法三百問」94問。
六、修行動定禪也可以結婚生子
動定禪是可以在家修及在日常生活中修,因此並不礙於有否結婚,單身或已婚均可修行動定禪。在家修行,除了要有正常的經濟生活外,也要有合理的社會生活。社會生活包括父母兄弟、夫妻子女、師長親友、宗教師等社會各階層人士。
佛教「善生長者子」有「六方禮」,六方指以自己為中心的六方,東方為父母,西方為妻兒,南方為親友,上方為宗教師,下方為僕役(現代為下屬、員工)。彼此間有相互應盡的義務。
故夫妻應互守貞操及互敬。對於自己的長官部屬及親友應以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及六和敬來統攝。
因此本法也可在家修行,並可以結婚生子、享受天倫之樂,所以在家學佛當然可以結婚。在家主要修行五乘次第中的人天乘。人乘需守五戒(不殺、不盜、不淫、不酒、不妄)中之「不淫」戒,只限於夫妻之間的「正淫」,絕不可以有「邪淫」。所謂邪淫指,除了夫及妻之外,不可與其他第三者有色淫之意念或行為,即不可有性關係、意淫及性騷擾。而且性關係也必須有所節制,不可荒淫無度。
請參閱「佛法三百問」第24問、27問、28問。
七、如何修習動定禪
請參閱「佛法三百問」第214-1問:如何修動定
(一)如何發心
1.生命的意義就是持續不斷用心默唸四句念或三句念。
2.生活的目的就是持續不斷心唸四句念或三句念。
3.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持續不斷心唸四句念或三句念。
4.人生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持續不斷心唸四句念或三句念。
5.厭惡此業報身,完全放棄自我,全心歸依佛陀。
6人生最好的避風港就是持續不斷心唸四句念或三句念。
7.在呼吸中持續不斷心唸四句念或三句念。
8.在三時(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任何空間)中,持續不斷心唸四句念或三句念。
(二)如何修行動定
(1)選擇念頭
心中默念,即「心念」守在如下念頭:最重要是任何時、任何地均不能中斷。
1.四念句:那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
2.三念句:那摩、阿空、彌陀佛假
(2)如何心中「默唸」四句念或三句念
2.1快速一心唸
a配合呼吸心唸:
如下配合「呼氣」唸:將四句拆為那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或三句拆為那摩、阿、彌陀、佛。這些拆開的段句均選在「呼氣」時唸,如第一次呼吸,吸氣(數1或空白),呼氣唸那摩;第二次呼吸,吸氣數2或空白,呼氣唸藥師;第三次呼吸也如此重覆,直至第七次呼吸,吸氣數7或空白,呼氣唸「假」。
而後又回到吸氣數1,呼氣唸「那摩」,如此一直重複,直到讓心止於此四句或三句念或止於一處或一境。此時心平靜並集中於一處(眉間、鼻尖、臍處)。
b配合觀想心唸:當上述呼吸法不能奏效時。
剛開始唸時或在心處在掉舉、散亂或惛沉中,或遇逆境時,立即大氣吐「呸」字,接著即集中心神快速連續唸,切不可中斷。
b1初閉眼觀想:
觀想佛像(藥師佛「如附件」或彌陀佛,以七支座坐於眉間正前方,此即取「佛像」。當連續觀想眉間佛像至心平靜下來,即呈心「靜」相,此時或可避開散亂,掉舉心。
剛開始先專注觀想眉間正前方的佛像,此即「對坐」觀想;而待修習純熟後,可改為「正坐」觀想,即將佛像與本身完全重合,此時本身即是七支坐的佛,即密宗所謂的「佛慢」生起。
取得靜相後,其次眉間接著取「明相」:即剛開始閉眼觀想佛像時,眼前會呈現一片漆黑,「直至」持續觀想至心呈靜相後,即立刻觀想眉間一團光明,由開始之眉間一團漆黑逐漸觀想轉為眉間一團光明(根據我的靜坐經驗觀想一陣子後也可能自動轉為光明),而後在光團中努力再觀起七支坐的佛像坐於光明中,此時才算「觀想佛像」完成,其功用可保持心之「明靜」,不昏沉、不睡眠即是「明」,不散亂、不掉舉即是「靜」。當達到心之明靜,即是初入「欲界定」。
b2開始睜眼,進行動定觀想:
由上述心達到閉眼之心「明靜」相後,即睜眼繼續觀想眉間正前方的七支座佛像,務必持續保持心之明靜,直至逆境之「逆受」(五受:苦樂捨憂喜)平息下來。此即轉化逆境。
2.2.禪定觀想唸:止觀並用
當處外境較空閒時採用之。
1.止:將身、心、息、器世界均止於空(即自性空),身空、心空、呼吸空、世界空,我法也二空。
於心唸「那摩」時身及心全部放下;於唸「藥師佛」時觀想二眼之正中央處,有毗盧遮那「坐姿」的全身藥師佛,正用雙眼與你四目交接;當唸「琉璃空」時,將一切法收入左手所捧的「寶瓶」內而化之為空(此為止於空,自性空)。
2.觀:同時,於唸「光如來假」時,觀身、心、息、器世界都是假有(假)法,都是虛幻假有,如夢幻泡影。
並於唸「光如來假」之同時,觀右手「法印」手指(兩拇指間互捏)「彈照」世間、出世間一切法為假法(此為觀假)。
3.止觀雙運唸
-止:止空。唸「那摩藥師琉璃空」,即將一切貪瞋癡境「止」除於藥師佛左手「寶瓶」內之「空性」。
-觀:觀假。
唸「光琉璃假」,即觀假。以右手之手指「法印」,觀照世間出世間一切法為假法。
-止觀雙運:整句「那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即是止觀雙運。
2.3.放下身心唸
唸「那摩」唸完即接著完全放下身及心;其次唸「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每唸完時也即刻各自放下身心。
2.4.歡喜唸
要以歡喜的心去唸,並認為唸四句念或三句念是人生最快樂的事,而且是人生的避風港。
2.5.不斷唸
當處外境「較忙碌時」採用之。一心維繫,不能中斷。所謂「淨念」相繼,唸到一心不亂。
在任何時、任何地均持續不斷唸。
若中斷時必須能立刻「覺知」,進而再次「提起」念句,盡量「持續」不可中斷。
同禪宗的念話頭一樣,話尾緊接話頭,不可間斷。即四句的「如來假」的「假」字句尾後,即刻接上「那摩」的句前。
三句唸也同樣,「彌陀佛」句尾,後面即刻接上「那摩」句頭。
同時必須認為此心唸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是生命最重要的意義。
所以除「意根」正在使用時,盡量不可中斷。即使其他五根(眼耳鼻舌身)在使用時,也可透過練習,繼續「同時」心唸不斷。
以上內容節錄自《藍氏動定襌:最實用的佛法修行法(上冊)》藍傳盛◎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3994.pdf
融入行住坐臥的日常生活中,連上廁所、刷牙、洗澡、吃飯、睡覺前、做家事時、都可以心唸四句或三句而修。
此很類似於南傳佛教「內觀禪修」很重視四種姿勢(行、立、坐、臥),身體的彎曲、伸直及微細動作等之覺知及觀照。
如「止觀修習法要」指出「歷緣對境修」的六境是行、住、坐、臥、作作(在工作中修)、言語(言語後馬上心唸)。
要嚴密地念住-孫倫禪師:要精進地持續不斷的心唸。
請參閱「佛法三百問」第26問、31問、38問
五、動定禪可以直接在工作及職業中修
(1)在上班工作時,只要不必很專心在使用「意」根時,在意根或工作空檔中均可以修。
任何職業(除違犯人間法律、殺、盜、淫、酒、妄語及八大色情行業等),均可在職場中的工作空檔或「意」空檔中,修行心唸四句法或三句法。
(2)取之有道,用之有道(用之於社會)
營商或營利事業得利過程必需符合不殺(不坑人利益)、不盜(定價過高或不合理、榨盜消費者利益)、不妄(產品真實耐用、不誇大不實宣傳,不欺騙消費者)、不淫不酒(不作淫酒的行業)。
得利後,會用之社會,大行布施,行慈善事業。
於行業中求名求利,須以四無量心出發,並布施于社會。
最正當的佛行事業有慈善、文化、教育、環保、醫療、弱勢扶持等業。
(3)將職業溶入八正道:
八正道為正語、正業、正命(戒);正定、正念(定);正見、正思惟(慧);正精進(通於戒定慧)。
其中正語(不打妄語)、正業(身口意三業正)、正命(正當的職業如上所述的佛行事業)等尤為重要。
(4)以四無量心待人接物:
1.四無量心即慈心、悲心、喜心、捨心。
慈是予樂、悲是拔苦、喜是隨喜、捨是平等。
2.以靜定及動定生起色界四禪定。
在色界四禪定後會生起四無量心,即初禪生起悲,二禪生起喜,三禪生起慈,四禪生起捨。
(5)在職場兼修行戒定慧
除平日修行戒、靜定及慧外,尤其在職場中可以持續修行動定,才能自利利人,進而覺自及覺他。
(6)以四攝及六和敬對待同事及人。
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六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請參閱「佛法三百問」94問。
六、修行動定禪也可以結婚生子
動定禪是可以在家修及在日常生活中修,因此並不礙於有否結婚,單身或已婚均可修行動定禪。在家修行,除了要有正常的經濟生活外,也要有合理的社會生活。社會生活包括父母兄弟、夫妻子女、師長親友、宗教師等社會各階層人士。
佛教「善生長者子」有「六方禮」,六方指以自己為中心的六方,東方為父母,西方為妻兒,南方為親友,上方為宗教師,下方為僕役(現代為下屬、員工)。彼此間有相互應盡的義務。
故夫妻應互守貞操及互敬。對於自己的長官部屬及親友應以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及六和敬來統攝。
因此本法也可在家修行,並可以結婚生子、享受天倫之樂,所以在家學佛當然可以結婚。在家主要修行五乘次第中的人天乘。人乘需守五戒(不殺、不盜、不淫、不酒、不妄)中之「不淫」戒,只限於夫妻之間的「正淫」,絕不可以有「邪淫」。所謂邪淫指,除了夫及妻之外,不可與其他第三者有色淫之意念或行為,即不可有性關係、意淫及性騷擾。而且性關係也必須有所節制,不可荒淫無度。
請參閱「佛法三百問」第24問、27問、28問。
七、如何修習動定禪
請參閱「佛法三百問」第214-1問:如何修動定
(一)如何發心
1.生命的意義就是持續不斷用心默唸四句念或三句念。
2.生活的目的就是持續不斷心唸四句念或三句念。
3.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持續不斷心唸四句念或三句念。
4.人生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持續不斷心唸四句念或三句念。
5.厭惡此業報身,完全放棄自我,全心歸依佛陀。
6人生最好的避風港就是持續不斷心唸四句念或三句念。
7.在呼吸中持續不斷心唸四句念或三句念。
8.在三時(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任何空間)中,持續不斷心唸四句念或三句念。
(二)如何修行動定
(1)選擇念頭
心中默念,即「心念」守在如下念頭:最重要是任何時、任何地均不能中斷。
1.四念句:那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
2.三念句:那摩、阿空、彌陀佛假
(2)如何心中「默唸」四句念或三句念
2.1快速一心唸
a配合呼吸心唸:
如下配合「呼氣」唸:將四句拆為那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或三句拆為那摩、阿、彌陀、佛。這些拆開的段句均選在「呼氣」時唸,如第一次呼吸,吸氣(數1或空白),呼氣唸那摩;第二次呼吸,吸氣數2或空白,呼氣唸藥師;第三次呼吸也如此重覆,直至第七次呼吸,吸氣數7或空白,呼氣唸「假」。
而後又回到吸氣數1,呼氣唸「那摩」,如此一直重複,直到讓心止於此四句或三句念或止於一處或一境。此時心平靜並集中於一處(眉間、鼻尖、臍處)。
b配合觀想心唸:當上述呼吸法不能奏效時。
剛開始唸時或在心處在掉舉、散亂或惛沉中,或遇逆境時,立即大氣吐「呸」字,接著即集中心神快速連續唸,切不可中斷。
b1初閉眼觀想:
觀想佛像(藥師佛「如附件」或彌陀佛,以七支座坐於眉間正前方,此即取「佛像」。當連續觀想眉間佛像至心平靜下來,即呈心「靜」相,此時或可避開散亂,掉舉心。
剛開始先專注觀想眉間正前方的佛像,此即「對坐」觀想;而待修習純熟後,可改為「正坐」觀想,即將佛像與本身完全重合,此時本身即是七支坐的佛,即密宗所謂的「佛慢」生起。
取得靜相後,其次眉間接著取「明相」:即剛開始閉眼觀想佛像時,眼前會呈現一片漆黑,「直至」持續觀想至心呈靜相後,即立刻觀想眉間一團光明,由開始之眉間一團漆黑逐漸觀想轉為眉間一團光明(根據我的靜坐經驗觀想一陣子後也可能自動轉為光明),而後在光團中努力再觀起七支坐的佛像坐於光明中,此時才算「觀想佛像」完成,其功用可保持心之「明靜」,不昏沉、不睡眠即是「明」,不散亂、不掉舉即是「靜」。當達到心之明靜,即是初入「欲界定」。
b2開始睜眼,進行動定觀想:
由上述心達到閉眼之心「明靜」相後,即睜眼繼續觀想眉間正前方的七支座佛像,務必持續保持心之明靜,直至逆境之「逆受」(五受:苦樂捨憂喜)平息下來。此即轉化逆境。
2.2.禪定觀想唸:止觀並用
當處外境較空閒時採用之。
1.止:將身、心、息、器世界均止於空(即自性空),身空、心空、呼吸空、世界空,我法也二空。
於心唸「那摩」時身及心全部放下;於唸「藥師佛」時觀想二眼之正中央處,有毗盧遮那「坐姿」的全身藥師佛,正用雙眼與你四目交接;當唸「琉璃空」時,將一切法收入左手所捧的「寶瓶」內而化之為空(此為止於空,自性空)。
2.觀:同時,於唸「光如來假」時,觀身、心、息、器世界都是假有(假)法,都是虛幻假有,如夢幻泡影。
並於唸「光如來假」之同時,觀右手「法印」手指(兩拇指間互捏)「彈照」世間、出世間一切法為假法(此為觀假)。
3.止觀雙運唸
-止:止空。唸「那摩藥師琉璃空」,即將一切貪瞋癡境「止」除於藥師佛左手「寶瓶」內之「空性」。
-觀:觀假。
唸「光琉璃假」,即觀假。以右手之手指「法印」,觀照世間出世間一切法為假法。
-止觀雙運:整句「那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即是止觀雙運。
2.3.放下身心唸
唸「那摩」唸完即接著完全放下身及心;其次唸「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每唸完時也即刻各自放下身心。
2.4.歡喜唸
要以歡喜的心去唸,並認為唸四句念或三句念是人生最快樂的事,而且是人生的避風港。
2.5.不斷唸
當處外境「較忙碌時」採用之。一心維繫,不能中斷。所謂「淨念」相繼,唸到一心不亂。
在任何時、任何地均持續不斷唸。
若中斷時必須能立刻「覺知」,進而再次「提起」念句,盡量「持續」不可中斷。
同禪宗的念話頭一樣,話尾緊接話頭,不可間斷。即四句的「如來假」的「假」字句尾後,即刻接上「那摩」的句前。
三句唸也同樣,「彌陀佛」句尾,後面即刻接上「那摩」句頭。
同時必須認為此心唸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是生命最重要的意義。
所以除「意根」正在使用時,盡量不可中斷。即使其他五根(眼耳鼻舌身)在使用時,也可透過練習,繼續「同時」心唸不斷。
以上內容節錄自《藍氏動定襌:最實用的佛法修行法(上冊)》藍傳盛◎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399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