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可視化」的共通點
01 人是健忘的生物
本書所謂的「可視化」,就是寫下來的意思,但為什麼必須這麼做呢?
因為人是健忘的生物,一定會忘記。
即使覺得自己「這麼簡單的事情應該記得住,不寫下來也沒關係」,但事後卻想不起來,相信你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我自己當然也經歷過無數次這樣的狀況。
所以我決定基本上將想到的事情全都寫下來,預定的行程與別人托付的事情也都要當場記錄。
想不起來的事情是種壓力
那麼,如果想不起來,會發生什麼事情、造成哪些困擾呢?
想不起來的事情會成為壓力,也可能會導致後悔。
如果同樣的事情反覆發生,可能會陷入自我厭惡,而如果忘記了與他人的約定,也會產生寫電子郵件或打電話道歉等多餘的工作。再者,這麼一來,對方對你的信任與信賴也會下降。
這些問題也一樣,只要「寫下來」就可以避免。所以不要過於相信自己,覺得「這麼簡單的事情不用寫下來也記得住」,而是要把「一定會忘記,所以要寫下來」當成基本原則。尤其是與他人的約定或別人的委託,一定要養成記錄的習慣。
立刻寫下來
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才能防止遺忘呢?
那就是當場立刻寫下來。
不要過於自信地認為自己能記住一切,而是要早點意識到不可能記住所有的事情。請養成確實寫下來,進行「可視化」的習慣。
全部寫下來
「什麼事情要寫,什麼事情可以不用寫呢?」
思考這個問題也會浪費時間。
有人說過,同樣的點子不會出現第二次。如果忘記約定,通常就很難再想起來。
所以不要猶豫到底該不該寫,請抱著如果猶豫就寫下來的想法,不管什麼事情全部都寫下來吧。
不浪費意志力
「全部寫下來」的效果不僅於此。無論是煩惱、猶豫、思考……哪怕是多小的事情,在做決定時都會消耗意志力(Willpower)。
眾所皆知,蘋果的共同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生前每天都堅持相同的打扮――黑色高領毛衣搭配牛仔褲,腳下踩著休閒鞋。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II),也以每天穿著同樣的西裝而聞名。
「我總是穿灰色或藍色的西裝,這樣做可以減少我必須做的決定。我沒有多餘的心力去決定要吃什麼、穿什麼,因為我還有一大堆必須做的決策。」
歐巴馬總統如此回答。
史蒂夫•賈伯斯與歐巴馬總統可說是透過徹底減少必須做的決定,讓自已更進一步地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與自己的目標上。
大家都有許多必須在重要場合做出決策的時候吧?
意志力,也就是「Willpower」,總是在早上起床時補滿,但每當進行微小的決策時,就會在反覆的猶豫與思考中逐漸減少。
我們必須將這種寶貴的力量保留給重大決策,因此必須減少猶豫、煩惱和思考的次數。
當猶豫、煩惱與思考愈少,就愈能集中精力在真正需要專注的事情上。
除了記錄下來之外,當感到猶豫時,就決定去做吧。這麼一來,就能將精力使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在同個地方寫下
好不容易寫下來了,但如果找不到或無法回顧,那就和沒寫一樣。一定要記住自己寫在哪裡,所以建議集中在同一個地方。
我也曾有一段時間,同時使用手帳與Google行事曆這兩種工具管理行程。但好幾次都因為忘記合併,結果行程只記在其中一項工具裡,導致錯過了約定。
因此,請將行程與任務集中在一處管理。
放在隨時可見的地方
將必須確認的事項,例如任務與攜帶物品清單等寫進記事本後,將記事本擺在想看隨時都能看的地方非常重要。
不過,如果在不需要查看時擅自進入視線,也會導致專注力在這個瞬間被打斷,這樣也不行。
請放在如果沒有特別注意時不會看到,但想看時立刻就能查看的地方。
放在行動路徑上
如果記事本上寫著絕對不能忘記的事情,就應該放在你的行動路徑上。
舉例來說,如果你列出了攜帶物品清單,就應該貼在一定會看到的書桌上或玄關的門板上;如果是任務清單,則應該寫在能夠與手帳或Google行事曆等同時查看的地方;也曾聽過有人會把要帶的東西放在明天準備要穿的鞋子裡。
為未來的自己寫得清楚明瞭
日後回顧自己所寫的備忘時,如果字跡過於潦草導致難以辨認,或者能夠辨認卻想不起來是什麼意思,那就失去寫下來的意義。不僅寫下來變成白費功夫,也會因為想不起來而產生壓力。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方便日後回顧時能夠讀懂內容,請務必為了未來的自己寫得更清楚明瞭。
為了遺忘而寫下來
「記住」這個行為,其實等同於在腦中反覆回想,避免自己遺忘,會對大腦帶來負擔。這麼一來,就難以專注於眼前的事情了。
因此,請更積極地「為了遺忘而寫下來」。
為了專注於當下,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將其他事情寫下來然後忘記。這樣大腦就能輕巧地運作,發揮更高的效能。
02 結合數位與傳統工具的優點
說到記錄工具,有手帳、筆記本等紙本傳統工具,也有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等電子工具。這兩種工具不分優劣,各有各的優缺點。
首先,就讓我們來看看數位與傳統各自的優點和缺點。
數位工具的優點
首先是數位工具的優點。
不需反覆輸入定期性任務或行程,可以省去麻煩
這無疑是數位工具的最大優點。重複的行程或任務只要輸入一次,系統就會依照設定的頻率自動生成。因此,我也會將例會或討論輸入Google行事曆並設定為重複行程。
此外,我還會將每日或每周重複的任務輸入到Toodledo這款任務管理APP中,設定為重複的任務進行管理。只要設定為每日重複的任務,並在當天完成後勾選,隔天的任務就會立刻自動生成,非常方便。
如果是手寫,就需要每次都把行程與任務寫下來,相較之下,數位工具非常適合我這種很怕麻煩,不想反覆做同樣事情的人。
協助提醒(通知)
通知功能就和自動重複一樣方便。
我在輸入行程時,一定會設定在會議、討論或是外出時間的十分鐘前響鈴提醒。
儘管如此,我也曾在專注工作時,沒有注意到電腦或手機的響鈴通知。這樣的情況發生過好幾次,因此後來我將通知也同步到Apple Watch,即使工作再專注,震動也會傳遞到手腕,這麼一來就不會再錯過行程。
此外,我也有好幾次在搭乘電車時,因為讀書或校稿過於專注而坐過站。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現在會在到站前一分鐘設置計時器提醒。
搜尋方便
需要回顧過去行程與任務的機會或許不多,但在使用數位工具時,就可以輕鬆搜尋。
舉例來說,如果想確認上次討論A專案的日期,只要輸入「A專案」就能找到;如果想知道與某B會面的時間,只需輸入「B」即可。
能夠分享給別人
有些公司會使用Outlook等數位行程管理工具來將行程共享給團隊成員,我的公司就是這樣。除了秘書以外,我想很少人會試圖去管理別人的行程,但有時候知道別人的行程會比較方便,例如安排下次會議時,即使當事人不在也能決定時間。
同樣地,在同事離開座位時,如果其他人接到電話,只要知道同事的行程,就能告知來電者對方在何處,例如是在公司內開會還是外出;若是外出,會不會再回公司、回來的時間大概是幾點等。
紙本工具的優點
接下來是紙本工具的優點。
具有彈性
以紙本工具寫下來,最大優點就在於其彈性。
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確實方便。但Excel主要用於表格計算,Word主要用於文書輸入,只能在限定的條件中發揮作用。至於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雖然特定功能優異,但反過來說也意味著缺乏彈性。
這代表使用電子設備進行輸入時,必須在規定的框架內操作,這對於寫出腦中的想法,也就是進行「可視化」時是個缺點。
想要改變文字顏色、用螢光筆突顯重點、畫圖、用線連接A和B、自由排版……。當出現這些需求時,數位與紙本何者較快速,答案應該很明顯。
資訊一目了然
相較於智慧型手機的螢幕,手帳或筆記本能夠一次看到更多的資訊。
畢竟在安排行程、回顧備忘時,總是希望能夠盡可能更廣範圍地查看。所以能夠一目了然的空間更大、資訊量更多的紙本式手帳與筆記本,在這些情境下比智慧型手機等數位工具更具優勢。
不需啟動時間
手帳或筆記本只要攤開就能立即使用,不需任何啟動時間,也不用擔心電池耗盡或是訊號不良。
紙本式的筆記本或手帳,在搜尋性、輸入重複行程或任務方面,確實比不上數位工具,但只要稍微花點工夫,這些問題還是可以克服。
舉例來說,即使是紙本工具,也可以利用浮貼的便利貼來吸引注意力,或者將重複的行程與任務寫在便利貼上,每次完成後就貼到下次預定的日期等。
除此之外,使用智慧型手機管理行程時,很難邊講電話邊確認或添加行程,但手帳則能輕鬆應對這點。
結合數位與紙本的優點
我以前曾寫過手帳術的書,所以有點猶豫到底該不該把這件事寫出來,總之,我現在主要使用數位工具來管理與他人的約定以及每日任務。
但即便使用數位工具,也不代表我不再使用紙本手帳。
詳細內容會在第三章介紹,簡而言之,我仍然會以手寫的方式,記錄當天的重要任務與預定行程。
如同前面的介紹,數位與紙本各有優缺點。
數位工具與紙本工具都是工具,並非只能選擇其中一種,根據需求靈活運用即可。請根據自己方便、適合的方式,結合兩者的優點進行使用吧!
03 手寫的好處
到目前為止所寫的內容,可能會讓人以為數位工具還是更具優勢,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將不需要記住的簡單事項,或是一再重複的事情可視化時,我確實建議使用數位工具,但除此之外的內容,我則推薦用手寫。
手寫文字相較於用鍵盤打字,是一種更複雜的動作,因此能對大腦帶來更多刺激。手寫能夠同時活化大腦的多個區域,即使是相同的文字,也能刻在大腦更深層的地方。
這麼一來,比起輸入到電腦或手機等數位設備,手寫更能長時間且確實地記住資訊。
在某項研究中發現,被要求在課堂上手寫筆記的學生,最後考試的平均分數比用電腦輸入的學生更高。此外,報告也顯示,手寫筆記的學生在考試結束後,也能記住筆記內容更長時間。
這代表如果用手寫下,即使不刻意去背誦,也能自動記住寫下的內容。正因為我知道這點,所以即使我的字跡經常潦草到連自己都看不懂,我也會盡量用手寫。
基於這些理由,我強烈建議將重要的事項用手寫下來。
04 從「想像結果」開始
我在寫下任務或行程時,會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從想像結果開始」。
所謂的「想像結果」,指的是想像完成的形態或目標。
我在建設公司從事設計工作,而各位也知道,建築物不會憑空開始建造,一定會有設計圖。
設計圖是設計者將對於完成形態的想像,例如「想要製作這樣的東西」、「想要這樣的顏色和形狀」等,並將這樣的想像透過「圖紙」表現出來。
各位應該也看過刊登平面圖與完工想像圖的建案廣告吧?
此外,像「○○建設工程」這樣的計畫啟動時,首先決定的就是竣工日,也就是建築物完工日期。
建設工程會從建築物完工並交付給客戶的日期往回推,在過程中設定多項進度檢核點,例如「○月○日前要完成XX」等,確認工程是否如期進行。
這樣的做法不僅限於建設工程。
工作必定有期限,如果著手時想著「有時間再做」,那可能永遠都無法完成。應該從截止日期開始往回推,在過程中設置進度檢核點,並依照進度行動。
這麼一來,就不會因為在截止日期前匆忙開始而導致只能完成低品質的工作。
你希望完成什麼樣的成果呢?
先想像完成形態,然後由此往回推算。請養成這樣的習慣。
01 人是健忘的生物
本書所謂的「可視化」,就是寫下來的意思,但為什麼必須這麼做呢?
因為人是健忘的生物,一定會忘記。
即使覺得自己「這麼簡單的事情應該記得住,不寫下來也沒關係」,但事後卻想不起來,相信你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我自己當然也經歷過無數次這樣的狀況。
所以我決定基本上將想到的事情全都寫下來,預定的行程與別人托付的事情也都要當場記錄。
想不起來的事情是種壓力
那麼,如果想不起來,會發生什麼事情、造成哪些困擾呢?
想不起來的事情會成為壓力,也可能會導致後悔。
如果同樣的事情反覆發生,可能會陷入自我厭惡,而如果忘記了與他人的約定,也會產生寫電子郵件或打電話道歉等多餘的工作。再者,這麼一來,對方對你的信任與信賴也會下降。
這些問題也一樣,只要「寫下來」就可以避免。所以不要過於相信自己,覺得「這麼簡單的事情不用寫下來也記得住」,而是要把「一定會忘記,所以要寫下來」當成基本原則。尤其是與他人的約定或別人的委託,一定要養成記錄的習慣。
立刻寫下來
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才能防止遺忘呢?
那就是當場立刻寫下來。
不要過於自信地認為自己能記住一切,而是要早點意識到不可能記住所有的事情。請養成確實寫下來,進行「可視化」的習慣。
全部寫下來
「什麼事情要寫,什麼事情可以不用寫呢?」
思考這個問題也會浪費時間。
有人說過,同樣的點子不會出現第二次。如果忘記約定,通常就很難再想起來。
所以不要猶豫到底該不該寫,請抱著如果猶豫就寫下來的想法,不管什麼事情全部都寫下來吧。
不浪費意志力
「全部寫下來」的效果不僅於此。無論是煩惱、猶豫、思考……哪怕是多小的事情,在做決定時都會消耗意志力(Willpower)。
眾所皆知,蘋果的共同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生前每天都堅持相同的打扮――黑色高領毛衣搭配牛仔褲,腳下踩著休閒鞋。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II),也以每天穿著同樣的西裝而聞名。
「我總是穿灰色或藍色的西裝,這樣做可以減少我必須做的決定。我沒有多餘的心力去決定要吃什麼、穿什麼,因為我還有一大堆必須做的決策。」
歐巴馬總統如此回答。
史蒂夫•賈伯斯與歐巴馬總統可說是透過徹底減少必須做的決定,讓自已更進一步地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與自己的目標上。
大家都有許多必須在重要場合做出決策的時候吧?
意志力,也就是「Willpower」,總是在早上起床時補滿,但每當進行微小的決策時,就會在反覆的猶豫與思考中逐漸減少。
我們必須將這種寶貴的力量保留給重大決策,因此必須減少猶豫、煩惱和思考的次數。
當猶豫、煩惱與思考愈少,就愈能集中精力在真正需要專注的事情上。
除了記錄下來之外,當感到猶豫時,就決定去做吧。這麼一來,就能將精力使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在同個地方寫下
好不容易寫下來了,但如果找不到或無法回顧,那就和沒寫一樣。一定要記住自己寫在哪裡,所以建議集中在同一個地方。
我也曾有一段時間,同時使用手帳與Google行事曆這兩種工具管理行程。但好幾次都因為忘記合併,結果行程只記在其中一項工具裡,導致錯過了約定。
因此,請將行程與任務集中在一處管理。
放在隨時可見的地方
將必須確認的事項,例如任務與攜帶物品清單等寫進記事本後,將記事本擺在想看隨時都能看的地方非常重要。
不過,如果在不需要查看時擅自進入視線,也會導致專注力在這個瞬間被打斷,這樣也不行。
請放在如果沒有特別注意時不會看到,但想看時立刻就能查看的地方。
放在行動路徑上
如果記事本上寫著絕對不能忘記的事情,就應該放在你的行動路徑上。
舉例來說,如果你列出了攜帶物品清單,就應該貼在一定會看到的書桌上或玄關的門板上;如果是任務清單,則應該寫在能夠與手帳或Google行事曆等同時查看的地方;也曾聽過有人會把要帶的東西放在明天準備要穿的鞋子裡。
為未來的自己寫得清楚明瞭
日後回顧自己所寫的備忘時,如果字跡過於潦草導致難以辨認,或者能夠辨認卻想不起來是什麼意思,那就失去寫下來的意義。不僅寫下來變成白費功夫,也會因為想不起來而產生壓力。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方便日後回顧時能夠讀懂內容,請務必為了未來的自己寫得更清楚明瞭。
為了遺忘而寫下來
「記住」這個行為,其實等同於在腦中反覆回想,避免自己遺忘,會對大腦帶來負擔。這麼一來,就難以專注於眼前的事情了。
因此,請更積極地「為了遺忘而寫下來」。
為了專注於當下,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將其他事情寫下來然後忘記。這樣大腦就能輕巧地運作,發揮更高的效能。
02 結合數位與傳統工具的優點
說到記錄工具,有手帳、筆記本等紙本傳統工具,也有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等電子工具。這兩種工具不分優劣,各有各的優缺點。
首先,就讓我們來看看數位與傳統各自的優點和缺點。
數位工具的優點
首先是數位工具的優點。
不需反覆輸入定期性任務或行程,可以省去麻煩
這無疑是數位工具的最大優點。重複的行程或任務只要輸入一次,系統就會依照設定的頻率自動生成。因此,我也會將例會或討論輸入Google行事曆並設定為重複行程。
此外,我還會將每日或每周重複的任務輸入到Toodledo這款任務管理APP中,設定為重複的任務進行管理。只要設定為每日重複的任務,並在當天完成後勾選,隔天的任務就會立刻自動生成,非常方便。
如果是手寫,就需要每次都把行程與任務寫下來,相較之下,數位工具非常適合我這種很怕麻煩,不想反覆做同樣事情的人。
協助提醒(通知)
通知功能就和自動重複一樣方便。
我在輸入行程時,一定會設定在會議、討論或是外出時間的十分鐘前響鈴提醒。
儘管如此,我也曾在專注工作時,沒有注意到電腦或手機的響鈴通知。這樣的情況發生過好幾次,因此後來我將通知也同步到Apple Watch,即使工作再專注,震動也會傳遞到手腕,這麼一來就不會再錯過行程。
此外,我也有好幾次在搭乘電車時,因為讀書或校稿過於專注而坐過站。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現在會在到站前一分鐘設置計時器提醒。
搜尋方便
需要回顧過去行程與任務的機會或許不多,但在使用數位工具時,就可以輕鬆搜尋。
舉例來說,如果想確認上次討論A專案的日期,只要輸入「A專案」就能找到;如果想知道與某B會面的時間,只需輸入「B」即可。
能夠分享給別人
有些公司會使用Outlook等數位行程管理工具來將行程共享給團隊成員,我的公司就是這樣。除了秘書以外,我想很少人會試圖去管理別人的行程,但有時候知道別人的行程會比較方便,例如安排下次會議時,即使當事人不在也能決定時間。
同樣地,在同事離開座位時,如果其他人接到電話,只要知道同事的行程,就能告知來電者對方在何處,例如是在公司內開會還是外出;若是外出,會不會再回公司、回來的時間大概是幾點等。
紙本工具的優點
接下來是紙本工具的優點。
具有彈性
以紙本工具寫下來,最大優點就在於其彈性。
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確實方便。但Excel主要用於表格計算,Word主要用於文書輸入,只能在限定的條件中發揮作用。至於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雖然特定功能優異,但反過來說也意味著缺乏彈性。
這代表使用電子設備進行輸入時,必須在規定的框架內操作,這對於寫出腦中的想法,也就是進行「可視化」時是個缺點。
想要改變文字顏色、用螢光筆突顯重點、畫圖、用線連接A和B、自由排版……。當出現這些需求時,數位與紙本何者較快速,答案應該很明顯。
資訊一目了然
相較於智慧型手機的螢幕,手帳或筆記本能夠一次看到更多的資訊。
畢竟在安排行程、回顧備忘時,總是希望能夠盡可能更廣範圍地查看。所以能夠一目了然的空間更大、資訊量更多的紙本式手帳與筆記本,在這些情境下比智慧型手機等數位工具更具優勢。
不需啟動時間
手帳或筆記本只要攤開就能立即使用,不需任何啟動時間,也不用擔心電池耗盡或是訊號不良。
紙本式的筆記本或手帳,在搜尋性、輸入重複行程或任務方面,確實比不上數位工具,但只要稍微花點工夫,這些問題還是可以克服。
舉例來說,即使是紙本工具,也可以利用浮貼的便利貼來吸引注意力,或者將重複的行程與任務寫在便利貼上,每次完成後就貼到下次預定的日期等。
除此之外,使用智慧型手機管理行程時,很難邊講電話邊確認或添加行程,但手帳則能輕鬆應對這點。
結合數位與紙本的優點
我以前曾寫過手帳術的書,所以有點猶豫到底該不該把這件事寫出來,總之,我現在主要使用數位工具來管理與他人的約定以及每日任務。
但即便使用數位工具,也不代表我不再使用紙本手帳。
詳細內容會在第三章介紹,簡而言之,我仍然會以手寫的方式,記錄當天的重要任務與預定行程。
如同前面的介紹,數位與紙本各有優缺點。
數位工具與紙本工具都是工具,並非只能選擇其中一種,根據需求靈活運用即可。請根據自己方便、適合的方式,結合兩者的優點進行使用吧!
03 手寫的好處
到目前為止所寫的內容,可能會讓人以為數位工具還是更具優勢,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將不需要記住的簡單事項,或是一再重複的事情可視化時,我確實建議使用數位工具,但除此之外的內容,我則推薦用手寫。
手寫文字相較於用鍵盤打字,是一種更複雜的動作,因此能對大腦帶來更多刺激。手寫能夠同時活化大腦的多個區域,即使是相同的文字,也能刻在大腦更深層的地方。
這麼一來,比起輸入到電腦或手機等數位設備,手寫更能長時間且確實地記住資訊。
在某項研究中發現,被要求在課堂上手寫筆記的學生,最後考試的平均分數比用電腦輸入的學生更高。此外,報告也顯示,手寫筆記的學生在考試結束後,也能記住筆記內容更長時間。
這代表如果用手寫下,即使不刻意去背誦,也能自動記住寫下的內容。正因為我知道這點,所以即使我的字跡經常潦草到連自己都看不懂,我也會盡量用手寫。
基於這些理由,我強烈建議將重要的事項用手寫下來。
04 從「想像結果」開始
我在寫下任務或行程時,會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從想像結果開始」。
所謂的「想像結果」,指的是想像完成的形態或目標。
我在建設公司從事設計工作,而各位也知道,建築物不會憑空開始建造,一定會有設計圖。
設計圖是設計者將對於完成形態的想像,例如「想要製作這樣的東西」、「想要這樣的顏色和形狀」等,並將這樣的想像透過「圖紙」表現出來。
各位應該也看過刊登平面圖與完工想像圖的建案廣告吧?
此外,像「○○建設工程」這樣的計畫啟動時,首先決定的就是竣工日,也就是建築物完工日期。
建設工程會從建築物完工並交付給客戶的日期往回推,在過程中設定多項進度檢核點,例如「○月○日前要完成XX」等,確認工程是否如期進行。
這樣的做法不僅限於建設工程。
工作必定有期限,如果著手時想著「有時間再做」,那可能永遠都無法完成。應該從截止日期開始往回推,在過程中設置進度檢核點,並依照進度行動。
這麼一來,就不會因為在截止日期前匆忙開始而導致只能完成低品質的工作。
你希望完成什麼樣的成果呢?
先想像完成形態,然後由此往回推算。請養成這樣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