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確認:開始
我希望錢為我做些什麼?
你花了這麼多時間工作、花錢、存錢和焦慮,是否曾經問過自己這個問題?
沒有也請別擔心,大部分的人都不會這樣思考金錢,而且老實說,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另外,答案會隨著時間改變是很正常的。所以,你才需要在每次做出金錢決定時,都不斷確認信念,這樣可以再次確定自己的優先順序,或打開眼界進行必要的改變。
讓我說清楚一點:「我想要什麼」跟「我希望錢為我做些什麼」是不一樣的問題。我不是要你寫下度假地點的願望清單。「我希望錢為我做些什麼?」這個問題是要你決定自己想過什麼生活,接著制定計畫,讓金錢幫你實現目標。
假如你現在沒有過著想要的日子,那你希望怎麼生活?如果你的答案跟目前的現況天差地遠,不要擔心。只要想想什麼對你來說很重要就好了。或許你想要的生活是能待在家裡照顧孩子、每年到歐洲度假、重返校園或純粹減少賬單帶來的壓力,也有可能上述的一切全都是。不重要,重點是決定你的優先順序,然後制定計畫,實現它。
少了計畫,你會飄忽不定,希望人生有一天自動找到方向。這就好比上大學卻從不決定主修科目(或許你以前就是這樣),或者去超市買菜卻隨意亂拿架上的東西,希望這些能變出晚餐(或許你現在就是這樣)――這其實是很多人對待金錢的方式。金錢在我們未多加思索的情況下來來去去,直到突然間,我們開始感到壓力,而且我們甚至往往沒有發覺自己在對金錢焦慮。一切都感覺難以招架。
金錢壓力的解方
什麼是那個人生計畫?其實就是預算。沒錯,預算。你需要,我也需要,我們人人都需要預算,不管我們有多少錢(或根本沒錢)。你既然拿起這本書,大概已經知道這一點,但是預算這個概念可能還是讓你相當害怕。如果你擔心預算太死板、侷限很多、過於嚴苛,那麼你應該從不同的角度看待預算。別再想你不能用自己的錢做到什麼(我負擔不了那趟旅行),也別再想你必須用自己的錢做到什麼(我得付清學貸)。反之,想想你要的是什麼,然後從那裡出發。比方說:我想要帶家人去義大利;我想要過著沒有債務的生活;我想要聘請私人家教學義大利文。預算可以幫助你規劃這一切。
我先前有提到,很多人在金錢方面的選擇上遭遇困難,是因為沒有一套決策系統。你的預算就是那套系統,這是根據你想要什麼來設計人生的工具。沒有編列預算,你就沒有辦法知道花費的優先順序。你往往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錢到底跑到哪裡了。你可能因為負擔不了對自己重要的東西而感到焦慮,同時卻又把錢隨興花在其他事物上――儘管如果看見買了那些東西要付出的代價,你其實會很願意捨棄。這就是(優質)預算的美妙:它會讓你清楚看見自己的支出如何影響生活的其他層面。
或許義大利之旅好像超出了你的現況,但是同一時間,你不怎麼享受的外食習慣每個月卻花了你幾百美元。你的衣櫃可能塞滿衝動網購後鮮少拿來穿的衣物,但是學貸餘額卻又令你感到頭痛。
假如你在想自己到底有沒有哪天能夠買得起□□(請自行填空),你或許不需要看得比你以為的還遠。編列預算就是因為這樣才好玩、讓人充滿自由。沒有東西比得上刪掉無意義的花費、把錢用來存下曾經像白日夢的事物所能帶來的喜悅。想像一下,你的度假基金不斷成長、同時腰圍縮小(雙贏!),或者學貸漸漸消失、衣櫃也不再亂七八糟,那是什麼樣的感受。
金錢不再隨便流失後,你可以把它用來支持你真正在乎的事物,別讓它消失不見。預算可以讓你毫無罪惡感地花錢和存錢,因為你已經決定好你希望那些錢用在哪裡。這會幫助你用全新的角度看待金錢,使你永遠滿意自己的決定,無論你的決定是花錢或不花錢。
每個人的實際狀況都不一樣。仔細檢視你的支出之後,你或許會決定外食和網購對你來說的確相當重要,只是可能沒有存錢去義大利或付清學貸那麼重要。無論你決定什麼,你都可以找到方法資助對你來說組成美好生活的任何事物。你只是需要一個計畫。
認識YNAB的四大法則
這本書會在你讀完之前,讓你擁有兩個非常強大的個人工具:
一套明確的系統,幫助你為自己想要的人生做出量身打造的財務決定。這套系統就是預算。
一個全新的觀念,讓你以先前從未有過的方式看待金錢。那個觀念就是YNAB的四大法則。
我會在書中剩餘的篇幅揭開這四大法則,並讓你看看YNAB人(也就是使用YNAB的人)是如何使用這些法則翻轉他們的人生。現在先來看看鳥瞰圖:
法則一:給每一塊錢分配工作。這講的是積極主動,這樣人生才不會奪走你的錢。你要先決定自己的優先順序,接著將金錢(只有你現在擁有的那些,後面會說到更多!)一一分配給這些優先事物,別讓它消失不見。由於金錢要流向最優先的事物,花錢的門檻就必須設得更高。
法則二:擁抱真實的支出。這結合了超前思考和馬上行動的力量。無論支出是規律出現(租金)、感覺難以預測(修車費用)或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婚禮付現),這些全都是你真實支出的一部分。關鍵在於把它們當成每月支出看待,一次存一點。
法則三:隨機應變。這可以幫助你快速調適,無論遇到什麼狀況都能應付。預算是一種計畫,但是計畫會改變,預算也應該要有改變的空間。跟朋友出去吃飯,所以花費比預期的還多?生活丟了一顆變化球給你?不用焦慮,只要從優先順序較低的預算類別挪用一些錢,然後繼續過日子就好。這樣並不是編列預算失敗,只是在隨機應變。大部分的人想到預算並不會想到這樣的彈性,但這卻可能是獲得成效的關鍵。
法則四:讓你的錢躺久一點。這條法則要你試著花費至少三十天前賺來的錢。從拿到錢到花掉錢,這中間的時間拖長一點,你就會過得更安穩、更有彈性。你的呼吸會順暢許多。如果你有實踐前三條法則,其實不知不覺就會把錢越放越久,那你就能正式擺脫月光族的輪迴(慢走不送!)。
無論你的收入或目標為何,這四大法則都適用每一個人。不管你是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正在適應出社會第一年的生活,或者你剛退休,正要提領退休帳戶的錢,都無所謂。不管你是富是窮、是節儉或花錢如流水,這四大法則都會讓你每天積極主動地跟金錢交涉,使你掌握自己的財務。
四大法則出現以前,曾有一對新人
我會在2004年創立「你需要預算」(You Need a Budget,簡稱YNAB)計畫,是因為我跟我太太茱莉走投無路了。當時,我們是一對二十二歲的新婚夫婦,住在一棟六十年的老房子約8.5坪的地下室裡。我們兩個都是「靠愛情維生」的學生。然而,愛情不會幫你付學費、教科書或公車票卡(我有說我們當時沒車嗎?)。我還需要三年才會完成會計碩士學位,因此短期內無法賺取真正的薪水。茱莉即將完成社工學士學位,已經開始工作,但是時薪只有――聽好囉──10.5美元。
除此之外,我們還準備生第一個孩子,要實現讓茱莉在家照顧孩子的夢想,我們絕對負擔不了。我感覺走投無路,但身為一個數字控,我知道我會在Excel試算表找到答案(那可是生命中所有的魔法發生的地方)。於是,我開始研發一套系統,幫助我們追蹤支出。
我的想法很簡單。我打算記錄我們所有的花費,試算表的每一列都代表一年的其中一天,所有的支出和收入類別列在最上方。我寫了最常見的那些:買菜、教科書、出外用餐、電話費、汽油等。這份預算表我覺得很美,就像任何尋常的事物在創造它的人眼中絕對很美那樣。
我和茱莉每天都認真使用這份預算表,經過幾個月後,驚人的事情發生了。儘管我們的財務狀況很拮据,我們卻發現自己做得蠻好的,能夠繳納賬單,甚至可以存一點點錢。我們還是會去做那些對我們來說組成美好人生的事,像是編列每個月幾次約會行程、跟朋友出去以及兩人各有一點零用錢的預算。我們沒過著月光族的生活,還達成了不同的目標。這份預算奏效了。
於是我思考了一下。如果我的預算策略對我有用,說不定對別人也會有用。這時,我們很想要多賺點錢,以便實現讓茱莉在家照顧孩子的目標。我開始認為我可以在以時薪計算的實習工作之外,賺取額外的收入,給我們更多喘息空間,讓茱莉離開職場。我的想法是,說服別人預算也能對他們奏效,於是YNAB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我開始傳授對我和茱莉很有幫助的原則給別人,結果發現,我們的做法其實蠻特別的。我們依循了四條強大的基本法則,永遠改善了自己的財務。我們從來不為了錢吵架,且我們感到很知足(即使收入極少)。
將時間快轉十年後,同樣的這些法則已經幫助了世界各地幾十萬的個人與家庭。我最後確實完成了會計碩士學位,成為一名有執照的註冊會計師,但我捨棄了註冊會計師的明星光環,決定將「你需要預算」發展成全方位的事業。我的全職工作跟這本書一樣,都是要幫助你明白你也可以獲得財務自由。但要達到那個境界,你就需要預算。
請耐住性子,你肯定從未這樣編列過預算。
我希望錢為我做些什麼?
你花了這麼多時間工作、花錢、存錢和焦慮,是否曾經問過自己這個問題?
沒有也請別擔心,大部分的人都不會這樣思考金錢,而且老實說,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另外,答案會隨著時間改變是很正常的。所以,你才需要在每次做出金錢決定時,都不斷確認信念,這樣可以再次確定自己的優先順序,或打開眼界進行必要的改變。
讓我說清楚一點:「我想要什麼」跟「我希望錢為我做些什麼」是不一樣的問題。我不是要你寫下度假地點的願望清單。「我希望錢為我做些什麼?」這個問題是要你決定自己想過什麼生活,接著制定計畫,讓金錢幫你實現目標。
假如你現在沒有過著想要的日子,那你希望怎麼生活?如果你的答案跟目前的現況天差地遠,不要擔心。只要想想什麼對你來說很重要就好了。或許你想要的生活是能待在家裡照顧孩子、每年到歐洲度假、重返校園或純粹減少賬單帶來的壓力,也有可能上述的一切全都是。不重要,重點是決定你的優先順序,然後制定計畫,實現它。
少了計畫,你會飄忽不定,希望人生有一天自動找到方向。這就好比上大學卻從不決定主修科目(或許你以前就是這樣),或者去超市買菜卻隨意亂拿架上的東西,希望這些能變出晚餐(或許你現在就是這樣)――這其實是很多人對待金錢的方式。金錢在我們未多加思索的情況下來來去去,直到突然間,我們開始感到壓力,而且我們甚至往往沒有發覺自己在對金錢焦慮。一切都感覺難以招架。
金錢壓力的解方
什麼是那個人生計畫?其實就是預算。沒錯,預算。你需要,我也需要,我們人人都需要預算,不管我們有多少錢(或根本沒錢)。你既然拿起這本書,大概已經知道這一點,但是預算這個概念可能還是讓你相當害怕。如果你擔心預算太死板、侷限很多、過於嚴苛,那麼你應該從不同的角度看待預算。別再想你不能用自己的錢做到什麼(我負擔不了那趟旅行),也別再想你必須用自己的錢做到什麼(我得付清學貸)。反之,想想你要的是什麼,然後從那裡出發。比方說:我想要帶家人去義大利;我想要過著沒有債務的生活;我想要聘請私人家教學義大利文。預算可以幫助你規劃這一切。
我先前有提到,很多人在金錢方面的選擇上遭遇困難,是因為沒有一套決策系統。你的預算就是那套系統,這是根據你想要什麼來設計人生的工具。沒有編列預算,你就沒有辦法知道花費的優先順序。你往往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錢到底跑到哪裡了。你可能因為負擔不了對自己重要的東西而感到焦慮,同時卻又把錢隨興花在其他事物上――儘管如果看見買了那些東西要付出的代價,你其實會很願意捨棄。這就是(優質)預算的美妙:它會讓你清楚看見自己的支出如何影響生活的其他層面。
或許義大利之旅好像超出了你的現況,但是同一時間,你不怎麼享受的外食習慣每個月卻花了你幾百美元。你的衣櫃可能塞滿衝動網購後鮮少拿來穿的衣物,但是學貸餘額卻又令你感到頭痛。
假如你在想自己到底有沒有哪天能夠買得起□□(請自行填空),你或許不需要看得比你以為的還遠。編列預算就是因為這樣才好玩、讓人充滿自由。沒有東西比得上刪掉無意義的花費、把錢用來存下曾經像白日夢的事物所能帶來的喜悅。想像一下,你的度假基金不斷成長、同時腰圍縮小(雙贏!),或者學貸漸漸消失、衣櫃也不再亂七八糟,那是什麼樣的感受。
金錢不再隨便流失後,你可以把它用來支持你真正在乎的事物,別讓它消失不見。預算可以讓你毫無罪惡感地花錢和存錢,因為你已經決定好你希望那些錢用在哪裡。這會幫助你用全新的角度看待金錢,使你永遠滿意自己的決定,無論你的決定是花錢或不花錢。
每個人的實際狀況都不一樣。仔細檢視你的支出之後,你或許會決定外食和網購對你來說的確相當重要,只是可能沒有存錢去義大利或付清學貸那麼重要。無論你決定什麼,你都可以找到方法資助對你來說組成美好生活的任何事物。你只是需要一個計畫。
認識YNAB的四大法則
這本書會在你讀完之前,讓你擁有兩個非常強大的個人工具:
一套明確的系統,幫助你為自己想要的人生做出量身打造的財務決定。這套系統就是預算。
一個全新的觀念,讓你以先前從未有過的方式看待金錢。那個觀念就是YNAB的四大法則。
我會在書中剩餘的篇幅揭開這四大法則,並讓你看看YNAB人(也就是使用YNAB的人)是如何使用這些法則翻轉他們的人生。現在先來看看鳥瞰圖:
法則一:給每一塊錢分配工作。這講的是積極主動,這樣人生才不會奪走你的錢。你要先決定自己的優先順序,接著將金錢(只有你現在擁有的那些,後面會說到更多!)一一分配給這些優先事物,別讓它消失不見。由於金錢要流向最優先的事物,花錢的門檻就必須設得更高。
法則二:擁抱真實的支出。這結合了超前思考和馬上行動的力量。無論支出是規律出現(租金)、感覺難以預測(修車費用)或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婚禮付現),這些全都是你真實支出的一部分。關鍵在於把它們當成每月支出看待,一次存一點。
法則三:隨機應變。這可以幫助你快速調適,無論遇到什麼狀況都能應付。預算是一種計畫,但是計畫會改變,預算也應該要有改變的空間。跟朋友出去吃飯,所以花費比預期的還多?生活丟了一顆變化球給你?不用焦慮,只要從優先順序較低的預算類別挪用一些錢,然後繼續過日子就好。這樣並不是編列預算失敗,只是在隨機應變。大部分的人想到預算並不會想到這樣的彈性,但這卻可能是獲得成效的關鍵。
法則四:讓你的錢躺久一點。這條法則要你試著花費至少三十天前賺來的錢。從拿到錢到花掉錢,這中間的時間拖長一點,你就會過得更安穩、更有彈性。你的呼吸會順暢許多。如果你有實踐前三條法則,其實不知不覺就會把錢越放越久,那你就能正式擺脫月光族的輪迴(慢走不送!)。
無論你的收入或目標為何,這四大法則都適用每一個人。不管你是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正在適應出社會第一年的生活,或者你剛退休,正要提領退休帳戶的錢,都無所謂。不管你是富是窮、是節儉或花錢如流水,這四大法則都會讓你每天積極主動地跟金錢交涉,使你掌握自己的財務。
四大法則出現以前,曾有一對新人
我會在2004年創立「你需要預算」(You Need a Budget,簡稱YNAB)計畫,是因為我跟我太太茱莉走投無路了。當時,我們是一對二十二歲的新婚夫婦,住在一棟六十年的老房子約8.5坪的地下室裡。我們兩個都是「靠愛情維生」的學生。然而,愛情不會幫你付學費、教科書或公車票卡(我有說我們當時沒車嗎?)。我還需要三年才會完成會計碩士學位,因此短期內無法賺取真正的薪水。茱莉即將完成社工學士學位,已經開始工作,但是時薪只有――聽好囉──10.5美元。
除此之外,我們還準備生第一個孩子,要實現讓茱莉在家照顧孩子的夢想,我們絕對負擔不了。我感覺走投無路,但身為一個數字控,我知道我會在Excel試算表找到答案(那可是生命中所有的魔法發生的地方)。於是,我開始研發一套系統,幫助我們追蹤支出。
我的想法很簡單。我打算記錄我們所有的花費,試算表的每一列都代表一年的其中一天,所有的支出和收入類別列在最上方。我寫了最常見的那些:買菜、教科書、出外用餐、電話費、汽油等。這份預算表我覺得很美,就像任何尋常的事物在創造它的人眼中絕對很美那樣。
我和茱莉每天都認真使用這份預算表,經過幾個月後,驚人的事情發生了。儘管我們的財務狀況很拮据,我們卻發現自己做得蠻好的,能夠繳納賬單,甚至可以存一點點錢。我們還是會去做那些對我們來說組成美好人生的事,像是編列每個月幾次約會行程、跟朋友出去以及兩人各有一點零用錢的預算。我們沒過著月光族的生活,還達成了不同的目標。這份預算奏效了。
於是我思考了一下。如果我的預算策略對我有用,說不定對別人也會有用。這時,我們很想要多賺點錢,以便實現讓茱莉在家照顧孩子的目標。我開始認為我可以在以時薪計算的實習工作之外,賺取額外的收入,給我們更多喘息空間,讓茱莉離開職場。我的想法是,說服別人預算也能對他們奏效,於是YNAB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我開始傳授對我和茱莉很有幫助的原則給別人,結果發現,我們的做法其實蠻特別的。我們依循了四條強大的基本法則,永遠改善了自己的財務。我們從來不為了錢吵架,且我們感到很知足(即使收入極少)。
將時間快轉十年後,同樣的這些法則已經幫助了世界各地幾十萬的個人與家庭。我最後確實完成了會計碩士學位,成為一名有執照的註冊會計師,但我捨棄了註冊會計師的明星光環,決定將「你需要預算」發展成全方位的事業。我的全職工作跟這本書一樣,都是要幫助你明白你也可以獲得財務自由。但要達到那個境界,你就需要預算。
請耐住性子,你肯定從未這樣編列過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