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二站:冒險的召喚
神話之旅的第一階段象徵命運已在召喚英雄,並把他的精神重心從他所在的社會,轉移到未知的領域。這種寶藏與危機並存的致命地帶,可以是遙遠的異域、森林、冥府、海裡、天上、祕密島嶼、巍峨山頂……或者也可能只是在閒逛時,某個偶然出現的景象吸引了眼神四處張望,並誘使個人離開一般人經常行走的道路。
—坎伯/千面英雄,53頁

Ⅰ魔術師、Ⅱ女祭司
很多人追求心靈成長,並為成長付出努力,他們在自我探索的路上等待著走向英雄旅程的召喚與契機。但召喚未必是讓我們心動不已的機會,或者是讓人期待的邀請,通常召喚來自於讓自己害怕、討厭或想逃避的事,使我們會盡量閃避,卻不知閃避的卻是向我們招手的召喚。坎伯把英雄旅程的未知之地形容為寶藏與危機並存的致命地帶,所以聰明人會注意到危機,看到眼前的懸崖會機警的往後退,唯有成為愚者,對危機的無知,才能為了寶藏向著懸崖不畏懼地前進。
塔羅英雄旅程的愚者,所走的是內在成長歷程,所以召喚是從我們想逃避與害怕的事情開始的。當我們開始關注內在,自己與外在世界產生的矛盾衝突將無可避免。我們想要成為的樣子,以及外在期待我們成為的樣子之間,總是有太長的距離。想要符合他人的期待,就得壓抑自己的感受,想要隨心所欲,就不免讓身邊的人為我們擔憂與傷心。這些衝突讓我們在成為自己的路上感到疲累與無助。但踏上英雄旅程,就是要能夠跨越這些矛盾。魔術師與女祭司在召喚階段,向著愚者招手,這兩人是整合了人的內、外衝突與矛盾的智者的境界,他們成為愚者走向心靈成長的典範與引導,也讓愚者意識到,有了智慧的修煉,可以自在地在世界中遊走,轉化讓人感到痛苦的內外衝突。猶如宗教裡佛陀指向的覺悟、道教的成仙之道、耶穌指向的愛的實踐,愚者也從魔術師與女祭司的兩種境界,看到了自己最終要到達的心靈之境。
魔術師的圖像以向外展開的方式呈現,而女祭司則向內隱藏,兩者就像銅版的正反兩面,是靈性修煉所具有的兩個面向。魔術師以黃色展現了走入世界的實踐力,女祭司以藍色顯現了沉靜、內斂的氛圍。除了色彩上的區分,人物與場景的配置上,魔術師在圖像的最後方,所有的場景都安排在人物之前,象徵了魔術師向著世界全然開放的意圖。但女祭司在圖像的最前方,其他場景都在人物之後,而且背景還用布遮掩,象徵了無法被全然所知的隱祕之事。魔術師以站立的方式兩手向外展開;但女祭司是坐著,兩手向內收,還遮掩著一隻手,手上的卷軸文字有一部分被遮蔽。這兩張圖像裡的人物,有著陰與陽的對立又共存的互動關係。
在空間的安排上,兩張圖像中的人物都被空間限制,魔術師是用花叢限制了人物手指之處的上下空間、女祭司是用柱子框住了左右,這兩者的限制象徵著不同的意義。魔術師的花叢更清楚界定了人物想要通達的上界空間,偉特把魔術師解釋為神的意志在人身上的展現,象徵人在世界所行的神意。但女祭司的柱子與布簾,限制了大海一望無際的視野,卻又吸引著人去探望布簾後面隱藏的祕密。女祭司被偉特象徵為神祕聖所,是神與人的家,那遮蔽視野的柱子,成為進到神祕聖所的邀請,只有好奇隱密事物的人,才能進入。
魔術師與女祭司象徵了內在智慧與自我實踐並行的境界。猶如宗教裡有出家修行。但現代社會,宗教修行者會走入俗世,承擔起社會責任,就像台灣的人間佛教,深入民間,不只開辦教育,還承擔了各種慈善公益工作,讓修煉的智慧轉化為改變社會的力量。所以魔術師向外展現的圖像,象徵了用實際行動參與社會生活,女祭司則是魔術師的智慧所在。如果用佛教的概念來比喻,魔術師就像救苦救難的菩薩,他行走在人間,為眾生救苦,引領信仰者走向解脫的道路;但菩薩首先要成為開悟者,才能救助眾生,而女祭司就是悟的智慧。在愚者的英雄旅程中,魔術師與女祭司展現出愚者最終到達的精神修煉境界,成為愚者走向冒險旅程的召喚。

冒險召喚階段的提醒
進入到英雄旅程的冒險召喚階段,身邊發生的事情,都有可能帶領我們從人生的整體視野重新思考、定位生命的方向。有可能在一次麻煩的委托、被迫的選擇、突如其來的意外中,體悟自己的不足,開始質疑與思考未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想要成就什麼樣的人生等等。在召喚階段,需要看向個人的存在價值與目標,透過學習與省思,為自己找到安身立命的終極定位。

冒險召喚階段的考驗
我們都向著未來的目標前進,但什麼樣的目標,才是生命終極的意義所在?要如何才能知道目前所追逐的方向是否正確?當我們想要定位自己的人生意義、生命價值的時候,不只要看向社會價值所重視的自我成就,也需要思索什麼樣的自我實現,才能實踐自己的生命終極。魔術師會不斷詢問我們,是否能勇敢地向著世界展現了自己所能;女祭司則會不斷在成為自己與回應他人期待之間挑起衝突,推動我們走向整合之路。


Ⅰ魔術師
圖像敘事
魔術師牌的人物退到圖像中的最後方,魔術師的魔法空間展開在我們眼前,沒有隱藏。前方的工作桌上,放置了四件魔法工具(小祕牌的四元素),他的四周被百合與玫瑰花叢圍繞。偉特描述魔術師是微笑、充滿信心的年輕人,他的手上拿著上下尖頭的權杖,雙臂張開,有著太陽神阿波羅的形象,以太陽的姿態,向世界展現他的影響力。他頭上的無限符號與腰上的銜尾蛇,有著無限與循環的意象,加強了魔術師向外施展的魔力。偉特圖像在工作桌上放置了煉金術中象徵地、火、水、風的四種物件,以及人物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手勢,象徵魔術師是有能力轉變宇宙元素的煉金術師,他對這些元素的運作道理都能貫通,是創造新世界的創新者,想要為世界帶來新的秩序與可能性。

象徵解釋

手勢:改變天地的魔法

魔術師的手勢,在神祕學研究普遍用煉金術的經典《翠玉錄》(Emerald Table)的「上界如是,下界亦然」(as above, as below)來解釋,象徵天與人兩個世界的一體性。神祕學在華人傳統稱為「數術方技」,其中「數術」對應的是天道的大宇宙,通常是透過天文、地理被人所洞察,並運用各類卜卦法進行天道的解釋。而「方技」對應的是人道、生命的小宇宙,被運用為人體的修煉。雖然天與人有著不同的秩序,但人道是天道的複製,人道所遵循的是天道的法則,所以古人對人體的認識,都從宇宙秩序來對應,並發展出各式各樣與天道合一的精神修煉方法。同樣地,西方的煉金術,早期專注在於對宇宙元素的研究,但之後發展出精神的修煉,煉金術士先洞察了宇宙秩序,再把宇宙秩序在人體上貫通與運用。魔術師的手勢,強調了天人如一的道理,猶如《道德經》中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從魔術師這個人物,道出了天地人萬法相通的道理。
心理學家榮格(C. G. Jung)曾經分享過漢學家衛禮賢(Richard Wilhelm)寫給他的書信,書信中講了衛禮賢在中國遇到的道士求雨的故事。衛禮賢居住的地方遭遇了嚴重的乾旱,情況很糟糕。天主教徒們列隊出行;新教徒們做禱告祈福;中國人焚香並沖天鳴槍,試圖嚇跑帶來乾旱的妖魔鬼怪,但都沒有下雨。最後,村裡的人說到:我們去找「喚雨巫師」。不久後村民便從遠處帶回一位乾癟的老頭。這位乾癟的老頭只要了一間很小的房間,之後便把自己反鎖在屋裡三天。第四天,天空雲朵聚集,在人們都絕望的時刻,下起了一場不同尋常的暴風雪。衛禮賢請教老人如何做到的,老頭兒說:「我來自於一個萬物都運轉有序的國家,一旦事物沒有按照上天的安排而次序顛倒,那麼整個國家就會陷入無『道』的狀態,自然萬物也會因為處於混亂而失去秩序。因此,我需要三天的時間去等待,直到自己恢復了秩序,遵循『道』的狀態,自然就會降下雪來。」
求雨的老人所說的,似乎就是「上界如是,下界亦然」的道理,也是魔術師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象徵意義。魔術師猶如故事中的老者,能夠洞察自然萬物的秩序,也知道人道須與天道同行的道理,凡人無法滲透天地人為整體的自然之道,所以在我們眼裡喚雨猶如魔法,是奇蹟,但對魔術師來說,只是讓天地萬物回到有「道」的行為。當一個人能夠洞察萬物背後通達的道,原來不相干、甚至相剋的物質,都有可能找到可共融的方法。魔術師的手勢,連結了天與地,也是從個人、群體、社會、世界與宇宙的衝突中,找到共融和諧之道的修煉。

魔法道具:從不可能中創造可能

前面提到,魔術師是求雨者,雖然故事神奇好聽,但講求科學理性的現代生活已不再能見到求雨者了。所幸,我從料理人身上找到了魔術師的另一種原型。魔術師桌上的四元素的魔法道具,表面上是不同的四樣物質,但在魔術師的魔法下,四樣不相干的物質能夠結合出和諧的創作。猶如有創意的料理人,不會依食譜烹煮,更多時候會依手邊的當季食材來改變料理方式,並烹調出新的菜餚。食材就像魔術師桌上的四元素,食材的外觀與屬性都不同,甚至有些材料傳統上是不會放在一起的,但料理人會用他的味覺,想像這些食材搭配在一起的味道。對料理人來說,食材的味道才是他們要做出「一」道菜餚的關鍵,而不是依食材的外觀或屬性作分類而設計食譜。
味覺是感官,感官需要實際接觸,但還未烹調之前,料理人只能用他的經驗與想像力去想像不同食材之間混合後的味道。有一部有名的韓劇大長今,講述了宮中料理人的絕技。有一次,女主角大長今失去了味覺,但她需要烹調從未吃過的鯨魚肉,她就去詢問吃過的人的味覺感受,之後她就用想像力找到適合的食材後進行烹調。那一集非常精彩地點出了料理除了依賴味覺外,想像力也是重要的能力之一,或者說,美味的菜餚不只是技術成果,而是需要有想像力的創造能力。煉金術師的精神修煉,也是運用想像力才能進行的修煉歷程,猶如道教的修身,把器官與身體的運作想像為五行,找到養身修心的方法。身體內的五行運作是解剖學看不到的現象,人卻可以透過對大宇宙的觀察與想像,對應到人體的運作,也找到了相通的道理。但現代的實證科學,或許無法認同感官與想像力也是科學的想法。
在中世紀,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當時的科學觀相信透過感官可以發現隱藏在現象背後的規律,所以在發展科學與各類發明上,運用感官獲得的知識變得很重要。當時的科學是從人的直觀與想像力實踐出來的結果。但由理性推動的新科學,則使得身體的感官決裂,科學不再認為感官是獲得知識的器官,轉向了可測度的東西,例如幾何學。現在我們可以透過科技驗證出萬物的最小有機單位,但在沒有科技之前,人透過經驗與想像,就已經得知人與萬物有著不可分割的同一性。這同一性被求雨者運用為改變外在秩序的魔法,在西方煉金術成為精神修煉的方法,但在當今實證科學影響下,無法數據化的求雨者成為不可能的傳說,煉金術也淪為江湖術士的騙術。
有煮菜經驗的人,多少都曾把不相配的食材搭配在一起,卻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當自己的直觀與有創意的想法成功被實踐時,不管是多微小的事,也會大大的提升個人信心,這就是自我實現的開始。我們常把自我實現理解為在社會上獲得他人羨慕的成就,並努力去回應他人的期待,但自我實現是對「我」的想法與能力的實踐,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想像與創意,當這些想法被實踐時,未必會獲得他人的認同,但不代表那些就是沒有創意的想法。當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得不到外在的好評或認同,他雖可以自得其樂,卻無法化解在社會實踐上的失落。個人的成就與社會期待的落差,是在自我實現中一定會遇到的困境,魔術師雖擁有創造力,但作為這時代的求雨者,也未必獲得認可。個人能力的獨創性的展現是魔術師的作為,但如何讓自我實現與社會期待達到整合,就需要女祭司的智慧。

魔術師牌的英雄旅程解牌

目前正經歷的歷程

正位:
求問目前進行的某件事情,抽到魔術師牌,可解釋為你進入到英雄旅程的冒險召喚階段,在此階段,不管正進行的事情是什麼,都需要重新從生命整體性的發展進行自我定位,為自己找到長遠的生涯目標,才能好好應對所求問的事情的未來發展。魔術師是自我實現的渴望,不只展現出自我的獨特價值,也期待可以影響他人或改變社會,但要如何做才能實踐獨特的自我價值,需要在魔術師階段進行覺察與省思。不管問的事情是人生的整體發展、還是特定的事件,在魔術師階段,都需要暫時從原有的思維中走出來,並從生死的生命整體中重新考量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想要實踐什麼樣的人生意義。有了這些思考後,不管在多微小的事情上,你都能實踐自我,看見成長與改變的自己。

逆位:
求問現在進行的某件事情抽到逆位的魔術師牌,可解釋為你在逃避與抗拒召喚,也代表你正在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不可能有好的表現,害怕接受任務之後的失敗,而一直停留在原地。英雄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能力者,而是願意接受改變的態度讓一個人成為英雄。當抽到逆位的魔術師牌,代表你過於在乎過去被他人否定或失敗的經驗,不再相信自己,因而說服自己不去改變或行動,以避免失敗。逆位魔術師在提醒你,重新從長遠的人生目標回看自己,問自己在未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或許魔術師的召喚一直在身邊,但對自己的否定與不信任,會使你對召喚視而不見。

過去曾經歷的某段歷程

正位:
如果求問過去的某段經歷抽到魔術師牌,可解釋為在那段經驗中你學習到自我實現的經驗與意義。你有了展現自己的機會,學習到自己永遠都可以改變,也發現過去所不知的個人潛力,並好奇地想要激發與嘗試各種挑戰與可能。魔術師的經驗,讓你對自己產生了更多的信心,或許過去的那段經歷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那次事件給帶來自我肯定與信心,幫助你在之後的旅程中願意不斷接受召喚與挑戰,並且願意適度地拒絕外在期待,走向自己想要成為的未來。

逆位:
如果求問過去的某段經驗,抽到逆位魔術師牌,可解釋為在那次經歷中,你拒絕了召喚,可能是一開始遇到的困境與挫折,害怕承擔責任,而放棄了機會。逆位的魔術師代表你還未從那次的經驗中釋懷,並認同了自己的無助或無能為力。用逆位魔術師的意義來看待過去的經驗,是用過去侷限了未來,並且你一再說服自己,做自己是困難與不可能的。雖然過去已發生的事無法抹除,但我們可以從現在去改變過去經驗的意義。如果願意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定位,開始從微小的事情中,找到你內心的聲音,並做出一些改變,有機會讓過去的逆位魔術師,成為推動走向英雄旅程的助力,不再讓過去侷限未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