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鑽牛角尖時,畫個四象限
我是個四象限控。
我在中學的數學課堂上學過四象限方面的知識,工作以後,當我忙到三頭六臂都不嫌多時,我實踐了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重要-緊急」四象限)。他真厲害,在一團亂麻中抓住了兩個線頭,並搭建出一個坐標系。使用由此展開的四象限,能在談笑間,讓大事小情「灰飛煙滅」。多年以後,高效能人士具體要有哪七個習慣我記不清了,但他提出的四象限法則我銘記於心。
後來,當我被繁雜的情緒搞得渾渾噩噩、一片混沌時,我試著搭建四象限,靠它終結我的混亂,幫助我釐清頭緒。隨著坐標箭頭的延伸,我的格局逐漸打開,很多問題各歸各位,變得清晰無比。
我在深圳工作時,有段時間我總鑽牛角尖:我的業務這麼熟練,工作那麼拚命,為什麼主管不給我加薪?我當時一直抱著求而不得的怨念,抱怨主管慧眼不識人,抱怨他們看不到我的功勞和苦勞。工作的不順讓我又生氣又沮喪,準備跳槽。這時,我在《領導梯隊:全面打造各級領導人》一書裡看到一個四象限法,它將員工按照意願和能力分為四個象限,每個象限對應不同的主管策略(見圖Ⅱ)。
我一看,我的處境好像是在第四象限。主管對我只有激勵,說明他認可我的能力。我需要提升意願,才能抵達第一象限。於是我決定再爭取一次,實在無法改變再跳槽。我提醒主管,有項業務存在風險,並主動要求由自己來排查及做整改,希望主管可以抽調幾個人配合我完成該項目。後來,我的職位便隨之上調一級,季度獎金的漲幅也很可觀。四象限法則又發揮了它的威力。
最近十年,我白天上班,晚上寫作,收入高了卻不開心。這時,是「高薪一高興」四象限解救了我(見圖Ⅲ)。當我心情不好時,我就會先在四象限中找自己的位置,再對照目標象限,這樣下一步該怎麼做,我就心中有數了。
產後,我和婆婆有段時間相處得不太愉快,是「你好-我好」四象限救了我。我的主要矛盾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我不是要跟婆婆「鬥」,而是要讓自己變得更好。
我們辦公室來了一位新同事,他講話過於武斷,和他討論業務我會生氣,和他聊時事我也會抓狂。我叮囑自己,對待他說的話,我應左耳進、右耳出。當他找我討論問題,讓我氣血上湧時,「你對-我對」四象限可以快速降低我的血壓、撫平我緊皺的眉頭。我在我對他錯、我錯他對、我倆都錯、我倆都對的四種情況中過一遍,再回到原點,發現同事的話並不重要。
除了幫助我,四象限還幫助過我的朋友和讀者,比如幫助身心俱疲的朋友變得身心輕盈。
有段時間,我痴迷於四象限,開始接受四象限諮詢,便有多位讀者給我傳來或長或短的「小作文」。
比如,某位未婚女孩向我傾訴男友的家境、性格,以及兩人相處的情況,還有雙方父母的態度,問我她要不要和男友結婚。我幫她將最在意、最糾結的兩個要素提取出來,畫出一個分析類的四象限,最後幫女孩打開了新思路。
再比如,某位職場媽媽向我訴說她生了龍鳳胎後,因為要工作又要帶孩子,她變得焦頭爛額、自顧不暇。雖然老公、爸媽、婆婆也一起照顧孩子,但同時也產生了消耗。看到她在字裡行間流露出的疲憊和不滿,我幫她畫了一個羅列類的四象限,每個象限分別寫上老公、婆婆(她公公在老家工作,沒來他們住的城市幫忙)、她媽和她爸,列出四位「助手」帶孩子的態度和方式,各自能為孩子和職場媽媽提供什麼,各自耗損了什麼,局面從一地雞毛變得一目了然,助她制定了與四位「助手」間不同的溝通策略和相處方式。
在我心裡,四象限是鑽進牛角尖後首選的逃生工具。
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菁英都是清單控?紓解焦慮,提升效率,輕鬆管理工作、家庭》,我認為「為什麼不鑽牛角尖的人是四象限控」;有一本小說叫《憂傷的時候,到廚房去》,我認為「鑽牛角的時候,去畫四象限」。
鑽牛角尖、死心眼、想不通、內心不平衡,這就像一個人沿著一條隧道挖來挖去,卻怎麼都找不到水、看不到光,尋不到出路。這時,我們應該暫停一下,啟動頭腦中的基建狂魔,鎖定問題的奇點,找到重要的維度,向前挖、向後挖、向上挖、向下挖。然後挖出一個四象限,將問題或方法分成四類,分區展開,問題方能迎刃而解。
很多人總感覺心煩意亂,千頭萬緒,一籌莫展,彷彿置身於一片朦朧多變的不安、難以名狀的憤怒中。而四象限控們則可以隨著四分的視野,完成自我定位、角色推演、動態評估、極限分析,讓自己的視野更開闊、想法更清晰、做法更聰明。
										我是個四象限控。
我在中學的數學課堂上學過四象限方面的知識,工作以後,當我忙到三頭六臂都不嫌多時,我實踐了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重要-緊急」四象限)。他真厲害,在一團亂麻中抓住了兩個線頭,並搭建出一個坐標系。使用由此展開的四象限,能在談笑間,讓大事小情「灰飛煙滅」。多年以後,高效能人士具體要有哪七個習慣我記不清了,但他提出的四象限法則我銘記於心。
後來,當我被繁雜的情緒搞得渾渾噩噩、一片混沌時,我試著搭建四象限,靠它終結我的混亂,幫助我釐清頭緒。隨著坐標箭頭的延伸,我的格局逐漸打開,很多問題各歸各位,變得清晰無比。
我在深圳工作時,有段時間我總鑽牛角尖:我的業務這麼熟練,工作那麼拚命,為什麼主管不給我加薪?我當時一直抱著求而不得的怨念,抱怨主管慧眼不識人,抱怨他們看不到我的功勞和苦勞。工作的不順讓我又生氣又沮喪,準備跳槽。這時,我在《領導梯隊:全面打造各級領導人》一書裡看到一個四象限法,它將員工按照意願和能力分為四個象限,每個象限對應不同的主管策略(見圖Ⅱ)。
我一看,我的處境好像是在第四象限。主管對我只有激勵,說明他認可我的能力。我需要提升意願,才能抵達第一象限。於是我決定再爭取一次,實在無法改變再跳槽。我提醒主管,有項業務存在風險,並主動要求由自己來排查及做整改,希望主管可以抽調幾個人配合我完成該項目。後來,我的職位便隨之上調一級,季度獎金的漲幅也很可觀。四象限法則又發揮了它的威力。
最近十年,我白天上班,晚上寫作,收入高了卻不開心。這時,是「高薪一高興」四象限解救了我(見圖Ⅲ)。當我心情不好時,我就會先在四象限中找自己的位置,再對照目標象限,這樣下一步該怎麼做,我就心中有數了。
產後,我和婆婆有段時間相處得不太愉快,是「你好-我好」四象限救了我。我的主要矛盾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我不是要跟婆婆「鬥」,而是要讓自己變得更好。
我們辦公室來了一位新同事,他講話過於武斷,和他討論業務我會生氣,和他聊時事我也會抓狂。我叮囑自己,對待他說的話,我應左耳進、右耳出。當他找我討論問題,讓我氣血上湧時,「你對-我對」四象限可以快速降低我的血壓、撫平我緊皺的眉頭。我在我對他錯、我錯他對、我倆都錯、我倆都對的四種情況中過一遍,再回到原點,發現同事的話並不重要。
除了幫助我,四象限還幫助過我的朋友和讀者,比如幫助身心俱疲的朋友變得身心輕盈。
有段時間,我痴迷於四象限,開始接受四象限諮詢,便有多位讀者給我傳來或長或短的「小作文」。
比如,某位未婚女孩向我傾訴男友的家境、性格,以及兩人相處的情況,還有雙方父母的態度,問我她要不要和男友結婚。我幫她將最在意、最糾結的兩個要素提取出來,畫出一個分析類的四象限,最後幫女孩打開了新思路。
再比如,某位職場媽媽向我訴說她生了龍鳳胎後,因為要工作又要帶孩子,她變得焦頭爛額、自顧不暇。雖然老公、爸媽、婆婆也一起照顧孩子,但同時也產生了消耗。看到她在字裡行間流露出的疲憊和不滿,我幫她畫了一個羅列類的四象限,每個象限分別寫上老公、婆婆(她公公在老家工作,沒來他們住的城市幫忙)、她媽和她爸,列出四位「助手」帶孩子的態度和方式,各自能為孩子和職場媽媽提供什麼,各自耗損了什麼,局面從一地雞毛變得一目了然,助她制定了與四位「助手」間不同的溝通策略和相處方式。
在我心裡,四象限是鑽進牛角尖後首選的逃生工具。
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菁英都是清單控?紓解焦慮,提升效率,輕鬆管理工作、家庭》,我認為「為什麼不鑽牛角尖的人是四象限控」;有一本小說叫《憂傷的時候,到廚房去》,我認為「鑽牛角的時候,去畫四象限」。
鑽牛角尖、死心眼、想不通、內心不平衡,這就像一個人沿著一條隧道挖來挖去,卻怎麼都找不到水、看不到光,尋不到出路。這時,我們應該暫停一下,啟動頭腦中的基建狂魔,鎖定問題的奇點,找到重要的維度,向前挖、向後挖、向上挖、向下挖。然後挖出一個四象限,將問題或方法分成四類,分區展開,問題方能迎刃而解。
很多人總感覺心煩意亂,千頭萬緒,一籌莫展,彷彿置身於一片朦朧多變的不安、難以名狀的憤怒中。而四象限控們則可以隨著四分的視野,完成自我定位、角色推演、動態評估、極限分析,讓自己的視野更開闊、想法更清晰、做法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