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你的團隊(節錄)
我們都需要與人一起工作,無論這群人被稱為團隊、部門、小組、工作組員甚至臨時夥伴,名稱並不重要。許多管理者常犯的錯誤是認為他們在管理「人」。他們把人視為工具或日常運作的籌碼。團隊成員成功,管理者就會成功——理論上是這麼說的。
不幸的是,這是一個迷思。我們需要明白,管理者的真正角色是管理「流程」,而不是人。如果你讓員工自己管理自己,他們可以做到。你真正需要專注的是管理的核心工作:策略。團隊只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手段。如果所有員工都能被機器取代(多少人曾祈求這種事情發生?),我們依然需要制定策略,依然需要管理整個流程。
當然,作為管理者,我們要與真實的血肉之軀打交道,必須了解團隊成員的動機、想法、感受、為什麼來上班、為什麼全力以赴(或敷衍了事)、害怕什麼、有何希望與夢想。我們需要鼓勵和指導他們,提供他們完成工作並自我管理所需的資源,監督他們的流程,為他們制定策略。我們會為他們擔心,照顧他們,站在他們身邊支持他們。但我們不會管理他們,會讓他們管理自己,而我們將專注在自己身為管理者的真正角色。
法則1 讓團隊在工作中投入情感
★讓人們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能產生影響力——這當然是真的。★
你管理的是人,他們是為了一份工作而被僱來的,但如果對他們來說這只是一份工作,你將永遠無法獲得他們的最大努力。如果他們來工作只是為了打卡上下班,在期間盡可能少做事,那麼身為管理者的你註定會失敗。相反的,如果他們來上班是為了享受工作,為了挑戰自己,為了被激勵,為了有參與感,你就有機會從他們身上得到最好的結果。關鍵是,「從平庸跳躍到卓越」完全取決於你:是你要去激勵他們,領導他們,激發他們,挑戰他們,讓他們在工作中投入情感。
對你來說這沒問題,你也喜歡挑戰,不是嗎?好消息是,想讓團隊投入情感其實很簡單。你要做的就是「讓他們關心自己在做的事」。這並不難,你必須讓他們看到自己所做事情的意義:這能如何影響他人生活、如何滿足他人需求、如何透過自己的工作與他人產生聯繫。讓他們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這當然是事實,讓他們相信自己對社會有貢獻,而不是只填滿了股東的口袋或讓執行長坐擁高薪。
比起管理銷售廣告的團隊,管理護理師比較容易凸顯他們的貢獻度,但如果仔細思考,你會發現任何角色都有其價值,而且能讓從事這些工作的人產生自豪感。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吧。
銷售媒體廣告版位的人,他們是在幫助客戶(其中一些可能是非常小的公司)觸及所需的市場,讓客戶在報章雜誌上向潛在消費者宣傳自家產品,消費者可能對這些產品或服務渴望已久且確實需要。另一方面,購買廣告版位的公司等同於是在支持報紙或雜誌這些媒體的營運,因為媒體依賴廣告收入來維持經營,而購買報章雜誌的讀者則從中獲取資訊或娛樂(否則顧客就不會購買了,對吧?)。
「讓員工關心自己的工作」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是基本的,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渴望被重視和發揮自身價值。犬儒主義者(cynics)可能會說這是無稽之談,但這是事實,是深刻的真理。你只需要深入挖掘探索,就會找到關懷、情感、責任感以及投入感——把這些東西都挖掘出來,他們就會永遠追隨你,甚至不會意識到為什麼。
對了,請務必在進行這個法則之前,先讓自己深信這一點。你是否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力?如果你不確定,就深入探索,找到一個能讓你自己在乎的理由!
法則2 了解什麼是團隊以及它如何運作
★當每個團隊成員都只關注在自己的目標時,團隊將無法良好地互相配合工作。★
什麼是團隊?它是如何運作的?如果要成為成功的管理者,就必須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團隊不僅僅是一群人的集合,它是一個具備自身動態、特質和規範的組織。如果不了解這些,你將舉步維艱。但如果確實掌握住了,你就能帶領你的團隊達到卓越目標。
在每個團隊中,成員各自以不同的力量推動著不同的方向。有些人大放異彩,你懂我的意思吧,有些人願意在後方默默支持,還有些人看似沒在做任何事情,但你會需要他們來提供創意。
如果你以前沒有研究過團隊動態,我強烈建議你閱讀梅瑞迪斯.貝爾賓(Meredith Belbin)的著作《管理團隊:他們成功或失敗的原因》(Management Teams: Why they succeed or fail, Routledge, 3rd edition, 2013)。如果你已經讀過,可以直接跳到下一個法則。本書專為那些致力於「激發核心成員最大潛力來達到成果」的管理者所設計。我會簡述貝爾賓的觀點,但我強烈建議你落實他所倡導的方法。
貝爾賓指出,團隊中有九種角色,每個人都在履行當中的一個或多個角色的職責。辨識自己角色的特質很有趣,而辨識你團隊的角色特質並運用這些訊息會更加有用。
這九個團隊角色分別是:設計者(Plant,即創新者)、資源調查者(Resource Investigator)、協調者(Co-ordinator)、形塑者(Shaper)、監督者(Monitor Evaluator)、團隊工作者(Team Worker)、執行者(Implementer)、完成者(Completer)和專家(Specialist)。如果你想知道更多,一定要去閱讀貝爾賓的書。
現在你知道團隊中可能有哪些角色了,所以,團隊到底是什麼?你要如何讓你的團隊更有效率?再次強調,請閱讀貝爾賓的書,並且要理解:團隊是一個「所有成員都專注在共同目標」的群體。若每個成員只專注在自己的目標,那麼團隊就無法良好地相互合作,不論該目標是在公司撐過一天、追求個人進步、設法扯管理者的後腿(對,就是扯你後腿),或是把工作當成交友俱樂部。
當你聽到「我們」/「大家」比「我」/「我自己的」更頻繁時,當困難的決策變得更容易,因為有人說「沒關係,我們一起面對」,當團隊主動告訴你「我們是一個團隊」——你就會知道自己擁有了一個團隊。
管理你自己(節錄)
以上是管理團隊的基本法則。顯然,大多數管理者都要負責管理一個團隊,但其實所有管理者還要同時管理好自己——也就是你自己。因此,接下來的法則是為你而設,幫助你變得更有效率、更加出色。我知道,光是度過一天已經夠不容易了,更別說還要努力自我提升,相信我,我完全理解。
擔任管理者是一份艱辛的工作,因為永遠都有兩份工作:既要完成自己的工作,還得照顧團隊。而且,職位越高,就離自己原本的工作越遠。最常見的問題是,沒有人會特別培訓我們,讓我們真正了解這份新工作——管理,究竟包含什麼。當然,我們會參加一些零星的培訓課程,其中有些課程真的很奇葩,我曾在這類課程中搭建過樂高橋(LEGO®)、倒拼拼圖,甚至參加過獨木舟週末訓練,而這一切都被冠上「管理培訓」的名義,但實際上,沒有人真正接受過成為管理者的正式訓練。管理這件事基本上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一點一點摸索出來的。當然,有少數人天生就是優秀的管理者,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一路跌跌撞撞地學習,從這裡得到一點線索,從那裡學到一些教訓,說穿了,管理往往成為一種充滿碰運氣成分的學習過程。
我們學到的很多內容其實都相當顯而易見。接下來要告訴你的就是大家未曾明說的潛規則,是你無法從獨木舟週末訓練中學到的實戰心得。
法則40 享受你的工作
★沒人說你必須一本正經或拘謹嚴肅,你被雇來的唯一目的就是做好你的工作。★
我接下來要直說了。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就離開吧,把位置留給真正會享受這份工作的人。法則41或許可以幫助你理解整個情境,但目前我們需要讓你重新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
享受工作就是從完成出色的任務中獲得成就感,內心充滿喜悅,找到值得開懷的事情,同時不把一切看得過於嚴肅。(這不表示你可以嘲笑別人或是降低你的工作標準。)
享受工作是指:將你的職務和角色放在更大的格局中去看待。你可以努力工作,同時能享受其中——這兩者是可以兼得的。你可以高效、有效率、勤奮、嚴謹、可靠且負責任,同時樂在其中。這完全取決於你的選擇,沒人說你必須一本正經或拘謹嚴肅。你被雇來的唯一目的就是做好你的工作。
最棒的是,如果你學會在該認真時保持專注,該放鬆時適度放鬆,並在某些情況下找到幽默感,這將對周圍的人產生神奇的影響。
如果你的工作環境嚴肅且緊繃,那麼我有個小秘密要告訴你:沒人知道你腦子裡在想什麼,真的,沒有人知道!只要你的外在表現符合他們的要求,你的內心世界可以是你想要的任何模樣。
法則41 別讓工作影響你
★別讓工作影響你,不代表你不在乎或是不以工作為榮、享受其中。★
如果你覺得壓力太大,請記住,這不過就是一份工作。沒錯,我們確實在乎這份工作,並且努力盡全力做到最好;我們下班後還是會為工作擔心和思考,我們希望改進、提升成效。
但說到底,它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看看你周圍的人,你會發現有些人認為自己的工作對地球的運轉至關重要,甚至影響整個星球的福祉,但事實遠非如此。你要盡情享受工作,認真對待並全力以赴,但請記住,這終究只是一份工作。這份工作可以被替代,你也可以被取代,而世界依然會繼續運轉下去。
如果你的工作壓力大到讓你不開心,那就想想生活中對你更重要的事。你的孩子、你的狗、你的媽媽,或者你週末的滑翔運動。我不知道你下班的時候會做什麼,但找到一件真正讓你在乎的事,並利用它來幫助你度過工作中的難關,這會讓你發現工作以外更重要的東西。
你甚至可以在腦海裡想著這些重要的事,讓自己更輕鬆地度過一天,前提是你得保證只在不需要集中精力專注於工作時這麼做。用餐休息、走到另一棟樓,甚至上廁所時,都是你可以停下片刻來提醒自己: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當然,你也應該花些時間思考為何工作讓你沮喪,並制定某種改善計畫。你需要減少工時嗎?解決團隊成員之間的積怨?簽下一份重要合約?完成下一個預算?如果是的話,趕快著手去做,然後你就可以重新享受工作了。
別讓工作影響你,並不代表你不在乎,或是不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享受其中。不,它的意思是,你要學會將事情放在合適的背景下思考,這樣你回家後才能徹底放鬆。不要讓工作侵蝕你的內心,使你承受過度的壓力或變得筋疲力盡、情緒崩潰。
法則74:我們都不是非待在這裡不可
★別抱怨,享受或離開。★
我曾經與一位傑出的管理者共事,他名叫鮑伯,可惜他已經不在人世,但我仍記得他教我的所有管理智慧。表面上,他看似一個普通員工,遵循公司的遊戲規則,低調、迷人、有效率、勤奮,但實際上他只為自己工作。
鮑伯是個人主義者,他特立獨行、破除常規(當然不是本書的法則,而且書中法則很多都是來自他的啟發),他總是走自己的路。他常在鋼索上行走,卻遊刃有餘,他是個超酷的傢伙,是一個真正懂得「管理應該讓人感覺不到管理」的大師。
當然了,他不僅完成工作,而且做得非常出色,但他是一個叛逆的管理者。有一次,我和他被安排參加一個管理培訓課程。猜猜誰沒去?沒錯,就是鮑伯。他才不會為了誰去培訓課裡堆積木模型。而我去了,我堆了積木模型,按部就班地遵循公司的規則。猜猜看,誰最後升職了?對,又是鮑伯。
我怎麼聊到這裡?啊,是抱怨,我當時在抱怨,而鮑伯會說:「我們誰都不是非待在這裡不可。」他的意思非常直接,完全字面上的意思:我們不一定要做這份工作,隨時可以走人。這意味著,我們待在這裡是自己的選擇,我們選擇每天來上班是自己的決定。如果我們選擇待在這裡,就表示我們享受這份工作,否則早就離開了,對吧?如果我們不享受,就應該選擇離開這裡。
基本上,鮑伯想對我說的是:「別抱怨了,要麼享受這份工作,要麼離開。」這不是說你不能指出問題所在,但如果這些問題無法被解決,你最好學會接受它們;要麼享受工作,要麼機會讓給真正願意做這份工作的人。我們誰都不是非待在這裡不可。
法則75:回家
★在工作上,他無需向任何人證明什麼,因為他的家庭讓他得到滿足。★
我還曾與另一位管理者共事過,他總是加班到很晚、很早到公司、跳過午餐,每天埋頭苦幹,每一秒鐘都在工作。猜猜誰獲得晉升了?沒錯,又是鮑伯,法則74的那位超酷傢伙。
鮑伯常對我說這句話:「回家吧,理查,回家吧。你有年幼的孩子,回去看看他們,別讓他們忘記父親長什麼樣子,不然就寄照片給他們,免得他們真的忘了你的長相。」於是我回家了,鮑伯也是,我們經常回家。事實上,鮑伯待在公司的時間不多,但他居然又升職了。
他的祕訣是什麼?他的團隊,包含我在內,無論何時都願意為他付出額外的努力,我們總是全力以赴,絕不會讓他失望。鮑伯能激發我們對他的忠誠,這種領導力是我至今很少見的。他讓我們每個人都感覺自己是成熟、受信任、被尊重的;他從不對人大聲斥責、霸凌、利用、壓迫、過度加班或讓團隊感到屈辱。我從未見過他對任何人進行紀律處分。他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魅力和親和力,總是從容自信、冷靜自如。他對待我們就像在慢火煎小魚一樣,精心掌控每個火候細節。
鮑伯說他的祕訣就是家庭,他為了家人而工作。他非常愛他的孩子,寧可待在家裡陪伴他們。他對家人的愛溢於言表,並以家庭幸福的男人而自豪。他經常談論孩子和老婆,明顯能感受到他對自己的家庭生活非常滿意。
他從不加班,因為對他來說,在公司待到很晚,就是不忠於他的第一優先考量——家庭。家庭的和諧讓他擁有深厚的內涵,個性圓融且平衡。他對自己充滿自信,內心自在安穩。在工作上,他無需向任何人證明什麼,因為他的家庭讓他得到滿足。
我曾與一些討厭鬼共事過,我發現他們唯一的共通點就是糟糕的家庭生活。他們的「大本營」充滿問題,這一點會反映在他們的工作上。所以,我親愛的朋友,回家吧。
										我們都需要與人一起工作,無論這群人被稱為團隊、部門、小組、工作組員甚至臨時夥伴,名稱並不重要。許多管理者常犯的錯誤是認為他們在管理「人」。他們把人視為工具或日常運作的籌碼。團隊成員成功,管理者就會成功——理論上是這麼說的。
不幸的是,這是一個迷思。我們需要明白,管理者的真正角色是管理「流程」,而不是人。如果你讓員工自己管理自己,他們可以做到。你真正需要專注的是管理的核心工作:策略。團隊只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手段。如果所有員工都能被機器取代(多少人曾祈求這種事情發生?),我們依然需要制定策略,依然需要管理整個流程。
當然,作為管理者,我們要與真實的血肉之軀打交道,必須了解團隊成員的動機、想法、感受、為什麼來上班、為什麼全力以赴(或敷衍了事)、害怕什麼、有何希望與夢想。我們需要鼓勵和指導他們,提供他們完成工作並自我管理所需的資源,監督他們的流程,為他們制定策略。我們會為他們擔心,照顧他們,站在他們身邊支持他們。但我們不會管理他們,會讓他們管理自己,而我們將專注在自己身為管理者的真正角色。
法則1 讓團隊在工作中投入情感
★讓人們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能產生影響力——這當然是真的。★
你管理的是人,他們是為了一份工作而被僱來的,但如果對他們來說這只是一份工作,你將永遠無法獲得他們的最大努力。如果他們來工作只是為了打卡上下班,在期間盡可能少做事,那麼身為管理者的你註定會失敗。相反的,如果他們來上班是為了享受工作,為了挑戰自己,為了被激勵,為了有參與感,你就有機會從他們身上得到最好的結果。關鍵是,「從平庸跳躍到卓越」完全取決於你:是你要去激勵他們,領導他們,激發他們,挑戰他們,讓他們在工作中投入情感。
對你來說這沒問題,你也喜歡挑戰,不是嗎?好消息是,想讓團隊投入情感其實很簡單。你要做的就是「讓他們關心自己在做的事」。這並不難,你必須讓他們看到自己所做事情的意義:這能如何影響他人生活、如何滿足他人需求、如何透過自己的工作與他人產生聯繫。讓他們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這當然是事實,讓他們相信自己對社會有貢獻,而不是只填滿了股東的口袋或讓執行長坐擁高薪。
比起管理銷售廣告的團隊,管理護理師比較容易凸顯他們的貢獻度,但如果仔細思考,你會發現任何角色都有其價值,而且能讓從事這些工作的人產生自豪感。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吧。
銷售媒體廣告版位的人,他們是在幫助客戶(其中一些可能是非常小的公司)觸及所需的市場,讓客戶在報章雜誌上向潛在消費者宣傳自家產品,消費者可能對這些產品或服務渴望已久且確實需要。另一方面,購買廣告版位的公司等同於是在支持報紙或雜誌這些媒體的營運,因為媒體依賴廣告收入來維持經營,而購買報章雜誌的讀者則從中獲取資訊或娛樂(否則顧客就不會購買了,對吧?)。
「讓員工關心自己的工作」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是基本的,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渴望被重視和發揮自身價值。犬儒主義者(cynics)可能會說這是無稽之談,但這是事實,是深刻的真理。你只需要深入挖掘探索,就會找到關懷、情感、責任感以及投入感——把這些東西都挖掘出來,他們就會永遠追隨你,甚至不會意識到為什麼。
對了,請務必在進行這個法則之前,先讓自己深信這一點。你是否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力?如果你不確定,就深入探索,找到一個能讓你自己在乎的理由!
法則2 了解什麼是團隊以及它如何運作
★當每個團隊成員都只關注在自己的目標時,團隊將無法良好地互相配合工作。★
什麼是團隊?它是如何運作的?如果要成為成功的管理者,就必須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團隊不僅僅是一群人的集合,它是一個具備自身動態、特質和規範的組織。如果不了解這些,你將舉步維艱。但如果確實掌握住了,你就能帶領你的團隊達到卓越目標。
在每個團隊中,成員各自以不同的力量推動著不同的方向。有些人大放異彩,你懂我的意思吧,有些人願意在後方默默支持,還有些人看似沒在做任何事情,但你會需要他們來提供創意。
如果你以前沒有研究過團隊動態,我強烈建議你閱讀梅瑞迪斯.貝爾賓(Meredith Belbin)的著作《管理團隊:他們成功或失敗的原因》(Management Teams: Why they succeed or fail, Routledge, 3rd edition, 2013)。如果你已經讀過,可以直接跳到下一個法則。本書專為那些致力於「激發核心成員最大潛力來達到成果」的管理者所設計。我會簡述貝爾賓的觀點,但我強烈建議你落實他所倡導的方法。
貝爾賓指出,團隊中有九種角色,每個人都在履行當中的一個或多個角色的職責。辨識自己角色的特質很有趣,而辨識你團隊的角色特質並運用這些訊息會更加有用。
這九個團隊角色分別是:設計者(Plant,即創新者)、資源調查者(Resource Investigator)、協調者(Co-ordinator)、形塑者(Shaper)、監督者(Monitor Evaluator)、團隊工作者(Team Worker)、執行者(Implementer)、完成者(Completer)和專家(Specialist)。如果你想知道更多,一定要去閱讀貝爾賓的書。
現在你知道團隊中可能有哪些角色了,所以,團隊到底是什麼?你要如何讓你的團隊更有效率?再次強調,請閱讀貝爾賓的書,並且要理解:團隊是一個「所有成員都專注在共同目標」的群體。若每個成員只專注在自己的目標,那麼團隊就無法良好地相互合作,不論該目標是在公司撐過一天、追求個人進步、設法扯管理者的後腿(對,就是扯你後腿),或是把工作當成交友俱樂部。
當你聽到「我們」/「大家」比「我」/「我自己的」更頻繁時,當困難的決策變得更容易,因為有人說「沒關係,我們一起面對」,當團隊主動告訴你「我們是一個團隊」——你就會知道自己擁有了一個團隊。
管理你自己(節錄)
以上是管理團隊的基本法則。顯然,大多數管理者都要負責管理一個團隊,但其實所有管理者還要同時管理好自己——也就是你自己。因此,接下來的法則是為你而設,幫助你變得更有效率、更加出色。我知道,光是度過一天已經夠不容易了,更別說還要努力自我提升,相信我,我完全理解。
擔任管理者是一份艱辛的工作,因為永遠都有兩份工作:既要完成自己的工作,還得照顧團隊。而且,職位越高,就離自己原本的工作越遠。最常見的問題是,沒有人會特別培訓我們,讓我們真正了解這份新工作——管理,究竟包含什麼。當然,我們會參加一些零星的培訓課程,其中有些課程真的很奇葩,我曾在這類課程中搭建過樂高橋(LEGO®)、倒拼拼圖,甚至參加過獨木舟週末訓練,而這一切都被冠上「管理培訓」的名義,但實際上,沒有人真正接受過成為管理者的正式訓練。管理這件事基本上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一點一點摸索出來的。當然,有少數人天生就是優秀的管理者,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一路跌跌撞撞地學習,從這裡得到一點線索,從那裡學到一些教訓,說穿了,管理往往成為一種充滿碰運氣成分的學習過程。
我們學到的很多內容其實都相當顯而易見。接下來要告訴你的就是大家未曾明說的潛規則,是你無法從獨木舟週末訓練中學到的實戰心得。
法則40 享受你的工作
★沒人說你必須一本正經或拘謹嚴肅,你被雇來的唯一目的就是做好你的工作。★
我接下來要直說了。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就離開吧,把位置留給真正會享受這份工作的人。法則41或許可以幫助你理解整個情境,但目前我們需要讓你重新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
享受工作就是從完成出色的任務中獲得成就感,內心充滿喜悅,找到值得開懷的事情,同時不把一切看得過於嚴肅。(這不表示你可以嘲笑別人或是降低你的工作標準。)
享受工作是指:將你的職務和角色放在更大的格局中去看待。你可以努力工作,同時能享受其中——這兩者是可以兼得的。你可以高效、有效率、勤奮、嚴謹、可靠且負責任,同時樂在其中。這完全取決於你的選擇,沒人說你必須一本正經或拘謹嚴肅。你被雇來的唯一目的就是做好你的工作。
最棒的是,如果你學會在該認真時保持專注,該放鬆時適度放鬆,並在某些情況下找到幽默感,這將對周圍的人產生神奇的影響。
如果你的工作環境嚴肅且緊繃,那麼我有個小秘密要告訴你:沒人知道你腦子裡在想什麼,真的,沒有人知道!只要你的外在表現符合他們的要求,你的內心世界可以是你想要的任何模樣。
法則41 別讓工作影響你
★別讓工作影響你,不代表你不在乎或是不以工作為榮、享受其中。★
如果你覺得壓力太大,請記住,這不過就是一份工作。沒錯,我們確實在乎這份工作,並且努力盡全力做到最好;我們下班後還是會為工作擔心和思考,我們希望改進、提升成效。
但說到底,它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看看你周圍的人,你會發現有些人認為自己的工作對地球的運轉至關重要,甚至影響整個星球的福祉,但事實遠非如此。你要盡情享受工作,認真對待並全力以赴,但請記住,這終究只是一份工作。這份工作可以被替代,你也可以被取代,而世界依然會繼續運轉下去。
如果你的工作壓力大到讓你不開心,那就想想生活中對你更重要的事。你的孩子、你的狗、你的媽媽,或者你週末的滑翔運動。我不知道你下班的時候會做什麼,但找到一件真正讓你在乎的事,並利用它來幫助你度過工作中的難關,這會讓你發現工作以外更重要的東西。
你甚至可以在腦海裡想著這些重要的事,讓自己更輕鬆地度過一天,前提是你得保證只在不需要集中精力專注於工作時這麼做。用餐休息、走到另一棟樓,甚至上廁所時,都是你可以停下片刻來提醒自己: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當然,你也應該花些時間思考為何工作讓你沮喪,並制定某種改善計畫。你需要減少工時嗎?解決團隊成員之間的積怨?簽下一份重要合約?完成下一個預算?如果是的話,趕快著手去做,然後你就可以重新享受工作了。
別讓工作影響你,並不代表你不在乎,或是不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享受其中。不,它的意思是,你要學會將事情放在合適的背景下思考,這樣你回家後才能徹底放鬆。不要讓工作侵蝕你的內心,使你承受過度的壓力或變得筋疲力盡、情緒崩潰。
法則74:我們都不是非待在這裡不可
★別抱怨,享受或離開。★
我曾經與一位傑出的管理者共事,他名叫鮑伯,可惜他已經不在人世,但我仍記得他教我的所有管理智慧。表面上,他看似一個普通員工,遵循公司的遊戲規則,低調、迷人、有效率、勤奮,但實際上他只為自己工作。
鮑伯是個人主義者,他特立獨行、破除常規(當然不是本書的法則,而且書中法則很多都是來自他的啟發),他總是走自己的路。他常在鋼索上行走,卻遊刃有餘,他是個超酷的傢伙,是一個真正懂得「管理應該讓人感覺不到管理」的大師。
當然了,他不僅完成工作,而且做得非常出色,但他是一個叛逆的管理者。有一次,我和他被安排參加一個管理培訓課程。猜猜誰沒去?沒錯,就是鮑伯。他才不會為了誰去培訓課裡堆積木模型。而我去了,我堆了積木模型,按部就班地遵循公司的規則。猜猜看,誰最後升職了?對,又是鮑伯。
我怎麼聊到這裡?啊,是抱怨,我當時在抱怨,而鮑伯會說:「我們誰都不是非待在這裡不可。」他的意思非常直接,完全字面上的意思:我們不一定要做這份工作,隨時可以走人。這意味著,我們待在這裡是自己的選擇,我們選擇每天來上班是自己的決定。如果我們選擇待在這裡,就表示我們享受這份工作,否則早就離開了,對吧?如果我們不享受,就應該選擇離開這裡。
基本上,鮑伯想對我說的是:「別抱怨了,要麼享受這份工作,要麼離開。」這不是說你不能指出問題所在,但如果這些問題無法被解決,你最好學會接受它們;要麼享受工作,要麼機會讓給真正願意做這份工作的人。我們誰都不是非待在這裡不可。
法則75:回家
★在工作上,他無需向任何人證明什麼,因為他的家庭讓他得到滿足。★
我還曾與另一位管理者共事過,他總是加班到很晚、很早到公司、跳過午餐,每天埋頭苦幹,每一秒鐘都在工作。猜猜誰獲得晉升了?沒錯,又是鮑伯,法則74的那位超酷傢伙。
鮑伯常對我說這句話:「回家吧,理查,回家吧。你有年幼的孩子,回去看看他們,別讓他們忘記父親長什麼樣子,不然就寄照片給他們,免得他們真的忘了你的長相。」於是我回家了,鮑伯也是,我們經常回家。事實上,鮑伯待在公司的時間不多,但他居然又升職了。
他的祕訣是什麼?他的團隊,包含我在內,無論何時都願意為他付出額外的努力,我們總是全力以赴,絕不會讓他失望。鮑伯能激發我們對他的忠誠,這種領導力是我至今很少見的。他讓我們每個人都感覺自己是成熟、受信任、被尊重的;他從不對人大聲斥責、霸凌、利用、壓迫、過度加班或讓團隊感到屈辱。我從未見過他對任何人進行紀律處分。他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魅力和親和力,總是從容自信、冷靜自如。他對待我們就像在慢火煎小魚一樣,精心掌控每個火候細節。
鮑伯說他的祕訣就是家庭,他為了家人而工作。他非常愛他的孩子,寧可待在家裡陪伴他們。他對家人的愛溢於言表,並以家庭幸福的男人而自豪。他經常談論孩子和老婆,明顯能感受到他對自己的家庭生活非常滿意。
他從不加班,因為對他來說,在公司待到很晚,就是不忠於他的第一優先考量——家庭。家庭的和諧讓他擁有深厚的內涵,個性圓融且平衡。他對自己充滿自信,內心自在安穩。在工作上,他無需向任何人證明什麼,因為他的家庭讓他得到滿足。
我曾與一些討厭鬼共事過,我發現他們唯一的共通點就是糟糕的家庭生活。他們的「大本營」充滿問題,這一點會反映在他們的工作上。所以,我親愛的朋友,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