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都柏林的阿依達 The Aida of Dublin
——無聲融入城市歷史的「地點」

都柏林的特色之一是城市裡星布著密度很高的雕塑,有人因此稱它作「雕塑之城」。但平心而論,放在同樣雕塑林立歐洲城市群裡,這個都柏林特色並不特別突顯。
 
談公共空間裡的雕塑,我腦海反射性浮現今年(2024)一月甫去世的美國極簡主義藝術家卡爾.安德烈關於一件好雕塑作品「演化」的三部曲:最先是形式(first as form),然後是結構(then as structure),最終成為地點(and finally as place)。
 
這一套教科書式論述,居然曾因我的都柏林經驗而獲得印證。
 
都柏林市中心聖史蒂芬綠地公園旁,設立於1824年的薛爾本旅館(Shelbourne Hotel),是一座歷史地標。許多歷史事件在此發生,其中最被津津樂道的是愛爾蘭獨立關鍵轉折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憲法》(Constitution of the Irish Free State),就是在這家飯店112號房裡草擬的;另外,作家伊麗莎白.波雯(Elizabeth Bowen)1951年出版著名長銷小說《薛爾本旅館》(The Shelbourne Hotel),則提供了一個透過歷史旅館之窗觀察歷史城市的獨特視角。
 
不過從外頭看薛爾本旅館的人,永遠要比從旅館由內外望的住客多很多。這棟高十八公尺的建築物本身就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歷史建築,雖幾經整修,仍大致維持原貌。最近一次立面修復是在2016年,尊重歷史的細緻工法還獲得愛爾蘭喬治式建築學會頒授特別獎致敬。薛爾本旅館門前立有四尊造型優美的舉燈女性銅雕,非常吸睛,都柏林人暱稱城市「四美」(Four Beauties)。
 
2020年夏天,都柏林正蒙受疫情衝擊,文化資產領域卻演出了一場「四美蒙難記」:薛爾本旅館經理人,誤以為旅館大門前1867年即已樹立的兩座埃及公主、兩座衣索匹亞公主雕像,乃兩位主人與兩位黑奴。面對全球「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浪潮為避免爭議,並呼應反歧視清除奴隸痕跡之時代正義,在七月十八日星期六晚上逕自將雕像移除。
 
四座雕像雖是私產,但早已成為都柏林都市景觀一部分,因此引發廣泛討論。歷史學家們紛紛跳出來,告訴旅館經理人:你們弄錯了――這都柏林城市四美,其實是義大利劇作家威爾第(Giuseppe Verdi, 1813—1901)1870年創作、1871年在開羅首演的淒美愛情歌劇《阿依達》(Aida)裡的角色,係十九世紀流行藝術風格,與黑奴歷史無關;雕像腳上戴著的不是腳鐐,而是黃金腳鍊,既是飾品也是貴族象徵。有學者還引用名言「一知半解非常危險」(A little knowledge is a dangerous thing.)刻薄諷刺決策者之無知。都柏林市政府則以「未經法定程序擅自改變古蹟外貌」為由,寄出警告信,要求旅館當局尊重景觀完整性,儘快復原。愛爾蘭國會友台小組成員、前司法部長、現任參議員麥可.麥克道維爾(Michael McDowell)甚至投書《愛爾蘭時報》大聲疾呼:「釋放並復原薛爾本四美!」
 
面對各方激烈批評,薛爾本旅館並未見笑轉生氣,反而從善如流,不但邀請歷史學者考證出處,把故事說清楚;還聘請古物修復專家藉此機會完整清理修整。將近五個月後,十二月十四日星期一,四美在聖誕節前寧靜歸位,一切彷彿沒有改變。
 
沒有改變?其實這五個月的紛擾波折幫所有人都上了一堂課:市政府與旅館公私合作古蹟保存,成功維護都市景觀;市民們更進一步認識自己城市的文化資產與歷史;每位關心「都柏林四美」的人重新複習《阿依達》歌劇創作的時代背景、劇本故事,以及歌劇如何創造時代風潮與流行品味,當然也因此順便重溫威爾第這一齣浪漫時期的歌劇經典;旅館經理人則順著公關危機,擦亮老招牌;皆大歡喜。都柏林這座城市因此更有文化也更進步了,更值得珍愛與尊敬。最重要的是,經此一役,所有人都深刻理解到四美不僅止於藝術形式,而是在好幾代人的生活中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城市歷史的「地點」,認識雕塑,幾乎可以因此認識社區、社會,認識所屬的這座城市。
 
有機會到都柏林聖史蒂芬綠地散步時,不妨繞到北角薛爾本旅館欣賞這四座歷史雕像,並回想咀嚼2020年中以鬧劇開端卻以喜劇收尾,「四美蒙難」茶杯風暴過程裡,社會對話與文化教育的深沉況味。

H酒吧的阿依達 Aida of Café Bar H
——擁有平行際遇的雕像,仿若人生

沿著大運河岸往東一直走,走到都柏林市東側高科技園區「矽塢」(Silicon Docks),園區裡有Google、Facebook、Twitter、LinkedIn、Indeed、Teckro等全球知名公司的歐洲總部,以及愛爾蘭規模最大的劇院(Bord Gáis Energy Theatre),但我想介紹的卻是這裡一間酒吧。
 
更精確一點地說,我想要帶大家來拜訪H咖啡酒吧(Café Bar H)裡的兩座雕像。
 
前一篇文字曾介紹過2020下半年薛爾本飯店都柏林的阿依達「四美蒙難記」真實故事,飯店前四座雕像代表的是十九世紀流行的虛構愛情故事,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因此寫下著名歌劇《阿依達》――即使沒那麼喜歡歌劇的人,也一定聽過這齣歌劇的知名片段如〈榮耀歸於埃及〉(Gloria all'Egitto)或〈阿依達凱旋歸來〉(Marcia trionfale dell'Aida),在許多場合,特別是歐洲足球比賽裡,常會聽到這兩首氣勢磅礡的歌曲。
 
位於都柏林矽塢一棟玻璃帷幕建築地面層的H咖啡酒吧,吧檯放置兩座雕像,一是埃及公主,另一是衣索匹亞公主,與薛爾本飯店四座雕像原本一套,都是法國雕塑家馬杜漢.莫侯(Mathurin Moreau)1867年的創作,在這酒吧裡已經擺了快二十年了。
 
原來這酒吧老闆娘麗塔.克羅斯比(Rita Crosbie)是都柏林社交名媛,她的房地產開發商丈夫與薛爾本飯店老闆是好朋友。2005年薛爾本飯店整修飯店內「馬蹄鐵酒吧」(Horseshoe Bar),覺得原有兩座雕像累贅,就送給麗塔,讓她拿來裝飾她在高科技區新開張的時髦酒吧。
 
薛爾本飯店阿依達因失而復得而爆紅,H咖啡酒吧的卻未見矚目,雕像們同源卻各有機遇,一些成為市民在乎的地點,另一些則是精緻的室內裝飾,彷彿人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