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認識上薩瓦省與薩瓦省的阿爾卑斯山區

本區在哪裡?
阿爾卑斯 Alpes
無人不曉的阿爾卑斯由西而東橫亙八個國家,綿延1200公里,一路從法國東南、摩納哥、義大利北部、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南部,直到斯洛維尼亞,其寬度約在130~260公里之間,整片地塊峰峰相連壯闊不已,海拔4000公尺以上的山峰總計82座,其中第一高峰非4807公尺的白朗峰莫屬,分屬法瑞義三國領土,至於白朗峰的高度近年都在3公分之間上下滾動,法義的邊界劃分也各有說詞,大家有概念就好,出來玩不用太過認真。至於法國境內的阿爾卑斯山,是屬於西阿爾卑斯山系,從白朗峰一路下降到普羅旺斯大區,由北而南縱貫兩個大區合計9個省份,其中薩瓦省、上薩瓦省、伊澤爾省、德龍省位在奧維涅-隆河-阿爾卑斯大區。

奧維涅-隆河-阿爾卑斯大區Auvergne-Rhône-Alpes
您注意到了嗎?法國的國土是六邊形(Hexagone),當H大寫時這個字就可以代表法國,在2016年法國本土從22個大區(Région)合併為13個大區,其中奧維涅(Auvergne)與隆河-阿爾卑斯(Rhône-Alpes)合併成同區,而本書所介紹的城鄉村鎮,正好都集中在隆河-阿爾卑斯地區。
該區在2016年之前涵蓋法國東部偏南,邊境與瑞士、義大利接壤,北鄰勃艮第,南連普羅旺斯,西側與中央山地(Massif Central)的奧維涅隔著隆河,自古以來即是交通與貿易的十字路口,尤其是大城里昂,自希臘、羅馬時期以來,即在此建設要鎮,時至今日旅人從法國進入阿爾卑斯山區,也大多由里昂進出。
書中特別以上薩瓦省(Haute-Savoie)、薩瓦省(Savoie)的阿爾卑斯山區為重點行程,主要位在里昂以東的區塊,由於火車或自駕通常會從里昂進出,於是加入2個較不為人知的鄰近小鎮,知名的礦泉之城聖加勒米耶及古老葡萄酒村坦-艾咪達吉,都值得繞道而去。

隆河 Le Rhône
全長813公里,源頭來自瑞士法語區瓦萊州的隆河冰河,冰河融水在馬堤尼附近形成水流湍急的河川,而後離開阿爾卑斯山脈注入蕾夢湖(Lac Leman),再從日內瓦進入法國,流經里昂之後垂直南下經過亞爾、亞威農,沿途匯集20多條河川,最後在普羅旺斯的聖路易港注入地中海。隆河沿岸許多城鎮在河道運輸扮演著重要連結角色,自古以來也是北歐與地中海貿易要道;從里昂南下亞維農的火車途中,有著隆河谷地綿延而來的葡萄園坡地,北隆河亦是法國五大葡萄酒產區,熱中的品酒迷肯定聽過愛米達吉(Hermitage)產地,當然,全長815公里的隆河自行車路線(Via Rhôna),更是近年熱門活動。

消失的薩瓦王國
好奇的團員發現當地常以Savoie(薩瓦地區)、Savoyard(薩瓦的、薩瓦人)為名的餐館、旅館、紀念品店、銀行隨處可見,薩瓦到底是什麼?這就是本書的亮點上薩瓦省及薩瓦省,讓我們來認識這個介於法瑞義邊境超過900年歷史的家族。

薩瓦地區在哪裡?
自古以來,西阿爾卑斯山區的路權握在薩瓦家族手上,地理上範圍從西邊的里昂、東方的維也納、南到格勒諾伯、北至日內瓦的十字戰略地帶,而在伯國到公國時期,西邊領土更與多芬(Dauphiné)為鄰。今日則是位在法國東南部連結義大利西北部皮埃蒙特大區、瑞士的蕾夢湖及部分的沃州、瓦萊州,代表城鎮有上薩瓦省的安錫、霞慕尼,及薩瓦省的香貝里(Chambéry)、艾克斯溫泉、阿勒貝城(Albertville)。

薩瓦公國建都於何地?
薩瓦家族在1032年與阿爾勒王國(Royaume d’Arles)合併而崛起,自然附屬於神聖羅馬帝國,阿梅疊一世在1295年將薩瓦伯國(Comté de Savoie)遷都到香貝里,到了1416年阿梅疊八世時期,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升格為薩瓦公國(Duché de Savoie),香貝里仍是首都(1416~1563年。

薩瓦公國為何遷都?
義大利戰爭時期薩瓦公國被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統治(1536~1557年),外號鐵頭的薩瓦公爵收復失土,並在1563年遷都至北義的杜林(1563~1713年),1713年西班牙王位戰爭之後,杜林躍升為西西里王國的首都,到了1720年再以西西里與奧地利交換薩丁尼亞王國。

薩瓦公國還存在嗎?
義大利戰爭後近300年,薩瓦公國多次被法國侵占,但神奇的是薩瓦公國的領土卻持續擴張,直到1815年拿破崙一世戰敗後,薩瓦公爵還兼任薩丁國王,歷史告訴我們沒有永遠的敵人,因戰爭及政治地緣種種因素,國家領土常常面臨重組,人民的國籍時會更動,1858年為了政治利益,拿破崙三世與薩丁王國密商,以薩瓦地區與尼斯郡,換取將奧地利勢力趕出北義,促成義大利王國的統一,於是法國多了2個省,原本的薩瓦公國則隨著民主潮流在1946年廢除君主制,末代國王翁貝托二世畫下句點。

薩瓦合併(L’Annexion de la Savoie)
是合併?併吞?讓與?外交協議?抑或利益交換?見仁見智,為了義大利的統一,當時的執政者將這片相對窮壤之地推了出去,法國這廂也祭出許多誘惑,1860年4月22日這天,兩造再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實現,6月12日薩瓦家族帶著祖先的土地改籍法國,很快地拿破崙三世和歐仁妮皇后,展開薩瓦地區的名勝之旅,所到之處受到歡迎。
164年過去了,薩瓦人的日常飲食、傳統料理、慣用語詞,乃至生活習俗,至今還流淌在薩瓦人的血液裡,像是口語表達中頻繁用y,它有時取代定冠詞le、la、les,有時沒由來的慣用,或是習慣將薩瓦的多摸乳酪(Tomme de Savoie)丟入湯中食用等等,這些都是無法抹滅的傳統。

城鎮解鎖
蕾夢湖區 Lac Léman
蕾夢湖畔三湖村,伊瓦爾是鼎鼎有名的美村與花村,讓人一眼即愛上;愛維養更是知名礦泉水源頭,當年只見大叔們裝瓶提水,年輕時的我們不為所動,如今來訪卻跟著猛裝水;多儂溫泉不若前二者名氣,常被旅人直接跳過,然20年後竟成我心中最愛。原來旅遊的心境真的會隨年齡悄然改變,佇立在蕾夢湖畔朝著對岸的瑞士遠目,這有趣的過程讓我不禁莞爾。

我是這樣玩 來到蕾夢湖區又想同時擁抱三個小鎮,勢必停留2晚,如果時間有限,精華分別為伊瓦爾的老街、多儂的全景公園、愛維養現嚐礦泉源頭。

伊瓦爾 Yvoire
人口不到千人的伊瓦爾,每年卻吸引上百萬的遊客慕名而來,從中世紀走來的漁村並沒有特別景點,即便是湖畔的私人城堡也不對外開放,信步繞村子一圈不用一小時,到底是什麼緣由讓小村締造出如此亮眼觀光佳績?讓身為旅遊業的我試著想找到答案!
村落裡的民宅大都以大小不一的石頭堆疊而成,有著高高低低的圓拱、階梯與露臺,加上木門、木窗、木製陽台的雕花,渾身上下散發著樸拙風情,家家戶戶用心種花、植木,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讓這些雙層樓高的老宅充滿生機流動,這份努力獲得美村、三顆花村的肯定。
頂著718歲(2024年)的高齡,伊瓦爾居住人口卻與年俱增,每年4~10月各種節慶活動既可自high更能與君同樂,中世紀妝扮的威尼斯節、延續農家精神的驢節、一日畫家體驗等等;還有聯合半島區村落或蕾夢湖兩岸城鎮的各種活動,伊瓦爾不讓自己成為孤芳自賞的孤島,而是與人連結的陸地,散發著暖暖魅力。努力與魅力加乘的力量,成就了無法抵擋的魔力,吸引成千上萬的旅人來訪,夏季人山人海是無可避免,倘若想來此沉澱,歡迎選擇11~4月的淡季來訪。
Hotel Restaurant Du Port 位在湖畔的飯店並附設餐館,吃與住不必傷腦筋,電梯很小,房間不大,服務熱情。
Restaurant Les Jardins du Léman 米其林餐盤推薦的餐館,提供蕾夢湖鱸魚料理、蔬食餐點等等,每年休息3個月,樓上全景露台可從相對高處眺望小鎮、中世紀城堡與湖景,以及每年只對外開放半年的五感花園(Le Jardin des Cinq Sens)。
Atelier Hubert Cristallerie 很難不被看見的店家,各種水晶玻璃製品,杯盤、耳環、項鍊、手飾、家飾品等等。雖然絡繹的旅客帶動形形色色店家發展,但因村落腹地不大,來到這裡不用刻意找尋也會相遇,且放慢腳步愜意逛逛,還能欣賞每幢石屋之美。

多儂溫泉 Thonon les Bains
多儂背倚夏伯雷山,面朝蕾夢湖,是新興的溫泉小鎮,直到1890年溫泉開發後才綴上les bains,目前有二家溫泉水療,另外在市區中央溫泉公園(PARC DU CENTRE THERMAL),靠近戴高樂大道這側,有座建於1937年的蘑菇噴泉(Champignon de la Versoie)可免費取水,由建築師Louis Moynat設計,馬賽克壁畫則是法國畫家André Lhote的作品。
由於地勢因素,市區是位在較高的上城,湖畔港口則居較低的下城,二地之間可開車、步行,或搭乘短短200公尺的全自動纜車(FUNICULAIRE),自1888年服務至今,也因這46公尺的高度落差,眺望蕾夢湖的視角更多樣。
城市公園 Le Belvédère 位在市區整片綠地的公園,可說是蕾夢湖最佳眺望台,眼前開闊的湖光山色,時而迷濛時而清朗,傍晚更有令人微醺的夕照,為當天劃下美妙句點。往梭納城堡的方向前進,先經過童話故事裡的玩具兵、長頸鹿與單輪車的巨偶,接著來到德薩克斯將軍的青銅雕像,原為當地醫生,卻因緣際會加入拿破崙軍團,馳騁於沙場,名字被刻在巴黎凱旋門下方永留青史。
梭納城堡 Château de Sonnaz 於1666年由薩瓦公國的Sonnaz家族所建,法國大革命之後納入法蘭西版圖,而後歷經薩丁王國的統治,直到1860年歸入法國至今,城堡也在1863年轉身成為夏布列博物館(Musée du Chablais),並於2008年在此設立遊客中心,寬敞的空間、開架自行索取資料地圖,和善的服務人員,及免費舒適的洗手間,在我心中忍不住為這裡按讚讚讚。
市政廳 Hôtel de Ville 有三角形門楣與拱門的市政廳原建於16世紀中期,當時被瑞士伯恩統治,但隨著年久破敗以及1815年的大火,直到1821年由瑞士二位建築師重新打造成當年最流行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拱廊則散發著薩丁王國的韻味。而長達720公里的大阿爾卑斯之路(Route des Grandes Alpes)的起點就在本地,標示著0公里的銅雕就在市政廳的地面。
里維港口 Port de Rives CGN船公司提供船班到對岸瑞士的洛桑,由此可順遊卓別林最愛的微維(Vevey),以及拉沃的葡萄園小徑之旅。湖畔碼頭一邊是停滿白色帆船的水天一色,一邊是餐館酒吧,4~10月中的週日藝術市集,時段依天氣而定(10~19點或17~22點),各種手作品讓人流連;圓環之後是碼頭,步道幾乎貼著湖岸,毫無阻礙將對岸的侏羅山脈、瑞士湖村的麗景收入記憶庫,化作滋養生命的能量。
大街 Grand Rue 老街是鎮上最熱鬧的購物商區,除了餐館、咖啡館、BAR、土耳其Kebab、有機食材、巧克力店,還有藥妝、衣鞋包包、文具,夏天想吃冰淇淋,冬天想喝熱紅酒,來這就對了!若抵擋不住誘惑買太超過,還有教堂可入內懺悔;7、8月每逢週五的仲夏夜,免費的露天音樂會在廣場演出。

愛維養溫泉 Evian les Bains
在還沒來此之前,或許早已喝過Evian的礦泉水,水質好到連飯店水龍頭流出來的也是甘甜爽口,加以風光明媚的美景,難怪當地居民特別長壽。來到小鎮如果只能選擇一個景點,千萬別錯過卡夏泉源(Source Cachat),親口品嚐未經瓶裝的純淨甘泉,這湧現到我們面前的每一滴,都是歷經15年的旅程,途經阿爾卑斯山層層礦脈、砂岩涓滴而成,何其珍貴,不僅供當地居民免費取用,愛屋及烏讓到此一遊的有緣人暢飲。
Buvette Cachat 建於1826年的卡夏溫泉浴場,在1905年轉型為社交中心,因年久失修由市府購入,在疫情期間經過多年修復,已於2023年夏季對外開放。最大看頭是大廳圓頂下方的半圓形彩色玻璃,呈現新藝術風格優雅的花卉線條。另一側是愛維養礦泉水產品展示處入口,透明玻璃的花草圖騰由克利斯汀拉垮設計。
關於溫泉小鎮的傳奇故事要從1789年講起,Laizer伯爵在卡夏家喝了花園裡的聖凱薩琳泉水,肝腎舊疾逐漸好轉,消息傳出卡夏家族開始賣出有神奇療效的水,1824年泉水澡堂開張了,這口湧泉也更名為Source Cachat,並將水裝在陶罐出售,澡堂加上熱力設施升級為溫泉水療;到了1829年第一家礦泉水公司誕生,1860年隨著薩瓦地區併入法國,五年後小鎮更名為Evian les Bains;1878年卡夏泉水的療效被官方公認,迅速帶動礦泉水銷售,20世紀初Evian的礦泉水換成玻璃瓶裝,期間經營權轉手,目前由法國知名食品大廠達農(DANON)掌管。
在法國只要是礦泉水源地,即立法規範方圓500公里之內不得汙染,以確保水質的優良,實際上Evian的礦泉水廠並非設在鎮上,而是以不鏽鋼管連接到3公里外的小鎮。時至今日,Evian礦泉水或Evian les Bains水療,已與美麗、健康劃上等號,一個小鎮只要找到自己的亮點,用心維護、經營,必能安身立足並走出不被取代的路,愛維養溫泉做到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