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你的故事,別光講名字、職稱
接下來要說的,是有次我參加某企業執行長聚會時發生的事情。聚會一開始,大家紛紛站起來自我介紹。這些巨頭只要手握麥克風,就忍不住用演講的語氣說話。大部分都是介紹自己公司名稱、事業涉足的領域、規模及成績等,既千篇一律又無聊。
這時有個人吸引了我的目光,他向大家行了1分鐘的注目禮後,用有些木訥的語氣說道:「我在偏鄉農村長大。父母都是農夫,因為家裡經濟困難,所以我高中休學後,就獨自來到大都市求職,拚命的工作。我做過非常多職業,像是賣報紙、外送、飯店接待員等。
「之後我存到一大筆錢,開了一間讀書室。事業算滿順利,現在全國有300多間連鎖讀書室。我的願景是讓家境貧寒的孩子都能來讀書,幫助他們實現夢想。謝謝大家。」
語畢,他果然立刻得到大家的回應。身旁一些企業家甚至熱烈鼓掌,他的言語感動了大家。雖然說話的語氣不像企業家般圓滑,但他的話中卻帶有能打動聽眾的元素。他以自身經驗來介紹自己,反而更吸引大家認真聽他說話。比起其他企業家總宣傳自己公司,顯然這位的介紹更具影響力。
美國作家奇普.希思(Chip Heath) 與丹.希思(Dan Heath)兄弟兩人合著的《影響他人購買、投票與決策的六大成功關鍵》(Made to Stick)一書中也應證了故事的力量,兩人以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學生為對象來實驗,將美國犯罪模式相關資料提供給學生後,要求他們進行1分鐘的演說,主題是「非暴力犯罪是否為嚴重問題」。
兩位作家要求一部分學生擔任正方,主張非暴力犯罪是嚴重問題,另一部分學生則擔任反方,主張非暴力犯罪並非嚴重問題。
在學生上臺發表時,也讓他們為對手評價。最後得到最高分的是發音和語調都相當標準的學生。然而,最重要的實驗現在才開始,作者讓學生寫下10分鐘前對方同學的演講內容。
可以發現,最被學生們記住的內容,都是同學帶入自己的故事來延伸的辯論,有故事比那些列舉客觀統計資料的內容,更令他們印象深刻。能記住客觀資料的同學僅有5%,但記住故事的同學卻有63%。
所以奇普和丹下了結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達,是善用故事或情感來支持論點的學生,還有一次只傳達一個重點的人。」
想讓你的話被記住,祕密就在「故事」。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演說時,就常常說故事。他在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演說上,以父母的故事為例,透過故事來向美國人民傳達一個強烈的訊息——美國是一體的,能實現夢想:
「4年前,我跟大家說過一位來自肯亞的年輕男子,與一名來自堪薩斯的年輕女子的故事。他們雖然不富裕也不有名,但他們卻相信自己的兒子只要下定決心,什麼事都能做到。這是因為我們心中都懷著讓美國更好的決心。所以,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讓我們的子女實現夢想,同時,我也相信美國這個大家庭能與大家攜手前進……。」
我很早就知道故事的力量,因此不斷活用。在自我介紹時,不會條列式介紹經歷。像是參加一些聚會或演講時,會以講故事的方式介紹自己。
「我出生於釜山,從小住在鐵道旁簡陋的合租住宅。小時候一事無成,到國中時被老師稱讚『聲音很像配音員』,才開始夢想成為一位配音員。經過不斷努力的練習,我終於成為一名靠聲音吃飯的人,出演電視臺、擔任活動主持及演講等。不管什麼活動,我都全力以赴,最終成為韓國首屈一指的溝通專家。鐵道旁窩棚的少女蛻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這時聽眾都會豎起耳朵,因為沒想到這麼有名的講師,以前竟然有這種經歷,大家的表情都很認真。也因這段介紹,聽眾對我的認識都是「鐵道旁窩棚少女變身演說專家」。
故事的種類非常多。其中能發揮最強大力量的就是自身經驗談。如果做好準備,在面臨需要以故事強化自己印象的場合,像面試或報告等,都能讓大家印象深刻。
這時,有3點需要特別注意。首先,故事不要過長,盡可能簡短。其次,只講重點,不必要的細節只會影響大家的專注力。最後,故事的情節需有感染力。因此,根據故事內容,開心的故事要用開心的語調,反之,悲傷的故事用悲傷的語調,注意聲調的變化,更能有效傳達重點。
接下來要說的,是有次我參加某企業執行長聚會時發生的事情。聚會一開始,大家紛紛站起來自我介紹。這些巨頭只要手握麥克風,就忍不住用演講的語氣說話。大部分都是介紹自己公司名稱、事業涉足的領域、規模及成績等,既千篇一律又無聊。
這時有個人吸引了我的目光,他向大家行了1分鐘的注目禮後,用有些木訥的語氣說道:「我在偏鄉農村長大。父母都是農夫,因為家裡經濟困難,所以我高中休學後,就獨自來到大都市求職,拚命的工作。我做過非常多職業,像是賣報紙、外送、飯店接待員等。
「之後我存到一大筆錢,開了一間讀書室。事業算滿順利,現在全國有300多間連鎖讀書室。我的願景是讓家境貧寒的孩子都能來讀書,幫助他們實現夢想。謝謝大家。」
語畢,他果然立刻得到大家的回應。身旁一些企業家甚至熱烈鼓掌,他的言語感動了大家。雖然說話的語氣不像企業家般圓滑,但他的話中卻帶有能打動聽眾的元素。他以自身經驗來介紹自己,反而更吸引大家認真聽他說話。比起其他企業家總宣傳自己公司,顯然這位的介紹更具影響力。
美國作家奇普.希思(Chip Heath) 與丹.希思(Dan Heath)兄弟兩人合著的《影響他人購買、投票與決策的六大成功關鍵》(Made to Stick)一書中也應證了故事的力量,兩人以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學生為對象來實驗,將美國犯罪模式相關資料提供給學生後,要求他們進行1分鐘的演說,主題是「非暴力犯罪是否為嚴重問題」。
兩位作家要求一部分學生擔任正方,主張非暴力犯罪是嚴重問題,另一部分學生則擔任反方,主張非暴力犯罪並非嚴重問題。
在學生上臺發表時,也讓他們為對手評價。最後得到最高分的是發音和語調都相當標準的學生。然而,最重要的實驗現在才開始,作者讓學生寫下10分鐘前對方同學的演講內容。
可以發現,最被學生們記住的內容,都是同學帶入自己的故事來延伸的辯論,有故事比那些列舉客觀統計資料的內容,更令他們印象深刻。能記住客觀資料的同學僅有5%,但記住故事的同學卻有63%。
所以奇普和丹下了結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達,是善用故事或情感來支持論點的學生,還有一次只傳達一個重點的人。」
想讓你的話被記住,祕密就在「故事」。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演說時,就常常說故事。他在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演說上,以父母的故事為例,透過故事來向美國人民傳達一個強烈的訊息——美國是一體的,能實現夢想:
「4年前,我跟大家說過一位來自肯亞的年輕男子,與一名來自堪薩斯的年輕女子的故事。他們雖然不富裕也不有名,但他們卻相信自己的兒子只要下定決心,什麼事都能做到。這是因為我們心中都懷著讓美國更好的決心。所以,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讓我們的子女實現夢想,同時,我也相信美國這個大家庭能與大家攜手前進……。」
我很早就知道故事的力量,因此不斷活用。在自我介紹時,不會條列式介紹經歷。像是參加一些聚會或演講時,會以講故事的方式介紹自己。
「我出生於釜山,從小住在鐵道旁簡陋的合租住宅。小時候一事無成,到國中時被老師稱讚『聲音很像配音員』,才開始夢想成為一位配音員。經過不斷努力的練習,我終於成為一名靠聲音吃飯的人,出演電視臺、擔任活動主持及演講等。不管什麼活動,我都全力以赴,最終成為韓國首屈一指的溝通專家。鐵道旁窩棚的少女蛻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這時聽眾都會豎起耳朵,因為沒想到這麼有名的講師,以前竟然有這種經歷,大家的表情都很認真。也因這段介紹,聽眾對我的認識都是「鐵道旁窩棚少女變身演說專家」。
故事的種類非常多。其中能發揮最強大力量的就是自身經驗談。如果做好準備,在面臨需要以故事強化自己印象的場合,像面試或報告等,都能讓大家印象深刻。
這時,有3點需要特別注意。首先,故事不要過長,盡可能簡短。其次,只講重點,不必要的細節只會影響大家的專注力。最後,故事的情節需有感染力。因此,根據故事內容,開心的故事要用開心的語調,反之,悲傷的故事用悲傷的語調,注意聲調的變化,更能有效傳達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