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不代表比較高檔/綜合維生素
過去在藥妝店上班時,曾經被民眾詢問:「藥師啊~我平常都是吃某一款的『綜合維他命』,我想要再多補充『綜合維生素』,你可以幫我推薦一下嗎?」這個問題讓我一時反應不過來,事後站在旁邊的藥師打趣地說,這就像是拿著可可牛奶問店員巧克力牛奶放在哪裡一樣。再者,雖然「綜合維生素」打著「綜合」的名義,但是裡面的成分卻像皇帝的後宮佳麗們一樣,有的特別受寵愛,有的特別不受待見。因此,大家在補充維生素的時候,可不要跟古裝劇的皇帝一樣偏心,要「雨露均霑」,身體才不會失衡,這一篇就想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綜合維生素」的話題。
維生素和維他命是一樣的嗎?
首先我要先正名,維生素就是維他命,英文Vitamin的音譯是「維他命」,但是在醫學的定義裡,Vitamin是「維持生物體生存的必要元素」,因此簡稱為「維生素」,兩者其實是一模一樣的東西。要成為「維生素」有幾個必要條件,包含要具有「微量性」(所需要的量很少,但是在維持健康機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異性」(一旦缺少身體就會出事)和「外源性」(身體無法自行產生)。簡單來說,人體無法自己合成,但身體一旦缺少了就會生病的東西,都可以稱做「維生素」。例如B群,原本稱作維生素B8的肌醇和維生素Q的Q10,因為不符合上述定義而被踢除,不能加入維生素大家庭。不過有些民眾會質疑,維生素D不是曬太陽身體就可以自己生成,為什麼它還叫做維生素呢?因為每個人對於陽光耐受度不一樣,有關安全的日照量也尚未確定,考量到過多紫外線有罹患皮膚癌的風險,還是將之視為維生素,可以透過外來食物攝取。
綜合維生素主要是各類水溶性、脂溶性維生素再加上常見的巨量和微量礦物質所組成。一罐綜合維生素裡面多半會有超過15種以上的常見成分,像是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鈣、鎂、鐵、鋅、鉀、錳、磷、、鉻等等。既然產品叫做綜合維生素,消費者攝取的目的當然就是補好補滿,所以「原則上」成分的種類越多,劑量越接近每日建議攝取量,就越能夠當作購買的選項。
剛剛好就好的脂溶性維生素
以脂溶性維生素來說,主要有A、D、E、K四種,一般人除了較易缺乏維生素D,建議每天補好補滿之外,其他A、E、K三個成分都是「補剛好就好」,補充過量的話,脂溶性維生素會被儲存在身體脂肪內,並且可能出現中毒的症狀。維生素A是個一旦缺乏就容易產生夜盲症、乾眼症,並且影響基礎視力的維生素。成年人一天大概補充600-700微克即可,過多的維生素A會造成人體中毒,可能會引起顱內壓力增加、頭暈、噁心、頭痛、肌膚刺激、骨骼與關節疼痛、昏迷,甚至是死亡。維生素E,一般人不太容易缺乏,嚴重缺少可能會產生周邊神經病變及免疫反應受損。成年人建議一天的補充劑量是12毫克,維生素E過量中毒可能產生頭痛、噁心、腹瀉、視力模糊、性腺功能障礙或是尿裡面肌酸排出增加等,簡單的說,維生素E過量會影響腎臟與肝臟機能。
維生素K主要掌管身體的凝血功能,嚴重缺乏的話身體容易出血不止、瘀青等,但因為人體腸道細菌會自行合成維生素K,因此一般人很少會有維生素K缺乏的情況。成年人一天維生素K建議攝取量為120微克,維生素K中毒有可能導致心臟、呼吸、神經系統多處受損,除非是天生缺乏維生素K或是醫師建議補充,否則不需要刻意補充。而國人比較容易缺乏的維生素D建議一天至少攝取600 IU(國際單位International Unit)或是15微克,缺乏維生素D身體除了鈣質吸收容易出問題,產生軟骨症、佝僂症等問題,身體免疫力也會變差,增加慢性發炎的機率。所以除了維生素D因為容易缺乏,建議補好補滿,其餘維生素A、E、K,除非是特殊疾病導致天生缺乏或是極度挑食的人,否則並沒有非得透過保健食品補充之必要。
一定要補,但要注意含量的水溶性維生素
常見的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B群是身體非常重要的輔助酵素,只要缺乏其中幾種成分,身體就會出現大狀況;而維生素C在人體中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營養學建議每個人每天都要補好補滿。過去大家認為水溶性維生素補充過多只要喝水就會被排出體外,但如今這個觀念需要調整,雖然水溶性維生素不像脂溶性維生素,會被儲存在脂肪中以延長效果,但過量的水溶性維生素對於有慢性腎臟病、腎結石或是新陳代謝功能差的民眾來說,仍會造成傷害。於是現在有些藥廠會透過化學結構進行修飾,把水溶性的維生素改成脂溶性的維生素,使其無法透過喝水來排除,所以認識維生素的特性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維生素C可以美白、促使膠原蛋白增生,強化身體免疫力,保護細胞不受到氧化傷害,建議每天補充。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膳食營養建議,人體每天至少要攝取100毫克的維生素C,但我覺得可以再多吃一點,只要一天不要超過1,000毫克都在安全範圍內,人體如果一次攝取大劑量的維生素C,吸收率反而會下降,所以少量多次補充比較適合。維生素C存在於很多蔬果之中,不一定要使用保健食品也可以輕鬆補充,一天只要攝取兩份以上的蔬果,就可以獲取足夠的維生素C。像是一天吃三顆奇異果或是1/3顆芭樂,就能夠獲得超過100毫克的維生素C。腎臟功能不好的人不適合吃太多這些食物,每天補充維生素C的份量不要超過250毫克。另外,根據研究,抽一根菸會消耗掉25毫克維生素C,因此癮君子更要注意自己的維生素C補給分量。
過去在藥妝店上班時,曾經被民眾詢問:「藥師啊~我平常都是吃某一款的『綜合維他命』,我想要再多補充『綜合維生素』,你可以幫我推薦一下嗎?」這個問題讓我一時反應不過來,事後站在旁邊的藥師打趣地說,這就像是拿著可可牛奶問店員巧克力牛奶放在哪裡一樣。再者,雖然「綜合維生素」打著「綜合」的名義,但是裡面的成分卻像皇帝的後宮佳麗們一樣,有的特別受寵愛,有的特別不受待見。因此,大家在補充維生素的時候,可不要跟古裝劇的皇帝一樣偏心,要「雨露均霑」,身體才不會失衡,這一篇就想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綜合維生素」的話題。
維生素和維他命是一樣的嗎?
首先我要先正名,維生素就是維他命,英文Vitamin的音譯是「維他命」,但是在醫學的定義裡,Vitamin是「維持生物體生存的必要元素」,因此簡稱為「維生素」,兩者其實是一模一樣的東西。要成為「維生素」有幾個必要條件,包含要具有「微量性」(所需要的量很少,但是在維持健康機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異性」(一旦缺少身體就會出事)和「外源性」(身體無法自行產生)。簡單來說,人體無法自己合成,但身體一旦缺少了就會生病的東西,都可以稱做「維生素」。例如B群,原本稱作維生素B8的肌醇和維生素Q的Q10,因為不符合上述定義而被踢除,不能加入維生素大家庭。不過有些民眾會質疑,維生素D不是曬太陽身體就可以自己生成,為什麼它還叫做維生素呢?因為每個人對於陽光耐受度不一樣,有關安全的日照量也尚未確定,考量到過多紫外線有罹患皮膚癌的風險,還是將之視為維生素,可以透過外來食物攝取。
綜合維生素主要是各類水溶性、脂溶性維生素再加上常見的巨量和微量礦物質所組成。一罐綜合維生素裡面多半會有超過15種以上的常見成分,像是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鈣、鎂、鐵、鋅、鉀、錳、磷、、鉻等等。既然產品叫做綜合維生素,消費者攝取的目的當然就是補好補滿,所以「原則上」成分的種類越多,劑量越接近每日建議攝取量,就越能夠當作購買的選項。
剛剛好就好的脂溶性維生素
以脂溶性維生素來說,主要有A、D、E、K四種,一般人除了較易缺乏維生素D,建議每天補好補滿之外,其他A、E、K三個成分都是「補剛好就好」,補充過量的話,脂溶性維生素會被儲存在身體脂肪內,並且可能出現中毒的症狀。維生素A是個一旦缺乏就容易產生夜盲症、乾眼症,並且影響基礎視力的維生素。成年人一天大概補充600-700微克即可,過多的維生素A會造成人體中毒,可能會引起顱內壓力增加、頭暈、噁心、頭痛、肌膚刺激、骨骼與關節疼痛、昏迷,甚至是死亡。維生素E,一般人不太容易缺乏,嚴重缺少可能會產生周邊神經病變及免疫反應受損。成年人建議一天的補充劑量是12毫克,維生素E過量中毒可能產生頭痛、噁心、腹瀉、視力模糊、性腺功能障礙或是尿裡面肌酸排出增加等,簡單的說,維生素E過量會影響腎臟與肝臟機能。
維生素K主要掌管身體的凝血功能,嚴重缺乏的話身體容易出血不止、瘀青等,但因為人體腸道細菌會自行合成維生素K,因此一般人很少會有維生素K缺乏的情況。成年人一天維生素K建議攝取量為120微克,維生素K中毒有可能導致心臟、呼吸、神經系統多處受損,除非是天生缺乏維生素K或是醫師建議補充,否則不需要刻意補充。而國人比較容易缺乏的維生素D建議一天至少攝取600 IU(國際單位International Unit)或是15微克,缺乏維生素D身體除了鈣質吸收容易出問題,產生軟骨症、佝僂症等問題,身體免疫力也會變差,增加慢性發炎的機率。所以除了維生素D因為容易缺乏,建議補好補滿,其餘維生素A、E、K,除非是特殊疾病導致天生缺乏或是極度挑食的人,否則並沒有非得透過保健食品補充之必要。
一定要補,但要注意含量的水溶性維生素
常見的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B群是身體非常重要的輔助酵素,只要缺乏其中幾種成分,身體就會出現大狀況;而維生素C在人體中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營養學建議每個人每天都要補好補滿。過去大家認為水溶性維生素補充過多只要喝水就會被排出體外,但如今這個觀念需要調整,雖然水溶性維生素不像脂溶性維生素,會被儲存在脂肪中以延長效果,但過量的水溶性維生素對於有慢性腎臟病、腎結石或是新陳代謝功能差的民眾來說,仍會造成傷害。於是現在有些藥廠會透過化學結構進行修飾,把水溶性的維生素改成脂溶性的維生素,使其無法透過喝水來排除,所以認識維生素的特性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維生素C可以美白、促使膠原蛋白增生,強化身體免疫力,保護細胞不受到氧化傷害,建議每天補充。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膳食營養建議,人體每天至少要攝取100毫克的維生素C,但我覺得可以再多吃一點,只要一天不要超過1,000毫克都在安全範圍內,人體如果一次攝取大劑量的維生素C,吸收率反而會下降,所以少量多次補充比較適合。維生素C存在於很多蔬果之中,不一定要使用保健食品也可以輕鬆補充,一天只要攝取兩份以上的蔬果,就可以獲取足夠的維生素C。像是一天吃三顆奇異果或是1/3顆芭樂,就能夠獲得超過100毫克的維生素C。腎臟功能不好的人不適合吃太多這些食物,每天補充維生素C的份量不要超過250毫克。另外,根據研究,抽一根菸會消耗掉25毫克維生素C,因此癮君子更要注意自己的維生素C補給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