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楔子〉

急促的救護車鳴笛聲劃破天際,值班中的我知道這又是一個不平靜的夜。
年輕的機車騎士與對方來車相撞,從變形的車體與碎裂的安全帽看來,不難想見當時撞擊力道之大。傷患很快地被送到本院急診,身為當晚的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我第一時間就在急診急救室待命。
「血壓五○,心跳一四○,昏迷指數三分!」檢傷分類的護理師向我們報告他到院時相當不穩定的生命徵象。
「馬上插管!準備輸血與輸液!」我一邊指揮住院醫師幫病人建立呼吸道,一邊拿聽診器確認病患的呼吸狀態。在我動作的同時,護理人員相當熟練地幫病人建立靜脈輸液管路。長期的外傷訓練與實戰經驗,整個團隊的運作已經很有默契。
雖然氣管內管已經放置,但病人左側的呼吸音幾乎聽不見,再加上鼓脹的頸靜脈,我判斷這是典型的「張力性氣胸」。於是立刻進行了針頭減壓與胸管放置,僅僅這兩個動作,病人的血壓就立刻回升,血氧飽和濃度也回到九五%。
我幫病人做了超音波檢查,不出所料,腹腔內有大量出血。雖然持續給予靜脈輸液與輸血,血壓卻未能再有改善,甚至又有往下掉的趨勢。
看來是不能再猶豫了,當下我決定立即進行開腹手術,外傷的病人治療與檢查要同時進行,甚至治療要走在檢查前面!
這時候,接到通知的家屬趕到急診現場,他們很擔心病人的安危,希望我對病情再多做解釋,有的家屬擔心是否有骨折,有的擔心腦部是否有受傷,甚至還有人擔心臉部傷口的美觀。礙於救命的黃金時間寶貴,我只能很簡短的說明:「現在的手術是為了救命!或許他全身還有許多傷處尚未治療,但我們必須先把命保住,等到活下來了,後續的問題再一個一個解決。」
手術中映入眼簾的是四分五裂的脾臟與左側腎臟,好幾條重要的血管都在出血。我很快地完成了脾臟與腎臟的切除手術,當出血獲得控制,心律與血壓也逐漸回穩。
但由於大量出血與休克造成的凝血功能不良,我決定進行階段性手術,先回加護病房觀察與治療,待病情完全穩定的四十八小時之後,再重回手術室。
歷經多次手術,病患總算得以活下來。但在加護病房中持續的高燒不退與逐漸升高的黃疸,讓醫療團隊不禁開始擔心引發敗血症,甚至多重器官衰竭的可能。
每週一次的團隊會議中,我對他的恢復狀況感到悲觀,因此憂心忡忡地與加護病房主任討論:「你覺得如何?還有沒有機會?」加護病房主任的說法讓我放心不少:「年輕人的體質與本錢都比較好,只要加把勁多替他努力一點,我相信他能挺過來!」
歷經四十天的努力,他終於順利轉出加護病房,後續的復健也恢復得很不錯。沒有多久,他就可以下床走路,又過幾個星期,他就回家休養了。
和他當初被送到急診室的重度昏迷與休克相對照,他如今能夠與我們有說有笑,甚至拄著拐杖上下樓梯,這是當一個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最有成就感、最驕傲的時刻。
病人出院後,門診追蹤的頻率從一週一次,漸漸延長到一個月一次,到最後每年只要一次,我漸漸忘記了這個病人。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一張喜帖,原來他要結婚了!喜帖內附了一張短箋,特別加註他寫的一段話:「感謝您!讓我的人生可以繼續。」
回想當時連主刀醫師都沒把握他會不會活,連加護病房主任都沒把握他能不能好。我們只要稍稍放手,他的人生就到此為止了。
但是,現在他的人生可以繼續。
每回遇到工作的挫敗,我們都會用這樣的故事來激勵自己。事實上,這個故事還沒完,故事的主角可以替自己接著寫下精采的人生故事。而類似這樣的場景也不斷在我眼前上演,一幕幕,有悲、有喜,有些如煙花散落消逝,或如花束接枝重新展開新生活。
在看似一成不變的值班、看診、手術等工作中,總是充滿挑戰和變化,讓我見證多面貌的生命,時而脆弱的不堪一擊,時而卻又展現驚人的韌性;與各種不同病患或家屬的接觸,也使我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與對價關係;有風有雨的行醫之路亦不若求學般單純與一帆風順,每天都在發生醫學院裡不會教我的事。
我的工作是用手術刀幫病人寫故事,接下來我要告訴你們三十二個生死關頭的故事……

十五年後──

文中的主角病人至今仍繼續著他的人生,因為當年的不放手,這個故事才有後續;文中的另一個人物外科醫師,也還在他的拚命之路上昂首闊步。無論是對外傷醫療的投入,醫學散文寫作的熱情,十多年來我剛入行時如此,十多年後的今天我依然如此,二○二五年,我們繼續拚命……

《拚命》是故事的開始,但絕對不會是結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