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摘文1】第一守則與四個M(摘錄)
首先要知道,第一守則其實就是「不能虧損」,但在實務上的意思,是在有把握地投資。這個「把握」來源於:以理想的價格,買進優質企業的股票。請謹記:

以理想價格買進優質企業,就能讓你賺到錢。

「理想」企業的定義,有三個簡單的條件,往後的章節會深入討論。第一,理想代表這家企業對你來說是有意義的:你對這家企業足夠了解,有能力的話你想把它全權買下,擁有它讓你感到自豪,而且這家企業也與你的價值觀相符。在第二個層面,理想的意思是,企業符合幾項財力與可預測性的標準,尤其是要有所謂的護城河。第三,企業必須有好的管理。如果你不懂何謂「護城河」、何謂「好的管理」,那也別擔心。我會向你細細說明什麼是護城河、如何辨識護城河,以及如何判斷管理是好是壞。我會告訴你企業需要符合哪些標準,才稱得上「理想」。
然而,光企業本身符合理想是不夠的。我們還要以理想的價格,買進這家企業的股票。所謂「理想的價格」,意思是我買進這家企業的股票,可以有很大的安全邊際。對我來說,理想的安全邊際,是以五毛錢買進價值一塊錢的東西。所以,只要我知道了企業的價值,我就想半價買進。很顯然,只要這樣做,往後就能發大財。
判斷企業的價值,要嘛很容易,要嘛不可能。「理想」的企業,當然就是可預測的。企業如果可預測,我們就能判斷它的價值。企業如果不可預測,我們就不可能知道它的價值。我會告訴你怎樣找到可預測、也因此可判斷價值的企業,也會告訴你怎樣快速計算企業的價值。第一守則投資法說穿了,就是四個明確的步驟:

一、找到理想的企業。
二、了解這家企業的價值。
三、以一半的價格買進。
四、重複上述步驟,直到自己非常富有。

看起來很簡單。那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這樣做?對於這個問題,巴菲特的答案是:「我覺得很神奇,用五毛錢買一塊錢這個構想,大家要嘛是立刻欣然接受,要嘛就是全然不買單。這就像打疫苗。我發覺一個人如果不馬上接種,那你就算勸他好幾年,拿紀錄給他看,他也還是不肯接種。他們就是不能理解這個概念,就這麼簡單。」
我剛開始了解第一守則投資法的時候,第一個發現的真理是:

一個東西的價格,不見得總是等於其價值。

舉個例子,我想買一輛新車,還沒走進經銷商,就很清楚新車的價值。我知道新車的標價,也知道售價的範圍,通常會低於標價。我不打算按照標價購買。但要是我不知道新車的價值怎麼辦?經銷商即使以遠高於實際價值的價格、以遠高於標價的價格賣給我,我也無能為力。一輛賓士汽車的價值或標價若是10萬美元,我卻以20萬美元購買,有朝一日我賣掉這輛車,我就會嚴重虧損。但我若能以5萬美元買下,日後賣出就能賺錢。買股票(亦即購買企業)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是少了車窗上貼的標價。我們必須自行判斷標價,然後以低於標價的價格買進。

第一守則說穿了,就是聰明購物。

如果你喜歡等到大特價,商品售價遠低於實際價值時再出手購買(比如你知道那臺平面電視價值5000美元,但你能以2500美元買下),那你已經具備精明的第一守則投資人的條件。你只需要了解如何判斷理想企業的價值,等待市場出現能便宜買進的好時機。
如果我們不會指望汽車的定價永遠合理,又為何要指望股票的定價永遠合理?
企業與汽車,以及其他可銷售商品,有一個重要的差異:企業的「標價」,取決於企業往後能為自己的股東,創造多少現金盈餘。遵守第一守則的投資人,能迅速判斷企業未來能產生多少現金盈餘,進而估計企業的「標價」。接下來我也會告訴你要如何做到這點。
企業的「標價」就是企業的價值,與它在市場上的售價無關。你只要知道如何計算企業的「標價」,投資就會有把握,也就能依循第一守則。

【摘文2】下注在騎師上(摘錄)
創投家如何聰明下注
創投家會在企業的股票公開上市之前,投資這些企業。我曾投資大約2000萬美元在幾項創投計畫上,但現在就沒做這麼多創投了,因為既辛苦又危險。我不喜歡辛苦,各位也知道我不喜歡風險。第一守則投資法就是比創投簡單得多,風險也低得多。創投的基本概念,是要找到一家未來可期的公司,以理想的價格買進,永遠持有(或是至少持有到能在公開上市時賣出)。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你看,班傑明.葛拉漢七十年前傳授的基本投資概念適用各種投資,包括創投。
我之所以在這裡提到創投,並不是要大家培養自己成為創投家,而是想告訴大家,創投之類的投資最重要的層面:賭騎師,不要賭馬。
創投是在企業非常早期、還不確定能否成功時就進行投資。創投家無法參考五大數字判斷其是否穩定,因為根本還沒有五大數字。你投資的企業根本還沒開始賣東西。更糟的是,有時新創企業實在太新、太尖端,連產業都還沒發展出來,遑論理解。我的創投伙伴沒有過往紀錄可參考,所以是把希望押在管理團隊上,對他們的重視程度,至少跟創業計畫一樣。有時我們會說:重視騎師,至少要像重視馬匹一樣。你身為企業買家,之所以需要了解這個道理,是因為在你買進的每一家企業,執行長(也就是企業的掌舵人)能決定你現在與以後會不會受騙。說到底,能否掌握企業的實情,幾乎跟企業本身一樣重要。
我想投資某家企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喜歡也信任這個掌舵的人。這點在投資發展初期的企業時非常重要,所以大多數創投家會把「一位他們信任、也願意合作的執行長」,列為企業必須具備的首要條件。企業要是沒有優秀的執行長(很多新創科技公司在發展初期,都是由未曾領導過市值5000萬美元的企業的科技奇才所領導),創投家們就會先按兵不動,直到找到傑出的執行長。創投家們除非對企業的領導者有信心,知道此人能帶領企業走向成功,否則哪怕該企業有世上最偉大的科技,他們也不願投資。

我們要什麼樣的人?
我喜歡投資傑出的騎師、傑出的執行長。天底下最美好的事,莫過於知道有位人品端正、重視股東、積極進取的人才,正在思考如何幫我賺錢,讓我晚上能睡得安安穩穩。
作家暨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也是這麼想的。他在著作《從A到A+》(Good to Great)裡表示,帶領公司成就偉業(股東也因此受惠良多)的執行長,幾乎都是他所謂的「第五級」領導人。他說,第五級領導人能將自我需求,從自己轉移到打造優質企業的遠大目標上。一個成熟的第五級領導人「以個人的謙遜加上專業的意志這種矛盾的組合,成就長遠的卓越。」我幫你整理一下,在我看來,第五級領導人具備的最重要特質,說穿了就是兩項:

一、重視股東
二、積極進取

重視股東的執行長
「重視股東」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們又如何辨識重視股東的執行長?執行長若是重視股東,他的個人利益與企業股東的利益就會一致。
微軟的比爾.蓋茲與史蒂芬.巴爾默都認為自己重視股東,治理公司時也會以股東為重。以下這段就摘錄自他們2002年寫給股東的信:
「對於我們兩人來說,我們個人的淨值,絕大多數都投資在公司的股票上。微軟自1986年上市以來,我們從未行使認股權,以後也不會。希望大家能更加堅信,我們個人的利益與全體股東的長期利益是一致的。」
蓋茲與巴爾默的這番話,點出了一個重點,亦即作為以股東為重的企業高層,與作為投機者的差別。握有認股權的企業高層,實際上就形同於投機客,股價上漲他們就受惠,哪怕只是短時間的上漲,他們也能利用這段時間行使認股權。許多企業高層為了炒作短期股價,也就因此做出不利於長期發展的決策。蓋茲與巴爾默不行使認股權,意味著他們身為企業高層(當然也是持有股權的「股東」),其經營企業是為了像他們這樣的長期股東的利益著想。這種觀點非常符合第一守則(這大概也是蓋茲先生與巴菲特先生的友誼得以延續的主因)。
巴菲特在談論重視股東的執行長該如何治理企業時,也提到了這點。他在2004年的致股東信表示:「我要(對執行長)說的話很簡單,要把企業當成你們家今後百年的唯一資產來經營。」
用說的很容易,而要判斷執行長是否身體力行,就要看看他是否告知股東該了解企業的哪些資訊。

積極進取
傑出的執行長該具備的第二項特質,是想讓世界有小而酷的進步,當然,大而酷也行。我把執行長想實現的目標稱為BAG,就是「大膽願景」(Big Audacious Goal)。這個首字母縮寫字由柯林斯首創(他稱之為Big Hairy Audacious Goal,意思是膽大包天的目標)。執行長以大膽願景激勵自己,終日熱血沸騰,每天都迫不及待要出門上班,哪怕他們已經跟巴菲特、蓋茲及麥基一樣富有。有了大膽願景,全體同仁就會知道,自己每天該專注經營的最重要事項是什麼。他們的大膽願景會成為企業的願景,至少執行長是這麼希望。好的大膽願景還能成為帶動企業長遠前行的力量。大膽願景並不見得要像約翰.麥基的「全食物,全人類,全世界」那樣翻天覆地。巴菲特先生的大膽願景,只是將波克夏海瑟威的報酬率,維持在20%以上的水準,這個大膽願景就能給他足夠的動力。
達爾文.史密斯(Darwin Smith)在金百利克拉克的大膽願景也是個極佳案例,正如一位鬥志高昂的騎師,騎著匹極難馴服的馬,最終贏得比賽且成果豐碩。他在1971年開始掌舵金百利克拉克時,這家總部位於美國威斯康辛州尼納的企業,已將近一百歲。他希望這家企業,能成為全球最佳的紙類產品公司(想想衛生紙、面紙、尿布、紙巾,就是我們每天在洗手間、工作場所、旅館以及自己家會看到、用到的產品……是的,他們也生產舒潔)。他面臨的唯一障礙,是同樣生產消費品的巨擘寶鹼。史密斯花了些時間,但在他擔任執行長的二十年裡,不僅帶領金百利克拉克攀上高峰,也為股東們賺進無數財富。
賈伯斯創辦蘋果電腦之時,他的大膽願景,是要開發大家不必看說明書就能使用的全新產品,對抗IBM的邪惡帝國。他的大膽願景要求蘋果公司必須生產消費者覺得「酷」的產品。他的「酷」願景造就了蘋果、Lisa(電腦)、麥金塔、NeXT、iPod,以及皮克斯出品的電影《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還有《超人特攻隊》。這位先生的身價超過10億美元,卻還是每天上班,因為大膽願景給了他動力。身為投資人的我們,最喜歡的就是這些聰明的有錢人燃燒自己,幫我們賺大錢。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