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1.MFT的需求與未來展望

 

大野肅英Toshihide OHNO

神奈川県•大野矯正診所牙科醫師

 

大野由希肅Yukitoshi OHNO

神奈川県•大野矯正診所牙科醫

 

 

對口腔功能的關心日益提高

MFT主要用於兒童牙科和牙齒矯正領域,因為舌頭不良習慣與咬合不正的原因有關。近年來,即便是一般牙科領域,將MFT視為整體醫療一環並導入使用的牙科醫療院所也逐漸增加了,原因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吃飯、吞嚥、說話、呼吸"等口部的正常功能,對QOL(生活品質)及ADL(日常生活活動)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眾所皆知,高齡人士的口腔功能正常與否,對全身的健康狀況有著極大的影響,然而一般人對於是否有口腔功能異常的意識仍然偏低,造成尋求MFT等功能訓練的患者並不多見。這代表我們有必要從牙醫界開始做起,讓大眾更加理解維持健康與口腔功能之間的關聯性。

牙科臨床上,醫師多透過修復或裝上補綴物來恢復口腔功能,但是不太進行咀嚼等訓練,原因是功能訓練需要時間及人員,不僅缺乏指導教學系統,幾乎也沒有針對口腔功能異常的診斷及評價方式。

進入超高齡社會後,隨著社會需求改變,也開始要求牙科醫生及助理接受針對高齡人士的攝食、吞嚥障礙的相關訓練。此外,因發展遲緩、顎切除及舌切除、腦血管疾病等病症造成的攝食功能障礙患者,針對其進行的攝食功能療法與口腔功能訓練,也已納入日本國民健康保險適用項目。

該設置標準被認為是對裝有顎關節治療裝置的患者所進行之開口訓練、腦血管疾病患者抑或是身障兒童(人士)、癌症患者的復健等的必要條件,為了維持與增進生活機能,我們認為針對各種口腔功能異常的健保適用範圍應該再加以擴大才是。

 

肩負功能訓練的重任

高齡人士若有咀嚼、吞嚥、發音、呼吸等口腔功能低落問題,會連帶影響到全身的運動功能及平衡能力下降,這是舌頭及口腔周圍肌衰弱,減少肌肉的使用導致引發影響全身健康的惡性循環。

日本牙醫協會及攝食、吞嚥相關專門學會,已開始愈來愈重視高齡人士的口腔保健及口腔復健,不只針對修復或補綴等硬體上的治療與處理,因應社會需求,也開始尋求口腔功能養成及口腔功能恢復等的軟質上教育與訓練。

在醫科領域中,與復健醫療有關的語言聽覺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看護師等,均會參加身體功能訓練。然而在牙科領域中,卻只有一部分的語言聽覺治療師,會在進行語言療法訓練的同時參加口腔功能訓練。

以目前牙科界的狀況來看,從兒童到高齡人士的口腔功能訓練都只能交給牙醫或口腔衛生師。我們為了維持牙齒及口腔功能,必須要著力於口腔照護及口腔復健。從這一點來看,我很期待MFT療法能受到重視並實際運用於各式各樣的領域。

 

必須針對口腔功能異常進行啟蒙活動

大多數的家長及孩童都是在接受學校牙科健診或到診所看牙時,被告知有咬合不正的問題,才初次理解咬合不正的原因來自口腔功能異常。經由牙醫師針對咬合不正形態結果的說明,一般人方才知道口腔功能異常可能會造成的影響(圖1)。一般人對於吞嚥時的舌頭動作、含著舌頭不動時的口腔周圍肌肉姿勢(位置)、吞嚥瞬間的頦肌及口腔周圍肌肉的收縮、舌頭的突出等動作功能,都不太留意。

來到矯正牙科的家長,多數都不曾聽過口腔功能異常會導致咬合不正的相關說法,但希望在演變為咬合不正問題之前就能瞭解其影響及並收到相關訓練方式的建議。

在醫科領域中,生活習慣病、代謝症候群、行動障礙症候群等在社會上較廣為人知,資訊已融入生活並常以簡單淸楚、容易記憶的方式來進行健康促進活動(Healthpromotion),許多人也是有興趣以透過改善生活方式來促進健康,諸如改善肌肉衰退的運動療法及飮食等等。

日本老年醫學會自2014年開始提倡「衰弱」的想法,日本牙醫協會也仿效之,以高齡人士為對象提倡「口腔功能衰退」的想法,並以「發音不淸」、「無法順利吞嚥」、「吞嚥時窒息」、「咬不動的食物愈來愈多」等症狀為觀察指標,希望喚起大眾對這個問題的注意。

與目前日本國民廣為人知的「8020運動」相同,日本牙醫協會將「口腔功能衰退」定位為日後的活動內容,從幼年者到成人皆可見會對齒列及咬合造成不良影響的弄舌癖(異常吞嚥習慣)、口呼吸及舌頭肌肉衰退、因年齡增加造成的低位舌、嘴唇閉鎖不全等症狀,都可列入「口腔功能衰退」或「口腔功能低下症」的範疇。日本厚生勞動省雖已開始將高齡人士列入「口腔功能衰退」辦法之對象,然而目前一般人對「衰退」一詞的定義仍然不甚理解。

再者,近年來大眾雖對高齡人士的口腔功能異常較為關心,但另一方面對於兒童的口腔功能低落卻不甚在意。若不處理幼年人士的口腔功能異常,會導致將來咬合不正發生及惡化,進而妨害全身的健康狀況。我們必須廣為宣傳,讓社會大眾了解早期發現口腔功能異常,即可進行「培育口腔功能」、「鍛鍊口腔功能並恢復正常」、「訓練舌頭及口腔周圍肌肉」等訓練,是能最大限度活化口腔機能的方式。

 

發現前兆並解決問題

西醫通常以全身健康檢查這類的預防醫學做為早期發現疾病的手段,但卻幾乎都是在發現疾病後才予以透過投藥及手術來治療。另一方面,東方醫學則透過「未病」這樣的疾病前兆來預防及維持健康。像這樣在「未病的階段」發現潛在的口腔功能異常並早期處理的想法,更値得認可。必須診斷出錯誤的舌頭動作及嘴唇狀態是否即為「口腔功能衰退」、「口腔功能不全症(異常)」的症狀,並透過舌頭訓練或咀嚼訓練來提升口腔功能。

也就是說,先掌握顯著的口腔功能異常症狀的前兆,再解決問題。

MFT是透過牙醫師及口腔衛生師的合作組成團隊來執行,可以說是能拓展牙科醫療廣泛度,提高附加價値的醫療方式。且「培育口腔功能」、「口腔功能正常化動作」、「恢復口腔功能」等效果,最終都與「改善QOL」或「提升ADL」息息相關。在牙科領域中進行的各種口腔功能訓練,能活化應用於幼兒到高齡人士的口腔復健醫療;今後不只MFT,也會因應各種不同目的而研發出其他功能恢復的訓練方式。

 

MFT的高度需求

學校的牙科健診包括檢查蛀牙、牙齦炎、咬合不正、顎關節症等問題,然而卻很少診察會導致咬合不正之口腔功能異常,由於時間限制加上看診人數多,因此醫師多半在形態問題已發生,也就是已經出現咬合不正的狀況後,才會提醒患者。

校內牙科在健診後會有保健諮詢。牙醫及口腔衛生師在日常臨床上也必須密切觀察舌頭

及嘴唇、咀嚼肌的活動情況。

目前MFT廣泛實際運用的狀況如下(圖2)。

1.吮指及弄舌癖之訓練

當停止吮指行為後,為改善已經發生的開咬症狀,就必須同時改善舌頭不良習慣。針對口部前突症狀及口呼吸造成的嘴唇閉鎖不全,則必須為鬆弛的嘴唇進行閉鎖訓練。

 

2.讓矯正治療順利進行,防止症狀復發

由於弄舌癖會妨礙矯正治療中的牙齒移動,需要活用MFT療法來改善舌頭不良習慣,如此也對防止矯正治療後症狀再度復發非常重要。

 

3.幼兒及兒童咀嚼、吞嚥、嘴唇閉鎖不全的指導

當乳牙長出,為不讓舌頭前突,自然會咬著臼齒閉著嘴唇來吞嚥。如果咀嚼、吞嚥、說話、呼吸等口腔功能有觀察到異常,就必須進行口腔功能的訓練。

 

4.指導身障兒等流口水較多的孩子

患有唐氏症等身體障礙的孩子,在靜止不動時舌頭會突出且流口水。另外吞嚥時大多會因舌頭往前突出而導致開咬,很難將食物碎塊往後方送,進食時食物也容易從口中溢出。將目標設定較低並耐心的指導,能幫助其大幅改善。

 

5.針對抗老化(以審美為目的)的舌、嘴唇、顏面肌肉訓練

針對因年齡增長而導致的眼尾及臉頰、雙顎下垂等表情肌衰退問題,會針舌、嘴唇及表

情肌進訓練。

 

6.應用於高齡人士口腔復健

MFT療法有一部分可活用於攝食、吞嚥等口腔復健,透過口部體操等作法改善舌頭及嘴唇動作,進行功能恢復訓練。

 

7.應用於口乾症患者的唾液減少與舌痛症問題

為了增進唾液分泌,可利用MFT療法進行唾液腺按摩並同時進行舌頭上舉訓練。

 

8.於語言課進行構音指導前的舌頭動作訓練

例如在橫濱市立中小學兒童教室,級任老師在做構音指導前,會實際運用MFT療法進行「舌頭動作訓練」。

雖然效果仍是未知數,但MFT療法已實際運用於腦血管疾病後遺症患者的舌訓練。不止是以上的實際運用範例,今後MFT療法應該會更加普及。向井醫師等人因應時代需求出版了『發現口腔功能問題並提供幫助以追求健康長壽─守護培養各年齡階段之口腔功能』(醫齒藥出版)一書,提倡為幼兒、學童期、成人、高齡人士、病患等各人生階段的口腔功能提供支援,也敘述有必要進行問題導向(problemoriented)的牙科健診。

福田醫師在該書中也提到,「在低年級生的口腔功能方面,常可見吞嚥時或說話時的舌突出問題,因此也必須審視如何指導孩子預防舌突出習慣,讓孩子隨時注意將嘴唇閉緊再進食」。

口腔功能異常會導致圖1般的各種障礙。因此從幼兒到高齡人士等各年齡階段都有必要

進行口腔功能訓練。

 

以上內容節錄自《開始‧加強 MFT 口腔肌肉訓練實踐指南》山口秀晴、大野粛英、橋本律子◎著.羅秋美、蔡文司、蔡昀希、劉育佳◎譯者.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0627.pdf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